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端午吃粽的作文(端午节吃粽子作文五年级)

端午吃粽的作文(端午节吃粽子作文五年级)

更新时间:2024-06-19 06:27:58
端午吃粽的作文(端午节吃粽子作文五年级)

端午吃粽的作文【一】

今天是星期一,我一家、思源一家还有朵朵和她的妈妈一起去黑排角过两天一夜的旅行。

我们是星期一的中午12:00出发去黑排角的。经过了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黑排角。我和朵朵、思源一下车就去沙滩上玩。我们在沙滩上捡到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贝壳,比如:寄居蟹、小螃蟹、大螃蟹、海螺、玉黍螺、蛤蜊、牧蜊、扇贝

我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于是我对朵朵和思源说:我们不如跟着海浪走吧,海浪一回来,我们就跟着回来,海浪一出去我们就出去!他们说:好!于是我们同海浪玩起了你追我赶的游戏。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了晚上。我们玩累了,回来休息,刚好我们带的粮食也煮熟了,顺便回来吃点食物。吃完食物之后,爸爸们和妈妈们还有思源的妹妹,他们一起去搭帐篷,而我们剩下的人都去洗澡,因为我们下水游泳的人身上到处都是沙子粒,弄得我们一点都不舒服,所以我们要去洗澡,把身子洗得干干净净的。

我们洗完澡,就去看了一会儿电视。我们看的是《鼠来宝3》。正当我们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我的爸爸忽然走了进来,把我和朵朵都吓得魂飞魄散。我和朵朵反应过来之后,我就对爸爸说:爸爸,你刚才把我和朵朵都吓得魂飞魄散了。爸爸说:有那么恐怖吗?朵朵说:有那么恐怖!我的爸爸就说:那以后我就不进来了。我无语地对爸爸说:呃,那你睡哪里啊?爸爸说:呃,我也不知道。我说:那你还是进来吧!

刚好这时我们要到睡觉的时间了,于是大人们赶紧让我们睡觉(我们是睡在帐篷里的,而思源一家是睡在酒店里的,弄得我和朵朵好羡慕思源他们睡在酒店里)。

第二天的早晨也是跟第一天一样,阳光非常温暖,我们依然在跟海浪玩耍。我们在那里玩了很久很久都不想回家,但是爸爸妈妈们一直催我们回家,最后我们还是在大人们地努力督促下回到了温暖的家里。

在家里,我们过目不忘地回想着大海和沙滩,心思还在大海和沙滩上呢!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端午节旅行!

端午吃粽的作文【二】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每当到了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写“王”字。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国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身体,只吃他们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那在家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还有挂香袋,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在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和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挂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虫子来咬。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黄酒也是为了不让蛇来咬,就有这个习俗了。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我陶醉,我真喜欢粽子呀!

端午吃粽的作文【三】

儿子是个电视迷,一上车,就迷上了电视。让他瞧瞧路旁的梯田等很少甚至从未见到的风景,他也懒得把眼睛从电视屏幕上离开一会儿。我呢,是一个热爱山山水水的人,所以每次在去旅游的路途中,我从未舍得闭过眼,一直在观赏路两旁的旖旎风光。它们不时的给我视觉上的冲击,时而让我兴奋,时而让我沉思。此次旅行,让我兴奋的是看到了美丽的梯田和诗人笔下的山川;让我沉思的是,辛勤耕耘在梯田上的人们,他们的庄稼生长地比较矮小瘦弱,而且收种都大多用人力,无法用现代化的机械作业。

路上风景虽好,但是长时间的坐车,我这腰可受不了。十分不舒服,真想站起来走动走动,或是躺下休息休息。四个多小时过去了,大约在9:40,我们终于来到了第一个旅游景点:天然地下画廊的山脚下。

车子开始爬山,越来越高,我们的心不仅紧张起来。山路虽然平坦,但是较窄,仅容一辆车通行。所以我们此段时间都不敢做声。直到车子到了宽阔的场地,我才松了一口气。此间,也亲身到山区行车的艰难与危险。从而也感受到山区人民的艰辛与困苦,再次感悟到平原人民的幸福与快乐。

