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慢跑作文的细节描写(作文描写跑步的过程怎么描写)

慢跑作文的细节描写(作文描写跑步的过程怎么描写)

更新时间:2023-11-16 13:54:52
慢跑作文的细节描写(作文描写跑步的过程怎么描写)

慢跑作文的细节描写【一】

今日,爸爸让我去中天名园内跑一圈,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爸爸的脾气我太了解不过了!向来就是说一不二的。我想狡辩也是多余的,只好乖乖就范。

突然,我心生一计,让妈妈陪我跑,向妈妈喊道:“妈妈,你陪我去吧。”妈妈看报纸的头又往下低了低,小声嘀咕着:“你自己去不就行。”从妈妈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妈妈是多么的不情愿,而我为了达到“报复”的目的,必须要一个人陪着跑,让他们也体验一下我跑步的艰辛。终于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她答应与我一起跑步。

我大喊一声:“跑”。说时迟,那时快,我冲破空气的阻碍,犹如脚下生风,充满无尽的力量,剑一般向前冲去,妈妈没跑多远就“消失”了。我待在中天名园门口回头望去,几分钟后,妈妈才慢慢吞吞地出现在了一棵大树旁。我跑过去,只好和妈妈一起慢跑了。谁知,刚跑200米,她又喘着粗气,满头大汗了。妈妈在前慢跑,却只有我走路的速度。我觉得太没劲了,没想到还有家里比我更慢的.人。我让妈妈先跑100米,再追她。她缓慢地向大门口走去,我不耐烦地催促妈妈,明显感觉到她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坐在路边的石阶上休息,正当我暗暗窃喜时,妈妈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了门口,正向店里奔去,我可不会重演《龟兔赛跑》的悲剧,奋勇直追,逐渐见到了妈妈,并且超越了她。我慢了下来,撑着大腿,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一想到胜利就在眼前,又急忙迈开沉重的脚步,冲过终点,与爸爸分享胜利的喜悦。

正当这时,妈妈也喘着粗气走过来了,一进店里,立即瘫坐在长凳上一言不发。她像被霜打过的茄子——蔫了,

过了好一会儿,妈妈才拍着我的肩说:“我一定要好好锻炼,下次不会再成为你的手下败将了。”

慢跑作文的细节描写【二】

也许是记忆力的关系吧,我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认识的人,忘记了相貌,却记得那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一句话;发生的事,忘记了过程,却记得那时候的一个细节,一个想法,或是一处风景。

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和我处处作对的同桌。我们似乎是天敌,每天都要大战三百回合,把班里闹得鸡犬不宁。也怪得很,虽然我们一见面就是非打即骂的,但要是对方出了什么事,我们就会非常着急,对对方关怀备至。一天我看到她一脸严肃地坐在座位上,就好心地问她说:“你怎么回事啊?”她一抬头,我看到了她的眼神。我忘记了她说了些什么,甚至忘了她的姓名和长相,却记得她的这个坚定的眼神。

当时我还不太理解这个眼神。我之所以记住了它,大概是因为我觉得那个眼神很奇特吧!就好像一个人突然变得目光炯炯,充满自信,决心放手一搏一样。我又一次看到这种眼神,是在初中我的一位好友身上。她那时因为身体不舒服,数学考得很差,所以一直很不开心。我正打算劝说她看开些时,她突然盯着我,说:“我想明白了,你们看着吧,我下一次考试要一雪前耻,扬眉吐气一番!”她果然做到了。她那时的眼神无比坚定。

我其实是一个没什么上进心,又不太努力的人。想想看,我似乎没有什么下决心一定要争取的东西,也没什么一定要达到的目标。那两件事过后,我偶尔也开始思考:我是否也能成为那样的人呢?我是否也可以为了一个目标努力地拼搏呢?细细想来,我也有自己藏在心底的想要完成的梦想啊!

我开始慢慢地改变自己。我开始努力了,开始好强了,开始追逐起了自己的梦想。因为我希望,我也可以拥有那样坚定的眼神,有那样完成目标的决心!

