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像四季一样生活作文(像那样生活作文)

像四季一样生活作文(像那样生活作文)

更新时间:2023-03-02 15:18:07
像四季一样生活作文(像那样生活作文)

像四季一样生活作文【一】

漫漫秋日,秋叶安然地落在地上,静静地躺着,等待着混入泥土的那一刻。落叶纷飞,这是黄叶最后的落幕方式,就如一首有着前奏,有高潮,有停顿的歌曲一般,叶落泥土是它的停顿,也是一个意味着生命终结的停顿。

在很多人眼里,落叶无情,只因季节的变换,自私地离开了养育他多年的大树。人们为大树而叹息,为他的付出没有换来回报感到悲凉,却不知落叶早已化为一方土,静静地躺在大树的脚下,陪伴着他。正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只是在以他最后的力量,去报答,去感恩。谈到感恩一词,人们并不陌生。因为从小到大,父母、老师教与我们最多的就是要学会感恩。却又能有多少人可以去诠释,去表达。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中漂泊,毫无目的地流浪。时光荏苒,我们一味地拼搏,却似乎忘了最重要的'东西——感恩。长久以来,一颗流浪的心忽然找到了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当坐在窗前,试着问自己:我有多久没有好好看看这蔚蓝的天空,闻一闻这芬芳的花香,听一听那动人的鸟儿歌唱?我又有多久没有对父母说过“谢谢”,和那句最为平凡却将全部情感表达的“我爱你”?是不是因为一路风雨,而忘了天边的彩虹,并且忽视了沿途的风景?我们早已因为生命的过于沉重,而忽略了感恩的心。我们习惯于他人的好,也早已习惯了这个世界,才会理所当然的接受父母,接受老师的爱,没有报答。却只听到时时的抱怨,抱怨父母的家世、抱怨学习的压力、还有那社会的不公。

当学生在背后斥骂老师,那些难听而戳伤内心的话语传到了老师的耳中,他们的心会有多痛。他们只是想让学生都有个美好的前景,却无法得到理解。他们谁能想到老师在夜深人静时辗转反侧,思索着如何将课教好。他们谁能观察到老师耳后那日渐斑白的鬓发?他们谁又能看到老师眼角因操心却被岁月“刮伤”的痕迹?他们只是一味的任由自己,没有那份感恩,也失去了那份感恩的心。

而父母,却反而是我们最容易伤害的人。他们操碎了心,送我们上好的学校,然而我们并没有感恩,任由自己挥霍青春,挥霍父母的汗水。父母在角落流泪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父母在烈日寒冬中艰苦奋斗时,我们又在干什么?我们只是做着自己的美梦,早已沉浸在那遥远而不可及的世界。我们的感恩,早已不知躲在哪个阴暗的角落,而我们,却未发现它的消失,也没有去寻找它的念头。就这样,一直持续…

其实,感恩真的很简单,感恩当冬日的麻雀在雪地里寻找食物与温暖,而我却于温室里免去了冻饿之苦,外面残存的草叶枯枝是它们生活的全部,而我们手握诗篇,坐在窗前,将外面的一切都入了诗;感恩,当图片里的那一双眼睛溢满绝望,我还可以与朋友互诉温暖的话语,谈论哲学与真理,绝望的眼神后面是生活难以启齿的悲哀,温暖、哲学、真理却不过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剂;感恩,当医院里苍白的面孔与医生相对,我还能站在这雪里与你相遇,咯咯的笑声可以传到很远,亲人的泪水浇不透已经干涸的生命,而我的笑声却能让你的双眼像夏夜的月光一样温暖;感恩,当一双粗糙的手颤抖地拾起垃圾箱里的塑料瓶,我还能够穿着时尚的衣服,享受空虚的青春,粗糙的手有着岁月轮廓,那是我们未来的预言,而我却还拥有鄙弃它的权利…这,就是感恩。

我们要常常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感谢上苍的赋予,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生命的存在,感谢阳光的照耀,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

落叶飘向冥冥世界,归于沉寂。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挽回一片落叶,让它重回枝头,鲜绿如初。这是一种流逝,一段自然的过程。它最后将深入泥土,化为淤肥,滋养另一个新的生命,这是它自身的延续和超越,也是落叶美丽的瞬间的永恒。

像四季一样生活作文【二】

??小草一样活着初中作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时,我很羡慕草。它顽强的生命力,破土而出的勇气,默默奉献给精神……

春风拂过带来泥土的芬香。它正悄悄探出小脑瓜,欣赏周围美景。闭上眼,嗅到泥土看到五彩的世界。

月光照到周围的树叶透过窗,零星的影子映照在正在哇哇大哭的我身上,“哼!也再也不要当班长了!”我边哭边说。小学当了六年班长早就厌倦了。班长这个担子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望着书桌上那堆积如山的书本,我彻底绝望了!七年级,我又被迫当上班长。这使我感到时间十分漫长,不知该如何熬下去。

近日,十分无聊便想出去走走。微风吹过闭上双眼,张开双臂拥抱久违的安静,心便觉得无比畅快。一张柔和的地毯映入我眼——草地。操场上,同学们挥洒着汗水,在草地上踢足球。我心一酸,小草也有生命它不会痛吗?我想,会。但它任意让人践踏这又为何?春天,小草破土而出,秋天又渐渐枯黄,人们不断践踏它,它又何曾有过半句怨言?不畏季节变换,不畏冷风的侵袭,不畏无情地践踏。想到这儿,心中有种莫名的敬佩油然而生。或许是太久没痛快地哭一场了,泪水顺着脸颊悄然流下。一会儿,又破涕为笑。莫名的悲伤,莫名的喜悦掺和在一起。

