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第1次吃螺蛳粉作文(谈谈美食螺蛳粉的作文)

第1次吃螺蛳粉作文(谈谈美食螺蛳粉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07 00:05:18
第1次吃螺蛳粉作文(谈谈美食螺蛳粉的作文)

第1次吃螺蛳粉作文【一】

一说到螺蛳粉,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臭,没错,确实是臭而且不是一般的臭,但是吃起来却香得让人回味无穷。我妈妈就经常买螺蛳粉,袋子上面还有四个大字“加臭加辣”,你一定会很震惊,不过它的味道还挺不错。

一天晚上,一阵“咕噜”声响起,原来是我的肚子在作怪,一直叫个不停,就像一个哇哇大哭的小娃娃。我在零食箱里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一包螺蛳粉。妈妈将螺蛳粉打开煮了起来,不一会儿,一股臭味扑面而来,爸爸一闻到臭味就连滚带爬地去书房拿口罩,戴上口罩他才松了口气。过了十五分钟后妈妈端着三碗热腾腾的螺蛳粉从厨房中走了出来,我和哥哥两眼闪闪发光,迫不及待地端起碗来闻了闻,一股刺鼻的臭味扑面而来,吃一口粉,吱溜一声入口,鲜香的汁水犹如马拉松选手争先恐后地进入了肚皮,真香啊!再吃一口腐竹和酸笋,腐竹柔软细滑,酸笋又香又脆,太爽了!

这么好吃的螺蛳粉怎么做呢?首先需要将一锅水煮沸再把粉放进水中煮软,接着把水倒掉,再煮一锅水加入调料包煮一会儿,最后加入醋、辣椒一碗酸辣可口的螺蛳粉就做好了。

哥哥也被美味的螺蛳粉深深迷住了。一天中午外婆和我出门去吃面了,只留下他一个人在家吃粉。当我们回家时,发现哥哥的嘴巴像香肠一样红肿,原来哥哥煮粉时辣椒加多了,平日里不爱吃辣的他最终没能抵挡住螺蛳粉的诱惑,硬是把粉吃完了,最终他的嘴巴就变成了香肠,我和外婆都笑个不停。

螺蛳粉太美味了,让人回味无穷,你也可以尝一尝,说不定你还能品出什么新滋味呢!

第1次吃螺蛳粉作文【二】

柳州的著名风味小吃——螺蛳粉,是大家众所周知的。来到柳州的宾客,不仅要畅游柳州的名胜古迹,更要品尝我们柳州当地的螺蛳粉,要不然真的是非常可惜。

我们柳州最著名的螺蛳粉店非“秋菊螺蛳粉”莫属。我曾经观看过其他粉店里制作螺蛳粉的全过程:先在碗里倒上一勺红红的辣油、几簇香菜,抓一把细细圆圆的炸粉搭配着几根青翠欲滴的青菜、金黄酥软的腐竹、香脆可口的花生、褐黑顺滑的木耳,放进开水里小烫一会。过几分钟,把粉以及其他配菜从滚烫的开水中捞上来,倒进碗里,再将事先准备好的螺蛳汤和酸笋倒进碗里,就完成这么一碗香辣酸爽的螺蛳粉了。

这螺蛳粉啊,色泽也恰是好看,红红的辣油浮在黄中带些澄澈的汤上,绿油油的青菜随意“躺”在白而圆滑的米粉上,金灿灿的腐竹上沾上了点点辣油,远看似乎变成了橘红色,松脆的花生和顺滑的木耳在旁边装点着这碗美味,绿色的香菜与红色的辣油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恍若一些少数民族里,少女们绚丽的衣裙,这样丰富的颜色搭配起来,视觉与味觉的盛宴使得这道佳肴更显独特魅力。