下了车,随团导游说:“你们先歇会儿,我去请个当地导游,为你们带路、讲解。”休息了片刻,当地导游就来了。我们跟随导游沿着石砌台阶下山,曲曲折折,拐了几道弯儿,来到了早已目睹到的木制水车和“瀑布”跟前。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很是令我疑惑而又惊讶的牌子,大致意思是:免费拍照。我把早已跑到前面的儿子叫住,告诉他,下来拍张照片。儿子刚下来,还没有挨上拍照,导游就在前面喊起来了:“济宁的朋友,请跟上,不要掉队。”儿子最怕掉队了,听见喊声就赶快催促我追上去。我只好随从。

我们走进了天然地下溶洞,儿子惊叫起来:“好大得洞啊!”确实挺大的,也很凉爽,因为地面总是湿漉漉的。可以随处看到地面上的小水窠。这里应该是夏天乘凉的好去处。我们排好队伍走进检票口,跟随导游参观了天然地下溶洞。在这里,我看到了期待已久的钟乳石。他们形状不一,有长的,短的;大的,小的;柱形的,片状的,锥形的;透明的,半透明的、、、、、、儿子迫不及待地告诉我:“真好看!妈妈,赶快拍下来!”这些钟乳石分布各异:有些地方多,有些地方少;有的林海林立,有的层峦叠嶂[注: 层峦:山连着山;迭障:许多高险的象屏障一样的山。形容山峰多而险峻。];有的是孤家寡人;有的是成群分布。头顶钟乳石,脚踩人工水泥路和人造石堆交叉铺设的路面,听着哗啦啦的流水声,再加上十六七度的温度,十分舒畅。说起石堆,儿子还很有兴趣,每到一处石堆,他就情不自禁地数起来,多的一段路,竟达59个。为了不让游览者感单调乏味到,这些石堆的形状也有变化: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方形的,还有的是多边形的。就是它们,吸引着游客不停地惊讶、赞叹、驻足欣赏,拍照。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们来到了溶洞漂流。

漂流滑道大都是人工砌成的水泥槽,大概是为了游客的安全着想吧。我们娘俩坐上皮筏艇,刚开始水流还是比较缓慢的,渐渐的,水速越来越快。当滑到一个拐弯处,我感觉到灯光一闪。因为水流很急,也没去多想。我们在忽而明,忽而暗的溶洞里,蜿蜒前行。在即将到达出口时,皮筏艇颠簸得越来越厉害。我提醒儿子抓紧些,并且为了孩子的安全,我用两腿紧紧夹住孩子的腰。这时的水不时的溅到我们身上,也引得儿子不时地“哇,哇”赞叹着。我的心情很复杂,感到很刺激、开心、对儿子的关心,但更多的是担心,时刻警惕着。溶洞出口一段是人工砌成的,一小段一个阶梯,大约50米,随着激流就滑下来了。

下了皮筏艇,我看到有取像的,于是就凑到跟前,询问工作人员,有没有我们的。工作人员往后转身看了我们娘俩一眼,哇,还挺有眼力的,一下子就打开了。问我们要吗?我说:“要啊!”“交15元钱。”同时我也看到了桌子上的红牌子:“取照片十五元”。此时,我终于明白了“免费拍照”的含义,也明白了拐弯处灯光为什么一闪的原因了。

取了照片,我和儿子随着团队中的部分人继续上山,山上有个不算很小的,但也说不上豪华的超市,不过里面东西还是比较齐全的。因为山顶上东西一向都很昂贵,所以迈进超市的门槛,接着又退了出来。另外儿子对其也无兴趣,连进也没进。我们又随着人群继续向西走,看到了看起来比较诱人的滑草场,里面的草是碧绿色的,看起来像春草一样鲜嫩短小,非常整齐。本想去体验一下,可是没人前去,我们也只好作罢。接着便来到了一条出口的购物街,东西不算很贵,但缺乏特色。终于我发现了自己想买的特产了:煎饼和高粱饴。3元一袋的小麦煎饼(从卖煎饼妇女的话语中,我听出了小麦对他们来说,是稀罕难得的,从来时的路上,我也看到了他们在梯田上大多种植的是毛芋头、地瓜、花生。很少有种小麦作物的,因为是山地,所以即使种上,收成也不好。麦穗头很小,加上今年大旱,麦穗头更是小得可怜。在车上我们看到了路旁有很多田地的作物“干枯”了,都发出了感叹,替这里的百姓难过。可后来我们从高速上下来,行驶在山间的柏油路上时,我们看到了真相:所谓干枯的不是庄稼而是遮挡作物的杨树枝,怕毒辣辣的阳光晒伤了嫩苗。我5元买了两盒高粱饴,担心不好吃,没敢多买。这是我看了看团队的人,他们都走了。此时我慌了,赶快告诉儿子,“没人了!”儿子一听,急忙向周围扫视了一眼,看到团队的人已走了很远了,所以没等走到街头,我儿子就抄近路跟上去了。

