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立春的作文250字(今天是立春作文250字)

立春的作文250字(今天是立春作文250字)

更新时间:2023-12-01 02:01:47
立春的作文250字(今天是立春作文250字)

立春的作文250字【一】

上午和爸爸母亲出去逛街,外面很暖,我们都穿着棉服还有些微微的热。

“快要立春了吧,这么暖和?”母亲问。

其实今天是立春。晚上我和爸爸母亲出去吃饭的时候,请我们吃饭的那位阿姨点了春饼。

哦,我们终于熬过了寒冷的冬季,即将迎来温暖的春季,不由心里大喜。你想,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小草开始发芽,万物生机勃勃,该是多么让人欣喜!

饭店的服务员端上春饼。原来它是荷叶饼,它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以揭成两张,即使不是立春,母亲也经常做给我吃的。

“为什么要吃春饼呢?”我心里想。

晚上回家,我在电脑上查了一下关于立春的习俗。原来在民间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唐代人已经开始试吃春饼了。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古代的时候要贴春贴又称春端帖,春端帖子。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时就很盛行。

呵呵,原来古人迎接春天,比我们要浪漫得多。

立春的作文250字【二】

公历二月初,太阳到达黄经三百一十五度为立春。古人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俗话说,不破不立。立,意为开始。立春时节,万物复苏。

在我的印象里,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的仪式感最强。

有时候我会忘记的我的生日,会不记得一些陈杂的事,会需要备忘录的提醒才会想起某些重要的时刻......唯独立春,早已成为我心里一道刻痕。

我没有先知的能力,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明天会去往哪里,但我知道第一步从哪里迈起。

在大众的眼里,可能只有春节才代表着翻开了新一年的篇章,所以欢天喜地,吵吵闹闹,弄得尽人皆知。

不将就,不追随,骨子里有一份天生的小众气息。这是我眼中的自己。相信轮回的力量,相信四季,于是崇信二十四节气的更替。

若问我骨子里还有多少虔诚,立春时我许过的愿都知道。

还好这个世界没有亏待我有过的勤奋,也给了我足够的耐心原谅我偶尔会有的慵懒。年少的时候总希望自己能把未来的日子过成诗,年长一些稍作回顾也知道这一切未必不可以。毕竟古诗给了一个诗意的开始。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立春的作文250字【三】

立春了!

春天来了!这是农历20xx年的第二个立春。年头岁末两个立春,让人觉得一年都生活在春天里,感觉真好。

昨天立春,今天早晨就春雷声声了,这不仅是为即将过去的20xx年送行,也预兆着20xx年的好兆头。真好!

立春作为一个节气,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同时,在立春这一天,各地都有很多不同的迎春的习俗,这些在先秦文献中就有描述。到东汉时正式产生了迎春的礼俗和民间的饮食服饰习俗。在唐宋时,这些礼俗和习俗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明清两代是立春文化的鼎盛时期。辛亥革命以后,立春的官方礼俗骤然消亡,而民间的习俗也逐渐式微。

现在,立春只作为一个节气而存在,相应的民间习俗只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或者说通过春节的喜庆延续着。因此,关于立春的礼俗和民俗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相当陌生的了。于是,在昨天,在长沙有关人士就举办了一次穿汉服,吃春卷迎春的活动。一方面是经济富足的展示,另一方面也是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吧。

其实,在立春时,不仅有迎春的仪式,更多的时候还有吃东西的讲究。就象冬至吃饺子,腊八喝腊八粥一样。立春时,主食一般是春饼、春卷了。春饼用小麦面制作,烙制而成,是北方的习俗。在南方,一般是吃春卷了。春卷用米或糯米磨成粉,在中间包上笋丝、肉末等,油炸而成,香酥可口,和北方的春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迎春的礼仪也好,吃食的习俗也好,都是在提醒着人们,春天来了。播种的季节来了,要抓住春天的大好时节,播种你的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说的就是这些。

同时,我想也在告诉你,春天又来了,一年又过去了,过去的一年,您有什么收获吗?

春天来了,真好。

生机勃勃的春天来,真好!

立春的作文250字【四】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 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 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 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