是那令人难忘的细节打动了我,让我有了这样的勇气。这令人难忘的细节,是很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的。那让我改变的眼神,我会永远铭记在心的。我希望,今后我的这样的眼神也可以让人改变。

令我难忘的细节,谢谢你让我的改变!

慢跑作文的细节描写【三】

一人漫步在街道上,感受着那已不再苦涩的空气,薄荷糖的味道到处弥漫着,像丝绸飘过人的脸庞。

在城市的一隅,我发现了一垛矮矮的院墙。它倚靠在一户人家的院旁,大大小小的石砾,混着湿沙,胡乱堆在墙外。我好奇地走过去,抬头望向墙内,虽有些吃力,但不高的墙还是放行了我的目光。

妙啊!墙内是一片新天地。墙下挤着一簇蘑菇,头紧紧地靠在一起,水灵灵的。旁边生着几丝娇柔的小草,中间还点缀着各色的小花,花儿并不艳,可那一团洁白包裹着蛋黄色的花蕊,透着一种道不出的灵韵,突然联想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可又觉得用来形容这块天地太过单薄。

那画面定格在我脑中,久久不能消散。于是,又是一次雨后,我又寻到这里来。

可墙被拆了。

墙的残肢还被丢弃在那里,没清理干净的水泥伴着雨水流淌着。我再也无须费力探头去看了,可那股惊艳也荡之无存。

草,只是杂草,花,只是野花。这不过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平凡地方。可是我失望离去的同时,我忽然又明白了什么。

占据我脑海的,不是嫩绿的小草,不是娇艳的花儿,只是那一方矮矮的墙。这并不起眼、常常被人遗忘的墙,赋予了花草美丽,震撼了我的心灵。

仔细咀嚼,这难道不是“距离产生美”的完美释义?隔墙而望,一切都可望不可即,它有了一股微妙的神秘魅力。剥开这层薄膜,一切都触手可及,可也就平淡无奇了。人的心理真是微妙,垂涎于得不到的东西,得到后却又将其冷落,不在多看一眼。在那幅美景中,也许那墙是最微不足道的细节,可也是最绝妙的一笔。

那堵墙,带着它的美丽,带着它的意义,从此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

慢跑作文的细节描写【四】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题记

母亲,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称,她孕育着我们,这是伟大而又无私的,但每个母亲都是“傻“的。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而且还下着雨,我和弟弟正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看电视,弟弟时不时地往窗外看。当我看得最入神的时候,弟弟突然拍了我一下,吓了我快要蹦起来。他说:”哥,你敢把手伸进那盆水里五分,不两分钟吗?“”切,有何不敢,小意思,“说着就立刻把手伸进那盆冷水里,慢慢地,手有种刺骨的感觉,于是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手抽回来,然后愤怒地对弟弟说:”你逗我啊,皮肤又痒了是吧。”弟弟无奈地看着我,指着窗外的母亲对我说:“哥,妈还在外边给我们洗衣服呢。”我愣了一下,于是走到窗前,用手伏在窗上,看着窗外的母亲,她用她那长满茧的双手伸进冰冷的水里,用脖子与肩膀来支撑着雨伞,坐在一个小椅子上为我们洗着我们换下来的脏衣服,调皮的雨水时不时地跳进了妈妈的衣服里......大概是累了吧,只见她挺起了身子,左右手前后甩了甩,扭了扭脖子,再用手捶捶后背,然后又开始坐下洗衣服......

我再也忍不住了,带着辛酸跑了出去,拉起母亲,对她说:“妈,让我来帮你洗吧,“母亲看见我跑了出来,感觉很惊讶:”呀,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跑出来了,快进屋去,小心冻坏了身子,“不,我要帮你把衣服洗完”,“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快进屋去。”最后坳不过妈妈,只好乖乖地进屋了......

看着窗外的母亲,我顿时潸然泪下,这么冷的天,别人家的母亲就是呆在里看电视,上网或打麻将。而我的母亲却在受着凛冽寒风的鞭打。我的母亲啊,我那水一样的母亲......

