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如何认识中国味作文(中国味为主题的作文)

如何认识中国味作文(中国味为主题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7 07:50:42
如何认识中国味作文(中国味为主题的作文)

如何认识中国味作文【一】

做为一名中国人要有一颗爱国的心。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下面我举一个例子: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这难道不是爱国的表现吗?

当然,也有不爱国的事例如:有些中国人在外国生活或旅游时,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举止,他们不知道这丢的不止是自己的脸,更是国家的脸,因为他们在外国就象征着自己的国家。

这样的人难道爱国吗?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做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认识中国味作文【二】

不知从何时起,家乡那浓郁的甜蜜,已经紧抓住我的味蕾,融入我的液里。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一个坐落在洞庭湖南岸。家乡盛产糯米,而当地人最喜欢吃糯米丸子。那软糯浓香的味道,我永远都忘不了。

每逢家中来客或逢年过节,热情的人们就会奉上自制的糯米丸子。刚盛上来的糯米丸子,圆圆滑滑,香气扑鼻,就像一个个刚哺乳完的小娃娃躺在摇篮里,惹人生怜,舍不得下口。外面很多饭店酒楼也有糯米丸子出现,虽然外表馋人,但味道却不正宗,和家里做的不能比。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家三口驱车回老家,往车窗外望去,只见一片一片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如同金黄的波浪在翻滚。行驶过新修好的水泥路,我们便到了家,只见地坪上都是黄灿灿的,走近一看,原来是无数饱满的小糯谷,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黄灿灿的光。这时,外公笑呵呵地迎出来:“回来得正好,正要做糯米丸子呢。栋栋,来跟外公一起做吧 !”于是,我兴致勃勃地同外公走进蒸房。

外公端起一簸箕糯谷娴熟地摆动着,一会儿向上扬,一会儿左右晃,尘粒和谷壳从簸箕缝里簌簌地掉出来。接着外公将清理好的糯谷全倒入机器,之后他手拉着摇杆,使糯谷在机器里翻动。终于,糯谷打好了,成了一粒粒糯米。我抓起一把来,还有些温热。去除了外壳的糯米,白胖胖的,圆鼓鼓的,带着些淡淡的清香。外公把糯米淘洗之后,倒入一个大锅里,加水,生火,再盖上盖子,等糯米蒸熟。

不久,锅里冒出了一缕缕白烟,糯米蒸好了。打开盖子,一阵浓郁的糯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我帮外公将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里,接着就开始捣糯米了。捣糯米的工具有木槌、粗木棒或竹棒。老家满山都是竹子,竹棒自然是少不了的工具。用竹棒捣糯米,还能使糯米带点竹子的清香。于是,外公和爸爸一人拿一根竹棒在石臼里来回捣动着。看着他们一脸轻快的样子,我也想去尝试。谁知刚拿起那又粗又重的竹棒,我就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再想左右捣动时,却被糯米粘住了竹棒,难以动弹。真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啊。

终于,糯米捣好了,成了一整块又大又软的糯米团。我们把糯米团放在桌子上,用手把糯米捏成一个个丸子,再把捏好的糯米丸子放入烧热的油锅中,于是,此起彼伏的“嗞拉”声不断响起。过一会儿,把糯米丸子捞上来,将调好的糖油浇在丸子上,糖油顺着勺柄流下,糯米丸子渐渐地裹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再撒上些许芝麻,用来提香。忙活了很久,糯米丸子终于做好了。

我们把劳动成果摆在桌子上。用自己的巧手和汗水做成的糖油丸子,一口咬下去,糖油瞬间爆绽而出,在嘴里翻滚。浓醇的糯香夹杂着些许竹子和芝麻淡淡的清香,我的味蕾立刻得到了满足。一天的辛劳化作了舌尖上的甜蜜。

外公曾经说过,这做人呐,也要像这糯米丸子一样,受得了风吹日晒和千锤百炼,还要有一颗“柔软的心”,能包容所有的磕磕碰碰。人家瞧中的,不是你那金灿灿的外表,而是入口的一刹那,那打心底里甜蜜的味道。

家乡的糯米丸子,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如何认识中国味作文【三】

一到星期五,我就特别兴奋,因为——又可以回老家喽!

