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探索发现的事情作文600字(惊奇的发现作文600字)

探索发现的事情作文600字(惊奇的发现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12-14 03:42:38
探索发现的事情作文600字(惊奇的发现作文600字)

探索发现的事情作文600字【一】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庙宇。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其进行过修缮。悬空寺距地面约50米,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 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悬空寺是在悬崖上凿洞,插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就架在这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它的基础。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住寺的底层。游人会想:这些颤颤悠悠的.木柱能顶得住这样一座寺庙吗?当人们仔细观察,发现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还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梁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唐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悬空寺经历千年依然几近完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向我们以及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和智慧。我想我们在感慨之余,多少也应该有所思考。思考为什么在1400多年前建筑的庙宇在风吹雨打、烈日骄阳,甚至山崩地裂中依旧能够屹立不倒,而今天的很多建筑却脆弱到经不起一丝考验?不是今天的技术比不上魏朝,我想,或许是因为面对今天的喧嚣,我们太多地关注背后的东西,却独独忽略了眼前的责任。或许我们在研究古人的建筑方法,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和伟大的文化骄傲之余,也应该继承他们朴素、纯净、认真、踏实的心态。

悬空寺集自然美和人工美为一体,又将美学、力学和宗教融合为一处,不愧于东方瑰宝的美称。诚若明代诗人王湛初游悬空寺发出的感慨万分的诗句:“谁凿高山石?凌虚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设云中。”

探索发现的事情作文600字【二】

一次,老师捉了许多蜗牛,这些蜗牛真可爱!但样子却各不相同。有的壳跟海螺相似,它们俩像是“远方亲戚”呢!有的'壳跟纽扣心有灵犀,样子非常相似。可惜,蜗牛背上有旋涡形的条纹,它们只能分开居住喽!还有一种蜗牛像螺丝钉,小小的,个个都尖尖的。

老师把蜗牛摆在桌子上,让我可以近距离观察。蜗牛共两对触角,有两只长在头顶上,还有两只长在又黑又小的眼睛旁。蜗牛的触角是离不开蜗牛的,同样的,蜗牛也离不开触角的。蜗牛的触角像两根“天线”,能帮助它查看地面的情况。蜗牛的触角像“交流器”,不但可以保持方向,还可以帮助它跟同伴交流。当我用笔尖碰它的触角,触角立刻无影无踪了。也许,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吧!它禁不住诱惑又把头伸出来了。这时,蜗牛身后留下了一道湿湿的痕迹。(原创投稿

我脑袋里出现了一个馊主意:把它翻过来,看它怎么办?我立刻把它翻了个底朝天。谁知,蜗牛扭着身子,立刻翻了身,若无其事地爬走了。蜗牛喜欢吃什么呢?老师在上面撒了水果皮、菜叶、树叶、馒头渣共四样。蜗牛到底喜欢吃什么呢?大家拭目以待。蜗牛向菜叶、水果爬去。原来蜗牛也是害虫呀!老师说,别看小小的蜗牛,一次可产一百多个卵。听着这些数字,我目瞪口呆。更让我奇怪的是,蜗牛有25600颗牙齿!我不禁打起了冷颤。

蜗牛的秘密真多呀!还等着我们去探索……

探索发现的事情作文600字【三】

在星期天的时候,我在看一本科学书,突然,我被一个科学小实验给迷住了。“在纸上画一个五角钱大小的洞,一个一块钱的硬币也能传过去。”“这怎么可能呢?”一元硬币可比五角硬币小,不会穿过去的,但能不能还要用实验来证明。

实验开始了。首先,我准备了一枚一元硬币和一枚五角硬币。我先在纸上画了一个五角硬币大小的洞。接下来,我犯难了,如何将硬币穿过去呢?直接穿过去?试一试吧!结果纸破了,第一次试验宣告失败。不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世上哪有事会一次成功呢!我决定再来一次。

第二次实验开始了。这次,我好好思考了一下,突然,我灵机一动,我发现把纸往中间一挤,就形成了一个椭圆形。这样硬币不就能穿过去了吗,我一实验果真如此,我终于成功了!

通过这次试验,我知道了,任何事情都不能轻易相信,要通过实验来证明,不让不能轻易下结论。要不断在“已知”中寻求“未知”以获取更多的东西。

探索发现的事情作文600字【四】

大型电视纪录片《首钢大搬迁》第一集于1月12日21点59分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后,在首钢广大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该纪录片演绎了首钢人在新世纪实施搬迁调整的创业史诗和伟大实践,体现了首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示范带动作用。新时期,首钢人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首钢精神、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再创首钢新辉煌。

史无前例的壮举——讲述的是首钢人自己的故事

按照总公司企业文化部(党委宣传部通知要求,各单位通过网站公告、微信公众号、书面通知等多种形式,号召职工积极收看纪录片《首钢大搬迁》,感受镜头中蕴含的浓浓首钢情。

纪录片尊重历史、再现历史,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幕幕难忘的瞬间,生动演绎了首钢人特有的精彩。

机电公司卫建平专门约了几个同事早早地坐在宿舍电视机前,提前锁定了中央电视台十频道。“45分钟的节目,我们目不转睛从头看到尾。纪录片真正把首钢的恢弘历史拍出来了,也把我们首钢人的气魄拍出来了。”

卫建平说:“现在机电公司地处河北,每名职工都在摩拳擦掌,努力在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中创出首钢品牌。”

首钢退休职工马立昆特意给总公司企业文化部(党委宣传部打来电话,激动地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我和家人一起从头看到尾,边看边给他们讲首钢的历史,虽然家里人已经听我讲了很多遍,但仍然喜欢听我讲。”

园区管理部职工程国庆家有8人在首钢工作,是个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家”。“我们一家几代人,亲身经历了首钢炼铁高炉生产发展的变迁;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工业化的光辉历程;见证了几代首钢人为中国钢铁工业和首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和牺牲。”看到电视镜头里的情景,程国庆有感而发,特作诗一首:“眼望荧屏泪双流,多少往事撼心头;百年首钢传奇史,铁水钢花铸千秋;顾全大局做奉献,抛家舍业解民忧;炉火虽灭心还热,首钢精神万古传”。

园区开发部职工冯尧刚说:“纪录片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事,是首钢人自己的故事,使人振奋,催人奋进。我们要继承首钢人的光荣传统,努力多作贡献。

从“山”到“海”的巨变——演绎的是首钢人特有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