晚上在自己的房间里,在床上辗转反侧,默默回忆起早上的事情,感到了母亲的无私的爱。突然,一阵剧烈地咳嗽声把我从回忆拉回现实。当我下楼去打水时,路过母亲的房间,那么晚了,以为母亲睡了,没想到发现母亲房间的灯还亮着。我伸头去看,只看见一个微胖的中年妇女正在床上用针线在缝补衣服。啊,我的母亲,熬夜地为我们缝补衣服,用那早已布满茧的双手,一针一针地把衣服补上,每一针都浓缩着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有时会因为疲劳或眼花的状况而刺到了自己的手,可母亲却只阭了阭指头,继续缝补衣服......每个母亲都是“傻”的,但她们都愿意充当这个“傻”角色,再次,我只想说:”妈妈,我爱你!

慢跑作文的细节描写【五】

我紧张的心情随着日历翻了又翻,终于迎来了那次振奋人心的体育测试。

我深深地记得:那次体育测试规定我们六点半就要到校。我一大早就被闹铃声轰醒,所以很快就来到了学校。学校已人山人海,看来是时候出发了。

我们搭乘公共汽车来到了考试地点,休息了半晌。分队完毕后,在老师的带领下便开始了今天的考试。

第一项考试是50米跑。这是一项最揪人心的考试了,因为它讲究的是争分夺秒。在预备时,同学们就捏紧拳头,眼睛直勾勾地凝视远方。一声令下,大家仿佛离弦的箭一般飞速向前冲。可是天不遂人愿,因为仪器问题,考试成绩无法记录,只得重新测试。这让人的心揪得更紧了。其中有几位女生也要重跑,我原本以为她们会吓得在一旁抹眼泪。可是结果出乎意料,每个同学都沉着地对待了这件事,大家安静地回到了原位,准备迎接下一次的考试。

在紧张的发令声下,同学们跑了再跑,但最后都以无成绩告终。面对这样的打击,大家抱头痛哭也是情有可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监考老师的解释下,大家抖擞了精神,脸上的疲惫一扫而光。

最后仪器好了,同学们顺利地跑完了全程,而且成绩相当可观。

那次体育测试给我留下那难忘的一幕,也引起我更深切的思考。这段期间的体育测试难道只是仅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强健吗?不,它也带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升华。以前,我们或许会伤心训练时老师的严厉,但正是因为那艰难的磨炼才练就了我们现在面对困难不逃避,临危不惧的品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将把它作为我的人生格言。感谢这次体育考试,因为它让我领悟了许多。

慢跑作文的细节描写【六】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一,学校里举行一年一度的八百米赛跑。参加比赛的3名选手,有高的,有矮的,还有瘦的。他们是通过了层层选拨,脱颖而出的。

比赛就要开始了,他们正做着赛前的准备工作。有的踢踢脚,弯弯腰,有的伸伸手,摆摆头。他们做好了准备了工作,开始比赛了。他们站在各自的起跑线上后,左脚半蹲,右脚后移,两呈八字形撑在起跑线边,做着起跑削的动作。

“各就各位——预备——起!”随着裁判一声令下,运动员们象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甩开膀子,迈着大步,快速地跑着。

刚开始,他们三个人一直不分前后,直到二百米时还是这样,有的人就说了:“喂!这样下去可就没意思看了!”突然代表四年级参加比赛的选手丁丁有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直冲到最前面,打破了这个僵局。

两旁的啦啦队真是热情高涨,“加油!加油!加油!”喊得真一个比一个响。常常出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和眼光继续回到赛场上,落后的两名参赛队员坚持不懈,终于拉近了距离。不过差距依然很大。

进入比赛的最后两百米了,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激动人心。他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短。是了最后的五十米了。他们咬紧牙,向终点发出最后的冲刺。“四十米,三十米,二十米,十五米,十米,五米,四、三、二、一、零!”“耶!”