回到老家,听说爷爷在地里种花生,我迫不及待地冲出家门,奔向田野。

田间小路上长满不知名的小草,绿绿的,软软的,在微风里轻轻摇曳。她们应该是一群小姑娘吧,不然哪里会有这么柔软的腰肢啊!草丛里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像绒球,像圆盘,像小姑娘的刘海……我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耳边是虫子的呢喃,调皮的小草在我的脸上挠痒痒,鼻尖氤氲着家乡花草特有的清香,哇,真好!

抬起头来,天空像纯净的蓝宝石,几片白云轻盈地散着步,我的脚步也跟着轻快起来。阳光比城市里灿烂得多,一点也不刺眼,洒在脸上,暖暖的,特别舒服!风轻轻柔柔地抚过脸颊,新翻的泥土气息迎面扑来,弥漫全身,仿佛身上每一个毛孔也全都张开,贪婪地吮吸着。哦,我喜欢这醇醇的泥土味!

不远处爷爷正在田里耕地,牛拉着犁,褐色的泥土持续不断地翻起来,边上几头牛悠闲地吃着草。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跑过去,跳进地里,也学着拿起锄头把地翻了起来,惹得爷爷抿着嘴笑个不停。不一会儿,地耕好了,爸爸也来了,还提着装满花生种子的篮子。我们脱下鞋子,卷起裤管,弯下腰,把花生种子一粒一粒地放进犁沟里,再踩进土里。听爷爷说,只要勤浇水、施肥,很快就能长出花生来。我心想:等花生成熟了,还要来拔花生。嗯,一言为定!

回家的路上,蹦蹦跳跳的我不小心踩到了一块牛粪,我跳起来大叫:“臭!”爸爸笑嘻嘻地说:“这可是家乡原汁原味的牛粪,城里想要还没有呢!”

爸爸的话让我忍俊不禁。是啊,牛粪肥沃了家乡的田野,家乡的田野又养育了家乡的人民。不管我走到哪里,总会想起那股牛粪的味道,还有那花草香,还有那醇醇的泥土味……

如何认识中国味作文【四】

走进小镇,一阵清香便扑鼻而来。细闻,这清香夹杂着些许甜蜜。循着香味走到尽头,这是一家破旧的老店,店牌已经微微斑驳。

走进小店,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香味更是越发浓郁,我看向老爷爷正忙活着制作甜点—梅花糕。我点了一个梅花糕,坐在店里静静地等候。没过多久,一块热腾腾的梅花糕便做好了。老爷爷手里端着我的梅花糕,快步向我走来。这时,我才注意到老爷爷满头闪闪的银丝与满脸细细的皱纹。可偏偏是这样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纯真、和蔼的笑容,那笑容,是我见过最真实、最热情的。“小朋友,你的梅花糕!”老爷爷用不太清楚的普通话一字一顿地说。我接过糕点,回给爷爷一个灿烂的笑容。爷爷嘴角一咧,回去工作了。我看向手中的梅花糕,软软的面团上撒着彩色的糖丝,底部是脆脆的蛋筒。我使劲地咬了一口,热热的梅花糕顿时把我烫得热泪直流,我一口把梅花糕咽了下去,伸出舌头为自己降温。

我小口地咬着手中的梅花糕,软软的面团伴着糯糯的豆沙,久久回味在我嘴里。那甜蜜,丝丝的,润进了我的心里。我舔了舔嘴唇,正准备狠狠地再咬一口,斜眼却见妈妈站在门外,向我挥着手。我抬起手,手表上的时针赫然指向了5,该回家了!我匆忙地把梅花糕塞入嘴里,迅速地冲向门外。十几年来,我总是一手牵着爸爸,一手牵着妈妈,嘴里还塞着一口香香的梅花糕,用自己不成熟的呢喃软语,做着一个不成熟的新苏州人。

夕阳斜斜地挂在天边,余晖撒向大地。三个紧紧地身影,慢慢地走在小镇上,走过了春天,走过了四季,一走就是十几年!

