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作文(描写浙江风土人情的作文)

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作文(描写浙江风土人情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18 06:50:45
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作文(描写浙江风土人情的作文)

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作文【一】

有一种感情,令我们痛彻肺腑;有一种精神,令我们心旌荡漾;有一种力量,能够帮我们穿越苦难;有一种思念,让我们可可明心。那就是亲情,是父爱,即是母爱。

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父爱是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母亲的爱,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父亲的爱,鼓起了我们远航的风帆。那些年少轻狂犯下的错误,难免会伤痕累累。那双抚摸伤口,舔秪伤口的手边是亲情。世间的每个人都浸泡在拨打无比的亲情中;世间的每个人都在为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泌人心脾的歌;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亲情而眷恋;世间的每一个人五步渴望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遂的亲情,古往今来,亲情曾被多少是人讴歌,曾被多少常人惦念。亲情到底有多高多厚,谁也不曾说明。

在每个雨伞,伞下总会有一对母子在缓缓前行。在仔细观察之后发现,伞总是向着孩子的那边倾斜。母亲的身影,在雨里那样的弱不经风,颤抖地为她的“心肝”撑着伞,自己冷的牙床相撞也不肯说一句话。不仅是母亲,父亲也是如此。父亲用他坚实的后辈,为子女抵挡一切冰凌雨雪,他们毫无怨恨,只是在默默付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子女开拓一条宽广的星光大道。

在你走在回家的港口,总会有一个单薄的身影在瞧着期盼。当你露出微笑时,她会小的比你更加灿烂,当你考试实力是时,总会有一双大手轻轻抚摸你的头,她告诉你,没关系,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他们把你导航成了生命的唯一,掌上明珠。

父母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而亲情,好像一曲悠扬的笛声,清幽婉转,轻轻地打开心扉,绕不过你心旷神怡,甜蜜地陶醉在其中。

亲情,有一种无比奇妙的力量;亲情是一则永不退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香醇;是一副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我们不必用任何事物去比拟,也不用任何此举去修饰,我们只要用心去感受。乃世千秋,那份古老而传承悠久的情,始终伴随着历史长河潺潺流淌。无言的大爱,与我们相伴一生一世,我们从细微之处体会,体会亲情的细微深长。相信,那永不退色的亲情好像是一部动人的神话,一辈一辈的传承,永远传承,永远……

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作文【二】

《亲人》讲的是岳普湖县的维吾尔族书记铁里瓦尔得,收养了一个从四川省江北县的汉族孩子陈建宏。尽管铁书记夫妇受着外界的许多压力,但也含辛茹苦地把他养育成人。如: 陈建宏是四川人吃不惯新疆饭, 铁书记夫妇就专门给他做米饭,炒鸡蛋,做蛋汤;有时还给陈建宏买牛奶,炖母鸡。陈建宏是四年级的学生,但这个县的汉族小学只有一年级,于是铁书记帮助陈建宏自学。而陈建宏也知恩图报,上班后不仅按月交给家里钱,还一分一厘地攒钱,并用自己攒的钱为铁爸爸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台收音机。他不仅帮小妹妹学习语文、算术,还给大妹妹举办了婚礼。在陈建宏得肝病时期,两个妹妹也轮流看守,异族兄妹比亲兄妹还亲啊。

不光是两个城市,邻里之间,一个班,还是一个年级,民族之间都要互相帮助。

《张骞通西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讲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的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而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因积劳成疾而溘然长逝。我们应该像张骞一样为了民族团结、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宁可牺牲自己。

这些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团结的故事,犹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各民族大团结的滚滚洪流,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宝贵财富和源泉动力。我们应该把这些故事告诉每一个人,大家一起发扬民族团结的精神。

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作文【三】

亲情,是那节日天空炫美的烟火。

时光如梭,朝起朝落。每日的陪伴,让我看到“亲情”这个词的.时候,脑海就会快速闪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妹妹和弟弟影子。从我在这个家出生的那天起,我们之间的羁绊——亲情,就一直在。

亲情——于我而言,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存在。

脑海最先闪过的是那满头银丝的爷爷,爷爷以前的身体很是硬朗,经常下地和上坡,而小时候的我总是好奇心大的不得了,每听到爷爷要出去,总要问爷爷去哪儿。再大一点,便就自告奋勇的说是去帮爷爷。刚上坡的时候,那是精力充沛,满满的都是干劲儿,但到后来,坡越来越陡,就开始一直问爷爷有没有到,走的也是越来越慢,爷爷却是步步稳如泰山。在我停歇的几秒钟时间,爷爷便没了身影,坡上的路边有很多比我都还要高的草,就这样遮住了我全部的视线,当下我就慌了神,边喊边抬脚沿着路快走地去追赶爷爷。在看到爷爷的一霎间,我感觉我加速跳动的心脏此时正在慢慢的平复,整个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一时间又有了力气,紧紧地跟随在爷爷的身后。看,那种流在肉里的亲情,是多么的神奇啊!仅仅是走在一起,也能令人感到安心,使内心平静。

