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续写鸿门宴600字作文(鸿门宴改编续写500字左右)

续写鸿门宴600字作文(鸿门宴改编续写5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3-03-25 14:16:04
续写鸿门宴600字作文(鸿门宴改编续写500字左右)

续写鸿门宴600字作文【一】

昔“气吞残虏“”破釜沉舟”,终虞姬自刎乌江边,霸王掩面,乌江江水浪滔天。今又品一场《鸿门宴》,忆壮士当年称豪杰。

古往今来,成王败寇,但对我而言,西楚霸王项羽在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中,却是王一般的“寇”。

《鸿门宴》的背景是项羽大破秦军。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项羽恼火万分,便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闻听此讯,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暗中告知项羽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项羽得知后怒发冲冠,决定出兵攻打刘邦。面临如此险境,刘邦采用张良计策,赴鸿门谦卑地面见项羽,以求化险为夷。

一开篇,文章就以曹无伤的告密点燃了导火索,然后以项羽亚父范增的一番分析揭露了刘邦的勃勃野心,同时力主进攻。尔后,轮到项伯出场。他本是项羽一方,却不顾集体利益出卖项羽。也许项伯“素善留侯张良”,为报其救命之恩,可见他重情义。但他为了个人利益而缺乏远见是否也为项羽的败“营造”了一个重要因素呢?后来的篇目便是围绕项羽与刘邦的矛盾不断激化,表面却又风平浪静。其中最抢眼的镜头莫过于项庄舞剑和压轴出场的樊哙了。这位勇士有胆有识、忠心耿耿,不仅是一介勇夫,更有着过人的机智。寥寥几句,掷地有声,斩钉截铁,不愧被项羽赞为“壮士”。

当然,这出大戏的结尾还是以刘邦的狡猾出逃告终。

项羽也被亚父斥责:“竖子!”

如今的放虎归山,也为项羽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可是回首项羽的所有作为,难道不算一位侠义心肠的豪杰吗?

他纵然刚愎自用、高高在上,把刘邦安排在次座;他纵然任人唯亲,对报信的项伯置之不理;他纵然有妇人之仁,不愿出卖自己的项伯……可仔细品读他的一生,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古人崇尚的一个字——“义”!

他不理范增暗示,不忍刘邦,或许他认为刘邦是来谢罪的,胜之不武。同样是面对告密者,刘邦“力诛”,项羽却置之不顾;面对樊哙的无理闯入,他礼贤下士地称其为“壮士”,赐其“彘肩”。他的太多细节,令人感动而又扼腕!他的“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伦理观念,是一种骨气。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不同的阶级身份,“义”的内涵本不相同。中庸有云:“义者,宜也。”可见古人何其重道义!

许多人说,刘邦脸皮厚心肠黑,而项羽正好相反,最终能不败给老谋深算的刘邦吗?因为项羽重情义,不会像刘邦一样,为了皇帝的宝座,不顾家人至亲,此可谓冷痛心!

许多字画中,项羽被塑造成一个身材臃肿、大腹便便,身边歌姬众多,过着灯红酒绿生活的一代昏君,而我心目中的项羽,他一袭白氅,潇洒不羁。他常手执一卷兵书,又或与绝色美人虞姬抚琴、赏月、品香茗,又或坐在中军帐中,指挥百万雄师英勇抗战,光线反射在他耀眼的铠甲上,泛着不属于凡人的光泽。广袖一挥间指挥千军万马,飒爽英姿间衬眉宇英气。

易安居士赞你:“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刘邦做他的皇帝,你当你的英雄,我会永远铭记你的光辉岁月。你,“项籍,下相人也”;你,“籍曰:‘彼可取而代也’”。你,“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你,“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此刻,楚歌四面震耳膜,壮士叹息悲愤逝。怀着无限的不甘与悲愤,一代天骄西楚霸王,沉入滚滚乌江水,同时也湮没在滔滔历史长河中。那一个个无人能及的神话,气压万夫的英雄项羽伴随着金戈铁马的铿锵声与孤傲不羁的悲愤叹息声,成就了中国史册上虽褪色泛黄、却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续写鸿门宴600字作文【二】

