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鸿门宴续写600字作文(鸿门宴续写范文)

鸿门宴续写600字作文(鸿门宴续写范文)

更新时间:2023-03-04 14:33:41
鸿门宴续写600字作文(鸿门宴续写范文)

鸿门宴续写600字作文【一】

众人皆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善带兵打仗,乃一代枭雄。他身上无处不透露着慑人心魂的威严、虎虎生风的气势和与生俱来的英雄魅力。他一出现,似乎其他人立刻变得渺小了。而刘邦,出身寒微,举止粗俗,为(是公认的地痞无赖。想当初,西楚霸王项羽无敌于天下,有谁能想到刘邦会这么快地战胜他呢?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如同一盘棋局,项羽善于勇往直前,大砍大,当他把刘邦逼得就要满盘皆输的时候,刘邦突然妙手转动,最后竟反败为胜。

鸿门宴被认为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正如宴后范增碎玉所言:无知短视之辈,不足共谋大事。天下,终归要落入刘邦手中。天意,这是天意!正所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如若鸿门宴上项羽狠下心来置刘邦于地,哪里还会再有后顾之忧;如若战败时项羽横渡乌江东山再起,哪里还会落得如此下场;如若……可我想说的是,如若这一切统统实现的话,那他就不是项羽了,而是另一个“刘邦”。没错,比起戎马一生的大英雄项羽,刘邦是个十足的小人,阴谋家。但他却有着精明的政治头脑和笼络人心的技巧,这恰恰是项羽所不具备的,而这又恰恰是在乱世争雄中独占鳌头的锐利武器。

所以,刘邦最终获得了胜利,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这也正诠释了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即使是这样的结果,后人还是一味地敬佩项羽的一身正气,而将刘邦视为阴险狡诈的反面典型,但是,作为开创西汉王朝二百多年霸业的帝王,令人敬佩不如令人畏惧。

再看这最后的失败对于项羽未尝不是一种公平。以他的性格,注定不会成为真正的王者。然而踏上了这条不归路,项羽必须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和自大狂妄埋单,就算代价是亡。可怜项羽和虞姬的生离别,也不过是其悲壮结局的序曲!而项羽的傲骨和正气必将流芳百世,只不过,是以一种失败者的姿态。

这就是历史。

成王败寇,刘邦与项羽也无法例外。

鸿门宴续写600字作文【二】

项羽,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会永远在天地之间回响,会永远在史书上散发光芒。他的事迹会被后人传诵,他的精神会在天地间荡存。他给我们留下的,是真正的大将风范。

项羽少时心存高远,不学“足以记姓名而已”的文字,不学“只可一人敌”的剑术,要学“可以万人敌”的兵法。才气过人,吴中子弟都敬他三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认为可以取代秦始皇。

真正的大将风范,就要有远大的志向。

项羽带兵打仗,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总与敌人正面交锋,与强大的敌军作战。虽然刘邦先入关中称王,但项羽才是自己打天下,才是真正的西楚霸王,那一份霸气和勇气才真正让人折服。“力拔山兮气盖世。”多么的气壮山河,势吞万里。作为反秦义军的领袖,项羽可谓卓绝超群,气盖一世。

真正的大将风范,就要有那份霸气。

项羽虽不像刘邦那样心思缜密,深谋远虑,但我欣赏的是他那份坦率和真诚。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举玦示意,项王默然不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挡剑时,项王明知如此,也视而不见。因为项羽光明磊落,他宁愿在战场上打败刘邦,也不愿意在私底下做小动作。也许有人会惋惜,“一失足成千古恨”,项羽错失了刘邦的好机会,导致后来命丧乌江,但我仍然欣赏他。

真正的大将风范,就要有坦荡的胸怀。

虽然四面楚歌,但项羽并没有放弃突围的希望,带领部下八百余骑,趁着夜色突破包围。被重重包围后,项羽命令部下下马,一人击数百人,身上亦有十余处创伤。遇到以前的叛将,要拿他的头颅去领赏,他就轻蔑地说:“我给你这一点好处吧!”,坚决地自刎而。这一刀,结束了一位英雄的生命,却缔造了一个英雄的传奇。在乌江边,本来可由渔夫搭渡过江,但项羽坚决不渡,他自认为愧对江东父老,愧对江东子弟,选择了悲壮地牺牲。“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从此,乌江边多了一则佳话,让后人传诵至今。一身浩然正气让人折服。

