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当生活遇见什么作文600字(生活是什么作文600字半命题作文)

当生活遇见什么作文600字(生活是什么作文600字半命题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23 03:32:34
当生活遇见什么作文600字(生活是什么作文600字半命题作文)

当生活遇见什么作文600字【一】

喜欢朱青生老师宽广的艺术史观。也许从人出发,才是艺术史真实和未来的目的和方向。希望能完成全套笔记。

第一讲:导言

所谓的艺术史是基于西方甚至是还残留着德国学术语言的艺术史,它无法包含除西方外其他文明的解读,因此并不具有全球性和包容性。因此,现在所说的‘艺术已’,如果是真的话,那也只指西方艺术。

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如同人是什么一样,是无法解答的。我们只能通过考察艺术是如何被诠释的来了解艺术的一些特征。而什么是艺术品呢?基本有两种,一种是美的,如雕刻的花与鸟;而另一种艺术品并不一定美,甚至可能丑恶并且无法被所有人理解,它的艺术性在于它所包含的可以被人所解读的含义,所要传达的思想。但无论是哪种,艺术品都是要可以被人类所解释的东西。

第二讲:西亚

西亚文明起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国流域,在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它主要由旧巴比伦和新巴比伦文明为代表。这块地域以前是水丰草茂,不同今天的大漠黄沙,因此是古文明的起源和群雄纷争之地。在遗留的艺术品来看,不同于中国文明中向往上天的传统,西亚文明多看中实际功能,如汉谟拉比法典,记载的是法律条文,更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另外,描绘战争的石雕等遗物,也描述了旧巴比伦和新巴比伦之间亚述王朝的丰功伟绩。而这些文物今天之所以被看作艺术品,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功能如残酷的战争和严苛的法律已被遗忘,因此,人们才能从它们的外形构造来发现美感。

而西亚文明被视为西方文明起源,也是从西方角度来看。如从印度等其他文明角度来看,也能从中发现一些共性。因此,文明的冲突的区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文化间可以互通,差异也可以弥补。而从巴比伦塔的毁灭中,我们能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摧毁这座塔的到底是上帝,还是人性中的私心?

第三讲:埃及

发源于尼罗河的古埃及文化一直被西方看做是古希腊文明的起源,然而这只是一种西方的想法。虽然希腊文化中的一些东西如习惯使用尺度来衡量事物在古埃及文明中得以看见,但这并不是古埃及文化的全部。当用西方思维去解释埃及,其文明中固有的东西就可能被曲解,被妖魔化。如代表着智慧和权威的狮身人面像却被解释成了神话中的怪物。因此,我们要回归埃及自己的解释。或者通过跳出西方艺术史,用世界艺术史的方法去解读。

古埃及文明正如那永恒不变的尼罗河涨落一般,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虽有政权变更,世事变化,但其固有的文化和传统却一直基本不变。古埃及人把人间看做天地系统间的延伸。世间的一切尺度由法老王制定。艺术作为一种形相学,构造成天地系统间的巨大精神世界。其作为一种统治,渗透在人世间,甚至是亡的世界里。

第四讲:希腊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因此,现代艺术史也深深被古希腊艺术所影响。艺术实际上是人们对无法把握东西的一种诠释,这是艺术的本质。在各个艺术文明发展的早期,在其各自文化特征尚未显现之前,其实各个地方的艺术是有相通之处的。与富饶靠大自然吃饭的中国不同,上天并没有赐予希腊肥沃的土地,最初的古希腊人只有通过种植橄榄,这种可以在贫瘠土壤中生存的植物,并将它通过海洋贸易买出去,来获得繁荣。西方人重视契约和贸易的精神也由此而来。

而这种靠自己的传统使古希腊人认识到人类的伟大,因此,他们赞颂人类,并通过艺术的表达,来阐述他们对完美人类的追求。古希腊的艺术,如众神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种对人类自我诠释和超越的表达。因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因此,在古希腊的艺术品中,我们能通过表象,看出内里蕴含的结构和逻辑。而也是这种内在的结构性,使得像断臂的维纳斯这样的艺术作品,即使残缺,但其内含的逻辑美仍能被我们所捕捉和感受。而中国传统艺术,则突出大自然的伟大。在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而正是这种尺度的不同和对比,构成了世界不同文明和艺术的差异与丰富。

