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立春的习俗三百字作文(关于立春的来历民俗诗文的作文)

立春的习俗三百字作文(关于立春的来历民俗诗文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6-21 06:37:31
立春的习俗三百字作文(关于立春的来历民俗诗文的作文)

立春的习俗三百字作文【一】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 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 幅《腊梅图》。

立春的习俗三百字作文【二】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 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立春的习俗三百字作文【三】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表示冬天过去了,春天到了,天气也要变暖了,它是春天的前奏,也是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代表。

我很喜欢立春这个节气,因为立春到了,天气就越来越暖,越来越舒服了,我也可以到公园散散步、晒晒太阳。公园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河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已经抽出了新芽,各种各样的花也在比赛似的竞相开放:有的是花骨朵儿,就像一个个薄薄的小皮球;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就像一张张羞答答的笑脸;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的花蕾。公园里的梨树像披着一件件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好像在翩翩起舞,美极了!旁边的桃树却穿着粉色衣裳在风中欢呼雀跃,像是要跟梨树比美呢!还有边上的喇叭花像是使劲吹着一个个“大喇叭”,正在为它们伴奏。几只小燕子凑了过来,叽叽喳喳的,也想要参加这场热闹的歌舞会呢!

我还喜欢立春是因为有春卷吃。每到这个时候,奶奶会做春卷给我吃,春卷脆脆的,咬一口,甜甜的,蜜汁流到我嘴里,美味极了。我问奶奶春卷是怎么来的,她说在很久以前的唐朝,每到立春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用面粉做成一种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的蔬菜水果等,送给亲友,这叫做“春盘”,表示迎春和祝福的意思。原来是这样啊,幸好古人想到这种方法,不然我就没春卷吃了。

立春有美景欣赏,又可以吃到美食,真是多姿多彩的`立春啊!

立春的习俗三百字作文【四】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好比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只要她走过的地方,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到处是鸟语花香,一派勃勃生机。

春天,她不像夏天那样炎热无比;也不像秋天那样气沉沉,到处枯枝败叶;更不像冬天那样寒气逼人。春姑娘是温柔的,微风吹过就像小手轻轻地抚摸一样,让人感到一丝丝凉意。

春天的景物是最美的。春天的山是翠绿色的,远远望去,像是一块巨型的绿宝石。“住”在山上的小树一棵棵枝繁叶茂。走进茂密的丛林中,还可以闻到一股清新的泥土味,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气息。

春天的雨更美,细如牛毛般撒在草地上,撒在树林上,撒在花丛里。渐渐地渗透到泥土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他们生根发芽,为春天增添勃勃生机。雨过后,太阳出来了,空气也更清新了。草地上、树上和大地上呈现出一派耀眼的景色,真是美丽极了。看看,浅绿色的草地,伸绿色的树叶……这么诱人的绿色,我看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得出来。

也许是因为太美了,也许是被陶醉了,树上的燕子也不禁唱起了动听的歌“叽叽喳喳”。这时,小河也来凑热闹“哗啦啦,哗……”地哼了起来,形成了一首多么好听和谐的歌曲。微风吹过,小草也轻轻摇动着它那细小的身体,似乎在给它们伴舞。大树伯伯也用“沙沙、沙沙……”的声音为它们伴奏。

啊!春天你是最动人的!你用多姿多彩的绿色装点着世界,你把自己的绿奉献给了世间万物。你是生命的来源,你是希望的开始。“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

立春的习俗三百字作文【五】

吃春卷

吃春卷原本是立春节庆习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现在这种节庆习俗已经淡化了很多,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这一习俗了。现在,人们更多地用吃面条和饺子代替了吃春盘、春饼、春卷,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故民间广泛流传有“迎春饺子打春面”的说法。春卷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食品。时至今日,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肉馅鲜嫩、香气诱人的春卷已成为许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风味独特、备受欢迎的名点。

