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国宝大熊猫的作文提纲(国宝大熊猫作文提纲)

国宝大熊猫的作文提纲(国宝大熊猫作文提纲)

更新时间:2023-10-31 13:54:13
国宝大熊猫的作文提纲(国宝大熊猫作文提纲)

国宝大熊猫的作文提纲【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是“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会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选自叶永烈《国宝——大熊猫》,有删节)

1.选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运用___________顺序分别介绍了大熊猫名称的由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况。

2.结合全文说说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这句话中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请你谈谈大熊猫被推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逻辑 食用习惯 活动范围 繁殖、生长状况

2.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具有研究古代哺乳动物的珍贵价值。

3.不能删去。原因:“最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它比较客观地说明了熊猫每昼夜的竹子食用量,删除后意思的表达就绝对化了,容易被理解为每天只食用15到20公斤竹子。

4.例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充分说明了大熊猫繁殖能力低,且不易成活,进一步突出了大熊猫的珍贵。

5.因为作为国宝的大熊猫来自广袤的森林,大熊猫追求新鲜,充满力量,无拘无束,是个可爱的动物,无论走到哪里,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笑声。他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

国宝大熊猫的作文提纲【二】

在这个丰富多彩,奇幻美妙的大自然中,有许多可爱有趣的动物,但我最喜欢的就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生活在四川,甘肃等地区。它样子十分可爱。身子胖嘟嘟,毛茸茸的。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半圆形的耳朵,总是竖着,仿佛在认真听什么似的。一双宝石般的眼睛总是不停地转来转去,被黑色包围着,不注意看还认为是戴了一副墨色眼睛呢。它穿着一身黑白相间的衣服,看上去很可爱。

大熊猫不仅可爱,而且还很有趣。它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有一次,爸爸带着我去动物园,我有幸看到了它吃竹笋的样子:它半靠在树桩上,用一只手拿着竹笋,另一只手剥开外层老叶子,然后往嘴里填,边吃边剥,还翘着二郎腿,它那笨拙有趣的动作逗的游客哈哈大笑。吃饱喝足了就找个粗壮的树枝躺下睡觉,不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一副悠闲自在的模样,我非常喜欢它。

大熊猫是世界上稀有动物,很珍贵,象征着和平与友好,被称为“外交大使”,全世界人都喜欢它。据听说,有的国家花大价钱买它都买不到,所以我们要保护它的生存环境,珍惜它,让它永远陪伴着我们。

国宝大熊猫的作文提纲【三】

在《提纲》的第一条中,马克思直言不讳的指出了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就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缺乏实践的和主体性的观点。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不彻底的。

在《提纲》的第二条中,马克思阐述了实践是检验思维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思维是否是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这一检验的标准不能在人的主观范围内寻找,用人的主观的东西去检验人的思维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的。马克思指出只有在人的主观范围之外的实践能够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这是由实践的特性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诸客观的活动,它能够把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起来加以比较,如果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符合,那么人的思维就具有真理性,反之,则否。

在《提纲》的第三条中,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只看到环境对人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对环境起影响作用,也就是说,人不是被动和消极的被环境所影响。旧唯物主义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然而这种所谓“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又是由什么来改变的呢?他们没有指出来,看来在这方面,他们只能寻求上帝的帮助了,这样旧唯物主义者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在《提纲》的第四条中,马克思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积极方面,因为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从神学世界观中剥离出来,把它归结为产生它的世俗基础。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刚走到这一步,就止步了,对宗教的批判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批判,而没有付诸实践来改变宗教世界。

在《提纲》的第五条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认识论的错误根源——人的感性知识单纯的直观,马克思指出人的感性应该来源以人的实践。

在《提纲》的第六条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

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普遍性”。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人的本质必然是历史的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的本质不同的,是变化的。因为,社会关系是历史的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必然不是固定的,那些所谓的人性自私论是必然错误的。同时,要指出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所指的人的本质是就人类区别与动物来说的,而不是单指具体每个的本质。弄清楚这个问题,就不会陷入所谓“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是否可以说只要弄清楚一切社会关系,就能弄清楚人的本质呢?”的疑惑了。

在《提纲》的第七条中,马克思接着第六条继续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只有从社会性的角度上,才能真正把握人所以为人的本质。

在《提纲》的第八条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是从事实践的人,只有实践才能揭开挡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切神秘面纱。

在《提纲》的第九条中,马克思指出,旧的唯物主义只能做到把感性理解为“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然而它不能理解市民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它不能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

在《提纲》的第十条中,马克思鲜明的指出了自己新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和立场,旧唯物主义是“市民”社会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是为实现人类解放的唯物主义。

