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家乡的习俗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的习俗作文四年级)

家乡的习俗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的习俗作文四年级)

更新时间:2023-11-18 20:25:09
家乡的习俗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的习俗作文四年级)

家乡的习俗小学四年级作文【一】

我的家乡是齐齐哈尔——鹤的故乡,龙少公园里有老虎、狗熊、狼、猴子,还有望江楼、鲜花、儿童游乐场所……,但最美的要属劳动湖了,那里一年四季的景色都令人心旷神怡。

春天,劳动湖上的冰雪融化了,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雪水,要是你穿的是布鞋的话,走在上面,你的鞋准会湿漉漉的。

夏天,劳动湖的景色非常宜人。湖面上的'小船在孩子们的指挥下随波荡漾;湖水是青天绿色的,像为劳动湖穿上的一件大大方方的外衣;岸边开着各色鲜艳的野花和软绵绵的青天草为劳动湖增添了许多生机。

秋天,树叶随风轻轻飘落下来,有的像为劳动湖盖上一层薄薄的金色的被子,有的像为劳动湖安上了金钮扣。劳动湖岸边的黄黄的小草,成为劳动湖天然的大围栏,阳光照在劳动湖上,劳动湖呈现出一片金色的海洋。

冬天的劳动湖如同披上了一件银白色的铠甲。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劳动湖。

家乡的习俗小学四年级作文【二】

我们家乡最大、最热闹的习俗是举国欢庆的除夕。

这个大节日“派头十足”,不仅从大年三十早上就开始准备,而且早在农历12月25日就开始了。准备第一个食材:芝麻饼。首先,用锅炒芝麻。香气四溢时,可按一定比例放入花生、糯米、白糖、麦芽糖。将它们“组合”后,放入模具中,挤压并展平,然后用刀加工成长条蛋糕。最后,把它们装进包里。拿一个,在嘴里细细咀嚼。它不仅香脆可口,而且“手工制作”含有浓厚的备食2:杂豆。看到这个名字会想到什么?是超市里的某种豆类零食吗?没有!没有!没有!这是原始的乡村美食。你想知道它是怎么诞生的吗?注意:首先选择最好的黄豆,帮它们泡一天一夜的澡,直到水满为止。然后,给黄豆一个——磨豆的“粉碎”,把肚子里的“渣”分开。留下——豆浆的汁液,加热,撒上葱花,淋上酱油,喝下去。很好吃,很难忘。当然,千变万化的豆角不仅会自我转化,只会在豆浆上滴几滴卤水,就会凝固转化成豆腐成功。豆腐又一次被切成块,放在油锅里炸,于是转型的另一个名字叫——油豆腐。

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我们去谢年吧,除夕夜前的最后一个项目。农历12月29日,我们一家人赶到乡下老家,把吃饭的大桌子搬出门外,摆上餐桌。酒都是自己酿的烧酒,菜也是“无污染,纯绿色”。我们自己做的豆腐、香米、肉馅红豆饺子、鲜鲤鱼,用红纸包着,最后一道大菜,——,“葱鸡”。燃烧的元宝和燃放的烟花显示了对过去一年的怀念。

“当当当”除夕钟声响起。男女老少都开始努力,女人成了“厨房人”。他们切了一些蔬菜,在锅里炒了几下,做了一会儿肉丸。当然,他们不是“一个人”,老人会帮忙买一些蔬菜和鱼,有时也会在厨房帮忙。和厨房里的忙碌相比,亲近大自然的孩子要悠闲得多,玩鞭炮,玩游戏,累了就坐下来吃零食,户外就是孩子的天地。

到了晚上,看着一碗碗的“美味”,孩子们贪婪的虫子被勾了出来,但还是要忍住。拜完菩萨,一家人就可以上桌吃饭了。老人说,不管食物是好是坏,每一道菜都要吃一口。于是,我“尝”了碗中的——香脆藕,象征着“路路通”,象征着“年年有余”的香喷喷的鱼,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细长面条。

团圆饭后,分享压岁钱、看春晚、放鞭炮等活动接踵而至。守岁让整个城市日夜保持清醒,鞭炮声让整个城市格外热闹。

除夕,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也是全国庆祝和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团结一致的日子。

家乡的习俗小学四年级作文【三】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家乡的习俗小学四年级作文【四】

我的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十四那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歌会。

