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作文(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征文优秀作文5篇)

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作文(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征文优秀作文5篇)

更新时间:2023-11-29 03:38:42
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作文(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征文优秀作文5篇)

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作文【一】

缅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我们来到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开始了我们的“红色之旅”

刚一来到新四军,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邱少云等革命先烈和朱德,毛泽东等统领中国的。1939年8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已赴延安,新四军军部决定第1、第2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并增设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建制,统一领导第1、第2支队。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公开宣布成立,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新四军就这么成立了。

我慢慢走到一间阁楼下,楼梯十分陡峭,一种前所未有的好奇力量促使我走了上去,可我惊奇地发觉这间卧室跟其它有些不一样:一张又破又旧的地图平摊在木桌上,朴素的茶壶和茶杯,古老的烛台,硬梆梆的床上带着几丝灰尘,这么简陋的地方就是粟裕策划作战方案的地方。我心想:这地方如果换去来住,一定住不下去!粟裕爷爷太厉害了!想到这儿,我无意间看到了墙上贴着的八个大字“团结起来,抗战必胜”,我突然明白新四军的精神,他们不顾及自身的安危,有的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为的是保护老百姓,顽强地与敌人抗战到底,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热和生命。

这次“红色之旅”我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舍忘生,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尽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作出贡献!

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作文【二】

今年暑假,爸爸带我来到了祖国的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进入延安,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让我感到十分舒适。打开手中大大的地图,一幅图片吸引了我:延安窑洞。我急忙对爸爸说:“我们明天去这里吧!”爸爸满口答应。

第二天,爸爸如期带我来到了延安窑洞。在门口,我们看到了关于窑洞的介绍:延安的窑洞分土窑洞,砖窑和石窑洞。石窑洞是用石条或砖做成的,坚固耐用。延安的砖窑洞群,气势宏伟。但最常见的则是土窑洞,在凤凰山麓以及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地随处可看到其踪影。窑洞里的陈设,非常简单,有木桌、木椅、土炕和农家的一些物什。

挖窑洞时,先修“窑面”,即在山坡上挖一竖截面,然后向纵深挖掘。一般窑高3米、宽3米、深6至8米。门窗用木框,窗户上糊纸或镶玻璃。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土里土气的窑洞成了延安旅游的一大景观,也成了考察的重点对象。它们是中国革命的见证,也是陕北民俗的体现。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革命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我很好奇,为什么用石条做的窑洞不会塌下来。我拉着爸爸来到一个洞前,仔细一看,原来石条与石条都是用粘土黏在一起的。我大吃一惊,这个办法都想得出来,那时的人们真聪明呀!

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作文【三】

残缺的星空下,星星不再闪耀。拉开紧闭的抽屉,细闻日记本上淡淡的味道。撒一抹长长的愁绪,如流水,轻轻地走,放开手,体会伤了的心,爱的美。月儿圆缺,划开了你和我,落叶卷曲,情缘已过,微风拂过,只留下心水如平镜……

不要这样,不要踌躇,不要给自己转头的机会。我已经数过,今天是日记的最后一页。 紧紧贴近粉红色的稿纸,传过最后一次热量。虽然你在本上拼命地解释自己的惊惶,但是那对我已不再重要。我宁愿重重地画一个红色的叉,把它丢弃在杂乱的抽屉里。算了罢,只要你幸福,就是我的快乐了。

松开手,看着背影已模糊。你的微笑早已失去了温度,我们真的迷了路,永远走不到世界的尽头,祝你幸福,除此之外,我真的不知道还能送你什么……

"那一天,我丢掉了你,像个孩子,失去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留在我心里,已烙上了印,永远无法抹去。"我唱着歌,吃着苞米花,将日记本锁在抽屉里,狠狠咽下对你的期待。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安慰,我可以熬过去。

可是,你的眼睛再看不到我写下的日志,你的耳朵听不到我唱过的歌。这一刻,我终于明白,难怪大家都说,可是这迟到的领悟,却挽回不了彼此的离开。

想念你,虽然不属于自己,是不是我已真的离开你,是不是泪水不再为你流。原谅我,说好不去哭泣,说好要微笑。可是请你找个理由,让我可以平静,找个借口,让我能够接受,好不好?

