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挖竹笋的作文大纲(挖竹笋作文600字优秀范文)

挖竹笋的作文大纲(挖竹笋作文600字优秀范文)

更新时间:2024-05-25 01:19:40
挖竹笋的作文大纲(挖竹笋作文600字优秀范文)

挖竹笋的作文大纲【一】

在众多的菜肴中,我最喜爱吃竹笋炒肉,可就是不知道它的做法。有一天,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跟奶奶学!正好那天奶奶买了些竹笋回来,我就缠着他教我做,奶奶被我缠得没法子,只好答应了。

炒菜的时候,奶奶先用大火把黄黄的油烧热,当油锅里飘起一缕轻烟、有微微滚动的时候,奶奶把肉片倒进了锅里,锅里立刻想起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淡红色的肉片变成了深红色。奶奶又用锅铲把肉片拨到了一边,向油锅里倒进竹笋片,锅里的声音更响了,一股香味扑鼻而来,馋的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她挥动锅铲把竹笋和肉片搬到一块儿,屋中的香气更浓了。锅里的肉片有深红又变成了灰白,竹笋片却由乳白变成了淡黄。这时,奶奶又把切好的葱丝、姜丝、蒜洒在了竹笋和肉片上,倒了些酱油和味精,不一会儿,竹笋炒肉便起过装盘了。

望着这盘香喷喷的竹笋炒肉,我非常的高兴。我终于知道了这道菜的做法。明天,我一定自己动手,亲自试一试。

挖竹笋的作文大纲【二】

一天,舅舅对我说:“浩浩,今天跟舅舅到山上去掘笋好不好?”我想:掘笋这玩艺,我们平原地区的孩子连见也没见过,便爽快地答应了。

舅舅马上背起山锄上山了,我也挎上篮子紧紧地跟在后面。山路弯弯曲曲延绵向上,溪水潺潺奔流唱着欢快的歌,树上的小鸟也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在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我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便加快脚步,紧随着舅舅来到一片竹林里。竹林并不大,但每一根竹子长得都十分挺拔,像一个个雄壮威武的战士守护着这片山林。一进林子,我就开始找笋,但找了好久怎么也找不着,舅舅告诉我:“找笋要看泥土。泥土高耸且有点开裂,下面一定有竹笋。”我照着舅舅教的方法开始寻找,果然找到了一颗。我大声地喊着,叫舅舅赶快过来。舅舅拿起山锄,熟练地扒开泥土,一株黄嫩嫩的竹笋就显露出来了。舅舅小心地把它挖了出来,我也赶紧把它捧到篮子里。我们继续寻找,又接连挖了五、六颗。舅舅说:“这些竹笋就是明年的竹子。它是我家的聚宝盆,多挖了太可惜。”听了舅舅的话,我觉得有道理,就叫舅舅回家了。

路上,我很开心,因为我真正享受到了山区生活的无穷乐趣。

挖竹笋的作文大纲【三】

我一直以来对中国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很感兴趣,通过国史纲要这门课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了满足我个人在这方面的需求我读了《国史纲要》这本书,下面我来总结一下读这本书的感受:

当我开始读这本书我发现《中国史纲》这本书确实很形象地描写了当代历史,更进一步地通过经济、文化、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写,我后来才了解这本书本来是作为高中及小学历史教科书而写,但遗憾地是其中只有上古篇完成,就作为一本教科书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而且我发现老师上课内容有些观点及史实也来自于《中国史纲》,所以这本书很重要,也很有用。说起《国史纲要》,便不得不说钱穆,以及当时的背景。1937年抗日爆发,钱穆仓促地从北平逃离至西南大后方,教学多年来的大量教材悉数失散,时中国面临国家存亡时节,钱穆有感于中国国运飘渺,尽管他本身相信抗战中国会赢得胜利,但也对中国的命运抱持最坏的打算。钱穆在云南乡下的偏僻之处,写下国史大纲,他是抱着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著,盼若中国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一本中国史书,让后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及文明成就,激励后人复兴中国之心。