鸿门宴是怎么一回事呢。菜九杂七杂八写过一些,题目附在后面,看官们自己去找可也。

简单地说,在鸿门宴之前,刘邦是可以如约王关中的,而鸿门宴之后,刘邦的这个权利没了。就如同比尔*盖茨在一场饭局之后就变成李嘉诚了,资产大大缩水了。这说明鸿门宴不是像我们今看到的这么简单,其中是有交易的。这个交易就是刘邦在项羽的威迫下出让了王关中的权利,其资产也是大大缩水了。又关沽名钓誉什么事?鸿门宴前后刘邦确实经历了一个从到生的轮回。当他拒绝诸侯入关时,就有了把秦政权屯积的财富据为己有的嫌疑,于是犯了众怒,大家要合力把他干掉也可以理解。但到了他愿意把一切都拿出来重新发落时,就没有他的理由了。如果项羽一心想做皇帝,按我们的专家教授中学老师大人所说把刘邦了,可能会出现两种局面:一是因猴儆鸡,其余诸侯王诸侯将更加听命于项羽,天下从此太平;一是那些诸侯王诸侯将看项羽连立了大功的自己的战友与结义兄长都能,担心自己的脑袋也随时会保不住,便一齐拔出刀来,上前把项羽剁成肉泥。菜九以为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刘的功劳大,实力强,与项羽的关系又特别铁,尚且被,项羽的刀到其他人头上也再正常不过了。因为没刘邦,项羽又被戴上了头脑简单、愚蠢的帽子。

以至于现今的白胡子,花白胡子,没有胡子,乃至于乳臭未干的人都在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个头脑简单的蠢家伙。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须知,古往今来可能没有人比得上项羽聪明,司马迁说其“才气过人”是有事实根据的。项羽一出道也就二十四五岁的年纪,此前学书学剑学兵法都弄了个浅尝辄止,就这样还是当世诗词第一,武功第一,兵法第一,统率群雄打平天下。最后全天下的聪明人联起手来才把他玩,想不承认他是天才也不行呀。

续写鸿门宴600字作文【三】

刚刚学完了《鸿门宴》一课,感受颇深,在此浅谈几句。

“鸿门宴”是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也被作为日常用语,广为流传。在这个故事中,不只是描述了发生在刘邦、项羽间的一个故事,更是楚汉之争的分水岭,表现出刘邦、项羽的种种特点。“鸿门宴”上项羽的失败令无数人惋惜,却在其中有更多的历史必然。

(一项羽与刘邦的性格特点

项羽的军事实力比刘邦强得多,却没有在最佳时期干掉刘邦,后患无穷,这与他们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项羽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奇才,他带领士兵们进入“反秦”的浪潮,“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成就了奇迹。但也正因为这些,才使得他骄傲自大、草率鲁莽。当和刘邦会面时没有清醒的头脑,被花言巧语所蒙蔽,竟然供出了自己在刘邦内部的奸细曹无伤;更是在宴会上没有听从范增的劝谏果断的下达掉刘邦的命令,使其逃脱,成为后患。

而刘邦恰好与项羽相反,他不但能虚心纳谏、随机应变,更重要的是善于用人。他好像有一种魔力一样,能让朋友与之同生共,为人忠诚。他对项伯就是一个再好但是的例子,能将项羽的叔父收买,他的“魔力”真是不小,这也使项庄刺刘邦的计划不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相伯在“鸿门宴”中的作用与分析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就应站在项羽一边,而今却与刘邦“约为婚姻”,其中自有刘邦拉拢相伯之意,但相伯怎样就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呢?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但与历史联系起来,这个事情就不难解释了。相伯是项家仅存的元老之一,是与项羽竞争最有利的对手。而项羽胜利后,权力的分配出现了问题,使项伯感到不公,而刘邦未尝不是一个强大的外援,那么投靠刘邦也就不见怪了。

总之,“鸿门宴”的失败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连环性的,值得我们细细研究。但项羽这个杯具对我们是个告诫。

真是“生当做人杰,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啊!

