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发现天才作文(意外的发现作文15篇)

发现天才作文(意外的发现作文15篇)

更新时间:2024-05-24 19:38:09
发现天才作文(意外的发现作文15篇)

发现天才作文【一】

《天才梦》是张爱玲的一篇自传散文。作者通过对比,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但又乖僻的天才少女的形象,最后得出了一个关于生命的感悟,即“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句话很有名,早在读这篇文章之前就经常看到,然而到了今天,我才真正地理解了这句话。“华丽的袍”象征着人生的欢愉,而“蚤子”则象征着人生的痛苦。其实生命也正是由这两者构成的.。生命不会仅仅只有欢乐愉悦,它往往伴随着各种艰辛和痛苦,而这些通通都是生命中所不可缺少的事物。我们在面对这些艰辛和痛苦时,不应该一昧地妥协、退让,而应该迎难而上。正如老师所说的,人生是为了解决一个个的困难,我们不能反过来被困难解决。

既然我们的人生离不开苦难,不如就勇敢地去迎接生命中的欣悦和苦难吧!

发现天才作文【二】

在临近的一周,我开始疯狂地阅读各种课外书,从《普通生物学》到《编码的奥秘》。科学松鼠会的一份推荐书单,让我开始尝试了解每个领域的神奇之处。书单很长,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一种原始的渴望,我知道我要去做。书单的第一本,罗伯特卡尼格尔的《师从天才》。

昨天中午,在图书馆的社科文艺书库,我找到了这本描述科学史的书。书的破旧程度告诉我我不是第一个来访者。在书的内容提要中,我看到译者说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充满智慧、趣味、竞争和创新的奇妙的科研王朝”,让读者看到“观念的争执,实验的成败,对事业与关系的考验,学术荣誉的得失”,近观“那些科学实践中的深刻人性”,领略“令人难忘的探索者的精力和事业”。

书围绕着一条师承关系链展开。James A。 Shannon,Bernard B。 Brodie,Julius Axelrod,Sol Snyder和Candace Pert,这是师承关系链中最重要的几个人。他们是生物、化学、药理的集大成者。你也许在百度上完全搜索不到他们的信息,也许在维基百科上也只是寥寥数语,甚至会对这本书的真实性产生疑问。但是他们是的的确确是现代药理学特别是神经生物学的创始人。

我翻开了这本书。

对于书中科学人的伟大之处和奇特的人格我不愿意写。因为即使想在寥寥数语就概括数位伟大科学家的科研成果、科学素养、领导才能和独特个性简直是天方夜谭。我只想谈谈自己读完这本书的感受,这感受已经超出了这本书的主旨。

做一个建筑师,而不是砌砖工。这条师承关系链上的大师们,除去获得诺奖的Julius Axelrod,剩下的几位都默默无闻,他们虽然还频繁地出现在医学生厚厚的卷帙上,但还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们头顶的光环开始黯淡下来。但他们是建筑师,而不是砌砖工。Brodie在Shannon的影响下开始测量液中的药物浓度,而不是仅仅注意到服药的剂量时,他打响了新药理学革命的第一枪。当Axelrod开始区分在神经元突触的事件之复杂顺序时,他已经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神经药理学。这些科学家,他们不仅提出了新的问题,并且用新的方法解决了新的问题,还留下了一大堆问题让别人继续研究。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从事一种革命性的研究。而反观现在的名人——并无贬低之意,仅仅是关心的方向不同——Bill Gates也好,Steven Jobs也好,也仅仅是科学殿堂的搬砖工,而不是建筑师。回头看看计算机领域,让一个大学毕业生简述最终状态机的原理或是在纸上画出一台计算机中的寄存器多路选择器内存的结构,也许他会犯一会儿难。现在的教育更多的关心上层建筑,而很少去关注底层基础——这样只能培养出搬砖工,也许是卓越的搬砖工,但永远也不能培养出建筑师。

有自己的风格。书中介绍了这些伟大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由于他们师出同门,所以实验风格也如此相近。他们推崇实验为先,认为一个实验比再多的论断有用。他们相信直觉——他们的直觉往往是正确的——所以他们成功。他们宁愿做十个“脏”实验也不愿意花大笔的`时间去做一个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他们喜欢一目了然的结果。他们敢于尝试,不会被前人的思路禁锢。他们往往像孩子一样,对一些“公理”提出挑战,非要获得确切的论证才肯相信。他们喜欢与技师和学生交流,并且当他们取得进展时,不吝夸奖。他们的脑袋里总会有新想法,但只要新想法被实验否定就立即放弃这个解释,转而寻找其他的更合理的解释。他们事必躬亲,年逾古稀仍然在实验室抛头露面,并给自己的“徒子徒孙”提出中肯的建议。风格并无谁对谁错,但养成自己的风格,并坚持下去,也是这本书给我的启迪。

