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好点的清明节作文250字(又是一年清明节作文250字)

好点的清明节作文250字(又是一年清明节作文250字)

更新时间:2023-08-01 07:58:27
好点的清明节作文250字(又是一年清明节作文250字)

好点的清明节作文250字【一】

清明原本就是一个普通的节气,但早在周朝,清明就演化成一个节日,一向被流传到这天。

我爸爸老家就是扬州人,所以每年清明节,爸爸都要叫我一大早起来,一齐去扬州祭拜我爷爷(在我爸爸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我爷爷就去世了。这天,奶奶起来的也很早,因为她要提前准备爷爷生前最喜爱吃的各种菜肴,当然还有爷爷最爱的纸质“麻将”和必备的黄纸做的“元宝”。乡下的坟堆一般都在田野尽头的偏僻处,我们提着这些供品去坟前。漫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眼前就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一块块金黄色油菜花,一朵朵不知名的各色小野花开得正艳……除了远处偶尔传来的鸡叫和狗叫,就只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真就是安静极了,美丽极了!

到了坟前,我们把一条鱼,一盘蔬菜、一盘豆腐和一碗肉放在爷爷坟前的一小块水泥地上,还要倒一杯酒泼在坟堆上,然后在旁边空旷的地方把“麻将”和“元宝”通通给烧了。烧的时候奶奶还要我们磕头,期望爷爷能够保佑我们吉祥、欢乐、美满、聪明。最后我们还要插一根清明柳在上方,这就是有来历的:春秋时,然而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因隐居在介山,而使晋文公后悔。他明白介子推就是一个大孝子,便下令放火烧山(他认为只要烧山就能够让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下来),不料他却烧了介子推和山上所有生物。但到了第二年,山上的老柳树又复活了,晋文公便把这可柳树叫做“清明柳”。而此刻,人们就给清明柳定了一个辟邪的功能。祭扫完毕后,我一般去和乡下多日不见的小伙伴们去放风筝,爸爸说这也就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以前他们小的时候都就是自我用篾片和报纸自我做风筝,然而此刻都就是在街上买了,据老人们说这有释放邪气或晦气的功能。

这就就是我老家的清明节习俗,你们家里的呢?

好点的清明节作文250字【二】

这个清明节,我去了妈妈的老家。在那儿,有很多我们城市里看不到的东西。

我首先来到了妈妈小时候读过的小学。我们要走的路太窄了,田埂小路只能容下一个人行走。“呀!”我尖叫一声,原来,因为连日下雨,路上很滑,我差点摔一跤。我艰难地跋涉,经过一片油菜地,终于到了学校门口。“咦”有惊喜!我在门口墙上发现了很多蜗牛,背着沉沉的壳四处攀爬。进了校门,看见妈妈小时候读的学校太破烂了,就连乒乓球台都是石头做的。石板砌的操场很小,石板缝里长满了杂草。教室里全是石板凳和石桌子,阴暗潮湿,光线也不好。不像我们学校整齐、干净,操场很大,而且还有艺术楼。

参观过妈妈的学校后,我们继续前行。“咕咕,咕咕”,当我肚子饿得快要走不动的时候,我们来到一座房子前,那里住的是我的姨婆。妈妈说肚子饿了想吃饭,就需要劳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家里做饭用的是天然气,可姨婆家里烧的是木柴。于是我背上小竹筐,上到楼上搬柴火。等我把柴火背到厨房,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不能休息,饭还没做好,我又学着往火塘里添柴。终于,在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下,一顿丰盛的午餐做好了,摆了满满一桌。

吃过午饭,我们又去了妈妈小时候住过的地方。房子已经垮掉了,只剩下地基和墙柱,长满了杂草。我可以想象妈妈小时候生活条件有多么艰苦,我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虽然这次假日走得很辛苦,但我却过得很快乐,爸爸说我们这是一次寻根之旅。

好点的清明节作文250字【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又一年清明节,你在缅怀着谁?

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好点的清明节作文250字【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下午我们全校师生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常州市烈士陵园,表达了我们缅怀为祖国实现”统一。富强。繁荣而牺牲的战士们!”

走进陵内,我们在庄严而又肃穆的英雄碑前,献上了少先队队旗,举行了齐唱国歌和默哀仪式,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抛投颅,洒热的情景,如果没有他们为祖国所做的一切,我们的今天会是什么样的呢?随后我们登台表演了“唱支山歌给当听”和少先队队歌“,使台下的群众不由叫好,不但是这样,我们还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和优秀表演奖呢。后来我们又给革命烈士们献上了一朵朵小白花,表达了我们对烈士们的崇高和敬佩之情,最后,我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使我深深的感受到烈士们为了祖国的荣辱而舍生忘奋勇拼搏的顽强精神。

