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心理描写作文750字左右(心理描写的作文150个字)

心理描写作文750字左右(心理描写的作文150个字)

更新时间:2022-11-24 08:22:36
心理描写作文750字左右(心理描写的作文150个字)

心理描写作文750字左右【一】

省思自己首先要面对惯性的挑战。我们知道很多寓言哲理,但不懂得。就像栓链子的小象的故事,讲的就是我们自己,实在太形象了。我们在种种规则观念里长大,笼子形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那些栅栏变成了天经地义的存在,从来不会去怀疑,更不会想还有笼子以外的地方。没有家长、老师训诫,自己的理性也会跳出来指手画脚。自己呆在笼子里,看见别人试图把脑袋伸出笼子外面,第一念头还是觉得别人有问题,想阻止他。

我们习惯于用“买东西”这个词儿来表述购买XX,如果要求不能用这个词,你几乎无法表达,这个词已经深入的无法抽离,以至于我们从没意识到这个词以前也是没有的。我们的观念、思想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东西,我们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被束缚而不自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帮我们认识到他们的存在。

心理基础读书笔记6

人生的悲剧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它之所以最后令我们陷入困境,是因为我们想否认自己人生的悲剧性。

对别人战战兢兢,特别想赢得别人的认可,结果赢得的是冷落和嘲讽。后来,她不再关注别人,不再渴求别人的认可,只是“为自己跳舞”,但人们反而走过来,和她一起跳舞。

当你抵触悲伤时,你的心也就远离了你悲惨的人生真相。不过,这只是远离,并不是消失。悲惨的人生真相永远不会因为我们做一些主观努力,就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并不再对我们的心灵发挥消极的影响。

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的过去的必经之路。

悲剧性是我们心灵的养料。你拒绝悲伤,也拒绝直面自己悲惨的人生真相。你巨大的心理能量都花在了否认真相、与真相较劲上。随着心灵之墙的一一倒塌,你坦然接受了悲惨的人生真相,你不再去否认,也不再去和这注定不可能改变的事实较劲。当你做到这一点时,你的心理能量就获得了解放,它们以前被你投注到外界的人和物上。但现在,这能量回到了你自己身上……。

悲伤,是完结的力量!悲伤所完结的,是人生悲惨的人生真相。当然,这真相永远不会消失,但经由悲伤之路,我们的心灵从这真相中的悲剧中获得了解放。甚至,这真相的悲剧性还会成为我们心灵的养料,促进我们成长。而复生”就是解决“悲伤后遗症”的力量。所有的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有这种力量。任何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是天然产生,它们都在告诉我们一些信息,在指引我们走向好的成长之路。

悲伤把你的注意力从积极的生活中转移开,聚焦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当你损失惨重或处于极度悲痛的时候,你会想到对你最重要的人,而不是个人的成功,是人生的深层规划,而不是令人精力涣散的小玩意以及娱乐项目。

相信许多人有这种体验:一场大病、一场灾难或一场意外的亡,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态度,使得我们明白什么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这也是悲惨的人生真相必将带给我们的馈赠。

一系列的人生悲剧,既可以令一个人变成祥林嫂,只是喋喋不休地向别人重复诉说自己的苦难,以赢取别人的同情,也可以令一个人变成贝多芬,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唱响自己生命的最强音。

不过,我们也需警惕另一种倾向:命运的强迫性重复。

譬如Z,那次悲伤令她形成了“置之地而后生”的人生哲学。结果,生活一旦平静下来,她就会觉得,自己需要重新一次“置于地”,她深信那会极大地激发她的生命能量。

愤怒,给予你力量和动力,让你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具有创意,每一分钟都能表现出你自己的风采。没有愤怒,你就会在不适当的地方屈服,就会手足无措。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

