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清明作文700字左右(清明作文800字大全)

清明作文700字左右(清明作文800字大全)

更新时间:2023-08-02 06:12:05
清明作文700字左右(清明作文800字大全)

清明作文700字左右【一】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来,清明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有各种习俗,这一天大家都在进行各种活动。

我来到外公家,外婆正在制作清明果,看着就叫人眼馋。我和妈妈去洗完手后,也就参与进去了。

前部分由于我笨手笨脚的,也不会做,就在旁边记着做法:先准备各种味道的清明果馅;再把艾叶用热水焯,压出苦汁,后又放入凉水冲洗,反复两遍;然后加一点调料,将艾叶在锅里煮烂。

然后我便可以动手制作了,将艾叶连汁一起和糯米粉反复搅拌、揉匀。之后再将其搓成条,分成很多小块,将馅填入,最后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捏成各种形状了:外公外婆都将其捏成饺子形状,我不断尝试,总算有一些饺子的形状了,到后来,一个比一个好。外公外婆也都夸我聪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后我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我在网络上查询的关于清明果由来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帮他化装成农民模样。没有抓到陈太平的清兵在村里添兵设岗,检查每一个出村人,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食物。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便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身上都染上了绿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采了些艾草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青溜溜的米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也就形成了现在吃清明果的习俗。

没多长时间,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欢的芝麻味,也许是自己做的吧,特别好吃,特别香,心里也特别高兴。

清明作文700字左右【二】

昨天4月4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是祭拜先人和扫墓的日子。表达了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我们学校也组织了一些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烈士陵园祭拜我们的英雄烈士们。这次我们的心情可不像以前那样高兴,而是怀着悲痛的心情去祭拜我们的英雄先人,到了那里,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一的进到陵园里,进去以后我第一眼就看见一个高高的英雄纪念碑矗立在正中央。接着我们的仪式就正式开始了,先是四年级的代表向前献花圈,接着我们集体默哀三分钟,最后我们又在各个烈士墓前献上小花并向烈士鞠躬。我们向烈士祭拜完,在回来的路上我不尽的想着,他们好像永远活在我们的身边一样,感谢那些烈士们为我们美好的今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我们国家先出无私的奉献。

通过这次扫墓,我才明白咱们美好的今天,是那些英雄烈士们用宝贵的生命来的。

清明作文700字左右【三】

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就像是一座超级大花园,她是依据《清明上河图》画卷还原的实景。

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清明上河图》浮雕,浮雕上的人物刻划的栩栩如生,跟《清明上河图》画卷上的一模一样,看起来特别精美!

我不仅参观了浮雕画,还玩了很多娱乐项目,如:人工湖上的戏曲表演、木偶戏、传统斗鸡、赛马、滑道速滑比赛、旋转木玩具---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木偶戏、旋转木玩具和人工湖上的戏曲表演了。

看木偶戏时,操作木偶的表演人员把木偶操控的活灵活现,角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好像真人一般!包括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在内的观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赞叹之声不绝入耳。

人工湖上的戏曲表演也很精彩!我观看的曲目是《包公出巡》。戏中的包公大气禀然、刚正不阿,他为了伸张正义不惜跳入湖水中与坏蛋搏斗,观众们情不自禁的为这个勇敢的演员鼓掌。

来到了旋转木玩具区,“哇--!”我和我的同伴被震惊了,多么大的一个场地呀!一个木头制作的高耸巨大的旋转秋千和多不胜数的平衡秋千,我和我的同伴玩的开心极了!

开封不愧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而清明上河园更是一绝,如果你有空,也去参观吧,肯定有许多惊奇等着你!

清明作文700字左右【四】

清明节即使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在每年4月4号或者4月5号,作为节气它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有两句农谚是这样说的:清明节前,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节的天气也很有特点。唐朝大诗人杜牧是这样写的: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知杏花村。

清明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关于他的来历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割肉侍君》,讲的是晋文公重耳和大臣介子推的故事。清明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插柳、扫墓、踏青、放风筝、荡秋千……

最近几年清明节又成了我国法定节日,加上双休日就有三天的假期,人们称之为“小黄金周”。很多人就在这个“黄金周”里闲度假、外出旅游。今年清明节爸爸、妈妈还带我去爬大蜀山了,我们一家人玩得很开

清明作文700字左右【五】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改写文]

清明节前后,总是春雨绵绵,柔嫩的垂柳枝条被雨水清洗得更加鲜丽。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枝显得婀娜多姿。春雨又给草地洒上了一层“油”,使草地更为鲜绿。

老水牛在悠闲地嚼着青草。放牛娃骑在牛背上,观赏着烟雨迷蒙的春色。

此时走来一位书生,身穿长襟宽袖的外衣,头戴“太白”帽,蓄着不算太长的胡须。由于道路泥泞,他走得很慢。他双目呆滞,心事重重。放牛娃想,这位书生为何这样失魂落魄呢?

也许是最近阴雨连绵,气候潮湿,出行不便,使他神思茫然。

也许是清明时节,正是祭扫墓地的时候,他怀念故去的亲人,心情不好。

书生走到放牛娃跟前,双手一合,抱拳行了个礼,说:“请问小哥,附近可有饮酒的去处?”放牛娃想,可能书生要借酒消愁,迫切寻找酒店。他便坐在牛背上,指着远方杏花盛开的地方说:“前面有个村庄,出产好酒,闻名方圆百里,村里有好几家酒店呢。”

书生听了,终于露出了笑容,连声道谢,向“杏花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