当你们呱呱落地出生的那日起,我们之间的羁绊也就开始了。当我放学满怀高兴一路飞奔到医院看到你们的时候,我的心跳从一开始就在抑制不住的加速。当我抱起糯糯的你们时,我的嘴角就一直在上扬。前一秒你在我刚换的裤子上又留下一大片印记时,我生气的要把你给妈妈的时候,就看到你那两个黑豆般的双眼眯起,嘴巴张开露出粉嫩的牙床,还发出“咯咯”的笑声,不知为什么,下一秒我刚被挑起的怒火竟然不见了,看着你傻乎乎的模样不由得哭笑不得。亲情,这一神奇的存在,让我徒留的是对你的疼爱。

我想,每个人都有那种感觉吧:当你一个人身处陌生的环境时,内心总有所恐惧与不安;但是当你与你的家人一起身处在这陌生的环境时,我想,你也不会总感到这种莫名的恐惧与不安吧。我想,这就是亲情的神奇之处吧。

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洁;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到达一种意境。亲情,生命永久的动力。

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作文【四】

去年夏天,我随爸爸妈妈来到天津生活。在春节的时候,我和爸爸回安徽去看望还在老家的爷爷奶奶。

我们费尽周折,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最后回到了爷爷家。

爷爷的家坐落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里,家门口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虽然感觉天气很冷,但是小河的水没有结冰,依然欢快地流淌着。我们在爷爷家住了五天,奶奶有时抚摸着我的头,说一些我小时候搞笑的事情,有时又拉着我的手,忍不住掉眼泪,爷爷虽然没有流泪,但从他的目光里我看出了他的不舍。临走的前一天,奶奶又了一只母鸡,说是要再给我们再补补身子。

早上,我们要走了。我和爸爸看了看村外被薄雾笼罩的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又看了看堆放在面前的大大小小的行李,一筹莫展。这时,爷爷从屋里走了出来,他手里拿着一根扁担,笑嘻嘻地说:“不用愁,有这扁担呢。”我凝视着爷爷那饱经风霜的脸,心想,爷爷能挑得动吗?爸爸也不让爷爷挑,过去抢爷爷的扁担,爷爷默默地用力拨开了爸爸的手。于是,我和爸爸每人提着两个包,爷爷挑了几个,便上路了,身后留下了奶奶的千声叮咛万声嘱咐。

山中的白雾,随风轻轻地飘着,离家的脚步,重重地落在石子路上,我们谁也没说话,我巴望这路再长些,能和爷爷多呆一会儿,但看着爷爷肩上的重担,又期望这路能更短一点儿。

突然,爷爷被石头绊了一下,险些摔倒。这时,我忽然想起来了,爷爷视力不好,去年他上山砍柴时,曾被树枝划伤了眼睛。我的心酸酸的。

竹子做的扁担,在爷爷肩上有节奏地抖动着,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爷爷弯着腰,身子犹如一张弓,又好似一片飘摇的落叶。我和爸爸几次想上去帮忙,都被爷爷制止了。

到了车站,爷爷已是满头大汗了。我赶紧拿出纸巾,给爷爷擦汗,说:“爷爷,您太累了,歇了一会儿吧,剩下的事我来做就行了。”爷爷欣慰地看着我,笑了:“我的宝贝孙儿长大了!”

我和爸爸上车后,爷爷又到附近的小店买了些吃的,叫我们带上,依依不舍地说:“路还长着呢,饿了就吃点儿吧。”

车开了,我急忙从车窗往后看,爷爷正手扶扁担,不停地向我们挥手,好象还说着什么。那一瞬间,我鼻子一酸,最后哭出声来……

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作文【五】

??情味,触动我的心灵_700字

在那茫茫大街上,有多少向路人乞讨的穷人?又有多少会向乞讨者施舍一点儿的富人?