钱穆先生对历史的温情、敬佩与冷静无一不在本书中有所体现。钱穆先生没有讲一些历史上官场的尔虞我诈方面的内容,没有披露意识形态的桎梏,没有帝王将相的奇闻轶事浮于纸上,而是重点讲解了中国文化方面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同时他又不忘提醒后人如何对待和研究中国历史。从夏商周文明的探索,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文化的繁荣,到秦朝一统天下建立封建专制帝国影响,到唐朝外交、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兴等等下来,贯穿整个历史的主线是文化。对于历史的更多的是敬意与冷静,而不是偏激与失之偏颇。如今事实是强势的西方文化盛行,国人数典忘祖,对自己古代灿烂的文化与优良传统的不自信,认为外国的才是好的,才是值得学习的,我们的本土文化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可是在书中钱穆先生铿锵有力的表达了对中国文化无比的肯定及自信。这点让我敬佩不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四大文明中唯一流传下来的古文明,需要保护更需要继承和发展。认可并理解我们的历史,对我们的历史文明抱有崇高的敬意,会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民族的凝聚力,会让我们走得更快更好。大多数人在一些枯燥乏味的历史教科书的“熏陶”,熟知不少无用的典故,却对其民族的精髓与意义懵无所知,这犹如空呼爱国。此其为爱,仅当于一种商业之爱。如农人之爱其牛.....爱国是要有基础的,不知其源,怎知其性,不知其性,何谈爱国;知其原方能爱其本,不懂我国历史怎么能全心全意的为这个国家奉献?历史的意义在于知道我们国家的精神,学习民族的气质,正是这种内在精神与气质,支撑着我们的历史延绵不绝,历史是一个国家的骨架,后人如若不知,谁来继续这个庞大构架的扩充?我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核心,就是独特。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气质。这就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现实意义。所以说历史并非毫无价值。相反,历史的价值是普世的。

《国史大纲》前言里指出了研究历史的意义。很多时候我们在说为什么要学历史的时候,都会说这么一句话:以史为鉴。问题是鉴个什么呢?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后记里说,已史为鉴是不可能的,历史总在不断的重复不断的上演,该发生的一千年前会发生,一千年后还会发生,该犯的错误还是会犯。《国史大纲》前言里说,一个国家的国民,尤其是知识线在水平线上的国民,对本国过去的历史,应该抱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不妄自菲薄,不狂妄自大.。这样的人多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理解更深入,国家才有向前发展的希望。评判历史人物或历史朝代之所作所为不仅要站在现代的高度去俯瞰全貌,而且要走进当时的环境中去体察其目的、背景。有可能以现代标准谓之野蛮的行为,在当时是进步是科学是有效的。秦皇汉武历来是争议极大的两个帝王。其实争议双方都有道理,暴君也好伟人也罢,因为彼此观察角度不同。我以为如果以秦汉背景分析以后世之影响力去考核,秦皇汉武都是伟大的皇帝。比如始皇帝刑法苛严,然背景是大乱之后的一统,“乱世宜用重典”,不严如何凝聚天下?何况苛严是有法可依,并非任意妄为。当然重典也应有度,只是这个“度”两千年后无法精确计算。若以现代法律衡量,秦皇汉武枪毙一百次都不够,最符合标准的不是袁世凯就是伪皇帝溥仪,如此岂不荒唐?再比如修秦陵、建长城,难道劳工们仅仅是被武力逼迫不得已而为之吗?若如此,其工程质量可想而知,然结果却是千年不朽。民工的责任心何来?关于秦暴政的来源多为汉代史家所载,如同清否定明一样,我们不能否认汉代史家们有偏公允的可能。

钱老提到了历史资料和历史知识两个概念,使我恍然大悟,我一直以来所谓的喜欢历史原来只是喜欢历史资料,因为这样能显得自己很博学,在目前史学教育极度欠缺的情形下比较能吸引人眼球,现在想想简直是亵渎了历史,可以说我以前对于历史是急功近利的。其实一开始没想到这是本教科书,一直以来想看久远年代的史书,潜意识里觉得只有这样才陪得上“历史“二字,可是钱老这本书虽是教科书,但其服务于政治的意味不浓,其根本思想乃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反思,探究中国是如何兴盛起来,又是如何沦落到如今这种地步,钱老期望在这种反思中寻求拯救当下中国的方法及思想。

本书的引论部分详尽地阐述了钱老的历史观,看后受益匪浅。本书成书于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最艰苦的时代,凝聚了作者对于本民族的强烈热爱以及对于当下的社会深刻思考,当时史学界出现了三个派别,传统、革新、科学,作者认为时下的历史俨然成为政治的宣传工具,例如,书中写到:“革新派“主张“中国自秦汉以来两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又曰:“二十四史乃帝王之家谱”,他们眼中的中国历史皆以“专制黑暗”一语抹“,他们把当下之病症,一切归罪于两千年来之专制。显然这是种很偏激的思想。然清帝退位,并没有带来他们所期望的改变,他们又把矛头指向文化,曰:“中国自秦汉以来两千年,思想停滞无进步,而一切事态,因亦相随停滞不进”、“两千年来思想,皆为孔学所掩弊”。而同时也有极力推崇古代思想的思想。由此可见,当时的史学完全沦落为政治的工具,这是作者所不愿看见的,我们对于自己历史要分清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而后择而取之。

