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发明折叠式房屋作文(会折叠的房屋作文400字)

发明折叠式房屋作文(会折叠的房屋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2-12-02 19:40:42
发明折叠式房屋作文(会折叠的房屋作文400字)

发明折叠式房屋作文【一】

中国有两部小说全球科幻界大奖——雨果奖,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短篇小说《北京折叠》。

《三体》是科幻巨著,讲得是比较恢宏,是对宇宙间文明间碰撞的探讨。

《北京折叠》就现实的多,从一个小老百姓的生活讲起,从一个拾荒人的爸爸想要让孩子上一个好幼儿园讲起。

故事是这样的,老刀作为一个拾荒人只是日复一日的在黑夜里劳动着,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女儿糖糖上一个好的幼儿园。

可是拾荒的收入太低,不够孩子上学的钱,于是他决定冒险犯法,帮一个第二空间的人到第一空间送信,因为这三个空间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私下互相联系的,而人员非法流动就跟偷渡一样,是要受到法律的审判的。

文中通过老刀送信,用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三个空间:第三空间是底层工人,第二空间是中产白领,第一空间是特权阶级,他们享受阳光的时间不同,体验生活的内容不同。

当老刀从第三空间艰难的偷渡到第二空间时,他第一次发现“太阳居然是淡白色,不是黄色”,原来第三空间的人只能在黑夜生活,他们是没有权利见到真正的太阳。

这是文中第一次正面展示社会阶级不同,各自境遇不同。

紧接着,老刀听第二空间的客户,正上研一、在金融公司的`实习生秦天,他眉飞色舞的谈论着自己的爱情,而老刀惊异地发现,一个二十出头的大男孩赚的钱是他这个四十八岁中年人的10倍,而老刀从来没敢奢望过爱情,一直都在忙着生存。

文中还展现了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在城市建设、人员着装等等的不同。

等老刀偷渡到第一空间时,发现这里比第二空间更好,首先震撼老刀的是生平第一次看到太阳升起。

“太阳缓缓生气,天边是深远而纯净的蓝,蓝色下沿是橙黄色,有斜向上的条状薄云。”而老刀的反应是,“站起身,向太阳的方向奔跑”、“他从来不知道太阳升起竟然如此动人”。

一个在北京活了快五十年的人,竟然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太阳,可见等级分化剥夺了人多少的权利,连享受最自然的阳光都变成奢饰品。

紧接着,老刀找到了收信的人,一个清秀的年轻女孩,这个女孩并不是秦天说的那么完美,而且即将嫁给一个长相平庸的中年男子,结婚的理由不是爱情,而是家境相仿。秦天口中的女神,不过是有着爱情幻想,却在现实生活面前退缩的小女人。

老刀又在蛰伏准备逃回第三空间时,在第一空间看到了这辈子没有见过的住宅、食物等等,也机缘巧合知道了折叠世界的秘密——第三空间的人已经被社会脚步淘汰了,他们对社会发展已经毫无意义,只是被统治阶级用另一种方式保留在第三空间,而且如果政策改变,他们赖以生存的工作很快就会被机器全部代替。

老刀知道这一切的时候,茫然、无助、麻木。

“他觉得自己似乎接近了些许真相,因而见到命运的轮廓。可是那轮廓太远,太冷静,太遥不可及。他不知道了解了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如果只看清楚一些事情,却不能改变,又有什么意义。”

当他带着偷渡回来时受伤的身体,回到第三空间时,发现房租涨了,他意识到第三空间与第一空间的差距,他知道什么是美了,可是第三空间的人不需要那样的美,他们依然挣扎在生存线上。这就是底层人的生活。

可当他看到自己的女儿糖糖时,对女儿今后生活的幻想,又支撑他继续的生存,继续的工作。

这个故事用科幻的手法,非常形象的展现了不同社会阶级的不同生活状态,这种对比是鲜明而立体的。而且文中列举了一些比较有标志性的内容,比如:空间不同看到的太阳不同,阶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

而阶级比较固化,很难有上升通道,每一次阶级的跃升除非这个人非常卓越,否则所有信息交流都是违法的,人员到其他空间的活动只能是非法偷渡,这种所谓的法律,所谓的社会管理制度,实际上是阶级森严的写照。

