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把自己当作别人600字作文(把自己当成别人作文600字)

把自己当作别人600字作文(把自己当成别人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4-02 09:57:35
把自己当作别人600字作文(把自己当成别人作文600字)

把自己当作别人600字作文【一】

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答案是:现在就开始。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明明已经焦虑到不行,拖延的人为什么迟迟不开始行动?本质原因在于恐惧——无论是来自内部的,还是来自外部的。

来自内部恐惧在于: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他们犯了一个简单的认知错误,即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很多人做事拖延不过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作祟。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事。做事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困难,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

来自外部的恐惧在于:过分的在意外界的评价。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真做事,被嘲弄、被耻笑的几率将远远高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那些真正能够做对、做好的人,绝不会随意嘲弄、打击别人,因为他们是做对过、做好过点人,他们一路走过来,心里非常清楚做对、做好有多不易,所以,他们会不吝一切机会去鼓励那些尝试做事情的人。

这甚至可以用来测试:如果一个人经常嘲弄他人,那只能说明他自己不怎么样;否则,他会像那些极少数已经做对、做好的人一样,给予别人真诚的鼓励而非嘲弄。他们给出的负面评价,也通常是“建设性的负面评价”,而不是为了活得优越感而发出的嘲弄。

“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所以,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任务,永远不要再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明明已经焦虑到不行,就是迟迟不开始行动。我想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事。我经常拖延着不做一件事,可能是因为我想把这件事做好,又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举棋不定。就像书中所说:“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这种焦虑感,让人坐立不安,甚至可能让人失去理智。所以,一旦有这种感觉,一定要对自己说:现在就开始做吧,开始了就不焦虑了。

如果你喜欢《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请关注我,我会持续更新笔记。

如果自顾不暇,请保护好你的注意力,专注做自己的事,并耐心的积累!

把自己当作别人600字作文【二】

古语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太熟悉不过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我们每个人都在失去,每个人对时间有不同的感知和思索,于是酿成了不同的人生。近年来,“时间管理”这个概念经常活跃于大众的视野之中。管理时间真的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下,每当我们拖着困顿的皮囊回到家中时,常常会感叹“今日事,无法今日毕。”的遗憾。因此,今天我要为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来自李笑来作家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籍,不如说这更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关于自律、关于人生意义的书籍。作者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然而吸引我的并不是所谓的成功方法,而是书中平和的叙述方式不同于一般书籍喧嚣的鼓舞与说教。这样一种朋友似的口吻唤起了我对于心智、时间乃至成功的思考。

书中提出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人都是即懒惰又勤奋的。仔细回想过往,做很多事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既想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却又懒于付出心,却最终都败在自己的懒惰上。那么,又该如何克服自己的劣根性呢?这便是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提出人需要依靠心智去把握自己,克服劣根性。我们善于做各种规划,恨不得将时间规划精确到每分每秒,让全世界都看出自己努力的样子。可多数情况下我们规划了最想要的日子却活出了最不想要的样子,可见,管理时间似乎可行,但管理自己才是最终目的。其实,我们不是不能科学的制定计划和清单,而是不能科学的执行和完成任务,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过于勤奋,却在执行中过于懒惰。在大部分长久的失败中很少能进行反思,这个过程中我们让自己的心智迷失,让自己的劣根不断萌生。

所以书中给我了一个最大的提醒,就是“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作者提出了“利用时间”的方式就是学习。管理自己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要学习正确的估算时间,及时采取行动,直面困难,关注步骤三思而行,要感知时间的存在,也要接受时间的流逝,学会关注记录时间的开销,记录行动,验收行动成果。当我们尝试开始不厌其烦地学习、练习这些简单的步骤,相信自律的种子便会在我们身体内悄悄种下。

教师工作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并不仅仅只是备课、上课,还有其他各种任务。因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高效的完成工作就必然要思考时间管理的问题。读完这本书后,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的我慢慢学会将时间合理设计。从坚持每学期的初始指定教学计划,每月、每周、每日制定当日待办事项,到将较大的任务分割成易于完成的小块去执行,再到利用碎片时间处理其他教学及班级事务等等,渐渐地我乐于在规划时间内完成各种事务,并且坚定的执行下去。从而我也感受到了与时间为伍的愉悦感。

这个世界永远是相对公平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了努力与奋斗,就会收获精彩。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以免虚度更多的时间。培养任何一个习惯,都是需要挣扎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会变得其乐无穷。时间可能是劲敌,也可能是朋友。老师们,同学们,当你决定捧起这本书的之前,请试图把时间当作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享受与它真诚的“交流”时光。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记得时间只与努力的人为伍相伴哦!