每次吃螺蛳粉,我都要备上一大瓶凉水,因为我从小到大一直很怕辣。螺蛳粉又辣又烫,端着粉就能闻到那刺激食欲的香味,那香味缓缓地钻入我的鼻子,渗透到我的胃,将我的食欲打开。螺蛳粉越辣越诱人食欲,使人胃口大开。更配上酸笋,那种酸辣鲜香混合为一体的独特口感都能让人越吃越想吃,越吃越爱吃,越吃越猛吃,好像是爸爸吸烟,怎么也停不下来。我每次都是先将腐竹吃掉,初次适应适应辣的口感,此时我不怎么觉得辣,还能和旁边的朋友们聊天谈笑,觉得这样很是享受,接着再一根一根地“咻”地把米粉吸到嘴里,由于米粉的顺滑,弄得我满脸都是,弄得陪同我一起来吃的爸爸妈妈或是同学朋友都笑得肚子痛,不过笑完了,还是会给我递来纸巾,要是旁边没纸巾,我当时那满是汤渍的脸一出去肯定笑满街人啦。每吃完几根米粉,我都要喝一大口凉水解辣,搞得才吃一点点米粉,肚子也就足够饱了。吃完了米粉,我就仔细地“探究”花生和木耳的“去向”,每当找到一颗花生或一块木耳,我都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丢进嘴里,装作很大口地嚼着。最后吃得什么也不剩了,就剩下那看上去就辣得要命的螺蛳汤,不过我都会喝下去,一喝完,就忍不住一只手对着嘴扇风,另一只手去拿水,大口大口的哈气,水拿到嘴前,猛的灌下一大口解辣。准备走人的时候,总是要回味一下这味觉的盛宴,感受着味蕾在嘴里欢快地跳舞,满足地擦擦嘴,嘴上发誓说以后再也不吃了,心底还是说不出的过瘾。不光说我自己了,我看着别人被螺蛳粉这个热顽皮的“孩子”一起“捉弄”了,别提笑得多乐呵了。

每次吃螺蛳粉,都会特别特别的撑,走路都走不动,虽然每次都发誓不要再吃螺蛳粉了,可是我舌头上的味蕾却总是让我再去吃一次,好让“他”多享受一次,也好让我多开心一次。

第1次吃螺蛳粉作文【三】

古人云:‘食无定时,适口为珍。”有一道美食就是这种感觉,你们猜到了吗?没错,这就是柳州螺蛳粉。

夜晚的柳州,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各样美食的香味。我拉着表哥的手,径直走进了一家店铺,店里挤满了人,简直是吃货的天地。我看了看菜单,原来这是一家螺蛳粉店,许多口味的螺狮粉呈现在我们眼前,让人眼花缭乱。每个店都有镇店之宝,所以我毫不犹豫地点了招牌螺蛳粉。我坐在座位上伸长脖子翘首以待,看到身旁的一个人夹着一筷子圆润细长的螺蛳粉一口从头吸到尾,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另一个边看手机,边“哧溜哧溜”地唆粉,手机不小心摔在桌面后,索性不看手机,就只顾唆粉了。终于,我们的螺丝粉端上来了:鲜红的酸辣汤汁,黄澄澄的脆皮、金灿灿的腐竹、嫩黄的酸笋、橙黄的黄花菜、绿油油的酸豆角、绿盈盈的空心菜、黝黑的木耳、芳香的紫苏、小巧的螺丝……满满一大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大夹,吹了吹,全塞进我的嘴里,一点淑女形象都没有了。吃完一口,嘴里吐出几个字:真香!够辣!很快,我就吃完了一大碗,“呼哧呼哧”直哈气解辣,眼泪直流,也乐开了花。如果,我的胃够大,我真想再吃上十碗。别小看这一碗螺蛳粉,一端上桌,仿佛一年四季的蔬菜都呈现在眼前,整碗粉美轮美奂,仿佛一幅油画般流光溢彩!

每次我回到家乡,我总会念念不忘地点上一碗螺蛳粉。美食,美在色、香、味俱全,柳州螺蛳粉美在酸、辣、鲜、爽、烫,令它闻名遐尔。美食还美在分享,让辛勤劳作的人们都能品尝到。因为这碗螺蛳粉,让我知道了螺蛳粉的由来。相传,有一个叫王阿婆的人,是卖螺蛳的,她旁边的店铺卖的是干切粉。那些下了夜班的工人喜欢拿粉去王阿婆店里加工。之后,有的工人把自己爱吃的蔬菜加进粉里,慢慢地就形成了现在色泽艳丽,食材丰盛的美味螺师粉。