第五讲:罗马

罗马征服了希腊,却继承了希腊的艺术。然而,虽然西方艺术史通常将罗马希腊艺术一起拿来研究比较,但两者之间却存在了不同。与希腊艺术追求完美神圣不同,罗马艺术将其对世俗权利,对征服的表达得更加实在。古罗马人欣赏希腊艺术,模仿了希腊雕塑,甚至将之反复复制,置于浴场或其他场所加以欣赏。因此,艺术变得更加世俗,其存在也无时无刻得彰显着得胜的骄傲和对征服的自豪。

但在斗兽场、大浴中充满的腥、理性和残酷之下却能看到复杂的人性。万神殿不仅象征着罗马帝国的神圣强大,也透露出罗马人希望集众神之力量保佑帝国、保佑自己能得胜归来的渴望。所有的纵欲、控制与规范,都是扩张的前提和结果。也正是这种及时的释放恐惧、内疚和疲惫,使得战士们能够在出发的时刻抖擞精神,抱着胜利回来的希望,在领袖的带领下,踏上再次征战的旅程。

第六讲:中世纪

与希腊文化一样,中世纪艺术也是构成西方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面上与希腊艺术不同,一个追求天然烂漫,一个向往严苛守教;一个对自然和人性是如此赞扬的表达,一个却尽力压抑人性,以显示上帝唯一的荣光。但有意识的是,我们却能在中世纪艺术中看到一些希腊的影子,如柏拉图的‘现实是对理论的模仿,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正与中世纪的抛开表象以求直达真理相似。而在中世纪长达一千年的过程中,对希腊文明以及人性抒发的抑制和回溯却一直在复杂地交至进行着。

与中世纪艺术对比,中国并没有出现这样神权凌驾一切的情况,但也能在譬如道教和佛教的一些艺术象征图像中找到对比的可能。这种抛开外形直达本质的传统使得形象学深深地影响了中世纪乃至西方艺术史的传统。但是,正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等等这样伟大的艺术品,它的意义当然可以通过后人诠释去解读,我们也不会因为它们或潇洒或狂放的外形而错失了它们字面的含义。然而,了解字面的意义就够了么?如若真是这样,那艺术就可能真的危险了。

第七讲: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艺术将西方艺术的两个源头:古希腊与希伯来(基督教)文明融合起来,通过强调人性和自然,来彰显整个时代的特征。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科学和理性,这两者是这个时代的最高信仰。但最初是通过关于描绘基督教艺术来显现、结合、协调出来的。文艺复兴艺术结合了希腊文化的情性、希伯来文化的理性和结合两者发张出来的心性,使得艺术成为了科学,科学也正是艺术。于是,文艺复兴时期经常出现是艺术家科学家结合于一身的完美。

上述的这些特征可以通过图像学(iconology)来进行研究,比如分析达芬奇笔下的圣女,或者米开朗基罗完成的基督。但这其中的差别却很难通过对单纯图像的分析来了解感受。正如中国水墨画中的那种意境,使我们也许看不到现实的线条,却能通过整体来感受难以言说的意境。而这种缥缈在作品之间的灵韵,却无法通过图像学来捕捉和分析。因此,当我们置身于如拉斐尔这样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作品面前时,我们可以去尝试理性阐述,但它作为一个整体的美感和气韵,也只能可感而不可言说了。

第八讲:17世纪

将17世纪同时期的中国和荷兰进行比较。同是时代变迁的.时候,一个走向繁荣,一个步向衰落。中国的八大山人作为晚明朱门后裔,一生波荡起伏,最后遁入空门,在禅修中习画,将坎坷的一生融入到了充满禅意的绘画中。随看其画作是出世的,却蕴含了时代影响的痕迹。而此时的荷兰共和国成立,自由平等和对人性的解放使得画作也充满时代的特征。伦勃朗的画作对真实事物和情感的表达反映了这一特征(现实主义)。

艺术首先是为了表达人的情感,然后再反映时代特征。但同时人又会被时代所影响,所以艺术作品可以看做窥视艺术家内心和一探当时历史背景的工具。然而它的这种作用又是微弱的,特别是现在,当媒体逐渐取代了艺术以前的作用。人们更多地使用媒体去表达,去反映。艺术,或者所谓西方艺术史指的那种艺术也被认为已经衰落。