苏州的味道就像这梅花糕一样甜蜜,像老爷爷那样亲切,像父母那样温暖。不知不觉,当身边传来阵阵吴侬软语时,我已把它当作了乡音。

如何认识中国味作文【五】

记忆中的那个味道还是那么深刻,它伴随我长大,伴随着我生活,那是家乡独有的味道,是我一生的味道……

不知你们是否听说过康县的面皮,如果你来过康县那你肯定吃过这里的面皮吧,如果你没有吃过,那你肯定是白来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逢集家里人都会去赶集,我首先就会向他们要一碗面皮,然后回家的时候总会提一大碗给我吃,那时候在家等面皮的心情和在家吃面皮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和幸福,直到现在都令我记忆犹新。

我喜欢面皮凉凉的感觉,吃到口里滑滑的,特别有嚼劲,它里面有各种配菜,比如:土豆丝、豆芽、黄瓜丝丝、白菜等,每一种配菜我都十分喜欢,它的配料可谓是特别的足,酸辣感很强,吃完之后都会有淡淡的蒜泥香味儿呢。

慢慢长大上了离家不远的中学后,离我心中的美味也越来越近了,学校就在我们村的那个镇子上,每当逢集我都会跑到学校外面吃一碗面皮。那时候没有太大的心愿,只希望天天都是逢集,天天都能吃到面皮,学校的饭真的枯燥无味。而逢集的面皮就是拯救我味蕾的最佳良药。

后来上了高中后,离家也有好几公里了,吃不到家乡的面皮了,不过面皮作为康县有名的美味,在康县的每一个地方当然都不会少的,这里也少不了面皮馆,而且还有好多家呢,味道虽然和家乡的有一点点差别,但还是很美味的,面皮的灵魂依然在。每到这里逢集的时候街上都会摆出大大小小的面皮摊子,这一幕让我感受到浓浓的家乡味儿。

直到现在,一天三顿我至少有一顿是要吃面皮的。

我还真不想长大,不想走出家乡,不想走出康县,那样我就吃不到家乡的美味面皮了,离开家乡的味道我该如何成长。

家乡的味道——面皮的味道。

如何认识中国味作文【六】

也许,美食的味道让你回味无穷,美景的味道让你流连忘返,而我,独爱家乡的味道。

“河边的小船∕它慢悠悠地摇∕它缓缓停靠∕绿绿的水草∕偷偷地嬉闹∕有时光里的香∕有故事里的妖娆∕墙上的年画∕贴着童年微笑……”这首《家乡的味道》,如余音绕梁,时时在我的耳畔想起。

我的家乡在南丰,风韵江南,人和民丰。虽然我7岁时就离开了南丰到市区就读,平时也就是双休日或节假日到老家走走,但家乡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有过年时放烟花爆竹的欢乐,有钓龙虾时收获的乐趣,有小伙伴相聚时玩耍快乐……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最让我铭记的,就是祭拜祖先的风俗。

祭拜祖先,这种仪式在我的家乡是必不可少的,每逢重大的日子或者重要的节日都要进行。祭拜时,爷爷奶奶会摆上一桌上好的酒菜和两根蜡烛,然后全家人逐一跪在桌子前进行祷告,每次都是十分的郑重。告知祖先的内容也不多,无非就是祈求祖宗保佑诸事顺利、身体健康以及孙儿辈学习进步之类的话。最后,点燃蜡烛,把先前买的纸钱、金元宝之类的祭品放在锅里焚烧。

至今清晰记得五岁时有一次祭拜祖先的情景。那时候我还小,懵懵懂懂的,便有了我记忆中第一次祭拜祖先的场景。

上午10点钟的时候,全家人就开始忙活起来了——烧菜的烧菜,买纸钱的买纸钱,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各做各的一份儿事情去。到了将近11点钟的时候,一股浓郁的菜香味从厨房间里飘出来,纸钱等祭品也堆在一旁,一切准备就绪。奶奶和爷爷先将一张好大的桌子搬了出来,然后搬了三张长凳各放一边。紧接着把一盘盘烧好的菜肴端了出来,依次放在桌上。接着,把两支蜡烛拿了出来,点燃,插到香炉里,一会儿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

看着那些菜,我真是口水直流,爬上凳想拿一个吃,结果可想而知——被奶奶打了一屁股。年幼的我号啕大哭,令众人很无奈,但祭祀还是要进行的。奶奶只好抱着我跪在桌前祷告,至今还能依稀回忆起奶奶的脸:是那么的虔诚,又仿佛带着一股思念。渐渐的,我也奇迹般的停止了哭闹,静静地看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渐渐的长大了,对家乡、对风俗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刚开始,我认为这是封建迷信,是不屑一顾的,可每次看到奶奶虔诚的脸,我总是不愿忤逆她的意思。再后来,我认可了这种风俗——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一种独特的文化。

前一阵看报道,有国外某机构评价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中国人信仰缺失。我想,这是不是也是家乡人的一种信仰?是不是家乡人对亲情、对友善的一种膜拜?尽管时代变迁,尽管物是人非,尽管沧海桑田,也应做到“望得到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啊!

