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2023年味作文800字(以年味为题的作文800字)

2023年味作文800字(以年味为题的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12-31 03:53:53
2023年味作文800字(以年味为题的作文800字)

2023年味作文800字【一】

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家乡味,从我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桂花香。爷爷家院子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那是它最香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有时香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不显山不露水,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阴冷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了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脆响,欢乐极了。

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饭菜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眷念。

家乡味,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山珍海味,闻过再多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家乡味。

2023年味作文800字【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题记

噼里啪啦嘣!狗年在一阵阵烟花爆竹中缓缓走来,年味在人们的各种活动中悄然而生。

年味——团圆

每至除夕,大街小巷中空无一人,家家户户中灯火通明,家家户户都在吃着香喷喷的团圆饭。这不正是那浓浓的年味吗?亲人们欢聚一堂,彼此诉说着在去年的经历的事,向对方送上新年祝福。不一会儿大家便做起了各自的事情。大人们坐在一起聊天,看着电视那幽默的小品,小孩们便欢欣鼓舞地跑到楼下不时放会儿鞭炮,不时捉会儿迷藏。那洋溢在孩子们红红的脸蛋上的笑脸和家人们欢度一堂的活跃气氛,不正是年味的体现么?待到12点,只见窗外一片璀璨的烟花夺人眼目,为除夕抹上了欢快的色彩,长辈们也向晚辈们送上了新年的红包祝福…这便是年味的“喜”。

年味——祭祖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春节祭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它体现了中国孝顺的传统美德。我与家人在初二一起去看望了离世的外婆,却只见在那条平日里人烟稀少的崎岖的山路上,到处皆是来扫坟、拜祖的人们。看到此景,我心中触动极大。祭祖的人们手握的烛香与人们浓浓的怀念祖人之情,不也正是年味的体现么!我与家人到了外婆的坟前,先是上烛香,后将纸钱小心翼翼的散开,最后每个人都在外婆的坟前跪拜,与外婆谈着家中的事儿,等到烛香燃尽,我们也就载着千愁万绪回家了…这便是年味的“愁”。

年味——拜佛

佛教距今已有2500多年,起源于古印度,是今中国人最多所信奉的宗教。我与家人在大年初五清早赶到了南岳衡山。南岳大庙内的人也是多的让我喘不过气来,在里面最让我崇敬的神佛便是“文曲星”。因为其能够帮助我们学习成绩步步高升,事业有成。进入佛庙,里面的人们都是那样的虔诚的拜佛,我心中为之一震,这对佛教的信仰,不也正是年味的体现吗?我们拿着手中的香,虔诚地在佛教面前跪拜。向神佛祈求着又一年的的愿望,希望神佛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便是年味的“迷”。

新年已经来到,我们唯有不忘初心,负重前行,才能达到那梦想的彼岸!20xx再见,20xx你好!

2023年味作文800字【三】

由于国外的节日不断的流入我国,造成了我国人民崇尚了“洋节日”,中国春节过年的年味也淡了。

但是我觉得中国的春节一年比一年更热闹。

2月28日,我们家买了许多的菜肴,知道我家要干嘛嘛——我家呀过年了。今天我们准备吃年夜饭了,但是吃年夜饭之前我们先要祭祖,来总结去年的收获和需要进步的方面,保佑我们在今年能快快乐乐,学业有成。当新春的爆竹声响起时的那一刹那,我们从去年迈入了新年第一天,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新年的气息,正如朱自清所说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拜神之后就开始吃年夜饭了:因为这点我反倒觉得春节的年味还未淡,反而我很期待。我们大家一起吃年夜饭,要不是春节,我们一家人还很少一起吃呢,每天都吃的“散散”的。我们吃好了爷爷奶奶吃。但是今天。一直阻挡着我们的薄膜破了,城墙到了,一家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的样子,这一切都是我所希望看见的。

当爷爷把大大的红包塞给我时,我既开心又兴奋,我长大一岁了。

新年不正是因为能够懂事一点,长大一点才如此热闹。当你与你的家人分享着长大的祝福时,你会觉得长大不好?过年不好?

春节年味淡了吗?让我告诉你吧,年味没有淡。

2023年味作文800字【四】

在城里呆久了,人们不是被卷入城市忙碌的快节奏生活,就是迷失于西方节日的乐趣和浪漫。但新年仍是人们最期盼的节日……

今年新年,我回了老家,莒县,虽不是真正的农村,但年味,确实浓了不少。年二十九到的老家,县城里的街道早已挂上了灯笼,红火而喜庆,人们是那么的朴实,从爷爷浓重的乡音中,我听到了和谐、安详以及过年的欢喜。噢,年味在朴实的乡音中。

三十这天是热闹的,一大早起来就被爸爸拽着走亲访友,互祝新年。午饭过后,我们父子倆跟着爷爷去贴春联,贴福字。从大门到仓库,从室内到对门,全是红红的颜色,在邻居的门侧墙壁上,我们贴上了“出门见喜”和一个福字,不但使自家幸福,也让对门添了福气,这是大城市里见不到的。最使我惊奇的是老家的“门钱子”,它是沂水和莒县的特色,用彩色的纸,刻上画,刻上“新年快乐”等字样,贴在门的上框沿,像姑娘头发上的刘海儿,既美观,又吉祥。年味藏在红红的宣纸里……

年夜饭十分热闹,饭菜之后,饺子上场,为了吃到代表好运的甜饺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吃,第一个吃到的人被认为今年会行大运,随后吃到的人也都沾沾自喜,相互祝福。年味在饺子香味中弥漫。新年的钟声敲响,顿时楼下、窗外、路边……人们放起震天的鞭炮,绚烂的礼花,将县城的天空“点亮”,行走在街上,大人、孩子个个喜上眉梢,空气中添加了浓浓的“火药味”,年的气息飘散的夜晚的空气中……