不大一会儿,团队的人都聚齐了,路导游说,现在我带领大家吃饭去,午饭后去彩虹谷。

两点半,我们来到了第二个旅游景点:天然彩虹谷。游览这个景点,路导游照例给我们请了当地导游作讲解员,顺便也是为了给我们带路

端午节,凌晨4:00我便起床,为出游做准备。半小时之后,我和儿子吃完早饭,孩子他爸把我俩送到了集合地点——艺海艺校。不大一会儿,车来了。5:00我们准时启程,开始了沂水的天然地下画廊和天然彩虹谷的一日游。

儿子是个电视迷,一上车,就迷上了电视。让他瞧瞧路旁的梯田等很少甚至从未见到的风景,他也懒得把眼睛从电视屏幕上离开一会儿。我呢,是一个热爱山山水水的人,所以每次在去旅游的路途中,我从未舍得闭过眼,一直在观赏路两旁的旖旎风光。它们不时的给我视觉上的冲击,时而让我兴奋,时而让我沉思。此次旅行,让我兴奋的是看到了美丽的梯田和诗人笔下的山川;让我沉思的是,辛勤耕耘在梯田上的人们,他们的庄稼生长地比较矮小瘦弱,而且收种都大多用人力,无法用现代化的机械作业、、、、、、

路上风景虽好,但是长时间的坐车,我这腰可受不了。十分不舒服,真想站起来走动走动,或是躺下休息休息。四个多小时过去了,大约在9:40,我们终于来到了第一个旅游景点:天然地下画廊的山脚下。

车子开始爬山,越来越高,我们的心不仅紧张起来。山路虽然平坦,但是较窄,仅容一辆车通行。所以我们此段时间都不敢做声。直到车子到了宽阔的场地,我才松了一口气。此间,也亲身体会到山区行车的艰难与危险。从而也感受到山区人民的艰辛与困苦,再次感悟到平原人民的幸福与快乐。

下了车,随团导游说:“你们先歇会儿,我去请个当地导游,为你们带路、讲解。”休息了片刻,当地导游就来了。我们跟随导游沿着石砌台阶下山,曲曲折折,拐了几道弯儿,来到了早已目睹到的木制水车和“瀑布”跟前。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很是令我疑惑而又惊讶的牌子,大致意思是:免费拍照。我把早已跑到前面的儿子叫住,告诉他,下来拍张照片。儿子刚下来,还没有挨上拍照,导游就在前面喊起来了:“济宁的朋友,请跟上,不要掉队。”儿子最怕掉队了,听见喊声就赶快催促我追上去。我只好随从。

我们走进了天然地下溶洞,儿子惊叫起来:“好大得洞啊!”确实挺大的,也很凉爽,因为地面总是湿漉漉的。可以随处看到地面上的小水窠。这里应该是夏天乘凉的好去处。我们排好队伍走进检票口,跟随导游参观了天然地下溶洞。在这里,我看到了期待已久的钟乳石。他们形状不一,有长的,短的;大的,小的;柱形的,片状的,锥形的;透明的,半透明的、、、、、、儿子迫不及待地告诉我:“真好看!妈妈,赶快拍下来!”这些钟乳石分布各异:有些地方多,有些地方少;有的林海林立,有的层峦叠嶂;有的是孤家寡人;有的是成群分布。头顶钟乳石,脚踩人工水泥路和人造石堆交叉铺设的路面,听着哗啦啦的流水声,再加上十六七度的温度,十分舒畅。说起石堆,儿子还很有兴趣,每到一处石堆,他就情不自禁地数起来,多的.一段路,竟达59个。为了不让游览者感单调乏味到,这些石堆的形状也有变化: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方形的,还有的是多边形的。就是它们,吸引着游客不停地惊讶、赞叹、驻足欣赏,拍照。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们来到了溶洞漂流。

