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观察碗莲的变化作文(观察碗莲生长过程的日记三年级)

观察碗莲的变化作文(观察碗莲生长过程的日记三年级)

更新时间:2024-05-30 20:59:13
观察碗莲的变化作文(观察碗莲生长过程的日记三年级)

观察碗莲的变化作文【一】

在柳枝泛绿,桃李竞芳的时节,你将蕴蓄一个冬季的勃勃生机,化作那“尖尖角”,探出头来迎候那蜻蜓“立上头”,有了你的露面,静静的水面不再寂寥。渐渐地,你布满了水面,一幅生意盎然的水上、水中立体画也由此展开……

炎炎赤日下,你向着白云,向着太阳,露出灿烂的笑脸。那白如玉、红若霞的头巾里是你那金丝般柔嫩的头发。玉雕般的你真是美伦美奂。你还伸出无数绿色的巨掌,热烈地将太阳拥抱。你用那挨挨挤挤的片片大玉盘,给欢乐遨游的鱼儿,给忙忙碌碌的蜂蝶撑开把把遮阴挡雨的大伞和一个凉爽的夏天,给活泼可爱的青蛙一个欢唱的舞台、一个惬意的家。最诱人的还是那水面上弥漫着的你的香气。这香高雅而不做作,浓郁而不浮华,并且“远”而“益清”。整日为你忙碌的蜜蜂,嘤嘤嗡嗡的歌声里仿佛还掺和着这香气。

而此时,许多看上去同你一样美的花儿因受不了太阳的热力或打蔫、枯萎或在人类的照料下躲在空调室里苟延残喘,怎比水上的你尽情地享受那盛夏。

在送爽的秋风中,你忍着痛楚,含笑脱去你那一件件华美的外衣——花瓣。圆鼓鼓的莲蓬掩不住丰收的喜悦。那咧开的大嘴中显露出来的粒粒饱满的莲子,不正是这个季节里最圆满的句号吗?

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在历经了春的生机、夏的美艳、秋的硕果后,你那“擎雨盖”也渐渐消失了。看上去,你是那样破败、凄凉。其实,沉静的你早就准备好了献给这个世界的大礼——鲜嫩可口的藕,你在水面留下了“残荷图”,却给明春贮存了勃勃生机——那曾经扶持荷花的绿叶,会慢慢地化作护花的春泥。

你把你的一切奉献出来了。你那婷婷玉立的绰约身姿、那清丽的容貌,给世界以美。你那清香而富于营养的莲子、你那中通外直的茎——藕、那供给人们熬成解暑的粥,制成清热的药的叶子。世上的观赏植物中有谁能似你这么中用?世上的食用植物中又有谁能像你这么秀美脱俗?

你生活在水中,却不似那浮萍漂浮不定,能就地生根。你扎根于水底的淤泥中,却不是似那终身庸碌无闻的水草,总是倔强地抛头露面于水上,去享受阳光,去装点世界,去奉献你自己。你的品格,谁能不敬?

所以,古往今来,人们赞美你、向往你。在生活里,人们把“出水芙蓉”,当作美丽、健康的象征。人们用“并蒂莲”象征和谐的夫妻。人们还以弄莲的小儿图表达祈求子孙兴旺的愿望。在神话里,你那一段一段的藕节竟能合成一个小神仙——哪吒。尊贵的菩萨,坐的就是你那“莲花宝座”。几个世纪前,就有一位老人为你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所感动,写下了名篇——《爱莲说》。那位身处战乱年代的文弱书生,那位宁可饿也拒绝接受“嗟来”的美国面粉的铮铮铁汉,在那“心里颇不宁静的夜晚”,出了门就直奔你而来。传世佳篇《荷塘月色》也因此问世。

在“天下三分明月夜”有其二的扬州,那瘦西湖上的那座名闻世界的莲花桥,那永远盛开在你,不也是盛开在人们心中吗?

观察碗莲的变化作文【二】

一池清水,荡漾着轻轻的笑意,静若处子的绿。伸展的莲叶,尚未走进,眼眸,便被一片绿色击伤,不敢多看,怕被如此的绿与静,濡染出泪来。

就这么安静。掐一朵莲,脚已被温柔地俘虏。池里莲花已成莲蓬,花上不怕没有颜色,已把树叶都染红。心便温柔起来,莲池,厚厚地涂上一层粉绿,涌动着最初的感动,仿佛推开一道远离尘世的门,仿若进入远古的宁静。似乎,所有的声音已被拒绝,还有风。