不再去追究谁对谁错,只是彼此不适合。希望你还能记起我,记起我粉红色的日记本。就能让我紧握最后的坚强……

匆匆而去,转而爱已疲惫。谢谢你给了我最真实的回味,给了我最安全的依偎,把所有的烦恼自己背。是自己不够坚决,徘徊不向前。才让你不知所措。在心酸里多了一份芳香的味道,那是因为我已经学会了口是心非不去落眼泪。就算我觉得难过,也能够懂得给自己一些安慰,一些鼓励,即使没有你,没有了我们在日记本上的悄悄语。我仍旧会习惯,习惯一个人的感觉和无奈。

给昨天的自己一个拥抱,让从前踌躇不进的'身影远去,学着诚实一点,爱不爱不过一念之间,虽然用尽了力气,也未必如愿,毕竟离开了才会感到曾经的拥有。也称得上是残缺的美好。即使,有那么一点点勉强……

我想有一天我们都可以忘掉,往昔的画面不再是一种束缚。会伴着伤口,慢慢地变好。破碎的距离总会被时间粘合,而拉近不会模糊。

当彼此不再做折翼的天使,和昨天的自己面对面……让抽屉成为粉红色记忆的驻地,永远停滞。将那份尘封的爱,抛向我们曾经许诺过的雨中,和着眼泪,化作彩虹微笑…… 飞跃了时间的局限,拉近地域的平面,紧紧相连。

恒久的地平线,和我的心永不改变。

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作文【四】

影片中的薛长山是一个高智商犯罪分子典型,他拉笼并腐蚀警察老覃的儿子覃辉,无形之中给警察办案设置难度,不管是破案的技术手段,还是情感考验于警察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从中倒是可以看出歹徒与人民警察的关系已不再是以往的水火不容,阶级壁垒森严,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黑白不是分明的,敌我的界限也是模糊的,人物的结构关系更为多维,情感纠葛也就更趋复杂,正是这种高格局的摆布和叙述套路的灵活运用才使人物形象显得真实可信。

电影一开始便将护林员李长山之的场景给推了出来,观众自然会感到好奇,急切地想弄清其因。因为影像画面本身就有多方面的叙事功能,尽管图像本身的叙事能力不能与语言文字的叙事能力相提并论,但图像的叙事功能以及图像的视觉效果的确会对整部电影叙事产生很大影响。

李长山落水而的凄惨画面与湘西美丽的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大文豪沈从文构建的是一个古朴自然而又神韵无穷的人性神庙——“希腊小庙”,其笔下的湘西是宁静而美好的。“笔墨当随时代”。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商潮涌动、信仰迷茫、物欲横流,方显人民警察本色。在此部电影编剧颜永江与杨盛眼中的湘西美景可与沈从文笔下的相媲美,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描绘的这幅青山绿水、诗情画意的风景中却隐藏着罪恶。换言之,人性的希腊神庙中也有不和谐因子,如文物贩子薛长山之流为了金钱铤而走险,人灭口,丧尽天良。而且,此画面还与影片末尾老警的壮烈牺牲形成首尾呼应的艺术效果,相异之处是前者凄惨,后者悲壮,且更加震颤人心。

作为一部侦探片,其间科学理性的逻辑推理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探寻李长山因的过程中,巧设迷障、智布迷雾是必须的。但是大篇幅的破案分析往往给观众以枯燥之感,也就难以牢牢地抓住观众的眼球。于是,智慧的编剧颜永江与杨盛除了在影片中努力激发观众急欲知道“因真相”或“凶手是谁”等愿望之外,还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想方设法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二是加大人情味的投入。这样一来,使得影片具有新颖之感、陌生化之虞,理所当然能攫取观众的眼球。

电影是以直观的、具有物象性的“影象语言”来“讲述”故事的,同时也是建立在“听述者”的参与与理解基础上的。在调查李长山之的真相时,老警覃麦生的思维逻辑,实际上就是观众的思维逻辑;老覃分析、判断、推理实际也是观众的分析、判断。老覃在影片前部分钻进被盗的墓穴内提取了脚印及烟头,在后面的审讯中,就不必详细地交待破案的点点滴滴了。在短短几分钟的审讯画面中,通过几组镜头快速切换就概括了作案的全部过程及破案的结局。

电影作为限定时间的综合性艺术,对时间的把握要恰到好处。因此,影片在“讲述”时,需要对事件过程作大量的压缩、省略与概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故事,而故事中被省略的部分,就只能依靠观众的“意会”来补充。现实生活中办案程序应该是这样的:警方首先得认真且耐心地搜集证据,接着形成证据链,最后才能让公众信服,并让犯罪分子伏法。如果移植到电影画面中去后,由于受时空限制,就必须屏蔽掉一些现实逻辑关系。如《老警》中的老警审讯王大方时,并没有将王大方烟嘴中所含的DNA与现场提取的过滤嘴中所含的DNA进行比对。还有,王大方鞋子与鞋印的比对、胖娃的指证等程序都给省略了。正是电影艺术的这种省略与概括,才使得《老警》具备了驾驭复杂故事的能力,并给观众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