真正的大将风范,就要有这样的骨气。

拥有远大的志向,无人可比的霸气,坦荡的胸怀,还有那铮铮铁骨,这就是项羽。

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鸿门宴续写600字作文【三】

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一个我似懂非懂的名词,引领我在摸索中理清繁杂的过去。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将军,一个我不明白的西楚霸王。在《鸿门宴》中,我找到了思考的根据,然后思绪随司马迁的叙述漫延开来。

没有人能逃过历史的审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过去沽名钓誉,刚愎自用,胸无城府的项羽变得越来越可爱,越来越单纯,因为他留下的不是开元盛世之类的权力象征,而是一种精神,一种穿透时间与空间的正义精神。项羽曾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如此坚决的目标,如此炽热的怒火是一晚的时间能改变,能减退的吗?项羽不攻打刘邦的很大可能是项伯的原因,是项伯的“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在权力与正义的斗争中,项羽选择了正义。这是困难的抉择,为王的不会选择正义,选择了正义的便不能为王,所以项羽在权利上失败了,却在人性中成功了。

那是一场悲壮的战争,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豹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展开激烈的撕斗。豹的失败不是因为狼的强大,而是因为正义,因为在那个时代,正义被践踏,被舍弃。同时,一群平庸的羊会蜂拥而上,去夺取,侵占食物,准备回去邀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不敢看那只豹的眼睛的,项羽的失败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豹的时代失败后,取而代之的便是羊与狼的时代,但那狼逐渐退化,退化为狗,走狗。

战争中,一方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另一方的失败,因为正义的人只能被毁灭,而不会被打败。同样,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决不能因为权欲和利欲而抛弃人性中的善,那样只会使自己退化,得不偿失。我们不妨纯真,不妨追求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精神高度,那样才真正开始。要不然待生命快要结束了,我们的价值体系还未形成,人生还只是一片尘埃。

起初对项羽的打抱不平的愤懑在阅读《鸿门宴》的过程中逐渐消减,反而多了更多的敬佩和崇拜,也对人生认识了多一点,有了更高的追求。

鸿门宴续写600字作文【四】

每每读项羽的传记,我都会想起这样一首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征战之苦于我们这些坐在明亮教室里捧着书读的学子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通过上面这首小诗,我们却可以感受到那位“醉卧沙场”的将士的豁达情怀,有时想象着他的醉态,也会让人发笑。

似乎每位驰骋沙场的英雄都会有这样的性格特点:率真、乐观和勇敢。项羽,就是典型的这样一个例子。

他的大半生都在与敌人作战,流过汗,流过,却未曾流过泪。即便是初涉战争时只有十余岁,他俨然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他的霸气是与生俱来的,一瞋目,别人已经不敢多言了:这样的一个人哪,他注定是一位跨时代的英雄。

但项羽,他与那些喊打喊的粗鲁汉子又是不一样的。古人有云:自古红颜多祸水。江山与美人,正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可我们的“西楚霸王”却与众不同,他是两样兼得的骄子。他的爱人虞姬就像他的乌骓马一样,跟着他出生入,这也可成为一段佳话。

但他们的爱情被传诵却更是因为一首诗:

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

但愿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海般深的情意,寥寥数语便传达出来了。这诗的作者并不是什么著名诗人,也不是虞姬:只是清代的一个落泊才子,他用虞姬的口吻,细腻的语言写给项王的。

可见,项羽之给后人带来了怎样的震撼。

项羽自刎时正值壮年,正是男子汉建功立业的机会:中原虽败,但以项羽的战斗能力也并不是“势难回”的:为什么他固执地不肯过江东呢?

答案无人知晓,有的只是我们的猜测。

我想,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与舍弃的过程:霸王在生与之间选择了后者,虽是令人惋惜,但也并非没有道理。

试想,一个人要经过怎样的努力才可以做到项羽这样的功业?项羽英雄的一生也可以说走得很远了。而且,他的不忍最终竟演变成了刘邦对他的穷追猛打,以他那胸无城府的心来说,可算是被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残酷狠狠地抽了一鞭。虽然他的心并没有那么软弱,但他的自尊心就是他的致命伤,他也许无法原谅自己的过失,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终于,剑锋一闪,英雄长眠。

余秋雨的《听听那冷雨》中有一段话:

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与窗子里等他回去,让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世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多少的英雄,最终还是归于平凡:回眸历史,只有西楚霸王的举剑的一瞬最为难忘。

也许,项羽生命的戛然而止,才是他奇迹的一生的最完美的休止符。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