吃春盘

自唐朝起,民间还普遍流传有吃春盘的立春食俗。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一书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就曾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到了宋代这一习俗更加普遍,北宋大词人苏轼曾在其诗词作品中多次提及这一习俗。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并名之曰“春盘”。

吃春饼

立春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也叫“咬春”。由于立春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出嫩芽,人们尝鲜,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着五谷丰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吃萝卜

在许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立春,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是吃萝卜,俗谓“咬春”。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明人刘若愚《明宫史》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光绪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载:“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谓可以却春困也。”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立春的习俗三百字作文【六】

正月初七日为人日,唐代称为“人胜节”,山东民间习称“人七日”或变称“人情日”。据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淄博、潍坊地区此日吃各种野菜做的小豆腐,即是荆楚遗风。据说人日主人丁兴旺和人身健康。龙口、招远等地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吃面条以祝人们健康长寿。寿光等地人日“树消息”,削三木片,以轴贯之,联以丝车,剪彩为络丝娘,悬之高竿,以验风占岁。

有的地方人日还有祀神活动。沂南在这天推磨压碾,送天地神。邹城这天祭祀火神祝融。单县一带这天送火神。

郓城民间传说人日是玉皇大帝的七姑娘生日,妇女在这天用秫秸、布条做一个“七姑娘”,扶着她先转井,再转碾台和磨台。边转边唱:“七姑娘,转井台,教俺绣花做绣鞋”,“磨道去,碾道来,针线筐,不离怀”。蒙阴在人日这天有“扎姑姑”的习俗,未婚少女聚在一起“扎姑姑”。她们用木条、干草、葫芦头、彩色布条等,做成“姑姑”,葫芦头涂上白粉,画上五官,还用鸡点染腮唇。然后让“姑姑”站在供桌上,大家轮流给姑姑跪拜,祈求降福。最后有人举着“姑姑”给每个少女点头,据说,给谁点头多,谁就有福。沂南的未婚女子,在初七的落日前,用初一早晨发纸时用过的.红筷子,到灶王爷前占卜,预测婚嫁吉凶。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立春的习俗三百字作文【七】

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也是人们最喜爱的季节。今天x月x日是立春。

春天的天气是阳光明媚的,是晴空万里的,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春姑娘来临之时,我们出去走走是很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我们步入公园,呼吸春姑娘的气息,踏着春姑娘的.脚步走进大自然去欣赏春天的美景。

冬爷爷拖着沉重的脚步缓缓地走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伐来了。小溪里的冰块在溶化,草地上的雪也都消失的无影无踪。花瓣上的雪花溶化在了花蕊里。屋顶上、树枝上、就连屋檐边上挂着的晶莹剔透发出彩虹色彩的冰柱也在滴水……许多小动物们也都睡醒了,开始寻找自己的食物了。

春天的花朵美极了!花儿们都争奇斗艳地开放着。在春天里漫天花香、花瓣飘飞,就连春风也是慢慢得温柔起来了,太阳从东方跳了出来。春姑娘躺在青藏高原绿油油的绿草地上,绿草地就像是一条硕大的绿毯子,春姑娘望着蓝晶晶的天空看着叽叽喳喳的小鸟,晒着太阳,享受着日光浴,别提有多快乐了!

春季的天空是很晴朗的,在碧蓝的天空上有一朵朵雪白雪白的云,飘来飘去。在那雪白雪白的云旁边一只只金黄金黄的小鸟欢快的飞翔。

温暖的春风吹得大地化了残雪,吹绿了树枝,吹蓝了天空,吹得大地泛起了绿意。阳光灿烂的春天,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色,真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

立春,是一个节气,是一个号令。从这天开始,会有杨柳春风婉转,会有春雨湿了燕子的羽毛,会有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艳丽了天边的流云,会有文字掉落在溪流里化成了蝌蚪,会有蜜蜂在梦里嘤嘤嗡嗡,香甜了一个又一个夜晚······

春姑娘是春天的象征。我觉得春天非常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