看到南北朝后我就开始看近代史部分了,我觉得目前官方的近代史教材都是经过过多的处理过的,我们都希望知道真实的历史,我们认为这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所享有的了解我们民族过去发生了什么事的权利。钱老生活在那个年代,又以其高度严谨负责的态度撰写的这本书,应该有很高的真实度。

对比一下现行历史教材的基本体例,区别还是很大的。一是用词概念。钱穆沿袭的都是传统史家的词汇——党争、王霸、民变、流寇……这些在今日教材的话语体系里或已不用,或者变为农民起义,泾渭分明。二是基本立场。钱穆分析北宋军事积弱,包括幽云屏障之失、内政不振、武备朽钝、兵制欠当、地方无权等等。相比而言,钱穆至少部分地接受当时的进步观念,认为革命整体是合理的,虽然仍旧视大多数民变为灾难。(但事实上中国的全部农民起义的确都不曾给社会带来本质的进步,倒是破坏极大,因为主导者往往本身只是流氓无赖,除非像刘邦、朱元璋广得读书精英辅助,方能成事。)而现行教材几乎是守“人民必革命进步”的思维定势雷池不敢稍动。而很显然地,要成为“有知识之国民”,绝不应该满足于信守那些不许讲道理、“不容置疑”的定见。除这两点外,在民族观念、政治局面传承流变等方面,钱穆的观点也与现行教材不同,因为教材是以政治观点为纲组织史实,而钱穆以历史观点为纲,虽然都是“信念决定论点”,然而政治观点显然要比个人化的历史观点僵硬,所以现行教材与这部六十多年前的教材相比,也要僵硬、枯索一些。

《国史大纲》的作用主要是思想层面的,其主旨“则在发现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这说明作者的主要意图是记述历史以对时事及后世造成影响。钱穆先生写《国史大纲》可谓用心良苦,他通过这本书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和希望。

那么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看本国历史呢?先生说要怀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不会对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历史总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鉴古而知今,历史总能带给我们温情。亦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对历史毫无敬意可言)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前人不知后事,只是各行其是,焉能以己之过而责之于前人之身?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带着温情与敬意,带着能够鉴古而知今的心态去学习本国历史,才能学以致用,才能报效祖国

简单的举个例子,官方历史教科书中,打着“扶清灭洋"口号的义和团,是以一个正面角色出现的,讲他们如何爱国,而没有提到他们的愚昧和残忍,而本书有较为详实的阐述。不过我要说明一点,知道历史是一方面,如何看待又是一方面,我们知道了义和团的残忍就可以了,毕竟在列强野蛮入侵我们的时候,给我们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对他们的任何残忍都是应该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段令人心痛的历史,我们要以此时时勉励自己,努力让祖国富强,让中华民族迄立于世界的东方!

读这本书以后我收获很大,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得到了深刻知识,满足了我个人在这方面的需求,由于时间关系虽然我没完整地读完这本书但我了解还是比较深刻,通过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更加提高了,具有魅力的中国古代历史浮现了在我眼前,虽然是过去但值得研究。

挖竹笋的作文大纲【四】

星期天的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挖竹笋。

远远的我就看见了碧绿碧绿的叶子,一片的绿色,很漂亮!终于,跟着爸爸妈妈来到我们的目的地,我很激动,因为记得前几天爸爸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很害怕,因为我没有挖过竹笋,怕到时候会出丑,于是,我就从那天开始了解挖竹笋的步骤,终于,今天我可以好好锻炼一下了。

我和爸爸开始工作了,我仔细地看着地上,东瞧瞧西看看的,因为这个就是挖竹笋的第一步,一定要找到竹笋的位置。“哇,爸爸快过来,我找到了,快点快点。”爸爸赶紧拿着锄头过来,在我所指的地方开始挖,看到竹笋慢慢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情很紧张,一定要有的哦,终于在爸爸累的气喘吁吁的时候,竹笋整个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禁尖叫道:“啊,我找到了,妈妈,我找到了。”妈妈看着我手舞足蹈的样子,直笑。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更加起劲了,指挥着爸爸东挖西挖的,看着爸爸头上冒着热气,额上流着晶莹剔透的汗球,我很有成就感,因为我们旁边已经堆起了好多的竹笋,爸爸看了看手表:“我们该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高兴地一直数着竹笋,爸爸看着蹲着数竹笋的我,笑着说道:“这么喜欢,我们下次再来。”我一听,又开心地尖叫起来。一路上,都是我们开心的笑声……