电影《老警》除了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之外,独到之处是因为富含人情味,特别是“大义”的摄入才具有“心魄”的力量。老警覃麦生对李长山妻儿实施人文关怀提面已提及。在小说结尾,犯罪分子薛长山困兽犹斗,将绑在身上的炸弹引线拉开。在生命攸关的关键时刻,“老覃大叫着纵身一跃扑向了薛长山,一把将他紧紧地抱住,两人摔倒,就势滚向了远处。”

由此可见,电影《老警》的外壳是一部侦探片,骨子里却蕴含着儒家伦理,富含“舍生取义”的大爱精神,从而实现了大众体验与主导价值系统的合拍,并充分展示了老警覃麦生对信仰的坚守,道出了其内心经历的锻打考验。要知道,老警在同事不理解、妻儿埋怨、村民责难中,犹如四面楚歌,但内心强大的他没有害怕、退缩,而是在种种矛盾与困境中磨砺、成长。写到这,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郝泽军的《老警》

“不知什么缘由

他当刑警不久

就有人开始称他‘老警’”

叫了几十年

人们几乎不记得他的名字

可“老警”的故事却广为传流

……,……

郝泽军笔下老警的光辉业绩与电影《老警》中的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两个文本中的警察精神却是相通的,价值取向也是一致的,皆堪称健康的、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传递的是正能量,高扬的是主旋律。

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作文【五】

观看电影《第一书记》的过程中,我以泪洗面一个多小时。我为沈浩书记“五哭”,哭他为村民服务的志向,哭他为村民做事情的艰难,哭他工作家庭两头难的处境,哭他没有同事理解、被边缘化的寂寞,哭他忍辱负重、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

哭沈浩为村民服务的志向。沈浩是一个老实人,在安徽省财政厅十八年原地踏步,与其混光阴,不如为大多数人干点事情,于是他选择去凤阳县小岗村,这个中国十大名村之一,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来实现“小岗与自己的突围”,让业绩去证明自己还能干事,靠实干的业绩来实现自己仕途的迁升,实现小岗与自己的“双赢”,本无可厚非。可是,善良的人,永远第一位想着的是别人的痛苦,看到住在非人住所的困难户,他动了真情,他愿意为最受苦的穷苦农民过上好日子而奔波,他愿意让他们切实得到实惠,愿意留下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酸辛苦辣,什么时候种麦子什么时候收麦子,他都门清,显然,他做了充足的准备。

哭沈浩为村民做事情的艰难。为了讨回被德福私占的铲车,沈浩急于求成,他通过起诉法院,想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村民公共财产。但是,他打了“地头蛇”的脸,德福认为沈浩是撕破了他的脸皮与他打官司,黑夜派几个人将沈浩打得鼻青脸肿。看到这一幕,泪水哗地从双脸流下来。我想起自己2004年的艰难。我有过同样的人生经历。在北京海淀区一个有三千户户籍、分散成四个居民院的社区担任居委会主任兼书记,各种冷言冷语、三教九流我无不一一领教和熟悉。小到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大到社区矫正、低保户管理、下岗再就业、市民素质提高工程,无一不操心。只要你愿意管,永远有干不完的事情,听不完的倾诉、抚不平的心理,永远有人对你满怀希望,希望通过你,他能养家糊口,她的企业能赚到更多的钱。“按下葫芦浮起瓢”,是我对当时那样一个三城区交界(海淀区、宣武区、丰台区、人口复杂的社区最真实的描述。那是社会的最底层,沈浩那样高大魁梧,一样面对挨打受气的局面,何况我辈?被人写信表扬过,拥戴着当作最后的救命草,也被“地头蛇”打骂过。那时,我感叹世道的艰难,“北京那么大,哪儿是我安宁的去处?”我在冰冷的长安街头仰天长问。那时,看着我哭成泪人,爱人将我搂在怀里,安慰我说:“咱们不干了,有我吃的,一定有你吃的`。”女儿用小手擦着我脸上的眼泪说:“妈妈,等我长大了,一定替你报仇。”哪有什么仇呀?我破涕为笑了。几年后,一切的人和事,像飞奔列车上所看到的风景,往后倒去,跃出了我的视野。而沈浩,用男人的肩膀执著地扛起小岗一方天地,忍辱负重,用生命书写大写的人。也许只有如我这般经历过的人,才在灵魂深处懂得他的不容易,才会在北京青年宫影院长泣不止,为天下的好人痛苦失声。

