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包春卷习俗的作文(包春卷作文150字)

包春卷习俗的作文(包春卷作文150字)

更新时间:2024-05-31 16:24:30
包春卷习俗的作文(包春卷作文150字)

包春卷习俗的作文【一】

做完这些,我又回到厨房,一边给奶奶打下手,一边仔细观察着整个过程。只见奶奶先盛出煮好的红豆汤,然后把已经煮烂的红豆捣成泥,接着捞出皮,把红豆泥放入纱布中。最后把纱布挂起来,等水分全部沥干。

吃完午饭,已经四个多小时过去了,红豆成了豆沙,皮子也早已准备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迅速洗好手,把春卷皮儿摊开、理平,就想开始。可奶奶却不慌不忙地把馅儿倒入盆中,加进些糖搅拌起来。待她搅拌完了,我心想:这下总该可以开始了吧?但奶奶一点儿都不着急,又撒入了少许芝麻,再次搅拌了起来。我可等不及了:“奶奶,这什么时候才可以做呀?”“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想要春卷好吃,馅儿是关键!”一听这话就知道奶奶是个老手。

豆沙终于调好了,奶奶让我尝一下。呵!真是甜中带香,香里有甜:豆沙的甜味中带着芝麻浓郁的`香气,白糖蜜一样的口感里也有红豆淡雅的清香。想到这么美味的馅儿搭配上松脆可口的外皮,我都垂涎三尺啦!

奶奶的呼唤声把我从幻想的天地中拉了回来,她边说边演示着:“先在皮儿下部分放入馅,适量即可,让它摆放成‘一’字型,大约一根手指那么长。”奶奶顿了顿,“接着,‘春卷、春卷’,就要开始卷啰!用下面少量的皮包住红豆沙,往上卷就行。等卷到一大半的时候,已经看不着馅了,这时就可以把两旁多余的春卷皮折上来,然后继续卷完。一个色、香、味俱全的春卷就大功告成了!”这还不简单!我拿起皮子就动起手来。可是天不遂人愿,包出来的不是小胖墩儿就是歪脖树,没一个像奶奶的那样:既苗条又挺拔。没关系,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只要坚持,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果然,熟能生巧,我终于包出了标准的春卷!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到了晚饭时间,我们的劳动成果可以闪亮登场了!奶奶大展身手,不仅把春卷炸得金灿灿、香喷喷的,还盛入盘中,摆出造型,加点元宵,稍加修饰,制成了一盘令人垂涎欲滴的“花好月圆”!

吃过饭,我们一大家子纷纷入座沙发,边品着“春节联欢晚会”,边尝着“花好月圆”,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龙年将至,祝大家——花好月圆!

包春卷习俗的作文【二】

中国古代的.元旦,即现代中国所称之春节的习俗,

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

包春卷习俗的作文【三】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包春卷习俗的作文【四】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包春卷习俗的作文【五】

小年的习俗 大扫除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小年的习俗 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小年的习俗 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的习俗 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