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惊心动魄的语文考试优秀作文(记一次惊心动魄的考试作文)

惊心动魄的语文考试优秀作文(记一次惊心动魄的考试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5 12:39:30
惊心动魄的语文考试优秀作文(记一次惊心动魄的考试作文)

惊心动魄的语文考试优秀作文【一】

(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2)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着,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3)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4)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9.第一段中画横线处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什么?(3分)

20.文中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其理由是什么?(2分)

21.第二段的”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第三段中”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一句中的”1/3以上”强调了。(2分)

22.阅读选文第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找出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2分)

(2)试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2分)

23.我市正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作为攀枝花市的一员,阅读本文后你对攀枝花市的”双创”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用简要文字表述出来。(提出的建议不少于四条。)(4分)请重视”弹性水库”

惊心动魄的语文考试优秀作文【二】

有个小孩子先爬上楼梯一位健壮的大叔吧楼梯举起来他的手摇摇晃晃等他的手平稳了下来,他加大难度,把楼梯放到手上不抓着,突然,心纠起来心想;这可是一条人命啊!如果一不小心那个小孩子就会摔下来,有的人在旁边说:别表演了,会出人命的。一位工作员阿姨说:请您放心不会的。我心中激动又有一丝不安,楼梯摇摇晃晃,似乎跟他们作对似的,楼梯摇晃得更厉害了有一位小孩子紧闭双眼,用手挡着,都不敢看他们无法保持平衡,那位小孩子差点摔下来,全场人都尖叫起来,可此时,大叔叔和小孩子表情严肃没有一点嘻哈,他们满头大汗,大叔叔赶紧把楼梯放下来但他还是一丝不苟,一位身材瘦小,神情目秀的阿姨,鼓起来掌声,这掌声似乎微不足道,全场人都望着她,这掌声没有间断。他们又重新表演一次,叔叔又把小孩子和楼梯举了起来,全场又恢复了平静,充满了紧张感,盯着他们第2次表演,终于楼梯像粘在了地上似的,稳稳地立在了地上,这时场地里的人都被吸引过来,把全场围了个水泄不通。

接着一位阿姨表演空中飞盘。只见阿姨把一根细细的竹棍放在下巴上,并在竹棍顶端上放了一个盘子,接着,那位阿姨把头仰着,让竹棍始终立着,这时,铁盘慢慢的转起来,为了增加难度,助手们在阿姨的下巴上多加了两根竹棍,只见竹棍摇摇晃晃,似落非落。最后,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结束了表演。

每当我看到杂技表演是都会有微微激动。

惊心动魄的语文考试优秀作文【三】

许多同学轻视了审清题目这一关,从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如因漏读或错读题目而失分,这是一种过失性的失分,只要细心读题,完全可以避免。有的学生忽略题目中的修饰语而失分,还有的是因为没有真正把握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而失分。仔细审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得分率,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或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更需要认真审题。有些所谓难题,只要仔细阅读,捕捉到题目所给的信息,就能发现其内在含义,进而攻下难关。捕捉到的.“信息”只是一个“毛坯子”,需要根据题意作比较后进行精加工。加工的前提仍要始终围绕文章的整体意思比较答案与文中提供的信息的异同,比较答案的内涵、外延和关系是否与题目的要求相一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