静得绿,随着思绪飞起。仿佛沉年的酒,醉与非醉之间,别出声,别惊恐天上人间,别惊醒隔世的爱恋。

莲池的岸如烟淡淡,绿尘弥漫,贴着天边,仿佛随月缓缓移动,绿色迷蒙的眼,似浮云无根,如烟柔软。

一如桃花源,一如莲花苑。才知有莲,才知有水,却不知有仙有人有物。醉,不知归。一番美丽轮回在莲中,容颜不改,一如转世的情,绿伞般在季节里摇晃,犹如在岁月的斜道上,莲飘落了禅意,仿佛在静静地守望,等待那曾错失的一道目光。

成片的莲叶相连,相互掩映,一片幽静,绿尘卧水,茎不离。莲的经典,莲的爱恋,被岁月淋漓尽致地演绎,无端的我的眼湿润了许多。烟四散,但见四方游云。岸边的树沉默守候。枝丫如诗,叶如注释。

远山似在脚下这片柔绵的水中,若隐若现。这莲,这山,这绿,这清秀,还有这一片悠然。

引来蝶儿,引来红尘中的我。踩香抚水,仿若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人,与鹊雀为邻,与莲为伴,恬静在绿阴匝地之间,掩映着或粉或白。风起时,临空而下,不用担心花落,拾足而上,闭眼接近那份安静,那般的让人沉醉。

小憩,把心放在莲上,便涌动心灵的诗,挂在莲叶上。给心以安宁,给水清静。叶,相依,绿的颜色停于叶上,袭碎了灯红,遗落了雨露,似心河上的那一枚叶如一叶轻舟,也“载不动,许多愁”。

似乎云中,有谁寄锦书来,风穿过发丝的刹那,莲亦舞,沉默地划过几缕绿,抵达视野,颤动心扉。远处,近处,一湖湖波澜不惊的碧水,静静地,蓝色铺散来云锦。

不能惊呼,莲花开放的七月,一如少女丢一方帕,一如少女白衣裙,如粉,似淡。指尖,留一点粉,随一阵清凉,留下一缕薄莲香。让那幽香,走入我沧桑的纸笺。似浪漫似情意。

绿撑起粉与白,白与粉托着绿,风摇起叶时,花不离。夏的流萤,夏的禅,夏的蜂,夏的蝶,醉在这一方绿一方宁静之中,赏莲忘归的我,一起醉在自然的恩赐中。

不能再走进,怕扰乱这一片安静,不能再有响声,怕这样的美丽会因此遗失,,怕绿尘落定,不能再观望,怕泪眼中的浑浊濡染这一方美丽,不敢再去乱涂,不敢有何动静,安静地,离开,把心留下。

观察碗莲的变化作文【三】

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植物,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

它的果实和茎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从遥品的古代,莲在我国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色调。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也出现在许多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

黄昏的时候,莲花让我顿觉神清气爽,夕阳渐渐隐去炫日的辉煌。树上传来几声鸟儿的叫声,一层淡淡的水雾悠悠泛起,仿佛给池塘披上一袭轻纱,绿叶儿,红花儿沐浴在这朦胧的雾气中,显得格外润泽,娇嫩。出淤泥而不染。应是最佳的注脚吧!你看,眼前的荷花不就像那冰清玉洁的青春美少女,它不为淤泥而污染,更不随逐流,俏立于清清白白的水中,散发着脉脉的幽香,绽放着得不生命的本色,真不愧是一位高雅、清纯、坚贞的群子啊!

夕阳下,满地的盛开的荷花挨挨挤挤,热热闹闹,犹如一群活泼欢快的孩子,仰着一张灿烂的笑脸,打量着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的脑海中忽然闪出“接开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虽是黄昏但放眼望去,那圆荷叶像一条绿毯铺在碧之上,让那些调皮的鱼儿失去了露脸的机会,倒是那些彩斑斓的蜻蜓在莲花间卖弄着舞姿。

观察碗莲的变化作文【四】

相传王母娘娘身边有一个美貌的侍女——玉姬。她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因此动了凡心,偷偷走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冰清玉洁的鲜花——荷花。

虽然这是个神话,但莲花确如仙女下凡,令人喜爱。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即有栽培,现在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莲的一生都为人们默默奉献,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为宝。

莲的花期一般在6~9月,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莲花亦有白、红、粉等多种颜色。汉刘氏有曰:“白色为莲,红色为荷。”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

每值盛夏,莲花纷纷盛开,亭亭莲花与挤挤莲叶相映成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为人们奉献了自己的美丽与清香,也把“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送给了人们。

到了暮夏,荷叶与荷花逐渐退去。等到9~10月,莲藕与莲子上市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藕微甜而脆,白白的,活像胖娃娃的小手臂。它可生食也可做菜,且药用价值相当高,藕入药不仅可止泻、止痛、散瘀、生肌,据说服食藕粉还可以延年。难怪早在清咸丰年间,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呢!