我们惧怕愤怒,因愤怒看上去易伤害关系,让我们与别人疏远。但愤怒是必须的。

因为,我们既需要亲密关系,也需要保持独立空间,从而保持住自己的个性和判断力。愤怒,是保护独立空间的最有力武器,甚至是唯一的武器。

假若你接受自己的愤怒,那么,当有人试图与你建立坏的关系时,无论他的借口多漂亮,他都难以得逞,因为愤怒告诉你,他这样做不对。

你的愤怒释放后,会令他知难而退,而你则捍卫了自己的空间。这样,通过愤怒,你拒绝了一次坏的关系,或者拒绝了一个关系向坏的方向发展。

由此,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其著作《灵魂的黑夜》中说:“当人们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愤怒的情感时,它就能为一个人和一种关系做出很大贡献;但是当愤怒被遮掩隐藏起来时,它的影响则正好相反。”

与关系有好坏之分一样,愤怒也有好的愤怒和坏的愤怒。好的愤怒,直接捍卫了你的个人空间,并最终阻止了一个好的关系向坏的方向发展。坏的愤怒则做不到这一点。

“一些愤怒之所以成为坏的愤怒,正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压抑了自己的愤怒。”

愤怒强的人,力量就强,这是因为愤怒既是保护自己的力量,也是激发自己争取和战斗的力量。”

好的愤怒,针对的必须是导致你愤怒的那个人。你对这个人愤怒,你才能捍卫自己的空间,并且愤怒的表达才会有效果。如果这个人惹了你,你不敢对他愤怒,你跑去把愤怒发泄到其他人身上。那么,你发泄得再厉害都没用,因为对象选错了,那样愤怒就没有任何意义。”他解释说。

愤怒,是对入侵的直接反应,并且,重要的不是要宣泄愤怒,而首先是理解自己的愤怒。因为和其他所有的情绪一样,愤怒首先是一个信号,它告诉你有人过分地侵入了你的空间,过分地控制了你。如果你感受到了愤怒并理解了愤怒传来的这个信号,那么你就会明白,侵入你空间的那个人,无论其理由是多么美好,你都应当捍卫自己。

最常见的入侵恰恰来自最亲密的人,如父母、配偶、亲友和同事。关系越亲密,入侵者越容易打出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我爱你,所以才这样做”。这种借口很容易迷惑我们的理智,让我们陷入迷茫,开始相信他们的确是为了自己好才这么做。毕竟,理智很容易被欺骗。

但是,情绪决不会被欺骗。第一时间产生的情绪,都是基于真相的最直接反应。愤怒也是如此,假若你能全然地接受第一时间产生的愤怒,那么你永远不会被欺骗,不管多么聪明的入侵者都不会得逞。或许,你不得不暂时接受一些强势人物的入侵,但你清楚地知道,这不是爱,这不是为了你好,这是入侵,这是不对的。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心理描写作文750字左右【二】

自教育出现之时就伴随着教育心理的产生,中外古代教育典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但教育心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刚走过的百年的历程其实就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枝的历史过程。期间,教育心理学家前赴后继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探索和实证研究,发表、出版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著作、教材,使教育心理学的科学体系日臻成熟,教育心理学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不断提高,教育心理学已成为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学科之一。但是,相较于国际领域学术前沿课题,和一些有代表性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国内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概念还亟待整合,而这恰恰可以从国内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概念与中小学实践工作明显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合拍” 反映出来。而《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的编写恰好是针对如何加强教育心理学与中小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它从教师角度,阐述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促使教师学会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下面,首先对本书编者、全书内容做一简介,然后对该书的特点予以评述。

心理描写作文750字左右【三】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而最初的0.25至4秒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不要小看这短短的4秒钟,别人对你这个人75%的判断和评价都由此而来。所以别人第一印象中的你不管是不是真实的,以后你留给别人的这种印象都很难改变。

心理描写作文750字左右【四】

总之,本书是一本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专著,特别对于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心理描写作文750字左右【五】

心理描写作文750字左右【六】

作为雷米原著的书粉,我在知道心理罪电影上映以后,立刻迫不及待去看了。影片一开始,就发现加入了新角色乔兰,方木出场的案情也极为陌生,等等。从整个影片来看,整体改动都很大。但抛开原著的设定的性格设定,例如方木自校园宿舍案件发生就变得沉郁,以全新角度来看,这部影片足够让人惊喜。廖老师精湛的演技自是不必多言,而李易峰这次的演技相信也足以让人们刮目相看。从人物来讲,我更多体会到的是邰伟这个角色情绪的多面性,和方木巨大的性格转变。

