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参观南京博物院作文500(参观南京博物馆游记作文500字)

参观南京博物院作文500(参观南京博物馆游记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09-08 05:43:47
参观南京博物院作文500(参观南京博物馆游记作文500字)

参观南京博物院作文500【一】

和初冬的景象一样,当我们站在了纪念馆的门口,原先路上有关有笑的心情都忽然不翼而飞,剩下的只有满脸的肃穆、满眼的苍凉,似乎那口和平之钟的巨大回响在无情地震撼着我们的心。当看见黑色的大理石铸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后,大家便什么话都说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话都被哽住,已经没有办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心境和复杂的心情,突然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一切所谓华丽的辞藻在此刻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走进大屠纪念馆,大家立刻被以生与、悲与愤为主题的悲苍景象所震撼了。纪念馆前的警钟上镌刻着“敲世纪警钟,祈世界和平”的十个大字,提醒着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国人勿忘国耻,兴我中华。纪念馆虽不很大,但我却走了很久很久,我不知道我是怎样走出纪念馆的,时间似乎在那一刻凝固,我们又似乎在那一瞬间走过春秋,走过寒冬,走到了世界的尽头……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绝不能患历史健忘证,决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海深仇!决不能愧对无数先烈和难的冤魂!一个人、一个民族,是需要有点精神的,如果自己不争气的话,怨天尤人没有任何意义!落后就要挨打,这历史的教训太沉痛太深刻。今天,我们祭奠南京大屠,不是囿于历史的伤痛中而不自拔,而是痛定思痛,反省自己,知耻而后勇,发愤图强!奋发图强!只有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只有我们强大了,我们才能站得直、立得稳。

我们今天的幸福,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生命。先人们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安定和平的天地,作为一名受党和人民培养多年的基层党委书记,我们必须有一种为了地方的发展、父老乡亲的安居乐业鞠躬尽瘁、而后已的无畏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祖国的富强昌盛贡献力量。

参观南京博物院作文500【二】

吴文化是氏族文化,也称江南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张其昀先生说“东南文化,不在苏杭,不在京镇,在无锡之梅里。”吴文化的前身,是古老的民族文化,是陕西“蛮民”从中原迁徙至长江三角洲所带来的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江南地域“土著夷民”之风俗融合而产生的氏族文化。泰伯、仲雍两兄弟是吴文化的缔造者。而我们寻访吴文化的第一站不是梅里,而是无锡博物馆,因为我们觉得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那里不仅是展示了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同时也是城市精神文化的体现。怀着对吴文化的好奇之心我们开始了我们的旅程。

我们站在无锡博物馆的大门外,感叹着它的雄伟与华丽,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它的深沉,向我们传达着历史变迁带给它的沧桑。进入无锡博物馆以后,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它的大气,还有它的与时俱进。在大堂里有一个非常大液晶电视在不断播放着博物馆的每个角落,同时大厅的另外一个液晶电视在介绍着无锡风景如画的景区和飞跃发展中的繁华城市。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寻访吴文化,因此我们将一楼和三楼作为重点来观看。

