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左右湖南(湖南习俗的作文500字)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左右湖南(湖南习俗的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03-09 15:19:56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左右湖南(湖南习俗的作文500字)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左右湖南【一】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虽然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就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左右湖南【二】

提起我的家乡,是一个大省,那就是齐鲁大地山东。家乡的风俗还真不少。

这里只说说过年时的习俗吧,从腊月23开始就算过年了,到没出正月还是年的说法。到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辞灶”的日子,人们称之为“过小年”了。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到了大年三十的早晨,人们开始贴春联,请福字。

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这天被定为春节,以区别公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们仍习惯把它看作年节,俗称“过年”、“过大年”。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到了初一早晨,孩子们都在忙着数着给谁拜年,能得到多少押岁钱。

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临沂则初一忌扫地,忌动针钱,忌吃荤,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

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要摆贡品,焚香烧纸,鸣放鞭炮。接连不断地鸣放鞭炮,十分热闹。祭祀时,烧香叩头,街坊邻居也带着香纸,到商人家祭祀财神,祝贺生意兴隆,主人则以酒肴招待,表示感谢。

串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串亲拜年的顺序各地不一,春节串亲,都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给岳父的礼物十分讲究,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鸡、鱼。此外,香烟、糖块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鸡要带两只,鲤鱼要带两条,各色礼物,均要双数,切忌单数。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

春节期间开展娱乐活动,在山东民间极为普遍。秧歌、龙灯、狮子舞、跑旱船、武术表演等形式多样。柳琴、大鼓、评书等地方戏表演,有卖木璇玩具、卖花炮、卖花鼓、捏泥人、卖泥哨的,卖油炸糕、爆米花、糖葫芦、芝麻棒的等诸种摊贩。

我爱家乡的习俗,更爱我的家乡以及勤劳纯朴的父老乡亲。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左右湖南【三】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是宏伟的。家乡有山清水秀的杉木河,那里的水清澈见底,山围着水,水映着山,烟雨中的杉木河别有一番风景,蒙蒙细雨就像给河水和它周围的山披上了一件无色的衣服,别提有多美了!家乡里不但有绚烂多姿的杉木河,还有着气势宏伟的云台山。云台山是一个大山聚集的地方,那儿的山不但气势宏伟,还形状奇异。有的山就像一个酒杯,杯里的就就好似要到出来似的,酒泡泡满出来了。呵,真像极了一个盛着酒的酒杯!有的山就像一根通往天界的神柱。还有的山就像一根马上就要发射的火箭。站在山顶,看着眼前的山群,不禁感叹。

家乡还有一根交谊广场——三角洲。那儿是家乡平常最热闹的地方。早晨的时候,三角洲的人特别的多,有跑步的叔叔阿姨,做瑜伽的阿姨,挥剑的爷爷奶奶,跳广场舞的人们,打羽毛球的叔叔……整个三角洲别提有多热闹了!

我的家乡就是风景美丽、山清水秀的施秉。她虽然没有大城市般的繁华,但她在我的心里却是独一无二的,是绚烂多姿的,是美丽的!

施秉,我爱你的自然朴素!我热爱你的美丽风景!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左右湖南【四】

哇,盼望已久的春节,最终又到了,人们是多么高兴啊!新的一年来了,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和新裤子,还换了新鞋,洗好脸,怀着兴奋的心境和大人一齐去燃放喜庆的烟花炮竹。之后,就是吃年早餐了。

过年的早餐与平常的不一样。心境自然是很高兴的,再有大人们是不让我们乱说话的,否则不吉利。记得前三年,妈妈还用纸擦过我的嘴,那样,说错话也就百无禁忌了。此刻我长大了,昨日,妈妈提醒了我,所以我今日早上异常地乖,每吃一样都说了一句好话。吃一颗红枣,说句“上学天天起得早。”吃上圆圆的鸡蛋,说句“今日我们一家大团圆。”端着肉丝长面,说了“吃了长寿面,长命百岁。”哥哥也是和我一样乖巧。其实不只是我家,我们这儿家家都一样。就算今日小孩犯了错,长辈都原谅了,决不会骂,更不会挨打。