一、开头第一个案子

邰伟总的概况应该是“面冷心热,经验丰富”。了解情况,一边听法医报告一边暗中观察人群,随后就用小动作指示慢半拍收队,是为了保证群众安全,以这个细节表现他作为一个老警察老道的一面。在追到犯人之后,看到慢半拍受重伤,又忍不住去打犯人,又体现他比较冲动以及重情义的一面。而一开始的方木可以用俩词概况,就是“嘚瑟和冷漠”。卖弄自己的天赋,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一定要把自己的推理在众人面前说出来,直指犯罪者,就是在卖弄自己的才华。在抓捕犯人之后,有一个他不去担心自己的同伴,而是望向天空。这个眼神所传达的就是“我不担心有没有人受伤,我只关注我的结论的对或者错”。这些大多用眼神、细节所表达的东西,出人意料,在我第一遍看时就能感觉出来。

二、吸鬼案子的前半部分,到马凯坠楼

这个部分是邰伟和方木冲突的高潮部分。首先,邰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作为一个前辈,对人才的爱惜;同时他始终不认同方木的行事作风,认为方木这种冷漠的性格会给办案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他人生命。如他在影片中多次提醒方木,“留神别把自己丢了”、“你缺少对生命的敬畏”等等。他是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告诫方木。而此时的方木,一边作为孤儿,他性格天生冷淡,另一边想着自己多次画像正确,自信心膨胀,相信任何人都不会逃出自己的掌控范畴。例如在船上失手之后,立刻表达对邰伟的不满。这种性格的加剧也为后面陈希的`埋下伏笔。

三、吸鬼案子的后半部分

这里剧情走向我是真的没有想到。方木发视频进行心理暗示,这个举动真的充分展示了他冷漠的自信。包括之前他用带入心理的方式对犯罪者心理进行解剖,都表现他为了破案“不择手段”。在方木和医生的见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医生其实对方木进行了心理影响,比如“这个周末、我真正的对手是邰伟”,让方木以为他真正想掉的是邰伟。最终导致了陈希的。方木的性格就此转折。不得不说,在本场电影中最震撼我的镜头都在这个部分。在双子大厦下面,邰伟表现出的对方木的关心、不忍。方木从疑惑到有不好的预感,再到自己一定要上去看看。尤其二人推车门的戏。用眼神和动作把这种转变表现的淋漓尽致,看的畅快。随后在笔录时候的哭戏,语无伦次、隐忍、后悔,不得不在这里说李易峰的演技真的进步非常大。再后邰伟去找方木谈心。第一次直面自己的内心,说出他自父亲牺牲时所留有的遗憾,两个人一起默默流泪。我相信两个人的结打开了。

之后就是破案,这里给了不少铺垫,例如乔兰说的小计量药剂会使人暴毙,医生把陈希之前的视频发给方木,这时候就给了方木一个仇恨的眼神,以及在前面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医生所说“我们会成为朋友”,归结在一起,方木孤身犯险也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但在这里仍有疑问,例如药剂或许会使人暴毙,但同样会使人力大无穷。如果邰伟没有及时赶到,方木如何解决?以及台风情况下,海警没有办法上岛,邰伟又是怎么去的岛上?以及方木用这种方法医生,为自己女友报仇是否太过戏剧性?我能想到的解释是,方木本身对法律有些藐视的态度,不然之前也不会使用心理共情的方式推理罪犯,同时这里也是模糊法律边界,解释成自卫,为了保命迫不得已。

关于邰伟,影片用穿插回忆的方式有很好的阐述了他性格的来源,是先塑定完成,一步一步向观众展现出来,同时解说其前因后果。而方木则是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过程,当然从最后的“复仇”可以看出来,他还是一个有些冲动是年轻人,存在着缺点。这也是我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感到意犹未尽的原因——我觉得这只能属于前传。是方木和邰伟合作的开始,是方木转变的开始。网上有传闻,在适当的时机会有第二部的出现。个人认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