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浪费食物作文抒情(浪费食物现象的作文400字)

浪费食物作文抒情(浪费食物现象的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3-11-18 09:24:04
浪费食物作文抒情(浪费食物现象的作文400字)

浪费食物作文抒情【一】

电视里有则公益广告,一个小孩对着满桌的食物还不停“我要,我还要”地嚷嚷,他爹模样的男子赶紧喊来服务员大方地满足了孩子要求,然后扔下一桌剩菜走了……画外音说,中国人由于缺乏节俭意识,外出进餐都会点很多菜,吃不完又很少愿意打包,使得餐桌浪费率高达20%,粗略统计,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养活两亿人,其价值在1000亿元以上。

这个数字有些“亲切”。可不是嘛,前些天才听了另一组数字: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贫困人口,他们每天的生活费平均只有6块3毛钱。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连午餐都吃不上,以至于志愿者要发起募捐3块钱的“午餐革命”。当那些面有菜色的孩子心满意足地吞吃着“爱心午餐”的时候,我们心里真有些不是滋味。而另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许多人却在因为吃得太多而拼命消化,为营养过剩发着愁。后者自然不在乎桌上堆着的食物,更不会在乎潲水缸中的剩菜剩饭。

咱中国人在吃饭方面已经吃成了闻名天下的饮食文化,这本不是什么坏事,化庸常为神奇能把吃饭吃成文化,也是值得自豪一下的。我们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吃饭的事情如何重视都不过分。可惜的是,咱中国人从古至今,吃饱和吃不饱的时候几乎总是交织在一起,而且吃不饱的记忆更加刻骨铭心。大约是吃饱不一定记得,饥饿的感觉才驱之不散吧。饥饿的记忆如此深刻,原因是在几千年的历史的长河中,常常见到“饿殍遍地”、“人相食”之类的极端字眼,饱食终日的时候并不多而且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到了我们这代人,饥饿记忆当然有,但比起我们前一代人已经少多了。听到过父兄那些人关于“自然灾害”年代的回忆,那些事现在人听起来仿佛天方夜谭了,可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我们这代人的温饱不成其为问题的时间似乎并不很长,三十年来时间吧,所以很多人不应该彻底忘记饥饿。现在许多人吃饱已经不是问题,所以很容易就忘了饥饿时难受的感觉。据说现在正由温饱向小康社会转型,可正如前述资料所说的那样,一亿多贫困人口的存在,绝对数字相当庞大,他们的温饱问题依然突出。

这些道理许多人都明白,然而到了特定场合就不起作用了,如果说公款吃喝浪费不心疼的话,就算是自己掏腰包的人一上餐桌好像也不太注重节俭了,似乎盘子中剩些菜饭才显得有面子。很多人下馆子都像是最后晚餐,一副明天就不过了的样子,请人吃饭吃不吃得完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必须要有面子。有面子的主要表现就是桌子上食物的多少,吃不完又很少有人主动打包,因为那是十分没面子的事情。只是这“面子”的成本着实高了点,能够养活两亿人口的粮食就白白扔掉了。不错,我国粮食每年都在增产,而且幅度还比较大,但产量再大也有限度,相对于需求而言,粮食永远是个稀缺品,再多也经不住无度浪费。

粮食最大的功用当然是“口粮”,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必要保证,如果有一天缺少了粮食,哪怕钱再多,经济再发达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人既不可以拿钱来填饱肚子,也不可以将所谓经济当大饼啃。小时候受过很多“粒粒皆辛苦”教育,这种教育有时候还比较吓人,我奶奶就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人一生粮食是由定量的,吃完了或者糟蹋完了,人的寿命也就终止了。浪费粮食是罪过,就算偷着糟蹋,“雷公老子”也要发怒……这种说法具有迷信色彩,大概只是吓唬小孩子的,可不能说没有作用,它至少让我对粮食有了敬畏,不敢轻易浪费之。因为浪费的不仅仅是粮食,而是糟蹋自己的寿命,何况雷公还要干预。迷信吗?还真不见得。

如若一个社会浪费粮食成为习惯,人貌似有了面子,但全社会的面子会越来越难看,越来越狰狞。

浪费食物作文抒情【二】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有一段这样写:“母亲叫我剪桑叶,要照她的样一把理齐了剪得细,因为乌毛蚕还嘴巴小。她教我溪边洗白菜,要挖开菜瓣洗得干净,上山采茶,要采干净了一枝才攀另一枝来采。”读到这段的时候,我的心早已挪到厨房去了,那里炖着一锅极为磨蹭的汤,在我看来一切都因为砂锅的龟速,我已经开始盘算着下次煮汤是否得换成高压锅。

前些天一个朋友兴冲冲跟我讲,他买了一个自动炒菜锅,“你知道多神奇吗?有了这种自动炒菜锅我就不需要会做饭的老婆啦,超市都有现成切好配好的菜,只管倒进去,再倒上油盐酱醋,把锅盖一盖,几分钟后菜就炒好了。”我问他自动炒菜锅炒出来的菜味道如何,他撇了撇嘴,“还不错的”,说完又补充一句,“主要是省时间嘛!”

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没有耐心做食物了呢?