第九讲:18世纪

十八世纪的中国和西方并没有直接交回,却在有限的传教士对东方的描绘和夸张中,通过海上的波浪,得以一窥彼此的模样。然而,这种仅凭有限线索的触碰和想象却是带着自身的臆想,并不是真实的对方。犹如郎世宁绘画的雍正身着西装的肖像,或是皇家对西洋钟这种奇技淫巧的收藏;又或是皇家第一画家布歇笔下的中国市集和宫廷,更像是法国当时盛行的洛可可风格极尽奢华烂漫的描绘。

而此时的法国的瑰丽浪漫,却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绚丽的夕阳。在皇权空前集中的时代里,贵族们整日无所事事,只能成日沉溺在骄奢淫逸之风中,哀叹感慨着青春的短暂和爱情的美好。这种现象也投射在布歇的笔下。因此,画中的中国,无不富含这这个时代的艺术特征,是一种百无聊赖的空虚中浮升出的对遥远东方的exotic想象。反而,通过对受中国画影响的日本浮世绘的学习,荷兰的梵高却创造出了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更能和中国艺术精神相契合。然而,这种非西方艺术的创作却无法被当时的欧洲所接受。

第十讲:19世纪(上)

十九世纪的西方美术以从以意大利为中心转到以法国为中心。其中是两股力量的较量。一个是崇尚自由性格的表达,辉煌绚丽的浪漫主义;还有一派是以理性逻辑为规范的新古典主义。而其中法国艺术画作的起源、包括学院派的传统,都是从后者出发。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相反,中国艺术此时到了元代,从赵孟頫开始,也开始了提倡尚古仿古的风尚。与法国的新古典主义不同,中国画讲究意境,不略物体情节的写实性,更多地表达了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因此,奠定了当今艺术史,主要是西方艺术史的新古典主义(学院派),也暗示了如今艺术的衰落甚至亡。如果艺术只是为了描绘现实世界,机械地按照理性逻辑来演绎,那么艺术还有什么可期待的么?艺术家各自之间的不同又能体现在何处?因此,借由中国艺术的理念和方法,也许重新去审视和反思一直以来由学院派所统治的西方艺术史,获取一种新的艺术史观能得以发展。进而,“艺术已”这个结论能被推翻。

第十一讲:19世纪(下)

随着1839年摄像技术的诞生,以希腊艺术和希伯来艺术为渊源的西方艺术开始走向衰亡。机械摄像技术代替了以追求写实刻画的希腊艺术,以此来反映现实。而希伯来艺术中所倡导的标志和图像也慢慢被取代。从1839年到1962年波普艺术的产生,以及到最后1995年互联网的诞生,西方艺术在这一百多年之间逐渐经历了回光返照,改革创新,以及最后进化成了广泛的图像学。以前狭隘的西方艺术史观注定走向衰落。

因此,从一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将语言和图像这两种天赋的能力演变成文字和绘画之后,到今天,经历了主要以近代西方艺术史为主导的艺术史观发展的过程,最终回归到了语言和图像本身。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漫长岁月中留下的璀璨星光和人类智慧的历程。今天,我们将回到艺术其本身,在意识到西方艺术史的历史客观必然的兴起和衰落之后,要重新审视艺术,加入中国艺术乃至其他人类艺术的反思,以图像学这个广泛的含义去研究艺术真正的含义。

第十二讲:20世纪

20世纪以希腊写实和希伯来符号学为引导的,在文艺复兴交织而达到顶峰的西方艺术逐渐衰微,在巴比松画派逃离现实,回归自然的风尚下走到了尽头。按朱教授的说法,这是西方艺术走了一个大曲线,又回归了图像的真实作用,这种作用是人所天生拥有的,不该只以绘画这种形式表现出来。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诞生,艺术也越来越回归图像学。一切可以通过图像看见、甚至只是感知的都可以算作是艺术的一部分。

因此,艺术史不因止于此,正如艺术不应只限于西方。现代艺术是西方当代艺术自信的来源,也是历史选择必然的结果。当我们对待过去的艺术时,所做的不应是盲目的追从,或是一味地排斥,而是尽力将其中精华的整理、收集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追溯以往的灵感,去更新创造新的、符合时代的艺术。因为,作为一个定义模糊困难的词语,艺术从来都没有它独自的历史,它只是在历史中出现,去体现、感应、试图影响而已。

当生活遇见什么作文600字【二】

本来我觉得这部记录片肯定很有价值————介绍卢浮宫和故宫的艺术珍宝的记录片,怎么可能会差?何况这是“卢浮宫首次向中国媒体开放拍摄”,至少也能先“零距离”地对那些艺术杰作膜拜一番吧?