后来,每次祭拜祖先时我都十分的郑重、虔诚。我想,也许到了我这一辈不再、也不会搞这种仪式,但我总会想起奶奶慈祥的脸,还有花白的头发,想起家乡的味道,一辈子不会忘怀……

如何认识中国味作文【七】

纵使外边的风景再好,再繁华,都不及家乡的一点一滴。没有了烦躁的汽车喇叭声,没有了“勾心斗角的战争”。家乡对于我就是个神圣的宝地,连空气都令人心旷神怡,不允许任何尘埃落入此境。

家乡的味道是飘香的鸟蛋。家乡中有一片竹林,十分茂盛。放眼望去,一大片绿令人赏心悦目。平常很少人到里边走动,树干上呀,随便翻开几片叶子都有鸟蛋!几个淘气包冲进林子找鸟蛋,趁鸟儿觅食,兴致来了。小心翼翼掏出鸟蛋捧在手心,小小的,冰凉冰凉,舒服着呢!

家乡是“勤劳”的味道。周边长着好几棵高大茂盛的桑树。一到夏天,童心未泯的孩子提着大桶去摘,捡。堆中啊总少不了贪吃鬼。若要觅到几颗好的,又大又发黑的桑葚,就塞进嘴中,享受那甜美的滋味。烈日炎炎,伴随欢笑和汗臭,捧着满桶的桑葚,无比满足。比起那捧着ipad的孩子,多幸福啊!

家乡总少不了热情的味道。每户人家都留着几片土地,种植水果蔬菜。美好的丰收季节来临,大片的黄色绿色也是一番别具一格的美景。这时候相亲总少不了串门。黝黑的手中攥着大把滴着水的新鲜蔬菜,扯着大嗓门叫唤。接过蔬菜,十分感激。进了房门也拿出另一样,塞进掌心。带着淳朴的笑声,最健康,最动听的音乐。

走过陡峭的小路,望着溪边妇女用棒子捶打衣物,一边说笑;孩子在小巷里玩着,闹着,虽然不像城中孩子捧着ipad,手机,都是最幸福的;树荫下,老人手握扇子,躺在老藤椅上,伴随蝉的鸣叫……

我喜欢家乡,这里的山水,乡亲都是美丽的。这里的一切,都是令人神往的仙境!

如何认识中国味作文【八】

湖边,伴随着升起的朝阳。有风吹过,带来阵阵芳草的清香。一缕醉人的芳香随风而来,转眼望去,一抹嫣红在翠绿的掩映下映入眼帘。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的,那在春风中盈盈含笑的不就是桃花吗?顿时,眼前,耳畔一片空明,喧嚣不在了,吵闹不在了,唯有那醉人的芳香,带着我梦回故乡。

如今我已步入初中,那份乡情被深深的埋在心中。终于在烦闷的心情爆发前,我又一次来到故乡,那片熟悉的桃林。

时间青葱过岁月,渲染过繁华,妖娆过四季,可它却从未冲淡旅行时的孤独与疲惫。乡情,那种对故乡真正的爱啊,在旅行时却胜过回家。

刹那间,梦醒了,抬头看着那嫣红映着明月,越发的迷人。

曾记得幼年时,那时的我时常在桃林中徘徊,每每在我的欢笑中,总藏着一阵姥姥的呼唤:“慢点儿,别摔着。”每当我偷偷的藏在树后,总能听到姥姥焦急的脚步声从身边跑过。我总会跑出来,吓了一跳,每当听到姥姥说:“下次别跑了,可把我吓坏了。”听到这样的话,我总觉得心中一暖,每每想到故乡,让我有所羁绊的,唯有姥姥那浓浓的爱与桃树那股熟悉的香味儿,那是家乡的味道,那是爱的味道。

坐在河边,蓝天,白云,桃花,顿时熟悉的感觉又重回心头。那种真正轻松、真正旅行时该有的感觉,让我长吐了一口气。

旅行时。拾起这份最美的行囊,抬头,看看那轮暗夜中的皎洁的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绵绵的乡情将会化作无穷的动力,助你向前。

旅行前,千万记得要把乡情带好,让它做一份最美好的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