当然,许多的富人不会施舍,可是为什么别的穷人却会施舍给予他们呢?因为,只有穷人才会帮助穷人。

我虽然出生在一个既不穷,也不富的家庭,可我见到穷人也会用一种可怜的眼神望着他们,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上街乞讨,能尽一份力的话就尽一份力吧!一次,街边坐着一个约十岁的小女孩,她背上背着一个约二、三岁的小女孩,她们看上去是姐妹俩。在她们前面已经站了两位小学生,我正巧和三个同学放学也经过她们面前,只见坐在地上的小女孩正低声地和那两位小学生说话,我们三人停下了脚步,小女孩说:“我妈妈带我们出来卖菜,可她却不知去哪儿了,她也没有电话,实在没办法,请大家帮帮我凑足车费,我要回家。”说完后不禁抽泣了起来,我的同伴说:“走吧!别管她,肯定是假的!”小女孩听了大叫:“怎么能说是假的,这种事怎么能是骗人的?”说完后,她大哭起来。看到这一幕,我不禁可怜起她来,掏出了口袋中仅有的三元钱递给了她说:“小妹妹,我只有这点钱,你拿去吧。”她听到后马上停止哭泣,放下背后背着的妹妹,一只手接过了我给的钱另一只手擦掉了眼泪,感激地说:“谢谢!谢谢!足够了,足够了,我们能回家了!”小姑娘收好了钱又背起了她的妹妹带着笑容满意地走了。

看着小姑娘带着笑容远去的身影,刹那间,我仿佛闻到了一个不同于平常而又经常闻到的.味道:它就是人情味。我震憾了!人情味不是别的什么味道,是一种温馨而又甜美的味道。它经常出现在各种地方,比如,A不小心打破了B家的玻璃,可B知道A不是有意打破的,再说A又是一个小孩子家赔不起,便原谅了A;又比如C被D撞倒了,可C认为自己也有责任,所以并没有漫骂D,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没事情一样走了。

人情味就像一盏灯,是可以让人互相理解的灯,是一盏令人产生可怜之心的灯,是一盏代表温馨的灯。

啊!人情味,触动我的心灵!

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作文【六】

当阳光普照大地,当花儿开满街边,当梦想变为现实,当两人解开心结,我们的心近了。

“你!要是下次再弹成这样我就不教了,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学?”又一次,古筝老师认为我不适合弹古筝,我愤愤地拿起琴谱走回家。

“妈妈!妈妈,我再也不想学了,我真的受够了,我明明怎么弹都弹不好,你为什么就是要我学?”我就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朝着妈妈大喊。“怎么啦?我觉得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学好的。”母亲平静的说。而我却越来越生气,想起老师的责骂,我赌气地说:“为什么你没有完成的兴趣爱好强加在我身上?你知不知道我根本不喜欢!”这句话似乎说到了母亲的痛处,母亲张了张嘴却是没说什么,我走进了房间,“啪”地关上了房门,像是一道隔膜,隔开了我与母亲的心。

窗外开始下起了小雨,雨点叮叮咚咚的打在玻璃上,就像“大珠小珠落玉盘”,又像是古筝的琴音。我开始后悔,刚才为什么要这么大声,为什么要触动母亲的痛处,为什么要把气发在母亲的身上,明明都是自己不努力练琴才被老师批评的。我又开始担心,母亲会不会不再理我呢?会不会不再爱我呢?望着桌子上的琴谱,我鼓起勇气,打开房门走了出去,像是揭下了那张膜。

不远处我看到母亲坐在琴凳上抚摸着琴弦,像是抚摸着自己的孩子。“妈妈!”我轻轻开口,妈妈转过身,那红肿的眼睛使我一颤,“妈妈我错了,就算不为你,为我,我也好好学下去的,妈妈,我真的知道错了。”我眼睛有些酸痛,眼泪终是掉了下来,我底下头望着自己的脚尖。忽的,母亲抱住了我,即使什么都没说,但我感觉到了母亲的欣慰,感到肩头有些湿润。

晚上,我与母亲睡在一张床上,我突然想起之前无数个下午早晨、下午。母亲都陪在我身边听我弹或流畅或残缺或优美或刺耳的曲子,而弹完母亲总是给我鼓励与微笑。我转身抱住了母亲,我们的心近了。

母亲是灯,照亮前方的路;母亲是水,温柔而长远;母亲是光,温暖而永恒;母亲是冬天的暖阳;是夏天的凉风;是秋天的果实;是春天的花香。母亲,我们的心近了。

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作文【七】

春的脚步又近了,柳叶抽出了嫩芽,惊奇的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远远望去一片绿意,可走近一瞧却只有零星的几颗草儿,可真有一种草色遥望近却无感觉。