挖竹笋的作文大纲【五】

出发前,爸爸交待我们穿上长袖的衣服和长裤,免得到竹林去给蚊子“献”。叔叔和爸爸一人扛着一把锄头,拎上篮子,我们兴高采烈地上路了。

一进入竹林,犹如走入竹的海洋,举目四望,到处都是绿的!来到自家的竹林,爸爸便用锄头在地上来回搜索,咦,爸爸在那里干嘛呀?我也跟了过去,想看个究意,原来爸爸在找竹笋。“爸爸,地上都见不到竹笋,咱们怎么挖呀?”我满脸狐疑,“挖竹笋可是大有学问的,我们这会来都太晚了!最好的时间是在清晨雾气还没散的时候,这时候如果地底下有竹笋的`话,这一片小片泥土被竹笋挤得就会有点膨松,而且上头缀满露水,向下挖,八九不离十,肯定有。”“那现在我们该怎么找呀?”我好奇地追问,“这种情况下就用锄头在地上来回轻轻地找,会碰到一些快露土的竹笋。”话音刚落,爸爸手中的锄头停住了,急忙弯下身,用手扒开泥土,果然,嫩黄的笋尖露出地面,刨开竹笋周围的泥土,一只如马蹄形的竹笋呈现在我眼前,堪称“笋王”,爸爸拎起锄头,对准竹笋,“噗”,竹笋应声落下,“捡起来吧!这只笋的对面肯定还有另一只笋。”爸爸扭头对我说,挖开绿竹另一边的泥土,果然有,真是太神奇了,原来竹笋也有“双胞胎”的啊!看我一脸的诧异,爸爸笑着说:“有的时候一棵绿竹左右两边能连着挖五六只竹笋呢!来,你也去帮忙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一些露出地面的,露出地面的竹笋的笋尖会变绿,味道也会变苦,如果露出地面太长,索性把周围的泥土扒开,让它长成竹子,等待来年长竹笋吧!”在爸爸的指导下,我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当然也满载而归。

在回去的路上,爸爸告诉我,平常我们去市场上买的竹笋大部份都是前一天挖来浸泡在水中,第二天再削去被水浸黄的部份,抹上黄土,就像从黄土里刚挖出来的一样,购买时,一不买笋尖变暗绿的竹笋(变绿部分不宜太长),二不买看上去特别干净的竹笋,想吃最地道的,还是溪柄黄兰的最好。

原来挖竹笋有学问,买竹笋也大有学问,生活中真是处处有学问啊!

挖竹笋的作文大纲【六】

学了《花的勇气》,我不得不佩服这看似娇嫩的花,它是那样的勇敢。我多么想亲眼目睹文中所描述的一切。

无独有偶,春假的第二天,我和好朋友去宜兴的竹海游玩,下山的时候,我领略了竹子的勇气,它和花一样的勇敢顽强,令人钦佩。

竹子翠绿,密密麻麻,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我们漫步在下山的石板路上,真是一种享受!忽而阳光透过竹林缝隙照射过来,我便哼着小曲儿,跳跃着奔下山来。后面的轩一时而喝水,时而打猪响鼻,时而大叫;越越则时而高歌,时而凝神注视,时而大笑起来。总之我们都快乐得像小鸟一样!

“啊!”我不知被什么绊了一跤,疼啊!所幸的是没有撞到石头上,而是倒在了石头路旁的泥地上,来了个狗啃泥。我立即站起来,生怕好朋友笑话我不会走山路。抖了抖身上的土灰,我要看看究竟是什么“欺负”我。我定睛朝绊倒的地方一看,发现原来是块石头。“后面的人走过,或许也会被绊倒。哈哈,我要把你踢飞。”这么想着,我便抬起脚,想把它踢到路旁的竹林里。奇怪的是,我连踢几下,它却纹丝不动。戴上眼镜,蹲下身来,探个究竟,这才发现它根本不是石头,而是一株笋,一株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笋。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惊叹道:“原来是是一株笋呀!”一旁的妈妈看着我一副惊讶状,摸着我的头说:“孩子,怎么样,笋的生命力顽强吧?如此坚硬的石头都可以冲破。”我点点头。笋儿旁边的石头都已经被翘起,似乎都在为笋芽儿让道。

在如此坚硬的石头路上,竟然能长出竹笋,真是不可思议!这便是竹笋的勇气!花是如此,竹笋亦是!

世上万物或许都是这样,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不是也该像竹笋一样,充满勇气吗?只有有勇气去面对一切,才能有所作为,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感谢这次山路上与竹笋的邂逅,我想做像竹笋一样的人!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