漂流滑道大都是人工砌成的水泥槽,大概是为了游客的安全着想吧。我们娘俩坐上皮筏艇,刚开始水流还是比较缓慢的,渐渐的,水速越来越快。当滑到一个拐弯处,我感觉到灯光一闪。因为水流很急,也没去多想。我们在忽而明,忽而暗的溶洞里,蜿蜒前行。在即将到达出口时,皮筏艇颠簸得越来越厉害。我提醒儿子抓紧些,并且为了孩子的安全,我用两腿紧紧夹住孩子的腰。这时的水不时的溅到我们身上,也引得儿子不时地“哇,哇”赞叹着。我的心情很复杂,感到很刺激、开心、对儿子的关心,但更多的是担心,时刻警惕着。溶洞出口一段是人工砌成的,一小段一个阶梯,大约50米,随着激流就滑下来了。

下了皮筏艇,我看到有取像的,于是就凑到跟前,询问工作人员,有没有我们的。工作人员往后转身看了我们娘俩一眼,哇,还挺有眼力的,一下子就打开了。问我们要吗?我说:“要啊!”“交15元钱。”同时我也看到了桌子上的红牌子:“取照片十五元”。此时,我终于明白了“免费拍照”的含义,也明白了拐弯处灯光为什么一闪的原因了。

取了照片,我和儿子随着团队中的部分人继续上山,山上有个不算很小的,但也说不上豪华的超市,不过里面东西还是比较齐全的。因为山顶上东西一向都很昂贵,所以迈进超市的门槛,接着又退了出来。另外儿子对其也无兴趣,连进也没进。我们又随着人群继续向西走,看到了看起来比较诱人的滑草场,里面的草是碧绿色的,看起来像春草一样鲜嫩短小,非常整齐。本想去体验一下,可是没人前去,我们也只好作罢。接着便来到了一条出口的购物街,东西不算很贵,但缺乏特色。终于我发现了自己想买的特产了:煎饼和高粱饴。3元一袋的小麦煎饼(从卖煎饼妇女的话语中,我听出了小麦对他们来说,是稀罕难得的,从来时的路上,我也看到了他们在梯田上大多种植的是毛芋头、地瓜、花生。很少有种小麦作物的,因为是山地,所以即使种上,收成也不好。麦穗头很小,加上今年大旱,麦穗头更是小得可怜。在车上我们看到了路旁有很多田地的作物“干枯”了,都发出了感叹,替这里的百姓难过。可后来我们从高速上下来,行驶在山间的柏油路上时,我们看到了真相:所谓干枯的不是庄稼而是遮挡作物的杨树枝,怕毒辣辣的阳光晒伤了嫩苗。我5元买了两盒高粱饴,担心不好吃,没敢多买。这是我看了看团队的人,他们都走了。此时我慌了,赶快告诉儿子,“没人了!”儿子一听,急忙向周围扫视了一眼,看到团队的人已走了很远了,所以没等走到街头,我儿子就抄近路跟上去了。

端午吃粽的作文【四】

端午节到了,妈妈在烧饭,我就在外面玩,我想奶奶怎么还不来呀!正巧奶奶来了,手里拿了一个小袋,我连忙跑过去,心里想:里面到底装的什么呀,这么神秘?奶奶从袋里拿出香囊带在我脖子上,我一蹦一跳地要跑去告诉妈妈,我刚跑起来又被奶奶喊住了,我转过头来,只见奶奶已经把一种用五色的丝线系在了我的手腕上,奶奶说:“这是长命缕。”我说了声“谢谢奶奶”,就跑回家了。

