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作文家乡的习俗500字湖南(湖南家乡的习俗作文600字)

作文家乡的习俗500字湖南(湖南家乡的习俗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4-04 05:57:52
作文家乡的习俗500字湖南(湖南家乡的习俗作文600字)

作文家乡的习俗500字湖南【一】

湖南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湖南春节已来到,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互相发红包,互相祝福……

早晨起来时,从厨房飘出一阵阵香味,“是什么呀?”我刚刚睡醒,迷迷糊糊地问自己。哦!原来是妈妈和爸爸在煮香喷喷、美味无比的菜!换好新衣我洗漱好,才猛的想起今天是湖南春节。那么重要的日子我都给忘了,真厉害,呼,好厉害……吃完饭我们当然是——贴春联啦!妈妈把“福”字给我贴,当然我知道要倒着贴,因为福“倒”嘛!谐音呀。等我们贴好以后,已经是中午了。我们等着20xx湖南春节联欢晚会的来到。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在阳台外玩烟火,我又唱又跳用能“写字”的烟火对爸爸妈妈画了个爱心桃,逗的爸爸、妈妈呵呵笑,看到爸爸和妈妈笑,我也笑了。我们吃完年夜饭,守候在电视机前等晚会开始。8点了,我们当然最开心喽,因为晚会开始了,朱军、老毕等主持人上台主持,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节目好多,有:唱歌、跳舞、小品等。但最可惜的还是赵本山同志,我最爱看他和他徒弟演的小品,这次真可惜啊!我们倒计时,5,4,3,2,1。我12岁了。送走11年迎来12年。

晚会播完已经是凌晨了,我们依依不舍的按掉电视机。新的一年到了忘记过去的烦恼把,新的一年到了,欢呼把……

作文家乡的习俗500字湖南【二】

自古以来,中国都有非常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国庆等等,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家乡的一个传统风俗——赛龙舟。

赛龙舟不仅仅是端午节的习俗,还是我们家乡的习俗。至今为止,我还非常清晰地记得那一场激动人心的龙舟赛。

那是一个在别的地方看似再平凡不过的端午节,在我们那,可是热闹翻了。那天天公也作美,把坏天气收拾得远远的,把云朵排成了一个个巨大的笑脸,仿佛它们也想观看这场比赛。一大早,我就被妈妈拉了起来,虽说到底还是有些不情愿,但想到马上就要举行的龙舟赛,心中便欣喜万分,毫无一丝怨念。

我们乘车赶到赛场上时,发现场地上的人已经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了,他们全都兴奋地大声叫着,喊着,仿佛他们的激动是释放不完的。我妈妈拉着我往里挤,过了好半天,才能看到完整情况:龙舟已经准备就绪了,舟上的那些选手们全部对着我们招手。此时,我也按捺不住我的激动,大声尖叫起来。

在这里,我有必要跟你提一下,这里的龙舟真的是各式各样,可以说,几乎没有相同风格的龙舟了:你看!这条龙舟的龙嘴里衔着一颗珍珠,仿佛珍珠就是冠军,他们已把冠军牢牢掌握;你再看!那条龙舟上的龙正“腾云驾雾”,仿佛一会儿比赛开始时,他们就直接飞走了!……

终于,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到来了。裁判一声“预备”,选手们就做好准备,打鼓的准备打鼓,划船的准备划船,指挥的准备指挥……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开始!!!”裁判的声音映入每个人的耳膜,选手们顿时如狂牛一样:“预备,划!”“一!二!三!四!”一句句有力的话语,一声声嘹亮的口号,甚至是一曲曲令人兴奋不已的号子,无一不体现出了这些“战士”们的倔强。他们你追上我,我又追上你,不亦乐乎。

慢慢地,龙舟远去了,群众们都追过去看,我也不例外,那阵阵鼓声如惊雷一般,震撼着我。

终于,在终点线,我看到有一条龙舟正极速前进。队员们喊着“嘿!哈!嘿!哈!”鼓声“咚咚”地响,它风一般地冲过了终点线。顿时,人群中欢呼了起来。我一看,这不正是那条“腾云驾雾”的龙舟吗?没想到它还真“飞”过来了!