眼前的这一景象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那年也是一个春天,景色也是这样的美丽。可不知怎的我家房屋旁的一剁小山似的木墩突然着了火。浓烟滚滚升起,火不一会就大了起来,火苗入魔鬼一般张牙舞爪的放肆着。周围的邻居见此情景,便如潮水般涌来救火。张大伯虽然年过花甲可提起桶来健步如飞。李叔叔正在用铁锨挖土,有随后又把泥土向那大火的身上砸去。大火被泥土打断了腰,可不一会又恢复了原状,可李叔叔并没有放弃仍在那里不停地挖,不停地仍,铁锨在空中划过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大伙的脸被火烤的通红,但他们并没有叫苦,仿佛是在为自家扑火。

不一会儿,大火被扑灭了。倒塌了一堵墙,幸好房子保了下来,但木柴被烧得寥寥无几。望着眼前着一片狼藉。妈妈伤心的说:‘这以后我拿什么烧过做饭啊!’大家不约而同的对望了一眼。随后张大伯说:我家那里有柴,我呆会儿挑点给你。’我家那也有。‘大伙都说道。随后便回家挑柴了,木柴一担,两担,三担的多了起来,终于又堆成了原先的小山堆。随后,王大妈塞给妈二十块钱说:’这些钱你拿着,虽然不多,但也能帮你一把。;大家见此情景便纷纷十块,三十的递过来。当张小花的妈妈给钱时,妈妈推辞说:不行,不行,我说什么也不能那你的钱,你家那么困难况且还有四个孩子要照顾……张大妈果断打断了妈妈的话:‘没事,我挺的过来,这钱你就收下吧’,大家仍在给钱。可妈妈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变得湿润了……

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而此时我的眼睛也不知何时被泪水模糊了视线。虽然我已不在家乡居住。但我的心却无时无刻不再牵挂着它,怀念着它。我怀念那里的春景,怀念那里的伙伴,但我更怀念那里淳朴、浓厚的人情,它如醇酒一般让我陶醉,如花香一般让我清爽,如盛夏的花儿一般惹人喜爱。

家乡,你听起来那么的亲切,可我这个断肠人何时才能再次投入您的怀抱中呢?——后记

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作文【八】

“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不知是谁轻轻哼了一句,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外婆桥,外婆桥,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她探着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踮脚倚门盼望的情景。此时,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洒进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无比。

我的外婆是个忠实的耶稣教徒。每天晚上,她总是早早地吃过饭,照例跪在硬梆梆的床上,领着我一起祈祷。因为当时我人还小,外婆怕我跪在太硬的床上吃不消,便找来一个棉花包给我垫上。外婆一辈子没上过学,但她祷告起来还真有一套,可以称得上是“有条不紊”。她每说完一句,我都得在最后添上一个“阿们”。我根本不懂它是什么意思,想必外婆也不会很清楚吧。只觉得和她一唱一和煞是有趣。每天,她都会为儿女子孙们一个个地祈祷:希望这个健康平安,保佑那个一切顺利;当然也免不了许多赞美耶稣的话。然后便是唱歌,这些歌,外婆在平时也会时不时地哼上几句。很多时候,我跪着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着。想起外婆多年患有腿病,真担心外婆会撑不住。于是,我便问:“外婆,您累吗?”她吃力地撑起头:“不许打叉,否则会不灵的。”我将信将疑地盯着她,她睁大眼睛,满是一副坚定虔诚的模样。我只好不再说话,无聊地盯着棉花包上发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向耶稣祈祷这类全是迷信,根本不会有什么救世主的保佑。于是,我开始向外婆宣传: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她听了嘴巴扁扁,苍老的脸一提一提,浑浊的眼中似乎有了泪。看来她被触怒了。是呀,平时亲戚朋友们根本不信这一套,现在连我——这个从小一起陪她祈祷的人都开始怀疑,疏远她了。她颤巍巍地说:“谁说的?心诚的人是准能打动救世主的!”

我不再与外婆争辩,也许她说得有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老人家并无恶意。祈祷成了她的安慰,她的支柱,她的寄托!

回忆起这些,又想起前些天外婆特意托妈妈送来的棕子。那不时飘着的香味,让我潸然泪下。于是,我不由吟起一首诗:

外婆亲手做成的粽子,穿越千里,落在我的餐桌上;一缕清香,弥漫着亲情。

我打开粽子,看见熟香的米粒上,闪动着亲人的企盼;一股心酸,直呛心里。我大口嚼着粽子,两行热泪,烫伤了一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