我喜欢家乡的螺蛳粉,何时何地都能来一碗,家乡的螺师粉是家乡人们智慧的结晶,家乡的螺蛳粉像家乡人们的性格一样火辣、豪爽、厚道。

第1次吃螺蛳粉作文【四】

小盈一进屋,就把一个袋子,放在桌子上说:“我妈叫我拿一袋桔子来,大家分了吃!”我听了,可高兴了,大声宣布“马上要举行一场比赛!”边说边把橘子袋拿来,“吃桔子比赛。”一切准备就绪,静待比赛开始。

“比赛开始!”随着我的一声令下,比赛开使了,大家的'手都早已迫不及待,直往袋里伸,可袋口哪有那么大呢,进去容易出去难,好了,手都待在里面吧!我性急,大声喊道:“妈妈快来,我们手被‘拷’住了,快来‘放’了我们吧!”妈妈听了笑着跑过来,拿了把剪刀,剪开了袋口,于是我们便被“无罪释放”了,可桔子们却“倍受煎熬”,撞到了地上。我极为生气,大声说:“这哪是比赛呀?分明是要饭嘛!比赛没有点儿秩序怎么行?”说着说着,我想了一个办法,把桔子分一下不就行了吗?于是,我把桔子均分为了三份,一人面前分一份。现在可好,秩序井然了!

比赛再次开始,大家都很努力,尤其是小蓉,她剥皮功真是一流,一会儿一个桔子就剥好了,赶快把一大块桔子往嘴里塞,吃得满嘴是汁。我也不甘势弱,皮剥得太慢了,我急得用嘴咬,咬得我嘴里苦得要命,又用手剥,剥完之后把桔肉往嘴里塞,也不管它有多美味了。小盈吃得倒舒服,慢吞吞地剥着皮,一瓣一瓣地吃着桔肉,吃完了还啧啧嘴。比赛结果很快出来:小蓉第一,我第二,小盈第三。小盈看见了我家桌上的两个奶油蛋糕,笑嘻嘻地说:“下面给第一名,第二名颁发奖品!”我和小蓉走到她的身旁,她趁我们不注意,拿起了桌上的蛋糕,扑到了我们的脸上,这下又可以开“戏曲会”了,一个个“大花脸”,可还没开始呢,就直往厕所跑,愿来是桔子吃多了,拉肚子了。

妈妈跑过来,看见我们在抢厕所,幸灾乐祸地说:“以后你们还搞了吗?”“不了,一定不搞了!”

虽然这样说,但我仍认为:生活不应是单调的,而应是多姿多彩的!

第1次吃螺蛳粉作文【五】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来到广西游玩,一起去品尝了期盼已久的当地美食——柳州螺丝粉。来到螺蛳粉店门前,只见门前游人络绎不绝,里面还有不少外国友人呢!

关于螺蛳粉,还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呢!据说,螺蛳粉起源于唐代,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官来到广西柳州任刺,由于心情不好、加上水土不服、不思饮食,身体欠缺,医生不知所措。时任府中大厨师的周万福也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一天,他到柳江边洗菜时随手捡回几个螺丝,刚精心只做好一碗螺蛳粉,柳宗元非常喜欢。从而柳州的螺蛳粉历时千年,旺销不衰,风靡全国。

刚刚坐下,服务员就笑盈盈地把一碗热腾腾的螺丝粉端了上来。还没有动筷子,香气就已经扑面而来,使我垂涎三尺。这一碗螺丝粉里的配菜还真不少呢!爽脆的酸豆角,滚圆的卤蛋,鲜嫩的生菜,饱满的黑木耳……这些配菜镶嵌在白花花的米粉中间,色彩丰富,甚是好看。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那浓郁的螺丝汤了,喝一口,酸咸辣鲜交织在一起,真的是太爽了。我曾在书上看到,柳州螺丝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为了劳累了一天的劳动人民所准备的。吃上这一口螺丝粉,既解乏又开胃,还能填饱肚子,这不是一举三得吗?

我先吃上一口螺丝粉,再喝上一口螺丝粉,顿时,木耳的香脆,汤汁的浓郁,豆角的鲜爽在口中交融,碰撞,形成了一种奇特而可口的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在广西游玩时,我们还品尝了桂林米粉,凉拌米粉,金牌米粉,炒米粉。它们和螺丝粉一起走出了桂林,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我想它们能获得成功的原因不仅是好吃,还在于它那亲民的价格,贴近人们生活的食材和分量,以及在背后的人文情怀和那一个个暖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