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习俗,赛龙舟。我现在还在纳闷:要是我们平时也能像赛龙舟那样团结,那么,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作文家乡的习俗500字湖南【三】

除夕之夜,人们在外开篝火晚会。夜十二点,大家一起把旧物扔进火里烧掉,并围火歌舞,狂欢至黎明。新年是全美各州一致庆祝的主要节日之一,但在美国,新年远不如感恩节或圣诞节那样热闹。美国人过新年,最热闹的是除夕晚上。是夜,各地教堂都举行隆重的礼拜活动。人们聚集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仟悔,并一同迎候那除旧更新的一瞬。午夜12点整,全国教堂钟声齐鸣。乐队高奏有名的怀旧歌曲《一路平安》。在音乐声中,激动的人们拥抱一起,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互相亲吻。人们就这样怀着惜别的感伤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来新的一年。

作文家乡的习俗500字湖南【四】

端午节快到了,说起端午节的习俗各地都不一样,但总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在我们家乡每到此时就会有很多习俗,比如门口插艾、吃煮鸡蛋煮大蒜,讲究一些的家庭是吃粽子、吃炸水饺、然后就是在手腕脚腕上系五彩绳,脖子上挂香布袋,鼻子、耳朵、肚脐抹雄黄酒。

端午节的前一天大人们就到地里拔回一些艾插在门上,听老年人说,端午节拔回的艾菌驱邪效果最佳,把艾插在门口上,既起到菌作用,又能避邪驱鬼魅。现在在城里,一到这个时候一些山区的农民就会在野地里拔一些艾到城里卖给城里人赚钱,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乡的坡坡岭岭上到处长的都有,到了端午节你在地里检一些长的又粗又壮的艾拔下来,拿回家插在门上就行了。

关于吃粽子、鸡蛋、大蒜,小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什么用意,后来我才明白主要是纪念屈原。据《读齐谐记》载,屈原五月初五投汩罗江,人们听说后竞相划船来救他,但为时已晚,人们为了缅怀他,每到这一天,就会向江里投煮熟的鸡蛋、大蒜和用竹筒装着的江米,让屈原的在天之灵享用,以寄托人们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但投进江里的江米常常被蛟龙偷吃,有一个聪明人就把江米包进棕叶里,再用五彩线捆上,蛟龙害怕这种东西,就不敢再偷吃了。后来人们为了求富祈祥,就用竹叶或者苇叶包成各种各样的粽子,从而演变成了一种求富祈祥的风俗。

关于佩戴香包、抹雄黄酒习俗。小时候听老年人说是为了避邪,其实不然,据《帝京岁时记胜》记载:五月初,女人们剪“彩”叠“福”,用软布裁制成“老寿星”、老虎、蒜头等小包包,包里装上香草、薄荷、杨杞枝、艾草等中草药,给小孩带上,有的家庭用中草药制成雄黄酒,抹在小孩的鼻子上、耳朵上、肚脐上,主要都是防止夏天毒虫的侵袭。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佩戴芳香药物以祛除不祥和防止污浊气味的侵袭,《楚辞.离》:“扈江离御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另据书载,汉代疫疠流行,“温气毒疠,千户灭门”,人们用薰草等7种药物,制成香囊“佩之可以疠”,由此可以看到,古代人们佩戴芳香药物香囊,与当时防疠流行有一定的关系。

另据现代有些专家研究称,佩戴药物香囊能改善人的免疫状态,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所以民间习俗都有一定的出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实践的结晶,也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也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文家乡的习俗500字湖南【五】

很庆幸,我们老家在村里,所以还保留了许多过节时的传统。

最让我像印象深刻的就是春节了,过春节时我们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响彻通宵,村里的景象简直不比大城市差几分!大家还放鞭炮,要是在城市里那连鞭炮都不让放,但是在小乡村里就没有那么多拘束了!大家都买一桶一桶的鞭炮。到了12点时,空中一片闪亮,鞭炮声响彻云霄,那形势就好像万千牡丹花骤然盛开一样!