今年的春节,有外公、外婆和我们一齐过的。吃好了早饭,外公和外婆都给我和哥哥每人一个红包,说:“你们大一岁了,又比以前更懂事了,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气象。”我和哥哥早就准备了一对喜娃,回敬给两位老人,以示双双对对,和和气气,幸福百年。堂前的桌上,摆着在苏州工作的舅舅为外公捎来的水晶玻璃酒杯和水晶玻璃的酒罐子。我仿佛看到了舅舅全家人对我们的祝福。

喜庆的欢乐充满了整个大年初一。人们都穿着崭新洁净的衣物走家串户,三五成群地诉说一年里劳动的收获;有的玩牌,打麻将取乐;有的听音乐,唱歌;我和村子里的小朋友们点放鞭炮、爆竹为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各家各户的彩色电视机都全天播放着精彩的节目,有全国各大剧种的戏曲,有各省市的联欢晚会等等,我最爱看中央一台重播的《春节晚会》了,那精彩的小品,常常逗得我捧腹大笑。我在这一天里发现有些人家里,来了陌生人,那些肯定是来拜早年的客人。

到了晚上,妈妈和外婆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有年年有余的红烧鲫鱼、带鱼、鳜鱼;有红烧肉片、清炖猪肉;有烤鸡、腌鸭肉;还有做成我叫不出菜名的各种豆腐品,各种各样新鲜的蔬菜看得我眼睛都花了,津津有味的美食填饱了我的肚子。

欢乐喜庆的夜宴结束了,大年初一的夜空也正别有一番景象。明明是繁星满天,然而四周围的夜空确是“闪电”不断。我看不见其它村庄人们欢乐的情景,可他们的祝福的火花和我们这儿庆祝的焰火却一齐腾向蓝蓝的天空,普天同庆这欢乐无限的春节。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左右湖南【五】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不愧是小年呀!家家摆出占灶神的相片,点上蜡烛,把糖瓜放在盘子里,还要在盘子里放大量的糯米粑粑,最后要给灶君行礼。我的口水早已洒了一地,柿饼、糖瓜……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偏要在一个盘子里敬给一个灶君。后来才知道,灶君是一个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打下了人间,在灶火中观看人们的一举一动。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天去天庭禀报人类的善恶功过。好一个告状精啊!我心想:他怎么能盗版我的专利呢!我一边想,一边拿起糖瓜往嘴里送,糖瓜可真粘啊,我的嘴都张不开了。我终于明白了人们祭灶君用糖瓜的喻意了,吃了人家的“嘴短”,原来这是让灶君在玉帝面前张不开嘴的手锏!

小年过了大年到,“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买鞭炮,走亲访友真热闹;压岁钱,装口袋,贴春联,小孩盼望新年到”,吃的、用的、玩的、喝的,只要是日用品,大年时都要“更新”一遍。大年三十,人们举着鞭炮“寻游”到深夜。在零点时刻,我已进入了梦乡,却听到“轰”的一声,其分贝数不亚于原子弹爆炸的声响,巨响之后,四周“噼哩啪啦”地响了起来,没来过湖南农村的还以为是鬼子进村扫荡呢!拉开窗帘一看,鞭炮的火光亦将黑漆漆的大地点燃了,礼花弹将天空绚染成了白昼,人在中间,被四周的火光包围,四周变成了奔腾的火海,火焰直冲天际,如千条万条火龙将你团团围绕,又如无数凤凰在天上吞吐火焰,目光所及,地平线之内,印着无数礼花弹的足迹,爆竹的脚迹,爆炸声犹如一条震世巨兽在嚎叫,赶跑了年,吓晕了岁,充满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

腊月的食物,就更有说道了,湖南的食物,别具一格,其中我最喜欢的当数是腊制品了,先用盐水淹泡数日,再经过烟烤火烧,自然风干,油浸的肉块,盐香四溢的肉皮,成排地挂在家中的房梁上,以示来年有肉有鱼,年年丰收。二十三,江米糖、麦芽糖、糯米粑粑,香甜可口,还有那软柿儿、红辣椒、泡山鸡……人们在春节终于能为庆祝丰年而大饱口福了。

春节,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祈福世界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