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生活中观察事物的作文350字(观察一个事物350字作文)

生活中观察事物的作文350字(观察一个事物35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19 22:21:06
生活中观察事物的作文350字(观察一个事物350字作文)

生活中观察事物的作文350字【一】

妈妈给我买了一个蚂蚁工坊,有空的时候我都在观察蚂蚁工作、交流、休息、哺喂、争执……的情境。

蚂蚁米粒般大小,全身黑乎乎的,像三个小球连在一起;它嘴巴又尖又小,像两把弯钳;眼睛又黑又亮;头上长着两个灵敏的触角;胸部有点小,六条又长又细的腿就长在这儿;肚子圆鼓鼓的,拖在最后面,好像在拉着一个小球似的。

有一次我在看蚂蚁挖洞时,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蚂蚁只会挖隧道,而不会干其他事情吗?我带着问题去查找书。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蚂蚁不限于挖隧道,还会用凝胶块砌墙、贴在容器上堆积小山。一些蚂蚁甚至会把凝胶块把的蚂蚁埋起来;有时我看见蚂蚁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好像了似的,但摇一摇蚂蚁工坊,蚂蚁们又动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又从书中找出答案来了:蚂蚁喜欢背阴处,最喜欢室内15℃—30℃之间,避免过冷过热,通常低于10℃蚂蚁们就不干活的了,我恍然大悟。

我从观察中得到了答案,觉得很非常高兴。

生活中观察事物的作文350字【二】

不要小看属于动物的世界哟!想想它们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肯动脑筋,会用自己的智慧来保护自己,它们的方法真是五花八门。我们现在就来探寻神奇的动物世界吧。

假日里,我们小队的四个同学通过仔细地观察,惊奇地发现:不少动物为了生存,都有一套自己保护自己的办法。它们的办法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像竹节虫,它的身体是绿色的,和竹子的颜色十分相近,所以它就寄生在竹子上面,乍看上去像不存在似的,所以想捕捉它十分困难。刺猬是大家常见的动物,它的身上有一根根细长的刺,谁要是去碰它,它就会刺谁,可凶猛了!还有一些蝴蝶身上的花纹像一片枯叶,它落在树叶上,谁都认为那是一片枯黄的树叶。本领最大的要数壁虎了。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做游戏时,忽然发现树枝有一只壁虎,我们吓得惊叫起来,这时,从身后走来一位同学,笑着说:“你们真胆小,看我的!”只见他迅速捉到了壁虎,给我们看。此时,大家看见它的身子不见了,只剩下了一条尾巴。哈哈,原来壁虎会忍痛舍去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迷惑对方,自己乘机逃脱,过些日子,它的身后又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很有趣吧。

动物的本领不只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当它们遇到敌害时,有的动物会用外表的尖刺保护自己,有的用硬壳、鳞片保护自己,有的把自己伪装成枯叶、树枝、石头等逃避敌害,还有的会像壁虎那样舍身体的.一部分来迷惑对方。总而言之,通过研究,我们明白了,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是各有千秋的。正是因为有了这诸多的保护自己的本领,它们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呢!

生活中观察事物的作文350字【三】

尽管作文题花样如何翻新,要求的文体总是记叙文。这是合理的,符合规律的。所谓记叙文就是记人、叙事、写景的,是人物、事件、景物的书面化,是人物、事件、景物的再现。所以好的记叙文首先必须记人、叙事、写景做到形象、具体、生动。这是一项从预初开始就必须渐渐具备的基础功夫。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最初阶段常常是忽略甚至是严重忽略了这项基础功夫的培养。没有或者欠缺了这项基础功夫,那么记叙文必然空话连篇瘦骨伶仃,不会给人予真切感,也不会让人感动,自然谈不上好的记叙文了。

