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简短鞭炮介绍作文(习俗放鞭炮介绍小作文)

简短鞭炮介绍作文(习俗放鞭炮介绍小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8 18:17:52
简短鞭炮介绍作文(习俗放鞭炮介绍小作文)

简短鞭炮介绍作文【一】

盼望着,盼望着,我朝思暮想的春节终于来临了,不仅结束了辉煌的虎年,而且也迎来了金色的充满希望的兔年!

我就像一只雀跃的小燕子,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嘴里还不停地唧唧喳喳地叫着,整天笑哈哈,不知笑的啥,在大人的面前跑前跑后,兴奋极了。我们来到大街上,只见倪虹灯闪烁个不停,到处张灯结彩,一副副的贴上,上面写着吉祥的话语,门上倒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大声呼喊:“福倒了!福倒了!”奶奶乐了:“对!对!福到了!福到了!”大家都笑了,笑得合不拢嘴,那个小男孩恍然大悟。我们买了很多很多物品,满载而归。

我们吃过晚饭,等待着这激动人心的时刻,“3--2--1”瞬时,烟花四射,仿佛如惊雷般的响声出现,我忙出来观看,这一看可了不得,天空呈现迷人的黑色,再加上灿烂的烟花,让人目不暇接,红的,紫的,蓝的,绿的,金的……五彩缤纷,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高,就象在比美似的`,只见一个金色的点,高高的飞起,然后只听见山呼海啸般的响声,空中散发出彩色的烟花,美极了!

我一看,这么好玩儿,让我也来试试吧!于是我拿起彩珠筒放了起来,可是我根本没有看说明,把它像枪一样,拿在手中“砰、砰”的发射,旁边有几个小朋友,眼里流露出羡慕的神色,我得意地放着,不料“嘣”的一声,彩珠炸了,把我脸上炸了一个黑黑的痕迹,眼泪不由自主的在眼睛里打转,因此,我在这里对大家说:鞭炮虽然好玩,但随时会出危险,请大家玩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千万别出事。

今年的春节十分热闹,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叙叙旧,聊聊天,真是一个愉快的新年!让我回味无穷。

简短鞭炮介绍作文【二】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过年最让我高兴的事情,那一定是放鞭炮了。

每年的年三十年前妈妈早早的买回许多鞭炮,大年三十晚,刚吃完年夜饭,我便催着妈妈去放鞭炮。

我和妈妈还有表弟一起来到广场,我首先挑了个“飞天鼠”,把它平放在地上,然后拿着根点燃的香慢慢靠近它,导火线点燃了,我如机灵的小兔子一样跳开了。只听“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开放,像一颗颗流星划过……我又拿了一个“天女撒花”,“啪”的.一声飞上了天,奇迹般的感觉,它竟然变成了四种颜色:红得似火,黄得赛金,白得如雪,粉得如霞。我正沉浸在这美妙的时刻,不好,弟弟在我的手前放了一个响炮,还来不及躲开,响炮在我手前爆炸了,我的手顿时疼痛难忍。忍着痛,开始了我的复仇计划,我拿了个“大家庭”偷偷走到弟弟身后,点燃后迅速丢在他的脚边,“噼里啪啦”的声音吓了弟弟一跳,他哭着跑开了。我站在那里哈哈大笑。不一会儿,一大箱鞭炮便被我放完了。

每次放鞭炮都会带给我无穷的快乐!

这是篇叙事的文章,小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把放鞭炮这一平凡的小事描写得饶有趣味。文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修辞手法运用恰当。

简短鞭炮介绍作文【三】

在我们中国有许多节目,如:八月十五中秋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但我最喜欢的节日还是春节了。

提起春节,大家都知道,过节肯定是要放鞭炮的,家家户户放鞭炮,那得多热闹呀!

今年,我又买了各式各样的鞭炮:“轰炸机”“冲天炮”“小蜜蜂”等。

我先小心点燃筒状的,只听“嗖”的一声,一颗“流星”冲上了青天,突然在半空中像仙女散花一样绽开了,五颜六色,又像无数的霓虹灯在闪烁,巍然壮观!点燃半圆形的鞭炮,只见“轰炸机”像火箭一样冲向空中,它们可能想遨游太空,可不幸的是才到半空中就有气无力啦,只好害羞地缩回洞里;将圆柱形的鞭炮系在树上,小心翼翼地将它点燃,它立即像飞碟一样拼命地旋转,直到筋疲力尽,才渐渐平息;点燃尖顶帽状的“小蜜蜂”,“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段优美的交响曲忽然被奏响,像在为“流星”、“轰炸机”祝贺,又像在为自己鼓舞斗志,突然它像百万花朵儿一样绽开了迷人的笑脸,然后又一朵、两朵、三朵…地扑进大地妈妈的怀抱。

放完鞭炮,我一直意犹未尽,久久沉浸在放鞭炮的快乐中,不由自主、手舞足蹈地哼起儿歌:“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蒸年糕,打灯笼、放鞭炮!”真希望每年的春节都能这么开心。