续写鸿门宴600字作文【四】

乌骓马一声长嘶,似闪电划破黑暗的时空。身后是四面楚歌,眼前是浩浩乌江。

哦,我的霸王!黑色的虚空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没有千军万马,没有呐喊嘶,你孤寂如同深秋的残塔……力拔山河兮气盖世!是的,霸王,你可以拔山,可以扛鼎,可以号令三千铁甲的征战,但此刻,你已无力再拔心头的那缕悲伤。

那些因你在鸿门宴中释了刘邦而唾你为“妇人之仁”的人,焉能知道在狼烟四起的秦王朝中,你一声巨吼,扛起天下苍生凄楚目光的胆量;你披甲上阵,任铁蹄踏遍关山万里的勇猛;长城内外,你挥臂奋斫,在刀光剑影中划出一道色风景时的豪气万丈。

你是英雄!你不懂得诡计阴谋未必只是小人伎俩,败为贼寇胜为王!你西楚霸王不是君王,你不会知道,猥琐小亭长也会唱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的霸王,你是个君子,可是你是否知道,在战场上,没有道义,只有伎俩!在万骑逐鹿年代的君子正如那痴想飞过沧海的蝴蝶,顷刻间,跌落在大海,腐烂或永恒。

在四面楚歌中,那个在主帐翩翩起舞的窈窕身姿微微颤抖。只一瞬,一道银光划过。如纱一般,杜撰在绝望的空气中。“虞姬,虞姬,奈若何”。虞姬只有以,来报你的满腔柔情。而你仍不醒悟么?霸王!虞姬翩翩起舞,祭你柔情万丈。宝马凄凄长鸣,泻你一世悲凉。你的一生中只有这两个知己啊,我的霸王!

江水汩汩,唤你回寂寞的岸边。你拔出长剑,最后一丝亮抖抖过楚歌飘扬的夜空。在西边的天空,一颗明星渐渐坠落,分解,崩溃。直至灰飞烟灭……

霸王,你的出现正如昙花一现,可昙花的美却无法使人忘却,即使只有一瞬间。所以我们忘不了那个拔山的勇士,那个原谅仇敌的君子,那个火烧阿房宫的英雄。江水悠悠,易安居士临江悼念,凭谁干杯?江水涛涛,千古文人抚剑长叹,泫然泪下!忘不了,忘不了,那么沉重,那么凄凉,让后人评述,让后人哀伤。

我永远的西楚霸王!

续写鸿门宴600字作文【五】

大家对“鸿门宴”这个故事比较熟悉吧!今天,我就要通过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来了解分析故事中的两个大人物——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故事中刘邦机智脱逃,就已注定了他的结局不再模糊,而项羽最终自刎的原因也一清二楚!

曹无伤这一根引火线,引出了一场巨大的战争——项羽发怒了要刘邦,范增也在一旁添油加醋。当时,刘邦只有十万人马,而项羽却有四十万人马!两方交战,刘邦必败无疑。命运无常,就在此时,来了个大人物,改变了沛公的命运——项伯!

项伯,就是项羽的叔叔。因为他和刘备的谋士张良有交情,当天就把项羽第二天准备攻打刘邦的消息告诉了张良,但他没有想过张良知道后会是什么样的后果。一阵密谋后,刘邦决定先迷惑项伯,先是表白自己进关并无野心,又承诺和他结为亲家,并请他在项羽面前说好话,然后自己在第二日早上去项羽的驻扎地新丰鸿门谢罪,于是就有了那个千古传唱的故事——鸿门宴!从此,他们的一生都得到改写。

刘邦这个人能分清好坏,听从好的建议。而项羽却恰恰相反,分不清正与反,有时就因为“分不清”才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造成了千古恨。鸿门宴,就是千古恨的典型:刘邦没有相信“鲰生”们的话,而是果断的相信了张良;项羽就没有听范增的忠告,而听进了项伯的蜜语……

刘邦这个人有心眼。刘邦就是因为心眼多,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因为没心眼,才听进了项伯的谎言;就是因为没心眼,才放走了刘邦;就是因为没心眼,才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一代天骄,西楚霸王,因为没心眼结局很惨。回过头看,有心眼的人物还是刘邦。刘邦有心眼,使他觉察出了“卧底”曹无伤,使他“结交”了傻乎乎的项伯,使他逃过了差点灭顶之灾的鸿门宴,使他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再显新的篇章!