结果......

艺术和巨匠(如:希腊雕塑与中国书法,达芬奇与倪瓒)的类比牵强附会,对艺术作品不是进行详实的介绍而是要么强加上道德伦理涵义(如:埃及书记官的思乡情怀),要么无谓地诗意化(如:米洛的维纳斯和爱琴海中的泡沫)或者,更多的则根本是在滥竽充数(如:蒙娜丽莎背景的“精确透视”)。

中世纪的西方神像和敦煌的佛像的区别是一个“被抽离了人性”一个被“赋予了人性”?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作品旨在“重现自然”而中国的绘画艺术则“追求超越自然的更高境界”?此类充满了低级错误,狭隘得令人瞠目结舌的观点实在令人无法不质疑这些制作人的真实艺术鉴赏水准和他们制作这部“艺术记录片”的真实动机。

剥 去这层假惺惺的“文化碰撞”外衣,这部“大型艺术记录片”只不过是一“中国特色文化话语体系”的产物而已,审美价值无几。几段卢浮宫工作人员对艺术作品朴实详尽的讲解和旁白里朱青生那些厚此薄彼且夜郎自大的“抒情散文”对比极其鲜明,鲜明得让我听得面红耳赤,恨不得挖个地缝钻进去。

我没有看完这套 DVD,因为感到实在不堪忍受。猛然又想起最近一直充斥网络的某人关于“《建党伟业》票房要过八亿”的豪言壮语,我突然又是一阵眩晕。或许,《当卢浮宫遇 见紫禁城》对我来说会是“压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好像从未像此时此刻这样,对这个大环境如此绝望过。

当生活遇见什么作文600字【三】

遇见,是你与我不经意间的双眸相对,会心而笑?还是早已注定的缘分相引,擦肩而过?

冷与暖的遇见,化作晶亮晶亮的“花朵”,从高空摇曳而下;光与热的遇见,化作冬季围坐一起的人们眼里的红火;时间与生命的遇见,化作带着记忆的清风,飘向远方,风停,灯灭;人与人的遇见,化作带有笔迹的魔方,不停变幻。遇见酸涩,遇见美好。

街头,是最容易产生“遇见”的地方,而我遇见了酸涩。

蓝如宝石,白如蚕丝的天空里,偶尔有一两只身形美丽的小鸟飞过,空气清新,时间却是对这一切视若无物,只一个劲的催着我不要命的向着学校奔跑。即将面临迟到,要被班主任请到办公室和凉茶的我,脚步却在斑马线的一端停下了,上过发条的双腿,也再没有抬起。

就在我等着漫长的红灯倒计时时,电光火石之间,便有一场“悲剧”活生生地在我的眼前上演。

我转过头,一端是倒在地上的电动车和一名已经站起来不敢动的中年妇女,另一端是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妪。明显是出车祸了。

那中年妇女慌忙从地上拾起蒙了灰尘的皮包,踩着高跟鞋的步伐已然凌乱。看着还没有多少人前来围观,飞似的跳上已扶起的电动车,扬尘而去。我的眼里余下的只有她秀丽的波浪长发,飞扬的裙摆和扫地工人还未来得及扫走的灰尘。

回过头,路口另一端的老奶奶仍旧倒在地上,抱着自己的一侧手臂,发出衰弱的呻吟。

“哎呦,这大早上的,怎么出了这么个晦气事儿!”“那女的真不是人!”……围在一旁的路人纷纷出声道。不一会儿,周围便围满了人。视线被挡住,刚想上前的我想起奶奶送我出门时告诫我的话:“这几天看见倒在地上的老人千万不要去扶,见一个讹一个,你要小心点,离那些老人远点。”于是我选择了一处高地继续向里张望。

围观的人们嘴上说的话,让我心里甚是痛快。那个妇女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一个老人!看了一会儿,我却发现了不对劲:围起来的人们口里虽然大多都是在为老人抱不平,可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老人脱离困境。正值上班高峰的道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全都绕过了那个人越来越少的圆圈,没有一辆车停下来。我刚迈出的脚步也犹犹豫豫的收了回来。我和他们一样。