把自己当作别人600字作文【三】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不仅有趣,还很实在,作者李笑来曾在新东方当过老师,现在在做留学的事情。

时间管理不是一种技巧,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人生管理。而人生是可以管理的吗?这大概也是个很诡异的命题。作者提到的“心智”跟《少有人走的路》中的观念如出一辙,根本上来说,要开始管理时间其实就是向自己的根本心理弱点开炮,挑战那些未知的区域,去面对乃至习惯自己的恐惧。

就我个人来说,自己也有很多次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得更有效率,因为总是有如此多的事情在做:读书、上网、运动、练习音乐、社交……有时候兴致勃勃的制定了一堆计划,执行了不到一两个星期又扔下来了,最后不得不感叹“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在不甘于承认自己不是个男人的同时,又安慰自己说,还是要对自己好一点。而这些心理过程,在作者的案例中都有很清晰的展现。同时又清晰的和心智成长的命题练习起来,因而说从阐述时间管理的角度来说,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因为那些讨论时间管理的,往往倾向于在技术层面上打转:如何列表,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授权……

作者对于很多常人思维出现的偏差做了一些分析,是些挺有趣的闪光。比如,“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与“别人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的组合;“实际上正确和实际上不正确”与“以为正确和以为不正确”的组合;“真的重要和真的不重要”与“显得重要和显得不重要”的.组合;“出色否”与“有无理想”的组合……凡此种种,都在平常的思维里,使用矩阵组合的方式,把思考前进了一小步,而带来的启发确是巨大的,这恐怕也是作者自己展示的心智力量吧。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在书中多次出现,大概最能安慰人了,当我们惊诧的发现自己很多奇怪的可羞的心理习惯和弱点在书中被清楚的表明,不免有豁然开朗之感,不过关键是这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我们要走出一些误区,仍然需要我们付出心智的成长和努力。书中关于懒惰的分析多少都说中你我的软肋,我也是一次次在问别人问题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懒惰;然后又在别人发问的时候对别人的懒惰而无语。不过作者传递的态度来说,也不过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可狂妄自大。关键在于行动。

把自己当作别人600字作文【四】

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

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

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实时也确实如此,我本人就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那种收获的喜悦才会鼓励身边的人坚持学习,并且不间断学习。

“只要学不,就往里学”曾经一度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那会因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够长远,因为没有坚持学习,所以也就无法学习产生的收获带来的乐趣。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无论多少年不骑车,就还是能够上车就走。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

把自己当作别人600字作文【五】

1、搞清楚自己的目标,其实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时间管理的内容,可是时间能和我们的生活分得开吗?

2、时间花销的记录,以及“事件—时间”日志。这差不多是我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一项如果加上用在晨间当中,可能就更加威力无穷了。在我自己实验的过程中,亦有多次让人惊诧的体会。德鲁克的书中也提到过这个方法,当初看到这个方法后,我尝试后,惊异的发现自己有一段时间竟然每天看电视超过两小时,而我是一个天天批判电视的人,因为电视如此的破坏着人们的思考,于心智提升并无多大帮助。当我从我的时间开销中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情况就改变了,不管是为自己找的什么理由,从那以后,我就对这一项时间有了更清晰的觉察。当然了,现在我几乎不看电视。

3、关于那些最平常的睡眠、运动还有准备等等的建议。

有时候真理就是“妈妈的唠叨”,光说不做,毫无益处,而有些事一旦做了,不仅有乐趣,还往往有意外的惊喜。尤其是“用传授给别人来实践”这一真知卓见,正好再次响亮的重申《与神对话》中所说得“你教的正是你所需要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