大年初一,按农村里的规矩是要拜祖坟的。我随爷爷一家人去了老爷爷的坟,这真是下乡了啊!村里的人都似一家人,在外回乡的老朋友见了都能聊上半天。路上我见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真正用毛笔写的对联,粗大有力的笔锋,在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细细端详,仿佛笔中每一根柔软的笔毛都在纸上留下了抹痕,这是无比精妙的中国书法啊!年味,自古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年初二我匆匆回到了济南,在回家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对我们说:“今年济南放烟花的少了很多,三十晚上放鞭炮的声音远不如以前热闹了”。我想:即使有一天在钢铁大厦林立的城市里,消失那鞭炮声、红对联,但那飘香的饺子、声声的祝福和着那团团圆圆的浓浓年味,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2023年味作文800字【五】

想起几个月前那热热闹闹的春节,我都感觉记忆犹新,因为那一幕——

“子珊,子珊,快点来贴春联了!”一听到爸爸的喊声,我“嗖”的一声跑了过来,贴春联最好玩了,尤其是这一次,这一次的春联是我自己写的,我一定要叫爸爸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很快,春联就贴好了,看着我自己写的春联,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这才是真正的传统!”

贴完了春联,一阵阵香味钻进了我鼻子里,是什么呀?我跑到厨房,妈妈正做油炸食品:炸排骨、醋肉、鳗鱼……真是的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啊!我刚想伸手去拿,可妈妈说:“不行!”看到了妈妈的态度那么强硬,那么坚决,我就不再说什么了!

这时,我看到邻居家的是印刷体的,而我们的却是手写的,我想到了——

现在,已经很少人用毛笔写字了,春联,也是用印刷的,不再用手写的了,年味,在渐渐淡去。

现在,我们见面聊天,更多的是用微信、QQ等。很多人都变成了手机控,吃团圆饭时,更多的人是用手机聊天。变成了个手机控,这样真的好吗?

我们过年吃的年糕大多数都是机器制造,虽然也很好吃,但是我觉得纯手工做的比较好。

年味,是一次团圆;年味,是一次欢笑;年味,是一声祝福;年味……

2023年味作文800字【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目,总把新桃换旧符。”我披着大红新衣,围着大红围巾,以崭新的一面出现在大家面前,我就是20xx年。

我带着一个好心情,来到了大街小巷里。一对对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的春联,一副副独具一格、生动有趣的窗花,还有那一张张色彩艳丽、画工精美,充满民族风情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许多欢乐气氛,也早已让我赏心悦目,赞不绝口。

市集上,赶集之人屈指可数,大多却是走亲访友的,左手一箱牛奶,右手一个大礼包。我悄悄地跟了过去,只见那送礼之人随手掏出了几百元钱,递给一个孩子,想必这孩子就是那送礼之人朋友的儿女吧!我思索道:这金钱、物质终究是不能衡量一个人的亲情和友谊的。所谓的压岁钱也许是勉励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能更高更快地成长,也许是人们之间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友谊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高尚美德。夜晚,一轮皎月从日落之处升起,随之,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此起彼伏,色彩绚烂的烟花腾空而起,热闹非凡,在一旁的我也是眼花缭乱。此时此刻,我想到了身居宝岛台湾的“团团”和“圆圆”,它们此时此刻在干什么呢?我默默祈祷,祈祷祖国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使宝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我又想到了那些站岗放哨保卫祖国的解放军战士,寒风呼啸的日子里,他们不畏寒冷,威武地坚守在祖国的边疆。他们总是过着有家不能归的生活。这漫长的一夜,他们又在做些什么呢?或许也好像这里一样,玩着击鼓传花,瞎子点蜡的娱乐游戏;或许还在边疆山坡上站岗;或许正挤在一起吃

水饺;看联欢会,或许正忙着写家书;或许……

文明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节日的风俗必然要改变。但是不管如何发展变化,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是不会改变的,五千年形成的文化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是根深蒂固的,对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来说,它意味着永恒,改变的只可能是形式。

2023年味作文800字【七】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现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又是一个新年悄然飘过。

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鞭炮炸出的硝烟味。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高一声,低一声,只要你深呼吸一下,便能闻到火药味。随着火药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才慢慢散去,欢天喜地的的爆竹,带来了喜庆,带来了热闹,驱走了晦气,驱走了忧愁,听着就叫人高兴。饺子,是国人百吃不厌的饭食。

所以老话说得好: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营一定要吃的,就连欠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就有底了。时过境迁,随着时光的流逝,年味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如今过年,旧年味和新年味和平共处,是人们各取所需,饺子照吃,美酒照喝,鞭炮照放,春联照贴,馒头照蒸。要说有变化,这年味的头一个变化,就是人们吧除夕夜的守岁变成了看中央电视台的新年联欢晚会。

为了这一道欢乐地大年夜盛宴,上千位演职人员要忙上个小半年。看完春晚,有的人还意犹未尽,再接着看一场贺岁片,天也就快亮了。传统的上门拜年,则变成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贺卡拜年,电子邮件拜年,qq留言拜年。光是一个新年,全国就要发上上百亿万条拜年短信,打十几亿个电话,虽然是电波传递,同样充满亲情友情。

不仅如此,新年出门旅游业成了新时尚。大街小巷里铺天盖地的年货广告,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年节商品,张灯结彩的高大建筑,年味盎然,红红火火,一排派盛世景象。其实,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甭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

年味,就在身边,浓浓的。

2023年味作文800字【八】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了起来。她把磨好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咖啡色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付出,由衷祝福。分寿桃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和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亲情友情。家乡过年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和奶奶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旅途。可家乡热闹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年味最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