在《提纲》的第十一条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明的点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说明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纵然,马克思在向人说明了自己哲学的特征在于改变世界,但是他并没有说,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相比谁更重要。在马克思看来,这两者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改造世界必须以解释世界为前提,从排除科学实验之外的人类实践活动来讲,如果缺乏解释世界的前提,那么这种实践活动也就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必然是盲目的,就算取得了成功,那也是机会主义性质的。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解释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而改造世界反过来又能够促进解释世界。

总的来说,在《提纲》中,马克思主要突出自己的唯物主义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因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被后人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不仅

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性。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陷入了困境,有的人把根本原因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根本特性。这些人的基本观点是,学而不能用即等于无用。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去变革世界,改造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问题。然而,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并不能很好提供这种能够让我们去变革的条件,就目前来讲,我们很多人都是在适应这种社会现实,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在他们眼里,能够适应社会现实已经是一种不易的成功了,至于变革社会现实不亚于痴人说梦。因此,他们认为对很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社会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缺乏运用的现实基础,是没有用的,既然没有用,也就没有学习的必要。然后大家就都不愿意学,那自然而然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就陷入了困境。

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不能把它归结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的根本原因。因为,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它片面性在于他们把“改造世界”片面化的理解了,认为改造世界就只是过去的变革不合理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现象的活动,而没有看到,技术的革新也是在改造世界。从这一点上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已经什么有用了。至于,如何解决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种困境,如何有效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还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国宝大熊猫的作文提纲【四】

“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是粮食,珍贵又稀少。”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呢?没错!谜底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全身上下只有两种颜色——黑和白。它的脑袋圆圆的,上面顶着一对可爱的小耳朵。一双小小的眼睛周围挂着两个浓浓的黑眼圈,看上去像戴了一幅墨镜。两只黑黑的手臂加上一个白色的胖乎乎的'身体,和一条短小的尾巴,憨态可掬!

如此可爱的大熊猫都生活在哪里呢?大熊猫栖息于气候温凉潮湿,湿度达到80%以上的中国长江上游。它是一种喜湿动物,喜欢把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比较稳定、隐蔽条件好、食物资源和水资源都很丰富的缓坡地形作为自己的栖息地。比如:拗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

大熊猫是天生的近视眼,那么它们是用什么来寻找食物的呢?靠灵敏的嗅觉和听觉!大熊猫主食竹子,竹类占它全年主食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是大箭竹、华西竹等等。大熊猫每天需要花费将近一半的时间进食。一只体重100公斤的成年大熊猫,在春天每一天要花12–16小时,吃掉10-18千克的竹子和竹杆。大熊猫除了爱吃竹子,还有嗜饮的食性。有时为了饮水,它们不惜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山谷中去找水源,一旦找到,便好似一个酗酒的醉汉躺卧溪边,没命畅饮,因此有“熊猫醉水之说”。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首先这和它的生存时间是分不开的。大约在800万年前,大熊猫就已经存在,从800万年前到现在,大熊猫克服了重重困难生存了下来,绝对称的上是“活化石”。从1957年开始,在外交历史上,我国将这一非常珍惜的动物作为一份礼物赠送给其他国家来传达和平友好的信号,在这过程中大熊猫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我们外交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就是这样的国宝大熊猫,现在它的数量已经很少了,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不到1000只,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给大熊猫更多的保护与关爱。

国宝大熊猫的作文提纲【五】

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们的国宝。

它们住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它们是哺乳动物,它们小时候,不吃竹叶,也不吃竹笋,和我们人类一样,都吃妈妈的奶长大的,长大以后,它们吃竹叶、竹笋,有时也吃肉。

大熊猫非常可爱,它的身子胖乎乎的,像个大皮球。它的身体大部分都是白色的,四肢全是黑色的。它的眼睛黑黑的,像是一整晚都没有睡觉似的,也像戴了一个黑墨镜。它还有两只半圆形的黑耳朵,它的尾巴很短像一个毛茸茸的小球。

它很擅长爬树,别以为它很胖,其实它爬树可厉害了。对了你们知道么,大熊猫的寿命很短,它们的25岁,就是我们人类的70岁,它们的30多岁,就是我们人类的100岁。

这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我喜欢大熊猫。

国宝大熊猫的作文提纲【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是“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会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选自叶永烈《国宝——大熊猫》,有删节)

1.选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运用___________顺序分别介绍了大熊猫名称的由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况。

2.结合全文说说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这句话中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请你谈谈大熊猫被推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逻辑 食用习惯 活动范围 繁殖、生长状况

2.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具有研究古代哺乳动物的珍贵价值。

3.不能删去。原因:“最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它比较客观地说明了熊猫每昼夜的竹子食用量,删除后意思的表达就绝对化了,容易被理解为每天只食用15到20公斤竹子。

4.例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充分说明了大熊猫繁殖能力低,且不易成活,进一步突出了大熊猫的珍贵。

5.因为作为国宝的大熊猫来自广袤的森林,大熊猫追求新鲜,充满力量,无拘无束,是个可爱的动物,无论走到哪里,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笑声。他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