从小我就在大哥、大姐的带领下,每年都到歌场去凑热闹。耳濡目染,我对歌会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去年歌会那天,吃过早饭,我便和伙伴们结伴向给山民们带来无限欢乐的歌场走去。一路上,隐隐约约听到了从山坳那边传来的悠扬的歌声……

听爷爷、奶奶说,歌场自古以来就设在我们这个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的岩湾村。这一天,太阳公公似乎格外善解人意,一直张开着笑脸。姑娘们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打着一把把精致的花伞,迈着轻盈的步子来了;平时不注意打扮自己的壮阿哥,也穿戴一新,迫不及待地赶来了;连满脸皱纹,霜染两鬓的爷爷奶奶们也蹒跚而来,满面春风地想寻找失去的青春……

中午时分,已是人山人海,四邻八寨的乡亲们都赶来了。这时歌声更燎亮了,此起彼伏。我仿佛置身于歌的海洋之中,歌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整个山坳沸腾起来……

你瞧,这儿围了一圈,那儿围成一堆,一株株枝繁叶茂的枫树下,就是一个个歌台。歌台的“布景”是一簇簇的枫树叶和一张张甜甜的笑脸。看,大家笑得多开怀,笑得那样无拘无束,你听歌声是那样的清脆,那样的婉转。笑声停了歌声又起……

我好不容易才挤进一个围得水泄不通的歌台。只见左边站着6个阿哥,右边站着6个婷婷玉立的阿姐,他们正在对歌。这种唱歌的形式叫对,一般由阿哥先唱山歌邀女歌伴,通过一唱一和,阿哥、阿姐慢慢围拢来,对歌才算正式开始。大山里特有的清泉,滋润着山民们的歌喉,山民们都有一副天生的嗓子,音域宽广,歌声浑厚。阿哥常常能用高亢的歌声把远处的阿姐邀请来。对歌还有这样一个规律:阿哥一般不和同村的阿姐对歌,都是邀请其他村寨的姑娘,通过对歌,使他们相识。

他们唱得那么投入。那歌声,多么悠扬,多么动听,让人回味。虽已夕阳西下,但阿哥、阿姐们的歌兴更浓,唱得更起劲。这歌声,就是苗乡人民的心声。唱出了他们的情,唱出了他们的爱。歌会一年一次,但歌声会时刻陪伴着勤劳的父老乡亲,伴随他们走向山林,走向田野,走向幸福生活。他们的生活就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夜幕降临,陶醉于歌声中的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个小山坳。歌会结束了,但歌声仍萦绕于耳。于是,我又盼望着更盛大的一次歌会的来临,也盼望着远方的伙伴们能来领略这一道苗乡特有的风景。

家乡的习俗小学四年级作文【五】

我的家乡在台州,别看台州那么小,但是台州的景色却很多很多,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我的家乡的美景了?那我告诉你们吧!

在黄岩的长潭水库,那里风景优美,在长潭水库的中间是一座大山,远远看上去真像一个乌龟的绿壳。山上树很密,看不到一点点的空隙。水库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到水库那褐色的石头。在夏天,你要是在长潭水库就可以到水浅的地方抓田螺呢!

在临海的古长城,那长城虽然没有北京的长城长,但是它有这个一个故事,就是明朝为了打日寇,所以才建长城的,如果你要长城上走上一回,你就可以看到当地老百姓的房子,还完好无损,站在那里感觉像是又回到战争时期了。但是我要提醒你们,门票太贵了。还有等等很多风景要你自己去发现。

我的家乡---台州,我为你自豪,我为你骄傲!我爱你!

家乡的习俗小学四年级作文【六】

又是一年清明节。今年清明,与以往不同,不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而是天公做美,阳光灿烂;不再是点香、烧纸、燃鞭炮,而是文明的祭祀,绿色的祭祀。

今年的清明节,我跟爸爸、妈妈并没有像去年一样,带上纸钱、蜡烛、鞭炮等东西,只买了几束白色的鲜花和几棵小柏树。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到处春意盎然,小草绿油油的,许多不知名儿的小野花开得正旺。我们找到太公、太婆的墓,磕了三个头,我们怀着哀伤的心情把鲜花放在太公和太婆的墓前。看着去世的太公、太婆的墓碑,我和妈妈就有点伤感。我妈妈对太公、太婆说:“要保佑我们一家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保佑我家淇淇考个好成绩。”爸爸告诉我,太公是个慈祥的人,太婆是个心地特别善良的人。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太公和太婆:我已经长大了,念五年级了,太公、太婆,你们现在要是还活着,那有多好啊!