刘邦这个人相对而言,比项羽谦虚多了。正是项羽太有才,就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所以才不理会范增击玦的吧。刘邦虽然有点骄傲,但他能听进建议,所以他又比项羽技高一筹了。骄傲的人一般自尊心也很强,项羽就是自尊心作怪,令他“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而拔剑自刎。

另外,刘邦比较果断,而项羽却总是犹犹豫豫的。比如说他要攻打刘邦也要第二天打,如果当天就攻打的话,历史就可以改写了!范增一直要项羽刘邦免除后患,但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要是换成刘邦的话,他是决不会心慈手软的!刘邦就果断了:一不做,二不休。他答应第二天去参加鸿门宴,一早就去了;说了要对项伯好点,就真的对他好点;说逃就逃,说走就走,真果断!

虽然当时刘邦的军事力量远不如项羽,但他为人、性格等方面都比项羽强。所以两人最终的命运也截然不同。性格即命运啊!

续写鸿门宴600字作文【六】

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我们就来以鸿门宴来谈谈此话题。

相信了解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曾经开创历史上以少胜多战术先河,被誉为东方战神的西楚霸王——项羽最后败给了刘邦。论英雄,项羽更有英雄气概;论实力,刘邦远不如项羽。但为何身经百战的项羽最终会失败呢?

还是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就从他们的性格入手。其实,在鸿门宴上,只要项羽了刘邦,那么结果已经不一样了。但是,项羽的仁义让他放弃了此念头。或许他认为,他这样偷偷掉刘邦赢得不光彩,所以难以下手。

然而,倘若项羽知道结果,我想他也会一样掉刘邦。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谁不希望当上真正的皇帝一统天下呢?谁又愿意被他人抢夺自己的胜利果实呢?所以,仁义不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时项羽并没把刘邦看作是自己真正的对手,他没料到项羽会成为自己的后患。

可是,在鸿门宴上亚夫范增也“数目项王,举所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又为何不听?原来,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天生才智过人,从小研究兵法战术,他相信自己胜过任何人,所以他自负,孤傲,不善于听取他人的谏言。每件事情都亲自过问。就如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虽然项羽有过人之才,但毕竟他不是神,他不会很好地用人,不能虚心听取他人之言,是导致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当然,战争是双方的事,有相对性。对于刘邦,他则与项羽十分不同。他是个很懂得用人的领导。他不像项羽如此义气用事,反而能屈能伸。在鸿门宴上,他对项羽自称“臣”,还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使项羽相信他并无野心称王,降低其防备心理。另外,他善于用人,会听良言。他觉得项伯有利用价值,所以马上与之“约为婚姻”,可见其公关能力之强。在后来的故事中,他更是重用了足智多谋但却因未被项羽重用而怀恨的韩信,更为后来的胜利奠定基础。

是的,项羽的刚愎自用使之失败,刘邦的能屈能伸,善于纳谏造就其成功。这无不证明了“性格决定命运”。若我们要成功,就必须改掉自己的恶习和不好的性格。

续写鸿门宴600字作文【七】

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项羽本是一个英雄,这是古之定论。但项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且不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之?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岂容内讧?樊哙私闯军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

樊哙为救其主,敢做敢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项羽壮之,可谓好汉惜好汉。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不在意,还网开一面,助其逃脱,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而功高,如若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项羽,一个集世间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这些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