莲子甘涩性平,有补脾止泻、清心养神益肾的作用,常用来治疗心悸失眠等症。

七月赏莲花,九月品莲藕。莲,真是浑身是宝啊!

观察碗莲的变化作文【五】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有不少人在小的时候,都曾经诵读过这首周敦颐的《爱莲说》。但是又有几人能真正喜爱上这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呢?

莲*生活

初次与莲相见,是在石家庄的长安公园里。那是一个夏日,空气中都带着些许的燥动。那一片荷花池中,开满了莲花,红,白。还有一些莲花还未完全开放,掩映在荷叶的下面。那份属于夏日的燥动立刻就消失了踪影。

再次与莲相见,是在北京的圆明园。此时,已不是盛夏,莲早已不再盛开。在我眼前是一幅破败的景象,几片干枯的荷叶,水面上一池的花瓣,突然,一只红蜻蜓飞了过来,停在了唯一的那朵还在盛开的白莲上。这一池的莲花仿佛又有了生气……

莲*国画

莲不仅仅是,诗作中的常客更是国画中的常客。我还记的我买过一本国画教程是专门教画莲花的。

倘若你去欣赏国画的荷花,你总会感觉画得不太真实。国画所画的荷花,不只是花,更是一种意象。你去看看齐白石先生所做的荷花,挥毫泼墨,一挥而就。红与黑,形成鲜明的反差。

相比于红莲,我更喜欢白莲。相比于红莲,白莲更为抽象,更能体现出莲花的君子之美。寥寥几笔,一幅画上,只有墨的深浅变化和几点藤黄,就有一种清秀绝俗之美。

我也曾见过有一个画家,画的是冬天的荷花,一池的枯叶和枯梗,几个枯莲蓬,毫无生气地耷拉着。按理说,这是顶无趣的一片寂景象,但画家别出心裁,在那片枯黄之上,加了一只蜻蜓。那幅画好像立刻就有了生气。在这一片寂之中,仿佛孕育出新的希望。

莲*禅意

在古诗文中,莲也很受文人的推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文人看来,莲花不仅仅只是花,它更是代表了君子高尚的情操。

佛教则更是钟爱荷花。佛教认为,莲花象征了那些正直,高尚的僧人或居士。在佛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如人中芬陀利华。”“芬陀利华”指的就是白莲花。

我喜爱莲花,我更喜爱莲花所代表的高贵品质。莲花所象征的,正是五千年的儒家文化,正是“君子”。“子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

莲花早已抽象化为了一种符号。它从周敦颐的《爱莲说》幻化出来,一直铭刻在我的心上……

观察碗莲的变化作文【六】

午睡醒来,夏风穿堂而过。风铃发出一阵阵清脆的响声,走出房随意坐在廊前的一条凳子上,剥开放在面前那一粒粒碧绿的莲子,细细咀嚼那美妙的滋味。

莲子洁白微甜的身子包裹着微微苦味的莲芯。丝丝甘甜入口,渗入无言的微苦,在唇齿间留下难以名状的余味,化身在周身的静谧中。好像是每个人不可言说的心事,只能永藏心中。伴随着鸟儿婉转的歌唱,清脆的歌声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回神。

老家边上有一处荷塘,每年暑假,我总爱独自一人穿行于袅袅清香中。欣赏满塘脱俗的清丽。看那荷花上沾满了露水,让人怜惜。有事起了雾,便给人一种仙境之美。如果能坐上一只小船,到了那湖中央,边能感觉自己已经融入那美景之中。

湖边住着一个朴实的渔民家庭,男主人是一个精廋黝黑的小伙儿,赤膊做于石路旁,盛开的荷花插在一只大大的塑料桶中,与莲蓬并列着一字排开。可爱的小女孩时不时连蹦带跳的跑出来,摆弄那些荷花。在他们不远的身后,是被风吹的起起落落的荷叶,是阳光在莲蓬上的肆意跳跃偶见荷花花瓣的点点晶莹,是昨夜的露水,安睡在嫩粉的花瓣上。如果运气好还能喝上主人家一碗冰冰凉凉的冰糖莲子汤。他们纯朴的笑容在那被烈日晒的黝黑的脸上,像极了荷塘边上没有被主人摘下的那朵娇艳盛开的荷花。荷塘旁的小屋前,晾晒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被子和衣服,在和风中飞舞招展,挥杨着他们的幸福和满足。

鸟鸣声把我从回忆中带回来,拿起一个莲子慢悠悠的拨开莲子,将心去除放入口中,那淡淡的甜味传入全身,让我淡淡一笑。原来我还是不能吃得一点点的苦。可是没有了微苦的莲心得莲子,就不是完整莲子了。大概生活亦是如此,喜怒哀乐都有过才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