我哭,流泪因自己的懊悔,我笑,笑年少无知的我终于明白了这个深刻的道理。想想小草,又想想自己。便觉自愧不如。面对困难,我何曾有勇气?面对小伤小痛,我何曾笑着面对?面对责任,我又何曾勇于担当呢?可笑,每天如复制般的生活。厌了,倦了,便讨厌很多……但转念一想,如果我像小草一样活着,那每天的生活会不会与众不同呢?这是个值得众人深思的问题。

去大城市走走便会觉有种莫名的孤独,望着川流不息的车流,拥挤的.人群,快节奏的生活。他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想必走得十分艰难。是啊!面对强大的学习,工作压力,谁又能静下心来想想自己要像什么一样活着?我想,能认真想的很少,很少……

正值大好的青春年华,却始终沉浸在学习,忘了最初想到达的终点!我想像小草一样活,活得精彩活得与众不同。时间的摩天轮在不停地旋转,但无论时间推移也好,世事变迁也罢。都要寻求不一样的活法!人心像个魔法水晶球,你或许能看到别人心中却无法窥探自已心中所想。或许,我们真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如复制般的生活有意义吗?若没有,何不换种活法?

像小草样活着,不求别人的感恩只是一心付出。换种活法或许才会更加!生活才不会如此无趣!

像四季一样生活作文【三】

这是一本很接地气的哲学读物,书中内容主要聚焦在斯多葛哲学的实践方面,通过运用各种心理技巧,比如消极想象、控制三分法、过去现在的宿命论等,让我们能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反思自己,更好的找到焦虑的根源,避免各种消极情感,真正体验生命的安宁。

作者威廉·B.欧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斯多葛主义的起源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斯多葛派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及作者本人践行的体会和故事,属于比较“好读”的哲学书籍。

作者认为哲学应该指导人们过上一种幸福、充实的生活,而不是作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使人望而生畏。

作者在书中强调践行斯多葛主义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幸福和安宁,让我们在健康情绪的引导下在生活中不会显得焦虑、痛苦、愤怒、贪婪和我们活着的社会义务(热爱我们的同类并积极予以协助)。

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诠释了斯多葛主义实际应用,比如采用消极想象法,把那些有可能发生的不利事情通过消极想象而达到对现存状态的满足,享受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把精力和时间放在那些能够控制的事情;对于可控制部分的事情要合理内化策略;没有必要在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浪费时间,那样只会徒增烦恼、焦虑、痛苦。

所谓人生哲学,就是告诉你生命中什么事情是值得拥有的`,什么事情是不值得拥有的,以及如何去获得那些值得拥有的。采纳一种人生哲学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可以指引并修正你的行为,为你提供选择的标准,让生活简单化。如果缺乏人生哲学,我们就会有错误生活的危险——浪费生命去实现那些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者以愚蠢的方式去追求那些值得实现的目标但是却无法实现它。

活着的最好状态,不是快乐,而是心灵的平静。没有内在的平静,就没有外在的安宁。按照斯多葛主义的建议,我们可以确定哪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然后利用理性能力来消除自身对于这些事情的担忧,增加获得安宁的机会。

关于如何获得安宁,作者提出了几个建议:

1.要有自我意识,观察日常生活,定期反思自己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的方式;

2.运用理性来克服消极情感(焦虑、愤怒、悲伤……)和控制(名声、权力、财富……);

3.在不刻意追求的前提下,获得了名声、权力和财富,可以享受它们(这一点与犬儒主义的“禁欲”不同),但要随时做好失去的准备;

4.人是社会动物,必须与其他人保持联系,但要避免受到价值观腐坏的人的影响,并且要运用斯多葛学派的技巧来避免让其他人破坏自己的安宁(比如应对侮辱,采用幽默或不回应的方式,应多愤怒,采用幽默或退后一步思考等方式);

5.不幸福的根源在于贪得无厌和杞人忧天;

6.应对贪得无厌,运用消极想象的方式,想象自己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刻意给自己制造小的苦难从而对苦难产生免疫等;

7.应对杞人忧天,即焦虑超出自己控制的事物,则应该学会将事物分类:完全可控、完全不可控、部分可控;

8.对于部分可控的事物,采用目标内在化的策略(比如,把赢得一场比赛的目标改成享受一场比赛)

9.对于外部世界持有宿命论的观点,即过去和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无法改变,因而不需要焦虑。

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用容易掌握的方法和技巧,穿越喧嚣浮躁的世界,到达幸福与安宁。

哲学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发现自己,更清醒理智地去面对世界。

本书虽是哲学读物,却没有学究气息,没有高言大志,没有玄思幻想,有的是简洁、明晰、流畅。因为建基于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之上。先贤们所提出的疗治之法,简单明了,直要害,代价微而功效巨,如消极想象、控制的两分法、宿命论等技巧,虽称为技巧,其实植根于深厚的人类心理,一见之下,便豁然朗、永难忘怀。读本书的最大收获,就是教会读者如何成为自己生命的观察者。在生命的历程中观察并反思自己,就能更好地找到焦虑的源头,避免种种痛苦,真正找回生命的快乐。

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书。从历史,方法技巧,理论,自身实践过程等等方面阐述了一种生活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