过年前我们还要吃年夜饭,我爷爷的兄弟们,制定了一个规矩,一年一家吃年夜饭,五年正好轮一轮!今年轮到四爷爷家了,桌上可谓是满盘盛宴!虽然可能我们自己做的并不是那么好吃,但不过我们吃年夜饭,并不是为了好吃,而是为了我们的一份心意啊!

吃完了年夜饭,我们都在守岁,呃,虽然我们的守岁并不是那么的正经,不过大家都非常的快乐!我的小爸爸正在和我的小娘娘在打游戏,我也端着电脑跟他们争着说一起来玩吧!我的小堂妹在玩我的游戏机,而我的堂弟似乎也非常想加入到我们当中,于是从他爸爸妈妈手里要来了手机与我们一起游戏,我总感觉我的爸爸有那么一丝老不正经,他竟然与我们那边的年轻人打起了牌,可能是太无聊了吧!

到了半夜,就快要到12点了,大家都该回家睡觉了,但是我的爸爸还有非常多的事要忙活!他搬来了一箱一箱的鞭炮他看着我,说:“你要不要来放下鞭炮呢?”我说:“嗯,这么难的事情我能做吗?嗯,我还是在一边看着吧!”爸爸说:“好吧!”于是他拿起了他的打火机,把鞭炮的尾巴给拔了出来,那就好像在揪他的小辫子一样!然后爸爸用力的擦响了他的打火机,咔嚓一下,打火机头钻出了一束火苗!爸爸拿着“火苗”蹭到了鞭炮的尾巴上,然后慢悠悠地地走开。那鞭炮尾巴便开始燃烧了,一点点化成了灰烬,嘭,一枚鞭炮从地上,一飞到了天上,就好似火箭升空一样,就是这个火箭没飞出多久就引燃爆炸了。空中开出了一朵美丽的牡丹,我们又惊又喜抚着耳朵瞪大眼睛一起目睹每一颗束炮爆的升空,鞭炮炸完之后都会像天女散花一样,从天上掉下来一堆堆的碎星!不敢想象!就是这些碎星组成了那些鞭炮爆炸出的美丽的图案!

桶装鞭炮放完了,爸爸拿出了他的绝招,串装鞭炮,与之前不同的是,爸爸点燃了鞭炮尾巴后,立刻就跑开了;我们看着他跑开的样子,立刻也跑开了,那个火星烧到了鞭炮的尾巴,“噼里啪啦!”那个鞭炮剧烈的爆炸了起来!霎时间,空中布满了火药味,一个个碎星飞来飞去,好像是在下流星雨似的!经过一阵阵剧烈的爆响,鞭炮放完了,大家都回到床上去睡觉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六点钟,爸爸又要起来放鞭炮了,据他们说这是开门红!

经过这一长段的经历,我总算是了解了我们家乡的过年习俗。以前因为太小,都是七八点钟就睡着了,今年我却见到了一个完整的除夕夜,看到了真正的年味,这一切真是美妙啊!

作文家乡的习俗500字湖南【六】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历史或传说,这些传说有的是真实的,也有的是虚假的。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春节的时候,我们可以逛庙会、赏花灯,每家每户都必须要贴春联,小孩、大人穿着新衣服,在一起放鞭炮,可热闹了。

春节这些特点是从一个传说中演绎而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在某一座山上住着一只怪兽,山下有一个村庄,村里的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兽下山来觅食,它找了很久,最终喜欢上了吃小孩。然而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初一,人们便把这只怪兽叫做年。连续几年,都在这同一天,许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们开始害怕起来。到了晚上,大家做了一个同样的、奇怪的梦:一位老者说:“年怕红色、怕鞭炮声,大家只要有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来了,来到山脚还是没有进村庄,因为它看到村庄里到处都是红彤彤一片,心里害怕起来,还看见几个小孩在放鞭炮,它吓得慌,逃走了,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村民们知道了这个喜讯,开心得不得了,于是就把赶走年的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年,因为吓坏了,再也没有下过山,有人说它在山上饿了;有人说由于那一次的原因,它吓坏了,回到山中就吓到了……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他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我要了解咱家乡的习俗。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作文家乡的习俗500字湖南【七】