哭沈浩工作家庭两头难的处境。一个城里人到农村工作,生活上的不适应可以忽略,但要干出成绩,不受罪绝对干不好。长期忍受两地分居的痛苦,对小岗村他是不知疲倦的骆驼,是福星,对他自己的小家庭,他是旁观者,上不能奉敬年逾九旬的老母,中不能与妻子分享天伦之乐,对女儿不了解,没时间关心,他又是小家庭的“灾星”,是一个家庭的失望。而他本身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我不得不联想起李密的《陈情表》,那位大孝子的选择,同样是孝子的沈浩进退之间,处境太难了。

哭沈浩不被同事理解、被边缘化的寂寞。当官的不做事,做事的不当官,已经够他去平衡心理的了。能干事的永远就让你享受干事的快乐,其他一切与你无关。其实,小岗村每发展进一步,他就被财政厅边缘化一步,离他升职的愿望就退一步,那是不争的事实。

哭沈浩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没有博爱的情怀,就不可能在小岗待上一届,又一届。他割舍了老母和妻女的爱,他割舍了他升职的台阶,他割舍了安逸的生活,他最后将自己定格在小岗村了。哭后,臧克家《有的人》一直在耳边: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了;

有的人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作文【六】

??访红色足迹征文800字

红色足迹是我们怀念先烈的一种方式,在寻访的过程中我们能到一些心酸和不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快来看看吧。

我们在这个和平时代幸福的生活。是老一代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换来的。听爷爷奶奶讲他们以前的艰苦岁月。野菜、玉米、红薯是他们的主食,玉米粥是他们的饮料,大白菜则是他们的佳肴。听起来确实艰苦,但他们的上一代却更让我们敬佩,那就是革命前辈老红军。顺着历史的大潮,我们寻找这红色的足迹。在我们山东有这么一个革命老区。今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走进沂蒙山区,追寻红嫂的足迹,聆听那感人的.故事。

走进常山庄村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一尊年轻妇女一手搀扶着伤员,一手掀开衣角用乳汁救护的铜像,深深的震撼着我们。这儿保留了沂蒙山区的抗战古村风貌,房子和墙都是用石头砌成,有些房子有一百年的历史了。馆内以红色为主,以文字、图片、荧屏、雕塑和实物相结合,详细了介绍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看着照片中一位位看似平凡、慈祥的老奶奶,听着她们的故事却让我们肃然起敬。她们除了有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胡玉萍四个代表外,还有一大批红嫂典型。有智闯虎穴的刘玉梅、有卖女拥军的方兰亭等等。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送军粮、舍生忘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她们的那几句,“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听着就让我们潸然泪下。

她们虽然平凡普通,却干了出一件伟大的事情,尽管她们大字不识一个,但她们心中有个信念,那就是为革命出一把力,让全中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有这么一群红嫂的支持,才让我们的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和敌人厮。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我们现在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们用鲜和汗水换来的。我们的国家也慢慢的强盛起来了。我们作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应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在当今的和平年代,舍身救人的事迹也是红色精神。我们小学生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不辜负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换来今天。

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作文【七】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天气格外晴朗,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延安旅游。

一大早,就起来了,坐上去延安的汽车,一路上,风景很美,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你看,花呀、草呀、树呀都在向我招手呢!

就这样,我看着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入了迷,不知不觉的到了延安……

刚走进延安,就被一片热闹景像给吸引住了,你瞧延安人欢快地纽起了秧歌,唱起了本地的.歌曲《东方红》,迎接远客的到来,延安人真热情啊!

旅游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一座巍峨雄伟、壮观的宝塔山,站在塔顶你能看到整个延安市区的繁华景像,我们来到一个亭子旁边,一位照相的叔叔说:“来,小朋友,你也穿一穿红军当年的衣服,留个纪念吧!”我向妈妈说:“妈妈,你说我穿上红军当年的衣服,像不像个小八路军?”说着我挑了一件衣服穿上,大家给我留念照相,你还别说,从照片上看我,还真像一个小八路军!

随后,我们又去了枣园,革命博物馆……,看见了许多战争时代有骨气的英雄,比如,董存瑞、王二小、刘胡兰……都是为了现在我们能有好日子过,才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都是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而奋斗……

逛一天后,我们回到宾馆,把东西收拾好,准备回家,可我和延安人恋恋不舍,临走前,延安人送给我了三枚小小的徽章,虽然徽章不多,但饱含着延安人的热情……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写在了作文本上。这真是一次难忘的延安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