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新年包饺子习俗作文(除夕包饺子的风俗作文400字)

新年包饺子习俗作文(除夕包饺子的风俗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3-06-29 18:56:37
新年包饺子习俗作文(除夕包饺子的风俗作文400字)

新年包饺子习俗作文【一】

今天,符紫涵、李欣然、杨晨煜、何语睛、曾海鸿,还有林宇辰在妈妈、爸爸的带领下,都来我们家包馄饨、饺子了。妈妈们把菜馅都剁好,拌好,我看到她们都一个个专心致志的包着。妈妈们为了让我们营养更丰富一些,弄了好几种馅,有青菜猪肉馅、芹菜猪肉馅、白菜猪肉馅,里面还添加一些干香菇和胡萝卜呢!哈哈我站在一旁,看着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包好之后,水开了,爸爸把馄饨和饺子拿着一起放下了锅,这时候我跑进厨房一看,它们好象在锅里打着滚,欢快地跳着舞,不一会,那热气腾腾的馄饨和饺子都出锅了,我们几个小朋友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着,那味道真是美味极了!

新年包饺子习俗作文【二】

日历一天天翻过,终于,我盼星星,盼月亮的节日终于来了!

除夕之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饭就是——饺子,新年故事之包饺子作文750字。

以前,我们家吃饺子大多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到家直接下饺子,而今天,我就要亲身体验一下包饺子的乐趣。

一大早,妈妈就去菜市场买来了饺子皮、猪肉和青菜。一回到家,我们一家人都开始忙活起来了,妈妈拿买回来的猪肉和青菜用炸肉机粉碎,而我则在一旁当妈妈的小助手,很快青菜肉陷就做好了,妈妈又把这些东西在锅里炒了一炒的,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开始包饺子了。爸爸先示范了一下,先把饺子皮平平地放在手上,用筷子夹一小点儿肉馅的,放在饺子皮的中央,然后将饺子皮慢慢地一层一层地包上,像是折扇子一样,使我意外的是爸爸的动作是那么地熟练,似乎绞子皮像他的乖宝宝,非常听他的话,750字作文《新年故事之包饺子作文750字》。看着爸爸做好饺子,我也好奇地拿起饺子皮,学着爸爸的模样包起饺子来,结果,饺子皮在我手中到处跟我作对,像是调皮的`娃娃,包上这边,那边就露出了馅,后来我问了问爸爸:“爸爸,您在哪儿学的,这么快就包完一个饺子,教教我吧!”爸爸带着笑容说:“哈哈,你爸爸我从小就会包了,跟你奶奶学的。”我再一次用恳求的目光看着爸爸,爸爸便爽快地答应了。在爸爸的精心指导下,我终于包了一个和爸爸差不多一样的饺子,爸爸对我说:“哎呀,你包得真漂亮呐!”听了爸爸这句夸赞我的话,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一个一个的包好饺子放在一旁,最后越包越好,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包好了饺子,被妈妈拿走了去煮熟,中午我们吃了一顿热腾腾的佳肴——饺子。我们一家人看着《爸爸去哪儿》的回放,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是开心极了!

除夕晚上,我们一家人守着电视聊聊天,看的频道也总是不变,幸福的感觉也总是不变。每到零点整,还要放烟花,烟花雨,真的很美丽,整片天空仿佛飘着彩色的花,如果有雪下,就是很美的画,一定记得要拍照纪念一下!

新年包饺子习俗作文【三】

我是个名副其实的铁杆饺子迷,我非常爱吃饺子。可昨天我接到了一个不幸的通知:妈妈出门前说她有事,让我自己包饺子。不是吧?我包的饺子简直是四不象。唉,怎么抱怨也没用,毕竟母命难抗。赶快包吧!

材料全部准备好了,开工喽!我拿起一张饺子皮,先在它的周围沾上一圈水,接着用勺子舀了一勺馅,然后再把它包成月牙型,瞧,一个饺子包好啦!接下来,我照着第一个的样子又包了几个。当包到第七个时,因为我多放了一点馅,所以饺子承受不住,冒了出来。我只好把多出来的放回碗里

三十分钟后,我终于痛苦不堪地完成了任务。我清点了一次,在三十分钟里,我包了二十九个饺子,太棒了!

妈妈回来后,把饺子煮了。顿时,厨房里散发出饺子的香气。

煮熟后,我大口大口地吃着饺子,觉得这饺子真香,因为这是我的劳动成果。

新年包饺子习俗作文【四】

大年三十,我国北方都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传统的弯月形,还有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称之为“捏福”;有呈“元宝”形的,象征着财富遍地;有的还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象征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无论饺子什么模样,都象征着老百姓对来年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期盼。

饺子的馅心种类更是数不胜数,以前,有最基本的白菜馅儿、猪肉馅儿、韭菜馅儿等等。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饺子又增添了许多新品种,什么海鲜陷儿、冰淇淋陷儿……味道也越来越好了。

可你知道吗?饺子不但好看,好吃,还有许多关于它的习俗呢!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之时,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除夕夜的饺子,是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将饺子下入沸腾的锅内;过去,大年三十要下好几锅饺子,第一锅先敬各路神仙,敬祖宗,然而才轮到家中的长者和孩子吃,喻为尊老爱幼,其余家人吃第二锅饺子。在山东胶东半岛很多地方的人家煮饺子时,主人还要故意煮破几个,但盛出来时,却不能说破、碎、烂等忌语,而要说是饺子“涨”了,“挣”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饺子破了,包在里面的菜就会掉出来,而“菜”谐音“财”,合起来就是“涨财”或“挣财”饺子的装盘码放也很有讲究,是不能随便摆放的,还有句俗语呢: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在山东等地盘子要用圆形的,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圈摆放整齐,称为“圈福”,又叫“聚财”;有的甚至规定,盘子无论大小,每只盘子只能摆放99个饺子,且要布满整盘,因为“九”谐音“久”,摆放九十九个,就象征着“久久福不尽”。关于饺子,更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都被冻伤,冻烂了,当时伤寒流行,病的人很多。他想:“我会医术,何不帮他们治治呢?”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起名曰:驱寒娇耳汤。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不知不觉中耳朵都好了。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娇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每到过年时便都要煮饺子吃,逐渐成了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