在我的故乡,家家户户自己做腊货过年大概是千百年来的风俗,而香肠又是腊货的主力军,入了冬以后,随便扫一眼各家各户,阳台上一定都排着一连串几十上百根冒着油绷着脸的香肠大军,牛肚猪舌鸭胗也夹杂其间,像来活跃气氛的文工团。

做香肠很有讲究,最好是用猪大腿,这种肉筋道。把猪腿上的肉都剔下来,细细地切成薄片,这种时候往往很需要耐心了,记得小时候做香肠是亲戚几家合一起做,各家的女人们都上阵,屋子里都是刀和砧板亲密接触的声响。这种活计往往需要耗费一整天,到了黄昏日落,切好的`肉终于被拌上盐和白酒,再一点点灌入肠衣里。

每年做香肠都是要循着节气而来的,我家乡所在的南方丘陵地带常年温暖湿润,一般只有入了冬才会有适合香肠晾晒的干爽气候。据说冬至前后的气候条件又是最好的,一年中大概也只有这段时候,每家的主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香肠晒出去,而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大概也是去看望一下他们的香肠,是不是冒油了,是不是有了香味。如果某天突然刮风下雨,那么一定有许多人赶着乌云密布回家——收香肠,就为了来拜年的亲朋喝完过年酒,道过恭喜发财,再夸一夸自家的这碟腊货。

在我的故乡,过年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准备就是做米酒,做酒这件事情说起来比烧一桌子菜简单多了,但是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有耐心才能等到好酒。很多人家一般都是过年前几个月开始酿酒,等到几个月后过大年,那时候的米酒是青白色的,入口清甜。而真正的好米酒那么早可喝不到,米酒放到第二年会变成黄色,到了第三年,米酒就变成赤色了,像葡萄酒一样的赤,像玛瑙一样的红。这种家常的酒让人觉得就像田间地头的乡下丫头,若是放到深闺待久一些,大概也会有那么一点大小姐的沉静又娇美的姿态吧。

我外婆是个泼辣爱热闹的湖南女人,她常常定期在家里号召饭局,清明要做艾米果,端午做粽子,立夏做米粉肉,老人家对每个节气都会有提前的计划。记得从前到了田螺肥美的季节,外婆是要组织全家人来一天的“田螺宴”的。田螺必须提前好几天买回来养着,好几大盆,放一点芝麻油,田螺就会出来冒泡把泥沙吐干净。当然小孩子最喜欢的事情还是看“田螺”,这件事通常由大舅去做,他有一副专门田螺的铡刀,把田螺“摁”在铡板上,手起刀落,“咔嚓”一声田螺的尾部就剪掉了。煮田螺也是要费时间的事情,用八角桂皮干辣椒等各种料材煮,煮到天色将晚才能出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要感谢田螺们,让那时候的那个小孩,在许多天都被期待和馋虫塞满了。

浪费食物作文抒情【三】

“节约”,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个词,几乎随处可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等等。节约,是一种美德。例如,节约粮食。

因为我的爷爷奶奶是农民,我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我要提倡“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其实,在我刚看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这8个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曾经闪过一丝疑惑,节约二字说的容易,可是做起来会不会很难呢?节约粮食对农民伯伯来说是否有好处呢?不过,很快我就想明白了,节约其实做起来并不难,相反可以说还很简单,只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来就可以了,比如说在出去玩的时候赶紧吃完碗里剩下的那几粒米,几根面,几口馒头就可以了,这样,即便是对农民伯伯没有任何的好处,对我们来说渐渐的也会养成一种好的习惯,而且还不会让农民伯伯那一滴滴的汗白流,那一口口气白喘,那一声声的“好累”白说,那一份份的力气白使,那一次次望着庄稼成熟的笑容白笑。

粮食,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浇灌而成,是农民伯伯一次次辛勤施肥而成,是农民伯伯,总之,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粮食的来之不易,希望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而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懂得节约粮食。

锄禾日中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是在很早的时候,古人写一首诗叫《悯农》,如果先不看内容,光看诗名,悯农就是怜悯农民的意思,这里的怜悯并不是可怜的意思,而是要理解农民的辛苦,他们每年辛勤播种,灌溉,施肥,除草,虫,可是即使这么的辛苦,有时候遇上天灾,收的粮食也就只能够一年的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农民虽然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但是他们却是最伟大的人。

所有的种种就是希望我们不要浪费一点一滴的粮食,因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浪费食物作文抒情【四】

节俭是天使的明灯,引导我们走向充满希望与光明的路。崎岖的路上长满了荆棘,就有如恶魔的化身,想阻挡你坚持下去的决心,如果你能成功的克制,就会发现天堂的'入口,达到节俭的效果。而此刻,你所拥有的不只是财富、幸福而已,还有一颗自己才有的节俭的心了。

浪费是节俭的对头。它是织网的恶魔,只要你掉进网里,就再也出不来了,有如浪费的金钱,投进的只是个无底洞,付出的钱也一去不复返了。它也是诱惑亚当和夏娃去偷禁果的那条毒蛇,它总是能精确的抓着人们的弱点──那颗贪婪的心,接着把你引到通往地狱的路。一开始你总是只留意那些美好的事物,天真的以为原来天堂这么近,只有到愈陷愈深的时候,才猛然认清现实,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做人不能太短视,若只是留意于眼前美好,最后结果一定不堪设想。节俭与浪费往往只有一线之分,有时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找到对的方向!让我们一起杜绝浪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