那么这项基础功夫从哪里来呢?初中的作文教学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记叙的形象、具体、生动,是观察的.仔细与周全的必然反映。所以在这个阶段作文教学应当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天地:教室里的设施,教学大楼的轮廓与色彩、升旗早操的各个环节,运动会的热闹又激烈场面,校院里的花草树木等等;渐渐再把他们的眼界扩大开去:车水马龙的街道,匆匆忙忙上下班的人群,新华书店里人们专注于翻阅与购书的神态,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山水美景等等;渐渐地再引导他们观察一桩事情,一个事件,观察它们的起始、过程、结果,这就是引导他们学习叙事;再就是引导他们观察人,观察父母、同学、老师,观察他们的形态、言辞、以及处事为人的种种细节。这样,父母、同学、老师就都是他们心中活生生的形象,写在作文里就能栩栩如生。

在这个基础上,到了初中的后阶段就要让学生懂得,一篇真正优秀的记叙文还必须是富于内涵,能给人予启迪的。而这种内涵不是外加的,实质是观察生活的一种心得。比如花开了又谢了,冠军的道路,无奈的失败等等,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它的固有依据,都有它内含的哲理。观察了,发现了,你的记叙文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了。

暑假期间,初三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应该重视培养和提高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学习如何把人物、事件记叙得具体、形象、生动。

生活中观察事物的作文350字【四】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察能力,对于每一件事物都有着它独特的地方,只有当你去仔细观察时,便会得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不同方法,不同启发。

诗人关于观察宇宙人生,正因诗人有着好奇心,善于观察周边的事物,才得出了他的观点,入乎其内,故能写之,每一件事物如果你能把它渗入到其内部,那么你就能写下你所想要的东西,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如果对于一件事物你不能渗透它,那么你就只能在外观看着,慢慢探索着,正是人有了观察能力,才让世界变得繁,瓦特正因为他有着善于观察能力,注意身边小事物,才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牛顿正因为他的观察能力,好奇能力,才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也坐在苹果树下,一个苹果也砸在头上,我想这人如果没有好奇心,观察心,他一定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而是认为天上居然掉苹果,正好可以解解渴,而牛顿正因为他有着观察能力,才有了成就,而我们也同样如此,只有你关于观察,就能有一定的收获。

而我们在做人和处事方面也因如此,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在一些做人和处事方面,往往留一手,因为每一件事如果你太过于观察,你便会知道一些对于他人来说是不好的,而因此也会生气,出乎其外,故能高致,诗人正因懂得如此,才对宇宙人生有着不同的态度和方法。

每一件事物都有着两面性,有好的,也有坏的,观察好的,就能写之,不好的,则生气深其内部有好也有坏。深其外有好也有坏,人的观察应有限度,在处事,做人方面我们都应该只想好的一面,把坏的一面永远抛弃,才能成功。

关于观察能使我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观察使得我们成功。

生活中观察事物的作文350字【五】

妈妈给我买了一盆仙人球,我兴奋极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捧起仙人球东瞧瞧,西看看,只见它墨绿色的,表面有一些软软的小刺,在阳光的照耀下神采熠熠。看着这外型奇特的仙人球,我情不自禁地拿来了喷壶,准备给仙人球痛痛快快地洗个澡。 妈妈拦住了我,意味深长地劝说道:“仙人球不能多浇水,否则会掉的!”怎么可能,仙人球也是有生命的,肯定要喝水的呀!没有水,它还怎么活呢?我心想。我没有听进妈妈的话,依然天天给仙人球浇很多很多的水。

一个星期后,我猛然间发现我的仙人球外部发黄,根部溃烂,刺儿全部掉光!难道真的是浇的水太多把它灌了?还是它不适应我们家的环境而?说不定还会因为它被各种各样的害虫咬了?我查阅了《百科全书》等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问题还是出在了我身上,仙人球由于对沙漠缺水气候的适应,叶子演化成短短的小刺,以减少水分蒸发。根系通常纤细,浅而分布范围广,用以吸收表层的水分。仙人球中心是空的,也可以有效储存水分,到了干旱季节,它可以不吃不喝地进入休眠状态,把体内的养料与水分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因此,浇水过多,反而会使仙人球储水过多,根部溃烂而。