项羽的人性美还在于它的本真和纯朴。项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兵败垓下,退守乌江,走投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这里有他的自责,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不肯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诠释。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而且爱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他是一个硬汉子,但也有软弱无助孤寂难奈的时候,也需要女人纤纤细手的抚慰,也需要爱情的滋润。一幕“霸王别姬”,把一个男人爱的情怀爱的无奈展露无遗,让人心碎。

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而不灭,虽然有些过分,但我们可以理解。秦的'暴政,已经天怒人怨,彻底埋葬这个罪恶的政权,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烧的大火,无宁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对暴秦的愤怒。分封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个徒有虚名的“西楚霸王”。别人都忙着抢地盘,而他却衣锦还乡,陶醉在乡亲们赞美的旋涡里。他在乎的不是实惠,而是名声,如同小孩做游戏,要的就是名分。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洒脱。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项羽,一个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项羽本来应该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泽被后世,名垂青史。但他生不逢时!他的优秀品质,没有帮助他成就大业,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点,被他的对手利用,以致功败垂成,遗恨千古。鸿门宴上,除掉刘邦还不容易?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已,但项羽愣是没这样做,他相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在卑鄙奸诈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鲜有不失败的。这并不值得奇怪,因为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如同一个职业拳击手面对一个不守规则的市井无赖,二者的道德水准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对决。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历代的皇帝老儿,无不心狠手辣,奸诈多端,刘邦原本不就是一个乡里无赖么?我们往往把项羽的悲剧看成其性格的悲剧,这是对英雄的蔑视和侮辱。项羽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源于社会的黑暗无序、百姓的愚昧无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过于美好了,以致不能被那个时代所接受。他的诞生,实是时代的错误!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统治的人的欺世盗名,是庸俗小人的势利偏见。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是一个英雄,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刘邦虽然胜利了,但他仍然是一个小人,一个十足的小人!

黄钟被毁,瓦釜雷鸣。好人受欺,小人得志。这是人性的异化,审美的错位。

今天,刘邦一类的奸诈虚伪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顶礼膜拜,项羽这样没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视。历史的脚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但人类的思想还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时期!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这说明社会的无序,道德的低下,较两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道远!

续写鸿门宴600字作文【八】

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一个我似懂非懂的名词,引领我在摸索中理清繁杂的过去。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将军,一个我不明白的西楚霸王。在《鸿门宴》中,我找到了思考的根据,然后思绪随司马迁的叙述漫延开来。

没有人能逃过历史的审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过去沽名钓誉,刚愎自用,胸无城府的项羽变得越来越可爱,越来越单纯,因为他留下的不是开元盛世之类的权力象征,而是一种精神,一种穿透时间与空间的正义精神。项羽曾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如此坚决的目标,如此炽热的怒火是一晚的时间能改变,能减退的吗?项羽不攻打刘邦的很大可能是项伯的原因,是项伯的“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在权力与正义的斗争中,项羽选择了正义。这是困难的抉择,为王的不会选择正义,选择了正义的便不能为王,所以项羽在权利上失败了,却在人性中成功了。

那是一场悲壮的战争,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豹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展开激烈的撕斗。豹的失败不是因为狼的强大,而是因为正义,因为在那个时代,正义被践踏,被舍弃。同时,一群平庸的羊会蜂拥而上,去夺取,侵占食物,准备回去邀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不敢看那只豹的眼睛的,项羽的失败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豹的时代失败后,取而代之的便是羊与狼的时代,但那狼逐渐退化,退化为狗,走狗。

战争中,一方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另一方的失败,因为正义的人只能被毁灭,而不会被打败。同样,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决不能因为权欲和利欲而抛弃人性中的善,那样只会使自己退化,得不偿失。我们不妨纯真,不妨追求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精神高度,那样才真正开始。要不然待生命快要结束了,我们的价值体系还未形成,人生还只是一片尘埃。

起初对项羽的打抱不平的愤懑在阅读《鸿门宴》的过程中逐渐消减,反而多了更多的敬佩和崇拜,也对人生认识了多一点,有了更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