这次扫墓活动不仅让我知道了旧社会是多么的残暴还让我接受了一次爱国之一的熏陶,革命烈士们!谢谢你们为祖国所做的一切,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的,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好点的清明节作文250字【五】

清明小假,微风徐徐,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如此美妙天气,野外踏青,倒是给心灵好好的放了个假。三天时间,不适合远途跋涉,和妻探讨合肥周边适宜的去处,通过网络信息和充分沟通,最终确定第一天去肥西紫蓬山和三河古镇,第二天去长丰陶楼看桃花节。

来合肥很久了,但紫蓬山一直没去,以前总感觉和大蜀山差不多,也就个土坡而已。但这次去让我发生了很大的认识改变。交通极其方便,要想富先修路,沿着宽敞的繁华大道,一直走就可以到了。到了紫蓬山门口,发现还真有点山区的味道,虽然不能说是层峦叠嶂,但放眼望去,山峰延绵不断,此起彼伏。随着人流,沿山路上去,处处欢歌笑语、生机勃勃,在树林的中间不时有一两株桃树或者其他树种,满树鲜花,争相开放,惹得游人纷纷与之合影。山路很缓,不时还有车经过。不知觉到了一个叫樱园的地方,几十棵樱树满枝都是樱花。又走了一会,到了山巅,山上有三国魏将李典之墓,但已经很破旧了。倒是刚刚翻修的始建于三国时代的西庐寺,焕然一新,气势雄伟。但凡盛世,佛教香火必然旺盛。从山顶下来,便去寻找“佛园”,这个应该是紫蓬山非常经典的一景了。果然三个巨大彩色的石刻沿着悬崖而立,俯视着芸芸众生。对面是一尊坐着的弥勒佛,但怎么看这个弥勒佛,笑的不很自然,总感觉有几分嘲笑的味道。从佛园出来,已经是山下了,沿着清澈的湖面,各种娱乐项目和摊点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游人。总体来说,紫蓬山规划的很不错,对各种资源诸如文化、历史、自然景观等挖掘的颇为充分。据说紫蓬山的野猪肉很不错,但没有找到土菜馆,随便吃了点东西,2点左右便往三河古镇去了。

好点的清明节作文250字【六】

早上9点钟,我们一家来到龙王山脚下扫墓。一走进龙王山脚下的小村,就看见了一大片油菜花田。

这片油菜花田金黄金黄的,还飘着甜甜的花香。从远处看去还以为是一块金色的绒毛毯子呢。我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不禁脱口而出,“真是太美了”。可我的外公却说:“前面的风景更美”。还有比这里更美的地方,我心里不禁打了一个大问号。于是,我带着个大问号继续向前走,果然看见前面有一大片桃林,一走进去,一阵香气扑面而来。桃花全开了,一只只蜜蜂正忙着采花粉呢,上上下下飞个不停。好漂亮噢!真的比油菜花田美。

到墓地时,已经是中午了。祭拜之后,我代表全家向太爷爷、太奶奶磕了三个头表示敬意,我们就下山看鸭子。山下有一个大池塘,那里有一群鸭子。鸭子有白的,有黒的,还有黑中带点绿毛、红毛的,很漂亮。这群鸭子胆子很小,这到让我很开心,因为又可以去吓鸭子了。我先不让鸭子看我,然后溜到鸭子后面,突然一把抓住鸭子的尾巴,然后把鸭子倒着放到水里。看着鸭子在水里扑腾,心里有说不出的得意。

啊,龙王山真好!

好点的清明节作文250字【七】

每逢农历初五就是清明节,是我们去扫墓的日子。每次去扫墓总是要带着一些饭菜东奔西走,累得我够呛。课时,那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马上就要跟着爷爷去扫墓了。我好激动呀!终于在十点钟,向着姥姥的墓地进发。我从家里后面的山上走去,那儿有好多的树,也有很多的刺和芦苇。顶着炎炎烈日,都快晒成非洲人了。这条路并不平坦。走了差不多十多分钟,这一路上“斩荆棘,破巨浪”,可把我们累坏了。

从远处望去,一条路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兴奋地说:“这里,我们从这里去!”

走了将近有十来分钟,终于到了。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狗坐在地上一动不动。想起曾经读过的诗篇,“清明时节雨纷纷”,呵呵,这晴空万里,烈日炙烤着,哪里有雨了,不由得一阵伤感!

点燃烟火,踏过千年万载,走过沧桑,迎来生命。我们不能决定人的一生,但是坚信即使人生没有好的序言,但是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我们的健康和平安之上吧!

拜别姥姥,我们来到了寺庙。我再次思绪纷繁。文明节俭寄哀思,健康平安过清明!这次过清明节我彻底明白了: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有权利来到这个世界,并且发挥出自己的生命意义。当我们在努力奋斗之时,心中总是想念着家人与家乡。每个人都有生老病,都有悲欢离合。就让我们开开心心,迎接每一天,珍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