接着,我和爸爸动起手来,准备给太公、太婆墓前种上两棵小柏树。种完树,我环视四周,看见周围的人都在忙,有的在虔诚的跪拜,有的在插花,还有的在种树。

看着这个,我就想起了去年的清明节,爸爸说我已长大了,该参加家族的扫墓活动了,那可是我第一次参加扫墓活动,我有些兴奋,也有点紧张。整个过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坟墓前烧纸。记得那时侯,纸烧起来,黑色的烟不停地向上窜,风一吹,迷得我的眼睛都睁不开来,有的时候还把烧出来的灰吹的满天飞。烧完之后,在地上留下了那一滩所谓“冥币”的黑灰。其实烧纸很不文明,对环境是一大污染。烧纸的黑烟把蓝蓝的天都遮起来,天就变得阴沉沉的,我们人的心情也变得郁郁寡欢。再者说,难道烧纸那逝去的人就可以真的收到“钱币”吗?回家后,我把我的想法和爸爸一说,没想到他也赞同我的看法。回家后,爸妈和家族的叔叔伯伯们一合议,就做出了新的决定:以后清明采用文明祭祀,不烧纸,不燃鞭炮,改为锄草、插鲜花和种树。

现在,许多人都用黄色的花或白色的花代替烧纸,这是明智之选!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祭故人嘛!扫完墓,我们准备回家。临走时,我掉转头,看见那束白花,在灰色的坟墓前是那样的明显,低着头好像在默哀呢。

在走出公墓的路上,我在众多坟墓前没有看见一点烧纸流下的痕迹,但明显,他们是来扫过墓的——因为墓前有一束鲜花。既表达了感恩之情,又体现了“低碳清明、绿色环保”的新风尚,这样的清明节,真好!

家乡的习俗小学四年级作文【七】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字串9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家乡的习俗小学四年级作文【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王安石之作。每当读到它,我就会不由地想到春节。它可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各地的习俗也都不一样。今年我来到了我的家乡——浙江丽水港口村过年。

在瓯江边,座落着一个美丽宁静的小村庄。那里的水清澈见底,那里的山绿得发青,像一块块碧玉。对了,还有一座大桥耸立在大江之上。没错,这就是我的家乡——港口村!

腊月二十七,我和妹妹随着爸爸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回老家过年。一推门,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一看,啊,原来是爷爷奶奶,正在做我最爱的美食——冻米糖呢!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帮忙了!首先我们把糖浆倒入大锅中,等到糖浆变得粘稠时,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炸大米、炸花生、炸面条、熟芝麻等食材放进糖浆里,继续翻炒,等到一锅的东西都融为一体时,就把火关了,把翻炒好的食材一股脑儿倒进撒满了黑芝麻的模具里,然后用滚轮把糖浆滚平,再静等一些时间,等到糖浆变硬,你就可以去掉模具,最后,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切成你想要的形状。冻米糖制作起来很方便,而且非常美味。我和妹妹两只小馋猫一口气吃了四、五块,停都停不下来。“别吃了,要不,年夜饭该吃不下了!”爷爷笑着说。

吃完了冻米糖,已经快六点了。只见奶奶已经准备好了一大桌年夜饭,我们一大家子围在一起,个个喜笑颜开,一边干杯,一边互相祝贺新年快乐。

年夜饭过后,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的节目依旧那么的丰富多彩,有搞笑的小品,有激动人心的歌曲,有优美的舞蹈,还有见证奇迹的魔术……各个节目都非常精彩,我们的眼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生怕漏掉了最精彩的地方。

“三、二、一,到!”随着春晚主持人一声呐喊,一声声鞭炮声也响了起来。我和妹妹跟着爸爸也该去放鞭炮了。这里不比杭州,放烟花是允许的。我们兴奋地放着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会飞的火箭鞭炮,有会转的转盘鞭炮,还有惊天动地的“红地毯鞭炮”……但是最震撼我的还是“黄金万两”鞭炮了。一开始,它喷的火花又小又低,像一座“没力气”的火山,但是最后,它又“大发雷霆”,每一点火花突然爆发成了好几点,“劈劈啪啪”的声音好像再说:“哈哈,竟敢小看我!”五彩的烟花直冲夜空,带走了我们的烦恼,寄托着我们对20xx年无比的企盼,愿所有的人都健康、快乐、幸福……

朋友们,这就是我老家的春节习俗。那你们老家的春节习俗是什么呢?赶快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