我刚跑到客厅,只见爷爷正在家里的门窗上插“五端”,也就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我充满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插这些?”爷爷笑呵呵地说:“插了这些就能驱邪避魔了。”我说:“这是迷信!”“小孩子别瞎说。”爷爷刚刚的一脸笑容被我这一句话扫得一丝不剩,我见爷爷生气了,心中也害怕了,连忙趁爷爷不注意的时候跑到厨房,找妈妈说话去了。 我和妈妈正谈着,妈妈又说:“端午节有‘八说 ’呢。第一说是认为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第二个是庆祝唐玄宗的生日的;第三个是……正说着,突然妈妈说了一声“不好了,我的黄鱼!”她赶到时,黄鱼已经被煮焦了。我叹了一口气,“哎,家里没一个可以陪我静心玩的!”于是我唱着妈妈教我的儿歌,出去找小伙伴玩了。

端午吃粽的作文【五】

端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听长辈们说:过端午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在咱们这里端午各家各户门上都要贴纸鸡、纸符、挂艾草。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而最令我高兴的是,奶奶给我做了个特别的头饰。

它先是用红、绿、黄、紫、橙五种颜色的纸剪成椭圆状。再叠在一起,并且是一层比一层短。然后用线缠成山丹丹花样。更好看的是奶奶又用彩纸给我粘了个粽子。外面是用一条一条的,五颜六色的纸像编筐子一样编成的袋子。里面装上江米,最后弄一个花边封上口。巧妙地用一根线把花和粽子系在一个发夹上,还要挂上艾草。这样一个玲珑可爱的头饰做好了。奶奶说:“戴上它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上我看起点缀装饰作用。

我戴着它在镜子前照来照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左瞧瞧右看看,别提心里多美了!比吃了粽子还要甜。

即使过完节,我也会把它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头饰,里面更包含着奶奶对我的\'心意,厚爱,也倾注着奶奶的心。我想:这将是我过的最难忘的一个端午节。

端午吃粽的作文【六】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它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国百姓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它们不要啃吃屈原的尸体。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赛龙舟。我们这儿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送绿豆糕、吃绿豆糕的习惯。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仅仅因为它能吃粽子和绿豆糕,更因为它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端午吃粽的作文【七】

夏日的风阵阵拂过,树叶在风中哗哗作响。

我拎着沉重的行李欢天喜地地往家的方向奔跑,节日里,城市的喧嚣不足以打破我心中那份回家的渴望。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回家了。

远远地,我就望见了家门前那棵和我一同长大的老槐树,它是那样的绿,绿得充满活力,透露着它向天空喷薄的希冀,蕴涵着树下那位妇女对她的三个到城市求学的孩子日夜的思念。

看到了,是母亲!她一手扶着树,努力地踮起脚,用黑亮的眼睛向着远方这条小路搜索、探寻,看看是否出现了她所盼望的身影。

我似离弦的箭,向母亲狂奔过去。扑进母亲怀里那一刻,我的心仿佛就要到达天堂!

日未落,月未升,风儿依旧轻轻地吹,把家乡屋顶上的炊烟吹散到每一个角落。

在我们乡下,端午节这天,人们总是习惯很早就吃晚饭。

饭桌上,我们和母亲聊起我的初中生活,聊起二姐紧张的高中生活,还一同祝贺在浙大学习的大哥喜获奖学金……谈笑间,一家人喜乐融融,母亲的眼中时刻闪烁着骄傲和欣慰的光芒。她把一个又一个孩子送进知识的殿堂。爱,陪我们在书海中远航。母亲把孤独留给了自己,却把爱给了我们。

爱她,是说不出的刻骨铭心。

点点星光淡淡地融进夜空,空气中浸润着一种诗意的感动,让在院中乘凉的我们沉醉其中,浮想联翩。

我曾经觉得,每年在家过端午节很没意思,总想插上翅膀飞离这个小小的家,飞向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去圆我心中的梦。离开母亲,我才真正懂得了“月是故乡明”的深刻意味。有时真希望自己是一只风筝,甘愿被母亲牵引,因为我明白,有母亲的牵引,我在那一片无边的天空中就不会迷失方向。

星光熠熠,情意融融。

难忘那个端午,在那一刻,一家人静静地坐在夜色下,美丽的意境早已驱走了一路颠簸的疲惫,团聚的温馨早已让我们每个人陶醉。亲情如花,早已盛开在心灵的沃土上,散发出爱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