老刀发现,自己无力改变这些,命运都被一双无形的手所摆弄,自己是否能够生存,并不是靠自己,而是靠统治阶级的政策。

这篇文章没有愤世嫉俗的控诉,而是沉思、冷静的探讨,是否有一种可能、有一种出路,让第三空间的人能融入社会,而不是被遗弃。

发明折叠式房屋作文【二】

20xx年8月21日,80后斜杠女作家郝景芳的作品《北京折叠》荣获20xx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一篇小说以科幻小说的形式,撕开现实中许多残酷的事实真相,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北京折叠》说了这么个故事:22世纪的北京,空间被分为三层。上层500万人口,生活24小时,随后被封入胶囊沉睡。城市折叠,变出另一个空间。中层2500万人口,大多是白领,生活16小时。当他们睡下后,城市再次折叠,又出现一个空间。下层5000万人是清洁工和个体户,生活8小时。

第一世界的人从一个social的场合到另一个social的场合,交换名片和资源,一刻也不得休息;第二世界的人工作之余,还要把时间用在技能培养和自我提升;第三世界的人在各种充斥着垃圾信息的互联网上度过,用廉价的食品喂饱自己,又用廉价的社交媒体消耗掉。

其实关于人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怎样过和价值匹配的生活的问题,很早以前我就思考过,但是似乎不彻底,因为我不知道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方案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小就知道西方国家的福利超好,失业的人不用工作也可以领到优渥的生活费,一样可以过富足舒适的生活。在了解到这个信息,赞叹这些国家社会福利如此优越的同时,我有隐隐的不安,因为人总要消费,如果人人都去失业而且舒适地生活,谁来养活他们呢?就是说,事实真相是工作的人在创造价值并且分出自己的福利给那些失业的人,似乎这是一个有爱的社会,但是是多么地不公平啊,失业的人不就成了剥削者了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觉得应该有一个科学又公平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以人们对社会的贡献分成不同的几个层次,在保证他们不互相剥削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他们的生活时间与空间,而他们的.得与失在社会大系统中消化和平衡,并且他们对社会的积极和有效的贡献得到最合理的最大化。这样的话他们无论是做什么工作的、贡献多少,都在整个社会的大盘子中进行调配。《北京折叠》对于空间的分配,似乎是根据这个思路来划分和安排的。

《北京折叠》引发了引人思考的话题:科技进步能否打破阶层固化,弥合贫富差距?如果从以人为本的思路来思考的话,是不是这种矛盾和鸿沟能用科技来解决呢?很多人相信世界是平的,发达的互联网让人们免费学习世界名校的公开课,用微信或Skype可以和世界任何地方的人实时聊天,在社交平台上和各种明星大腕保持互动,所以新科技趋势下阶级鸿沟必然会消除。

而在《北京折叠》里我们看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北京完全可以使用全自动垃圾处理系统,但为了让垃圾工们生存下去,还是保留了垃圾工的岗位,至少让他们能有口饭吃。这里最大的悲剧是,未来的穷人自始至终没有被社会剥削,但他们创造不出任何价值,无法主动参与社会经济的运作,只能统统被“折叠”到晚上,尽量减少对社会的资源消耗。

所以我惊讶地发现,在这部小说中,科技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比过去更加无法跨越:优秀的人会用互联网迭代升级自己的知识,利用各种高效工具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序位,从而可以改变自己所处的空间;从事简单重复性劳动的人则活得越来越吃力,不仅过不上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反而被时代的车轮越甩越远。在这里并没有阶级之间的冲突对立,各空间的区分从价值观的差异开始分化,最终形成物理层面的彻底隔绝,这才是对未来社会残酷性的真实投射和隐喻。被改变和折叠的最终时空大小代表一个人能够对社会贡献价值的容量,这个容量的大小只是由主体对社会的综合贡献值所决定的。在现实中,那些从事高技术含量和调度社会劳动力分配的人就如同给自己争取到了更加广阔的时空,让自己对社会贡献的效能稳居高位,并且不断提高效能指数;而从事单一体力劳动的人给自己只能搭配一个更狭小的时空来平衡自己的生活消耗,并且这个也不由他自己来决定。在工业社会,时间就是金钱、空间就是金钱,也许这种安排和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和分配方式是十分匹配的。

如果说在这里引发了一个人在社会的价值体现的问题,那么在这个物质化的二元世界中,一个人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做一个完全意义的健康快乐并且有价值的人呢?我想也许要归结为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值绝对可以决定他(她)的存在状态和所处空间,这也许是物质社会的公平所在。现实是不能实现空间折叠的,现实需要我们更多的包容性和不断努力与觉醒,去实现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