我的家乡在湖南,“春节”是我的家乡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俗称过年。每逢我过年时回到家乡,一眼望去到处是红红火火,到处是鞭炮的声音。

湖南人过年,要先从除夕开始说起。在除夕的时候,一定会吃鸡、肉、鱼三样,而且都是大鱼大肉。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年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能吃,要留到大年初一再吃,这是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代表的当然是红红火火了。

到了初一的早上,湖南人就要准备好前一天做的米酒,不仅如此,在湖南过年时还有吃腊肉的传统,不过与四川的蒸腊肉不一样,湖南人喜欢把香干或香豆角和腊肉混在一起炒着吃,吃起来油香满口,特有嚼头。

湖南过年,不仅有丰盛的美食,还可以看龙灯和放花炮。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无论是农村或城市,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舞龙队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集体开始舞龙。龙随鼓而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除此之外还流传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湖南的春节就是如此的美好而热闹,希望这些美好传统文化都能植根人们的心田,一代一代地永远传承下去。

作文家乡的习俗500字湖南【八】

哇,盼望已久的春节,最终又到了,人们是多么高兴啊!新的一年来了,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和新裤子,还换了新鞋,洗好脸,怀着兴奋的心境和大人一齐去燃放喜庆的烟花炮竹。之后,就是吃年早餐了。

过年的早餐与平常的不一样。心境自然是很高兴的,再有大人们是不让我们乱说话的,否则不吉利。记得前三年,妈妈还用纸擦过我的嘴,那样,说错话也就百无禁忌了。此刻我长大了,昨日,妈妈提醒了我,所以我今日早上异常地乖,每吃一样都说了一句好话。吃一颗红枣,说句“上学天天起得早。”吃上圆圆的鸡蛋,说句“今日我们一家大团圆。”端着肉丝长面,说了“吃了长寿面,长命百岁。”哥哥也是和我一样乖巧。其实不只是我家,我们这儿家家都一样。就算今日小孩犯了错,长辈都原谅了,决不会骂,更不会挨打。

今年的春节,有外公、外婆和我们一齐过的。吃好了早饭,外公和外婆都给我和哥哥每人一个红包,说:“你们大一岁了,又比以前更懂事了,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气象。”我和哥哥早就准备了一对喜娃,回敬给两位老人,以示双双对对,和和气气,幸福百年。堂前的桌上,摆着在苏州工作的舅舅为外公捎来的水晶玻璃酒杯和水晶玻璃的酒罐子。我仿佛看到了舅舅全家人对我们的祝福。

喜庆的欢乐充满了整个大年初一。人们都穿着崭新洁净的衣物走家串户,三五成群地诉说一年里劳动的收获;有的玩牌,打麻将取乐;有的听音乐,唱歌;我和村子里的小朋友们点放鞭炮、爆竹为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各家各户的彩色电视机都全天播放着精彩的节目,有全国各大剧种的戏曲,有各省市的联欢晚会等等,我最爱看中央一台重播的《春节晚会》了,那精彩的小品,常常逗得我捧腹大笑。我在这一天里发现有些人家里,来了陌生人,那些肯定是来拜早年的客人。

到了晚上,妈妈和外婆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有年年有余的红烧鲫鱼、带鱼、鳜鱼;有红烧肉片、清炖猪肉;有烤鸡、腌鸭肉;还有做成我叫不出菜名的各种豆腐品,各种各样新鲜的蔬菜看得我眼睛都花了,津津有味的美食填饱了我的肚子。

欢乐喜庆的夜宴结束了,大年初一的夜空也正别有一番景象。明明是繁星满天,然而四周围的夜空确是“闪电”不断。我看不见其它村庄人们欢乐的情景,可他们的祝福的火花和我们这儿庆祝的焰火却一齐腾向蓝蓝的天空,普天同庆这欢乐无限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