此次博物馆之旅中,令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楼的无锡城市故事,《吴风锡韵——无锡城市故事》,它在光影的奇幻空间里,在投影机的照射下,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幅讲述吴文化历史的漫漫长卷。从上古时期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到泰伯奔吴……历时两千多年,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终于有了无锡县。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一张张古老的照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塑,一阵阵热闹的无锡话吆喝声,让我们置身历史的隧道,真实地感受到了几百前热闹繁华的无锡城,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吴文化的魅力之大。各种各样的石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不得不被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参观完了一楼,我们来到了三楼展厅—惠山泥人展区和紫砂艺术展区,刚进门就看到了两边的八个大字—泥塑雅韵、紫玉金砂,让我们顿时融入了吴文化的世界。从中我们知道了紫砂陶艺是一门点石成金的艺术。传说中有异僧呼卖“富贵土”,让当地人发现使用了紫砂陶土。千百年来,他们用粘土来制陶器,到了明代,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生坯强度更高,烧成收缩率更小的紫砂泥来制陶,并独创性地使用打身筒和镶身筒的手法来成型制壶,可以说,陶瓷艺术发展至明代紫砂器的出现,无论是在原料、造型、成型手法还是实用性、观赏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连带起茶具的不断更新,明代饮茶方式有了变化,变煮茶为沏泡茶,正是这种新形式饮茶方式的呼唤导致了紫砂壶的出现和风靡一时,而紫砂陶的良材也使茶叶的天然美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紫砂壶是陶文化、壶文化、茶文化高度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陶器发展史上的总结性产物,紫砂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陶业巅峰时代的到来。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在江南名城无锡,有一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它就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民族传统工艺——惠山泥人。有着千年文化传统的惠山泥人,自诞生之日起,便渗透着江南特有的风土人情,在其发展过程中,除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无锡惠山的寺庙、园林、祠堂、街坊和戏文、雕刻、庙会、香会以及与之沟通的京杭大运河及无锡古运河两岸的“米市”,更对惠山泥人的艺术特色产生了特殊而又广泛的影响,使其形成了由俗而雅、大俗大雅、粗中有细、甜而不腻的地方特色。让我们对吴文化的认识又更深了一层。

参观完有关吴文化的展览以后,我们还去了五楼—与火的城市记忆以及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凝重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位于负一楼的《虚拟西方艺术馆》,这是我国唯一的一座虚拟艺术馆,它能让我们不出无锡就能感受到西方艺术的独特魅力。一走进展厅,我们就被艺术馆里金碧辉煌的建筑,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给吸引了。我看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世界名画,名雕塑,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罗丹的《思想者》,莫奈的《日出印象》,我们走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并且还在多媒体画框上过了一把“名画修复”的瘾。这些地方虽然与吴文化没有关系,但是它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知识,让我们感受到与吴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和西方艺术。

半天的博物馆之旅,让我们增长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一定还要到这里再来参观。不仅是为了完成作业,更是为了欣赏各种文化特色,感受不同的文化韵味,体验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游行方式。

参观南京博物院作文500【三】

7月14日,我参观了妇孺皆知,远近闻名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纪念馆。

刚到门口的走廊,几座石像矗立在我们的面前:有无家可归的孩子;有鲜淋淋的妇女;也有存在着生命危险而年迈的老人……这些老百姓们为什么会流离失所,显得那么可怜而无助,这到切都是侵华日军造成的,他们犹如野兽般可恶、无耻!

进入广场内,映入眼帘的是两颗用黑色大理石筑成的“大石头“,让人心里无比沉重!往里走,就见到了”和平大钟“,钟上的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似乎在召唤人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接下来,就会看到一个大石碑,石碑上的几个数字鲜艳夺目、苍劲有力。最引人注目的几个字是遇难者300000!这是在南京大屠中去难民的数量。广场的许多石牌也刻着300000这个数字,表示了我们对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以及浴奋战的战士们沉重的哀悼!石碑旁,有一个十字架,架上刻着:1937.12.13——1938.1。这组数字体现同了南京大屠竟长达6个星期!进入馆内,便见到了侵华日军大屠的见证:万人坑!坑内的那些白花花的骨头,横七竖八地露出来。那些骨头,有的短又小,一看就是儿童及婴儿的。体现了日军的狠毒、残忍。向前走,就来到了图文并茂的资料区,充分展现了日本人用烧、、抢、溺、毒等不计其数的恶毒方法来屠我们中国人!橱窗内,展示着日军当时屠我们的手榴弹,枪支等许多战器!墙上的电视播放着约翰•拉贝先生在当时拍下的珍贵录像,证实了南京大屠的真实性!往里走,每隔12秒就会听到一声滴水声,同时,墙上无数个头像中的一个就会亮起,随后又熄灭!这样循环往复,是表示在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中,每隔12秒就会有一个生命消失,“12秒”,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撼的数字啊!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我们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让我们远离战争、珍爱和平,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