当我发现这个原因时不禁赞叹,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要大家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找到别人发觉不到的现象。

生活中观察事物的作文350字【六】

相对于原来的DK科普书,这本《DK幼儿百科全书——那些重要的事》,是英国DK出版社第一本从幼儿视觉角度出发的百科全书,是一本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的综合百科。“书的内容围绕儿童身边重要的事物叙述,一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有关地球的重要知识,有关地理的重要知识,有关动物的重要知识,有关人类的重要知识,与我相关的重要知识,其他的重要知识”。这本书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了解身边事物的窗户,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知识,养成好习惯。

虽然这是一本科普书,但它不枯燥,不呆板,相反,书中的语言轻松活泼,文学性强,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给读者一种愉悦、富于变化的语言美。比如,在讲述蚂蚁和蚱蜢的相关知识时,书中用故事的'形式赋予蚂蚁勤劳、善良、乐于分享的品质,赋予蚱蜢贪玩、知错就改的性格,让孩子通过故事懂得努力工作和早做准备的重要性。龟兔赛跑也是通过故事教会孩子领悟生活中的道理。而在介绍农场、山上、沙漠中的某些动物时,则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了动物的特点,直观形象。而在灵长类等章节中则用了第二人称的形式,以循循善诱的方式介绍科普知识,无形中拉近了和小读者的距离。当然,书中大部分内容还是以第三人称的形式直接介绍,简单明了。无论是人称的变化还是内容形式的创新都让人觉得兴味盎然。

对于幼儿来说,科普书首先要能引发其阅读兴趣,为此,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借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这本书中的插图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即既有编辑们的手绘图,又有实物照片图,颜色鲜明,错落有致,特别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动物、蔬菜、交通工具、建筑大多用实物图展示,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比较抽象的事物则大多用手绘的形式。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字体或者图框加以区别,大标题、小标题、子标题,一目了然,看起来内容清晰,条理分明。图多、字少,便于孩子们认识、了解知识,版面也更活泼生动。

世界很大,孩子们要认识的事物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那些围绕在孩子们身边的知识。我们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上都有哪些东西,天气怎样,有什么动物,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身上有什么神秘的地方,等等,这些看似很平常的知识真要正确、严谨地给孩子讲述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极度的耐心。因为这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开端。把身边的事物认识清楚了,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对世界的兴趣,对科学的探索。科学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每时每刻都萦绕在我们身边。这本书在充分尊重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把孩子们感兴趣的身边事一一道来,极大地满足了小家伙们的好奇心。

认识世界,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做起,用书籍做导引,带孩子了解身边“那些重要的事”吧!

生活中观察事物的作文350字【七】

提起作文,学生都说难。难在何处?难在没什么可写。于是一些学生开始为完任务而编造作文,东拼西凑,作文成了“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以致于高考竟有那么多考生不惜杜撰父母亲离婚乃至亡故的“逆境”故事,以表现自己“战胜脆弱”“追求坚韧”的品质的作文,就不足为奇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学生不注意观察、不留心生活是分不开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孩子们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事物,并找到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这个大千世界的理解。只有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才能将这个纷扰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才能把握作文成功的奥秘。一位名师说过:“其实,空山鸟鸣,础润月晕,雨打窗棂,八面来风,一叶,一瓣,一笑,一缕,一思考,一闪念,都可以入诗入画入文,关键在于有无自我的心意在里头,又无自我的个性在上面,又无自我活生生的思考在深层。”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生活的关注、思考、观察、提炼。大凡成功的作文,都离不开对生活的锤炼,创作的灵感都源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作家叶圣陶在《拿起笔来之前》一文中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既然观察生活是写作的起点,那么如何观察生活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是持久的知觉活动。事物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瞬息万变的。观察生活,不能只看生活的表象,而要深入细致、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为了画好虾,专门养了一盆虾,非常认真地观察虾在静止、活动时的情景,如觅食时钳的舞动姿势,嬉戏悠闲自得的样子……所以,他画出来的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很有神韵。再比如著名作家老舍《小麻雀》中的一个片断:

雨后,院里来了一只小麻雀,刚张全了羽毛。在院里跳来跳去,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从花盆沿上飞下来。看它飞了两三次,我发现它并不能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有几根长翎拧在一起,有一根特别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着想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我的神情。我想,这一定是一只养熟的鸟,也许很小便被养在笼里,所以并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翎也许是被主人或别的孩子们给扯坏了,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人。

看,他观察得多仔细呀,完全把麻雀的神韵写出来了。“几根长翎拧在一起”,“ 小黑豆似的眼睛”,表现出来的是一幅失魂落魄、惊慌无助的神情,给人的印象是一只让人爱怜的小动物,黑豆似的大眼睛睁在人们心中,令人难忘。

留心生活,细心观察,方法很重要。不仅借助于看,而且要调动其他感觉器官,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看到事物的细微之处,看到事物之间的细小差别,看清事物的变化,看到事物不同的特征。这样,才能写出事物的神韵,攫住读者的心灵。

二、广泛接触生活,将无意观察变为有意观察。作文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心智活动,应该融进写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就是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作者笔下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表现方法。著名作家叶圣陶说过:“人生本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然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由于学生对日常生活有着切实的感受,有着深邃的审美思辨与审美感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情感浓郁,细腻委婉,有撼人的张力。如一位考生写了《两位母亲》,写“我”有两位母亲,两位崇高而伟大的母亲:生母和后母。然而,高考的档案表上只允许填写一个。“我不放弃生母,是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做人的权利。她虽和爸爸离婚了,没有生活来源,仅靠不定期作生意糊口,但我每次去时她总是倾其所有。”“我”又不能不填后娘,她实在对“我”和弟弟太好了,一次,“我”摔伤了,“她用毛巾浸上热水为我敷筋鼓起来的地方。我亲眼看见她的双手烫起了水泡……”这双份的母爱摆在“我”面前,“但又必须选出一位来,我只觉得这选择很难很难。”此文将浓浓的情愫化为平实质朴的叙述,流泻着生命的真切体验,承载着浓郁的人间真情。

中学生可以接触的生活面是五彩斑斓的,学生理应融入时代,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校园生活,一节课,一次演讲,一场风波,一次误会,一次冲突;如个人生活 ,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缺点或优长,失落和成功;如家庭生活,父母的勤奋、善良、生活境遇,生存困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如社会生活,印巴冲突,台海局势,神七升空,西部开发,反腐倡廉等。这些生活的层面都有可能进入学生的视野,让其自由创作,心意所向,笔端流淌的是充满灵性的歌,抒发的是自然纯朴的心曲,让其把花季雨季最迷人的瞬间浓缩在文章里。

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的养成,决非易事。时刻关注,主动观察,而非被动了解。如果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即使写作的事物是熟悉的,也很难写出事物的特点,更不用说写得有趣、写得精彩了。因为观察对象本身不是我们的写作目的,展现其背后的与人性、人情相通的东西才是我们的主题,即要把微小、寻常、不起眼的事物写出灵性,写出神韵,写出味道。例如“花”是我们最熟悉的事物,但要把它细致入微的表现出来,就要花一番细致观察的功夫,请看著名作家宗璞笔下的《紫藤萝瀑布》:

片断一:

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像张满了风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这段文字,通过联想和想象,用大的事物作比,把一朵盛开的花描写得异常灿烂。“盛开的花”像“帆”,花托像“尖底的舱”,整朵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这样一比,就把花放大了,读来眼前就出现了朵朵鲜花张着帆微笑着远航的情景。

片断二: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一串小小的花,通过“挨”、“ 接”、“ 推”、“ 挤”、“ 笑”、“ 嚷嚷”等动作描写,在读者面前就变成了一群活泼的孩子。作者之所以能将小事物写得如此有灵性,有人情美,就是得益于作者长期细致的观察。

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就不愁写作文,反而会在写作中发展自己的情感和治理,净化灵魂,提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