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写长征路上的作文(长征途中的作文)

写长征路上的作文(长征途中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8 03:48:40
写长征路上的作文(长征途中的作文)

写长征路上的作文【一】

??忆长征》的读书笔记

本书详细描述了红军在长征路途上所完成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越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等有重大影响的战斗和行动。

有一天,我读了杨成武上将写的《忆长征》这本书,对英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千难万险……的大无畏精神钦佩不已。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书中第十三章《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它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让我的心情久久激荡。

在书中,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为了革命理想,不管白天黑夜,不停的前进着。这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然而,你难以想象,红军长征的路途是多么遥远、艰难,但红军竟然毫不退缩。他们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边。毛泽东同志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说:“现在,我们找到了两条船,每船只能坐20人,按这样的速度,我们一个月也不可能全部渡过河……”看到“一个月时”,我不禁为红军战士们捏了一把汗,红军现在可是十分危险,他们面临着“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的困境。如果一个月还没有过河,那不是被国民党“捉活”的`了吗?紧接着,毛泽东又说:“不过,我们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大河上的泸定桥!现在,我命令一连为敢队,首先消灭泸定桥上的卫兵,再让大部队过去。”一连连长马上领命,连夜赶往泸定桥。当我看到这里,“泸定桥”三个字让我大吃一惊,这座桥只有13根铁索,怎么过去,一不小心就掉到下面汹涌的河流里,何况前面还有敌人的机枪扫射?

只见一连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泸定桥,战士们都趴在铁索上冒着枪林弹雨向前一点一点地移动。还有一些战友在后面掩护,保护前面的战士,那机枪“哒哒……”扫个不停。当我军爬到桥的一半时,被敌人发现了,敌军发了一枚榴弹炮,没打着红军战士,打到了水里,水花溅起几十米,那景象真是相当的壮观。但战斗中红军战士牺牲的也不少。只见一个战士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一边扫射子弹,一边向前走,最后还是英勇牺牲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班长亡的时候,班长因没站稳,一不小心摔下了桥,急中生智,一手抓住钢索,整个人悬在空中,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河流,跌下去肯定是必无疑的。我当时又为这班长捏了一把汗。但最后还是因为体力不支,摔进了河里。最后红军成功了,他们占领了泸定桥。这可是战士们用鲜换来的,要是红军们都退缩的话,那永远也不可能夺得泸定桥。

我们应该学习红军的精神,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毫不退缩、意志坚定的精神。

写长征路上的作文【二】

2011年5月13日,在学校大礼堂,我们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影《我的长征》,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感慨万分,九十多分钟的电影仿佛把我带进了那惊心动魄的红军战场,让我与红军精神有了一次新的认识。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民军队创造的壮丽史诗,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扬先进性的光辉篇章。70年岁月流逝,但红军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依然让我们新潮激荡,热澎湃,激励着我们进行新的长征。

通过本次观看《我的长征》电影,我感受到了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党魂,军魂的集中体现。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不断迈向新的征程。

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

长征为人类历史写下了最壮丽的一页:永恒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远的丰碑!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若要问在长征精神中学到了什么?我会回答,学到红军永存的信念!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其实就在不远处!因为:信念永存。

写长征路上的作文【三】

??征的观后感

电影《长征》片长1.5个小时,分上、下两集,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

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问题: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民党的军队,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留了珍贵的火种?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却扮演了播种机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千万户家庭呢?

影片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因为受限于电影片长的原因吧。故事是从湘江河畔,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军队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所以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挤在湘江桥上,几天几夜部队也没有能完全通过湘江。然而,时间就是生命,在红军的上头敌人的飞机在狂轰烂炸,后面有几十万追兵正汹涌而来,前方,蒋介石在加紧布置几道拦截的防线。红军长征的\'第一道本来不是难关的难关就这样横在了全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面前。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抵挡住了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央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要不然,此役红军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如果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强军,保证中华民族。

虽然事隔已久,但每每回忆这些画面,我的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写长征路上的作文【四】

十一月十七日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六年级学生,观看了电影《我的长征》,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九十多分钟的一场电影好似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剧情是这样的。

十五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全家八口人,四个人被敌军打,剩下的四个人都参加了长征。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我们的军队伤无数。他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他的父亲也在惨烈的炮火中牺牲了。残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痛,但是父亲和连长说过的一句话却坚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

湘江突围的悲痛激发了王瑞和红军战士们更加强烈的战斗意志,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红军赢得了长征中的第一次大胜仗――娄山关大捷。

一天清晨,战士们被紧急集合号惊醒。指导员对战士们下达战斗任务:反动派勾结白匪洗劫了红军的医院,立刻出发解救。突发的事件把王瑞吓呆了,他的姐姐就是医院的护士。

姐姐牺牲了。王瑞在长征路上失去了第二个亲人。

红军需要渡过天险大渡河,三条小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王瑞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夺距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只有这样,红军才能通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晚上,下着大雨,悬崖下的羊肠小道,道路泥泞难行,红军战士饿着肚子强行前进,因为对岸就是去增援的敌人,如果让增援的敌人抢了先,后果不堪设想。好在雨越下越大,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而红军战士们凭着顽强的毅力,仍旧冒雨、踩着泥泞前进。终于在次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敌人抛在了后面。

黎明时分的泸定桥一片静悄悄。桥板被敌人拆去,只剩下十三根光溜溜的铁索,挂于离水面十几米高的两岸;桥下水势凶猛,一旦掉下去就没命了。二十名红军号兵被集中起来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冲锋号,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二十二位红军突击队员用他们的`肉之躯,谱写了一曲人类战争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王瑞最后一位亲人――姐夫肖德昌牺牲了,从悬空的铁索上中弹跌落到汹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他的彝族兄长达尔火――这位参加红军才二十多天的小伙子在把弹痕累累的红旗插上桥头堡时,也被流弹击中,挺立在桥头堡一动不动,手里仍旧高举着那弹痕累累的红旗,头上那把长发随风飘来、飘去……

王瑞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泸定桥头再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轻轻地为王瑞梳理着被烟火烧焦的头发,轻声感叹:“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王瑞经受了艰难困苦、泪战火的磨砺后成长起来了。

七十年后,白发苍苍的王瑞老人重新走上了长征路,点燃了他七十年前珍藏的蜡烛头,象征着革命的圣火,永不泯灭!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民军队创造的壮丽史诗,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扬先进性的光辉篇章。七十年岁月流逝,但红军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依然让我们心潮激荡、热澎湃,激励着我们进行新的长征。

我作为一名学生,就要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不要怕吃苦。明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为我们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