简短鞭炮介绍作文【四】

首先得说明一下,在我的家乡,鞭和炮是有区别的。人们通常所说的鞭炮在我们那里叫做“鞭”,而炮呢,则叫做“雷炮”。什么情况下放鞭,什么情况下放炮,也有说道。

先说放鞭。需要放鞭的事很多,但说起来也不过就两件事:喜事和丧事。

喜事很多:结婚生子,起屋上梁,以及逢年过节等等,都是值得放鞭庆祝的喜事。以人生的第一喜事结婚为例。婚庆上放鞭是很重要的事。在我们那里,有时甚至把结婚直接就叫做放鞭。说谁和谁放了鞭,就是说谁和谁结了婚。男人们口头上有句很损的话:我和你妈放鞭。是说他要和人家的妈结婚。骂出这样的话来,一般双方就要动拳头了。

结婚放鞭名堂也多。男方迎亲的来到女方,女方家要放一架迎客鞭,姑娘起身走,要放一架送女鞭。在从娘家去婆家的路上,遇路拐弯分岔要放鞭,叫做记路鞭;逢水过桥要放平安鞭;遇到不吉利的事,如送葬的,也要放鞭冲晦气。新娘到了婆家门口,婆家要放落轿鞭。这架鞭一放,新娘就是婆家的人了;拜过天地入洞房,要放一架落心鞭,在农村娶个媳妇不容易,一家人都要操碎心,媳妇总算进了门,一家人也就落心了。

至于丧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年轻人去世,或者小孩夭折,这是真正的丧事。这种丧事多半是不放鞭的,即使放鞭也放的很少,鞭也很短促,一如逝者的人生。

另一种丧事是老人去世。通常被叫做白喜事。我们那里有个更通俗形象的说法:顺条路。似乎老人去世是顺便去什么地方走走,有顺其自然,必由之路的意思,而言下之意则是说无需悲伤。因此,老人的丧事是当喜事办的。既是喜事,鞭也就放得很多。老人落气要烧纸放鞭;停丧期间每来一拨客人吊唁,主人都要放一架鞭;给者盖棺时要放鞭;起棺(抬棺的人把棺材抬起来时)时要放鞭;送葬路上遇岔路和过桥要放鞭;把棺材下到坑里时要放鞭,封土后,插上花圈,亲友跪拜,再放一架鞭,是安魂,也是诀别。

放鞭的规矩多,有点不好把握。因此,一般人家操办红白喜事时,会请一个专门管放鞭的人。此人对于放鞭的一些道道了如指掌,算得上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放鞭人胳臂上挂着一个椭圆形的浅口提篮,提篮里装着大大小小的鞭,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地方,他会取出不同大小的鞭燃放。放鞭还是个技术活,技术好的放鞭人胆大心细,他们可以将鞭点燃后,一直拿在手上放,放到只剩下一点点长了,才朝上一扔,剩下的一些鞭在空中就炸了。也有胆子比较小的放鞭人,怕鞭伤到自己,点燃后,便马上扔出去。

记得小时候,我和一帮孩子常常跟着婚丧喜事的队伍跑,为的是捡哑巴鞭,(哑巴鞭并非真的哑巴,而是在燃放的过程中,引线没有被引燃而没有爆炸,我们捡着后还是可以燃放的`。)有时候鞭太脆,炸得干干净净,我们捡不着哑巴鞭,就只好“抢鞭”。一些胆小的放鞭人,往往给了我们这帮孩子“抢鞭”的机会。他把鞭点燃后往地上一扔,我们会一拥而上,用脚猛踩正在燃放的鞭。这么一踩,把鞭踩熄了火,我们就可以得到大把大把的哑巴鞭。放鞭人是十分讨厌我们这帮小孩子的,他们总是一边放鞭,一边驱赶我们。

放鞭人驱赶我们,主要是为了让鞭顺顺当当地燃放干净。我们那里有个迷信的说法:鞭燃放得断断续续,或者中途熄火,是不吉利的,预示着主人家往后不顺利。因此,放鞭人要极力阻止我们“抢鞭”,以保证鞭能够顺利燃放干净。

再说说炮。我们那里,雷炮放得很少,我记忆中好像只在白喜事和过大年的时候才放雷炮。白喜事是在坟堆好后,送葬的人要离开时才放几个雷炮,叫做冲天炮,说是老人要归天了,提醒各路神仙让个道。过大年放雷炮,是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出行的时候,叫做迎春炮。好似要把寒冷的冬天赶走,把沉睡的春姑娘惊醒。而且雷炮也不是家家都放的,放雷炮的人家,家境和心境都相对较好。

的确,从放鞭炮这件事上,是能够看出人们日子过得好坏的。拿过大年来说,那些缺衣少食,气运不顺的人家,一般是不怎么放鞭的,更谈不上放炮了。倒不是穷得连一架鞭几个炮都买不起,是没有那份心情。

在我的印象中,八十年代中期,有那么两年,大年初一的早晨,乡村鞭炮放得最为热烈。那两年,土地刚刚承包到农户,国家的政策鼓励发家致富,税费也相对较轻。农民获得了相对的自由,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老天爷风调雨顺,因此,那两年,家家户户都获得了大丰收。更为重要的是,农民有了自己支配劳动成果的权利,他们收获的粮食,除了上交一些公粮,多余的,想吃就吃,想卖就卖;他们喂养的生猪,也不一定非要卖给供销社,自己可以了吃肉或者卖肉。他们屋里有了不少陈粮,手头也有了几个活钱,日子过得有甜头又有盼头。那两年的除夕夜,农村的鞭炮都是整整放了一夜啊!

到现在,我还在怀念那两年的鞭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