“来来来,让一下,让一下。”一位刚挂掉电话的中年妇女拖着她肥胖的身躯挤进了人群。她蹲下身,饱经风霜,略显疲惫的脸上浮现出浓浓的担忧。她用有些皲裂的双唇打击出一句句安慰的话语,柔声安慰着倒地的老人。接着脱下了有些褪色的棉袄,盖在了老奶奶身上。

远处响起救护车独有的鸣笛声。老奶奶和那位中年妇女一同上了车。人群也都慢慢地散了。酸涩的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滑落。

“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说话!”老师训斥的话语落下,我猛然从回忆里惊醒。“你哭也不能解决问题啊,下一次可不能再这样了,班级分都要扣没了!”老师转身进了教室。我低头看着地板上的泪珠,不知是为自己还是为她而流。

若那是我的奶奶,我会怎么办?若那是那些围观人们的母亲,他们会怎么办?我想我一定会好好感谢那位救我奶奶的妇女。好好感谢,感恩与她,感恩这个社会。

有时我会想,若我们人人都这样,人与人之间还会有感情吗?社会还会和谐吗?国家还会富强吗?

每每想到这里,我的心中一阵酸涩,可我又能做什么呢?

当生活遇见什么作文600字【四】

人生像条长长的河,我是乘船的人,你是摆渡的人,几番风雨几番苦,艰涩辛酸与谁诉?太多人靠你渡河,但又有多少人只是傲然登岸,继续前行,而又有几分记得,你曾为其摆渡?

恨与你相识太晚,与你的相遇只是一个普通的早晨,却不平凡的日子,你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扭过头对我们纯朴地笑笑,那一刻,映衬着阳光,柔和的笑容嵌进每个人心间。你很少生气,并且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从未听过闻你说过一句脏话,言传身教,展示的是你身为语文老师的素养。感激的,是你教会我为人随和,不骄不躁的品行。

爱你执拗的性格,恨你刚毅的品性。你从未不公平对待任何人,为因学习差而指责,未因学习好而优待,区别只在于努力与否,品行好坏。当老师是要得罪人的,许多学生背景非凡,更何况,对象只是一个刚从农村调来城市的女老师。你因表现优秀从农村调来城市教书,看不惯那纨绔子弟的愚顽,亦或是想让他们有根本上的改变,三番五次的教育,赢得的却是满众的怨恨;丝毫不给家长面子,也因此未赢得好名声,但你依然我行我素,展现的是文人风骨,在我犯错时,也因此被你于全班前责罚,以至颜面尽失,但你全然不在乎,只在乎,为人本真。感谢的,是你教会我为人本真的执拗。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渲染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那是支月英女士的写照。而我更想为你说:受过很多冷眼,遭过许多埋怨,却总能保持心不变,坚守未必有希望,苦难到最后未必有过甜,但依然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把芳香,洒遍人间。

教会我的,是那初心不变。

遇见你太晚,不能过早地聆听你的教诲;遇见你过早,你给我的印象不能更鲜。老师,在那最美的时间,我们最晚的遇见,你教会我什么叫坚强,什么叫刚毅,什么叫无怨无悔。

感谢在那段荒谬的时光,你却总与我肩并肩。

当生活遇见什么作文600字【五】

我很幸运,能够得到如此滋润的遇见。

感谢母亲,让我得以遇见小雨的轻柔。

我是随着春雨而降临到你的身边的。或许你也未曾想过我们竟是彼此的天使。母亲,你的手早已褪去往昔的柔嫩,但却让我莫名的心安;母亲,你的双眼也已不再清澈,但那凝视我的双眸,却让我没来由的自信;母亲,没想到你也长出白头发了。即便染黄了,我也能轻易的找到他们。但,就是这样的你,将容颜交给了岁月。那眼底遮盖不了的疲倦,最终却化作了十七年前的那场春雨,淅淅沥沥;轻柔的叮咛,化作最美的音符,滋润了我整片心田。

感谢恩师,让我得以邂逅小溪的宁静。

我生来本就平凡,恰似一张纸没有重量,但你却教会了我用“才”填充生命的空白,用“德”增加生命的重量。如果不是你,我又怎会懂得持之以恒的道理?如果不是你,我又怎会明白人生的价值?如果不是你,我空白的心灵,又怎能变得如此丰富?老师,遇见你是我生之所幸,恰如遇伯牙遇见钟子期,千里马之于伯乐。若没有与你的美丽邂逅,我又怎能做到不骄不躁?又怎能寻觅就一条小溪的宁静?