丁丁最先冲过了终点,一举夺冠。其他几名运动员,分别获得了第二、三名。

啦啦队的队员一起跑过来围住丁丁,又是端茶,又是捶背,他们的赛后服务做得挺周到地嘛。这时教练走过来,说:“好样的,继续加油吧!”丁丁走到其他两名运动员身边,坐下来说:“这场比赛,使我认识了你,你也认识了我,真是‘不打不相识’啊!

三人哈哈大笑起来。

慢跑作文的细节描写【七】

《教师月刊》这本杂志的贴地性与思想深度在圈内是早就有名的,主编林茶居先生更是早就熟识,寒假里拜读该刊首席记者朱永通先生新作《教育的细节》,感触尤深。用王木春先生的话来讲,是深入教育现场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结集,“散发着亲切的泥土气息”。

这部作品是一个独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识的.框架内的平实述说,说出了教育的本质,是以敏锐的眼光,透视了教育行为中的真善美和虚假丑。读完之后能明晰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师,感受一种“梦在远方,路在脚下”的平静和力量。整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抛却新潮的术语,瞩目于教育的小事、细节,带你抵达教育现场,为教育做最真实、深刻的“侧写”——这些书评都极为中肯。

感触最深的是书中“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这个章节。第120页,朱先生借引意大利人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 Malaguzzi的名诗《其实有一百》,质问孩子的九十九种语言哪里去了?

孩子是有一百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问题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一百种欢乐,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

学校和文明,将孩子和身心分离。

他们告诉孩子,不需用手操作,无须用脑行事,只要听,不必说,理想世界不必伴随快乐……

他们要求孩子,去发现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

朱永通先生指出:“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也极有可能存在诸多可怕的盲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及思索,甚至随心所欲”。于一些随意的教育细节中灭失了学生的天知,我与此有着很深的共鸣。在2013年第8期《教育新理念》我曾经撰有《语文课堂:教师引导拒绝先入为主》一文,剖析教师本位先入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指出首要原因是缘于对儿童的误读——儿童是什么?“语文界先入为主派的教师用他们的教学行动确认儿童就是一张白纸。儿童天生应该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问题理应由老师先来发问。那么,儿童真的是一张白纸么?”

其实,儿童天生会学习,儿童的学习力几乎与生俱来。可是,对儿童的误读使得教育者对此视而不见。面对这样的窘态,《小学语文教学》会刊主编李红云曾撰文呼喊:“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对世界不是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呢?哪一个孩子不是急切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呢?是谁把孩子的求知销减了?是谁把孩子的求知火苗扑灭了?”

回想起传统的语文课堂:使用精美的语言导入新课,解读文本由教师率先发问,迫使学生跟进。教师上课讲究起势、勾连、承转、收合,教学预设程式化,追求教师表演严丝合缝、至臻至美,“三维目标”精准达成,师生课堂表现常常“精彩纷呈”。这类课堂,教师课前对教学设计往往苦心孤诣,对文章内容、特色已然凝练概括,对作者生平、写作动机更是反复推敲,课堂上只几下“蜻蜓点水”,便极为轻巧地“帮助”学生清除了阅读障碍,省时、高效、创境、激趣,一举数得,教师显得游刃有余,学生的学习也似乎顺顺利利。但这样的课堂真的可取吗?2011新版《语文课程标准》(部颁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显然,新的语文教育思想并不支持这种课堂上以教师为本位,强调教师引导先入为主的做法。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以教师引导先入为主为范式的教师本位课堂在当今小语界的教学中仍比比皆是,是主流的教学样式。为何迟迟不见变革?教师本位课堂,以及教师在小语课堂上先入为主的引导底气从何而来?

现在读读朱先生的作品,我发现,这个问题其实也体现了很多老师,平时对一些教育细节的忽视,其中包括对儿童的仔细观察,渐渐的导致自己累积了一些教育的“恶习”,生出许多“反教育”的行为,灭失学生的天性,这其实是极为可怕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很多时候取决于对细节的观察与领悟!

朱永通《教育的细节》一书共五辑——“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文字虽很朴实,却正如网络评论的那样“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确实是一本教育界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