尊重自己的老师。这条师承关系链并不是十全十美,相反的,争执和绝交充斥其间。Bernard B。 Brodie,Julius Axelrod由于诺贝尔奖而起争执,Sol Snyder和Candace Pert因为拉斯克奖而互不理睬。原来认为如此伟大的人应该不会在乎利益名誉,但恰恰相反,他们孩子般的天真对于自己成果的保护超越一切。他们争执都是因为成果归谁而吵。但这完全没有动摇他们对于自己导师的尊重。在文章的作者采访他们时,赞誉与尊重充斥在他们的话语中,即使当时曾经恶语相向。其实,导师和学生之间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导师为学生指明方向、提供思路和研究设备,而学生往往是真理的见证人。在这里引用一段话——出自Daniel Levinson的Seasons of a Man's Life作为本段的结尾:

如一切恋情一样,导师与学生关系的进程很难顺利,并常有一个痛苦的结局……导师常常会剥削、压榨、嫉妒、文过饰非、强行控制;而学生则常有:提出贪婪的要求、依恋型仰慕、自我否定型感激及骄横型忘恩负义。至于谁有此类行为,为谁而为,则常常搞不清楚。关系结束后,双方常会怀有一些最强烈的感情:仰慕和藐视,欣赏和怨恨,悲伤、愤怒、痛苦及宽慰——正如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结束后一样。

发现天才作文【三】

“史上最聪明的魏教授来啰……”一听, 不用多想,一定是家中号称“魏教授”的大哥又在自夸了。

大家别看他一副弱不禁风又呆头呆脑的样子,其实他真的很厉害呢﹗就像是一位万事通的博士,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长大以后可能成为出名的教授呢!他也很爱改造许多物品,如果他如愿当上了一位科学家,他一定会制造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还记得,有一次他将两只自动铅笔给改造一番,使这两只笔变得更轻便、更好写,原本我还担心他会失败呢!其实我有“魏教授”这个哥哥还是不错呢!

虽然他经常搞得大家不愉快、不高兴、不舒服,搞得家里乱七八糟,让全家人伤透脑筋,但他总是可以让事情以开心的方式收场,这就是我的天才老哥。

发现天才作文【四】

??如你不是天才

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物质社会,人们经常听到和见到的是天才、成功者和幸运儿的故事。可这些人到底有多少?假如你不是天才,你就不活了吗?

活,当然还是要活的。而且还都想活得更好一些。可是,当今信息世界是透明的、扁平的,每个人面临的生存和竞争压力大同小异,如果你不是天才将怎样胜出呢?

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敬业。敬业精神,被视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处事之道。尽管你可能永远不会成为天才,通过敬业却可以使自己成为“专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媒体曾盛炒过一个惯偷的经历,他叫刘金华,偷偷摸摸大半辈子,监狱、拘留所经常进进出出,快60岁的时候看到大墙外有一个孩子走过,心里猛然一动,自己都这般年纪了,白来世界上走一遭,最后连自己的骨都留不下。于是幡然醒悟,洗心革面,要重新做人。

他最后一次从监狱被放出来,找不到工作就拣破烂。拣破烂竟拾金不昧,几次拣到居民丢失的贵重东西,千方百计都要归还到失主手里,并捎带着清理卫生和维护治安。时间一长,被物业公司招为保安。

一个贼竟当了保安,居民大哗,纷纷抗议。物业公司却力排众议,为他打保票。岂知,有他当保安就最懂得怎样防盗,贼们也不敢再光顾那个居民区。后来他成了各小区争抢不上的保安,原来的居民区为了留住他,将闲房给他住,还有人热心在为他张罗对象……刘金华可算是当今社会最底层的一员,更遑论他人。

任何人,通过敬业都可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凭这个口碑就可以走遍天下,成为个人的护身符、无价之宝,永不会失业。这是因为,敬业者都善于发现学习的机会。这是无需交学费、不必有多高的级别就可以得到的学习机会。

那就是在干中学,学中干,为干而学,为干得好而学。而学习的机会中,就常常包含着发财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说得更直接些,在这个竞争激烈、淘汰神速的商业时代,现代人的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是个人为提高自己的工作市场价值而进行的投资。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

学习就是最好的管理智慧和工作智慧。智者无不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每一天至少有一个对某个人是有用的机会,每一天的某个机会就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也绝不会再来的机会,当你精于算计,事事计较,把多干活、干好活的机会推给他人的时候,也就把学习甚或是成功的机会让给了他人。

相反,“当一个人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在多干活、干好活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体验到干活好的乐趣,从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从思想与业务同进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