感谢诗文,让我得以受到大家的洗濯。

我向来都害怕孤独,但幸好有你,我从来从未遭受孤独之痛。孤单雨夜中,孤寂的不是我一人,还有花间独酌的李白,酒后高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磅沱大雨中,没伞的不只我一个,还有苏东坡,他竹杖芒鞋于雨中,随性潇洒而歌“一蓑烟雨任平生”;桃花庵下独坐的不只我一个,还有那衣带不羁的唐寅,他的自在,却是一笑“不见五林豪杰木,无花无酒锄作田”。感谢与诗的遇见,让我得以受到诗歌大江的洗礼,让我感悟诗意豁达的人生,心间留下一片诗意的滋润。

感谢朋友,让我得以遇见大海的宽广。

我的青春能够有你这些朋友作伴,我不后悔。那双总在危急时刻伸向我的双手,从多少次带我摆脱脚下的泥潭;那一句句鼓励加油的话语,又曾给予过我多少信心;那耐心听我倾诉的你,曾给予我多少安慰?朋友,感谢你赠与我的玫瑰,我将这抹馨香也留在心底。你所投的木瓜,我终将投之以琼瑶。感谢朋友。如果没有你对我的宽容陪伴,我又怎能遇见大海的宽广?

感谢所有滋润的遇见,我很幸运。因为我从未错失任何的遇见。

当生活遇见什么作文600字【六】

早知如此畔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题记

雨夹杂着风淅淅沥沥地下着,我抬起头任凭这雨打和风割。渐渐的,头上的孝布亦被打湿了,我也就退回家中。哦不,家?哪儿来的家?这一大家子人的妈都不在了,哪儿还有什么家啊?!一想到这儿,我便心头一阵绞痛,泪水又如泉般涌上眼眶,这已经不知道是这几天里的第几次了……

我坐了下来,看了眼挂在墙上的钟,已经三点了,还有几个小时奶奶就要送上山去,从今往后,我便要与这个含辛茹苦把我带大的人天各一方再也无法相见。而现在,我与她的距离不过五十公分夹杂着香烛的空气和一尺厚的棺木。奶奶就这样安静的躺在里面,而不论我如何声嘶力竭的叫她,她也不会回应了。我来回抚摸着棺材的边缘菱角,多么讽刺啊,她自己温暖了这个家六十多年,到如今却独身一人躺在这冰冷的木头中。人生又有什么意思?这个不可溯的过程,纵使沧海桑田与海枯石烂,都无法将其重塑,也无法将其抹平。

从小我便是奶奶拉扯大的,父母在外打工,她便在家中边干农活边带我,除了没有生我喂我奶,她对我来说,就是妈妈。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苦了她老人家了。记得最深的一回是我回来晚了,她到处找遍了也没把我找见,叫喊我的名字喉咙也沙哑了。一见我回到家中,扬手就要打,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便一把抱住她,奶奶心软,手停在空中久久没放下。我抬头看,只见她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有两行闪亮的泪痕,我才更加自责,也跟着哭起来,奶奶又用她劳作多年的手摸揩我的泪,我渐渐睡着,她又把我背去床上睡下。

我上了初中就开始用零散时间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我每每回来总是给她买补品,只要我在家,洗衣做饭的`活都是让她放着我来,生病了也是我带奶奶去医院。为的就是报答她的养育之恩。每次看着她乐呵呵的摸着我的头我相信,这是她和我最开心的时候。但如今,这些日子我也只有在余生里用回忆去追寻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用在我身上让我更痛心。

雨下的愈发大了,我望向远处奶奶的墓地所在,她一生都在这条路上来来去去,最后却也长眠于此,让我唏嘘不已。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人的生命是有轮回的,我此刻默默的恳求上天,求他让我俩来生不再相遇她做别人的奶奶为好,我当他人的孙子也罢,总之,别让这痛心的相遇再一次发生。感恩?我再怎么感她的恩也只有在我余下的生命里在梦中化作对她的思念,一遍又一遍。

早知如此畔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奶奶,你对我的恩情我也只有欠下。求来生你我不再相遇,我让我们彼此更加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