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收花生作文600字(关于收花生的作文800字)

收花生作文600字(关于收花生的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2-12-27 14:27:50
收花生作文600字(关于收花生的作文800字)

收花生作文600字【一】

我独自一个人走在梓州的一条小街上,愁眉苦脸地冥思苦想想着国家统一的事,什么时候才能收复蓟北呢……忽然听到一个村子的人们围在一起敲锣打鼓,还一边吆喝。其他人一蜂窝地朝那里兴奋地涌去。“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我心里想着。“是蓟北收复吗?不可能!”我脑子里闪出的念头被打消了。我问了过路人,得知真的是蓟北被收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想到,我日日盼月月盼的一天已经来到了。太好了,实在太好了!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饱含激动和高兴的泪,不知不觉,眼泪哭湿了我整一件衣裳。

再迈着急促的步伐,终于回到了家里。急匆匆地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一点也不出我意料之外,他们都高兴地一蹦三尺了。我随随便便把诗书一卷,高兴得无法形容。对,简直就快要发狂啦。

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衬着清澈的湖水。这是一派风景如画,多么美好的景啊!和煦的风,吹着我的脸,令我神清气爽。我和朋友们在明媚的阳光下放声高歌,畅饮美酒,一起兴致勃勃地聊天。我是多么想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正好返回故乡。

在我的脑海中早已呈现了回到故乡的情景和路线:树木郁郁葱葱,鸟儿齐声欢唱。我泛着小舟,从巴峡出发,穿过那苍翠欲滴,层峦叠嶂的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我快速地写下了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宝丰县杨庄一中六年级:陶子昂

收花生作文600字【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400字精选

公元700多年,因为安史之乱,当时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争,都是举家老小,纷纷背井离乡,我也带着家人随着浩浩荡荡的逃难大军,来到了四川。

这天,我正外出办事,平静的街上忽然人潮涌动。只见人们纷纷往前挤,还有人边跑边兴奋地大叫“大快人心!大快人心!”我连忙拉住一位路人,向他打听,这位路人激动得语无伦次:“你还不知道啊,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了!”顿时,我也激动万分,我们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故乡去了。想到这里,我止不住热泪长流。我想赶快回家,,把这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告诉妻儿,于是,我拔腿就往家跑。还没进门,我就大喊:“蓟北收复了!蓟北收复了!”妻子一听,扔掉了手中的衣服,就跳了起来:“真的吗?那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孩子也从房间里跑了出来,高兴得手舞足蹈,看着他们喜极而泣的样子。我想:妻子以后不用再愁容满面了。

想到马上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我思绪万千,欣喜若狂,胡乱地将诗书一卷,只想要好好庆祝一下。

于是我约上三五知己,来到酒馆,庆祝这美好时光,大家畅想着未来,共同祝愿以后再也不要战争,让老百姓从此可以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回家路上,我计划着可以趁着这明媚的春光,带上妻儿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再到襄阳,然后直奔故乡洛阳。一进家门,我立即挥笔写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收花生作文600字【三】

来到田边,俯视田野,只见一株株金黄的稻谷低着头,弯了腰,像害羞的少女。一阵微风吹来,田野卷起金色的浪涛,一望无际的稻田,此时就像一片金色海洋。劳动开始了。我和奶奶割,爷爷负责把割下的稻谷放入打谷机中脱粒。你可别认为割稻谷是件容易的事,其实也是要动脑子的。如果你站的姿势不对,就会很容易摔倒在田里。另外还要注意镰刀的握法。我开始学时,不是站很远就是站很近,镰刀柄一会握高了一会握低了,反正毛病一大堆,后来经过奶奶的指导,姿势稳了,速度也快了一点。可是割了不到20分钟,我因为一只脚忘记拖动了,就倒在了田里。奶奶好不容易把我扶了起来,我坚持着又割了20分钟,终于割完了两行。

在休息时,我见爷爷干得那么自在,于是我也拿起一把稻谷,把它放入打谷机中,一边踩踏板,一边翻稻草。突然,我手不小心松开了,稻草就被卷入了打谷机中。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稻草从打谷机中拿出来。等我准备再次试时,爷爷阻止了我,说让我先观察他是怎样做的,然后再跟着学。我在一旁细心观察,原来爷爷是这样做的:他一边慢慢地踩踏板,一边翻稻草,稻谷握得很紧且均匀地铺开送进打谷机。于是我学着爷爷的样子做,可是我还是有问题,我在打稻谷时那谷子四处“乱飞”,我看了有点失落,可爷爷却一直支持我,手把手教我怎么握稻子。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成功了。不多时,天已经暗下来了,我们整理好东西,回家了。

收花生作文600字【四】

农历七月十五,我们一家去外婆家过中元节。

离开饭时间还早,外婆和姨妈看看天空,跟妈妈用壮话说:“快要下雨了,要去收稻谷,不然等下就会被淋湿。”

妈妈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收稻谷,我惊讶地看了一眼艳阳高照的天空,不可思议的说:“会下雨?这么大的太阳?怎么可能会下雨?”

“外婆在这里做了几十年的农活,天气变化我都知道,你要去吗?”外婆笑呵呵地说。

穿好外套带好帽子,我、妈妈、姨妈还有外婆坐着电车朝晒谷场驶去。刚才在屋子里还有些阴凉,一出门,强烈的阳光迎头而下,天空上蔚蓝蔚蓝的,没有一丝云,路旁大树的树叶被晒得卷曲,小草也无力地低下了头,给人一种莫名的烦闷感。我不禁疑惑,这样的天气,真的会下雨吗?

到了晒谷场,那里已经有不少人在收自家的稻谷了,男人光着膀子,拿着谷耙将晒好的稻谷堆成一堆一堆的,女人则在身后将稻谷扫成一堆一堆的小山,再将其装入簸箕,倒入开好的袋子里。

我学着姨妈的样子拿着跟我一样高的谷耙,吃力地堆着稻谷,姨妈看着我忙碌笨拙的样子,便叫我去扫她身后的稻子。稻子金灿灿的,浓郁的稻谷香扑面而来,我深吸了一口气,用葫芦瓢把稻谷一点一点地装到簸箕里,再倒入袋子里。

火辣辣的阳光晒得我满头大汗,我不时用衣袖去擦额头上的汗,瞧着姨妈也是大汗淋漓的模样,却从来不哼一声,一副早已习惯的样子。

七月的天气像个变脸的娃娃,前一刻还艳阳高照,下一刻便乌云密布,刚才外婆说的果真没错。

好在稻谷也收得差不多了,我和姨妈把装满稻谷的十二个袋子紧紧地密封好,妈妈和外婆那边也收了十袋的稻谷,一共是二十二袋稻谷,今年外婆真是大丰收啊。我看着这二十二袋稻谷发愁,快要下雨了,这该怎么运回去呢?妈妈和姨妈、外婆却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在那里唠家常。

不一会,大舅开来的三轮车便解答了我的疑问。妈妈和姨妈奋力将稻谷装上车后,三轮车呼啸而去。

回去的时候,心里滋味五味陈杂,这次的收稻谷,不仅让我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含义,也让我这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城市孩子,体验了一把劳动农民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