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作文(传承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的作文)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作文(传承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03 00:49:25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作文(传承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的作文)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作文【一】

今年的暑假,我来到了拥有“十里惊天河,千年古村落”美誉的沂蒙人家,去找寻革命前辈的熟悉足迹,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沂蒙人家我看见了蒙山县县委的旧址和肖华故居等。我在蒙山县县委的旧址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奋斗的地方——几间矮小的草房子又暗又潮,下午根本看不清屋子里什么样。

肖华爷爷的故居非常简陋。一张床,一张书桌,一盏煤油灯就是这间小屋的全部家当。那张小床还不到一米五十厘米。可以想象肖华爷爷在多少个夜晚,在书桌上奋笔疾书,为我们的生活操劳。

在蒙山县县委外有一个学堂,也不能说是学堂,它由三根石柱组成,两短一长,一共四十多个吧。那是他们上学、开会的地方。共产党就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工作。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换来的,在看《开学第一课》的时候我就想到了革命前辈们在战场上,在后方同仇敌忾的场景。我决定为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好好学习争取,做好祖国的接班人,长大后加入共产党,报效祖国。使祖国不再受欺凌!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作文【二】

暑假里,我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沙。

长沙是个非常热闹的城市,大街小巷,一眼望去,人山人海、川流不息。长沙的天气也非常炎热,一出门就汗流浃背。

长沙是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名城,名胜古迹众多如岳麓山、橘子洲头、太平街、天心阁等等,首先我游览了灯火辉煌的五一广场和非常热闹的太平老街,接着我们又去了高高的岳麓山,还去了湖南省博物馆,最后我们去了的诗《沁园春·长沙》中提到的橘子洲头。

在我去的几个景点里,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橘子洲头了,橘子洲头坐落在湘江河的中央,就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在江中展开,又好像一块碧玉的翡翠在江中央熠熠生辉。平静的湘江水倒映着城市的倒影,美丽而壮阔。听爸爸说这里曾被无数英烈的鲜染红,才换来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往前走就看见了青年毛泽东雕像,雕像表现出青年毛泽东心忧天下,长沙人民为了纪念才建下这座雕像。橘子洲真美呀!远远地看见一排排橘子树,像一个个卫士一样守护着橘子洲,橘子树上面挂着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橘子,空气中弥漫着橘子的清香。我站在橘子洲上不禁吟诵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如果不是带领人民打破旧中国,迎来新中国,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时间过的好快,转眼间就要离开了,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旅行,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作文【三】

传承中华美德,寻访红色足迹,实现中华复兴与民族富强。

——题记

2015年9月3日10点整70发礼炮响彻了整个首都的天空,振奋了所有中华人民的心,震撼了整个世界!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随着庄严而高昂的国歌声,让我们回忆起那一段红色的历史,那是一段可怕的回忆,悲惨的回忆啊!无数祖国同胞为了现在美好的生活而战沙场,无数无辜的人民在敌人的枪击下,无数英雄好汉与敌人拼争斗换来了如今美好的家园,请与我一起走进身边的红色历史。

今年8月上旬我来到了江阴的鹅鼻嘴公园,一只硕大的船只停留在一个三叉路口,看似它仅仅是一艘普普通通的农家渔船,它身后却藏有红色的记忆——渡江战役第一船。那是一个历经腥风雨的年代,这艘船在敌人的炮台下,来回运送战士了六次,减少了不少的伤亡。

深入公园,可以见到黄山炮台的遗址,它是,光绪年间,为防外舰入侵,特在此增筑炮台,使它成为中外闻名的江阴要塞。前进的征途上,色记忆中的不畏艰难;时时刻刻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再向前。

8月底我来到了我们的首都北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也许这仅仅是一个数字,大家并没有在意,但当你走上长城,你知道,你错了!远远望去,长城绿树环绕,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矗立于世界的东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的骄傲!当你踏上长城,就相当于踏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陡峭而崎岖的台阶,近一百三十度都陡坡,当我登上第一座烽火台时却已是气喘吁吁,举目远望——长城气魄宏伟,雄伟壮观,分外妖娆,一种民族感油然而生:长城的修建工程有多浩大;长城上的战争有多残酷;长城上曾经躺下了多少祖国英雄好汉!

眼前浮现出一幅幅悲壮的红色场面,想起了陆游的悲壮词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金戈铁马,往事如云。

黄昏时刻来到中国革命的军事博物馆,坦克、步枪、飞机、炮弹、卫星……每一样武器都是当时革命人士智慧的结晶,每一样武器都有一段红色的历史。抬头望向天空,火红的落日就像当年人们斗志昂扬的心。那是勇敢、顽强、坚定,排除一切障碍的心!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回到潍坊,我来到了潍坊的烈士陵园,方形烈士碑亭高10米,飞檐翘角,熠熠生辉。一点儿也不逊于天安门广场前的革命英雄纪念碑,高26米的纪念碑矗立广场中央,碑体正面“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贴金大字出自毛泽东主席的手体。烈士陵园的各处建筑都深深的反应出战士们的伟大,与人民的团结!

红色文化是党史,中国革命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的生动体现。寻访红色文化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更

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

让我们一起传承中华美德,寻访红色足迹,实现中华复兴与民族富强!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作文【四】

年幼时,父亲常教导我:“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那时我还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要义。此次,我有幸参加了“红色追寻”采访活动,在车流如织的蔡锷北路边一个小小弄堂里,找到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这里曾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先生的办公地。在旧址陈列馆里,一副字迹隽永的使我倍感亲切:“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

随行采访的文史专家介绍,徐特立先生1938年9月赴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途经湘潭,在一家油盐店住宿了一晚。当时店里几位青年店员围坐在徐老面前,要他讲革命道理。徐老从国家大事谈到社会生活,深受鼓舞的青年要求徐老题词留念。次年12月,徐老便履诺为他们题写了这副对联。

此联,语重心长。上联中的“家国”,应该是指齐家治国。一个人应该先修身,尔后才有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无益身心事莫为”,告诫我们,对身心健康没有益处的事情不要做。

今天重温徐老的金玉良言,感慨万千。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们,应该常读一些利于家国的好书,这对个人修身,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理想,服务于国家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