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校园活力的气息作文(我的校园生活异彩纷呈作文)

校园活力的气息作文(我的校园生活异彩纷呈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5 02:46:32
校园活力的气息作文(我的校园生活异彩纷呈作文)

校园活力的气息作文【一】

如果说世界上谁最狠心,那一定是时间。因为它从来不会因为世间的是是非非而停下脚。如果说我的人生是一条路,一条曲折蜿蜒的路。如果说我正坐在时间的巴士上,那么——我已经驶过了小学的驿站,在中学的道路上行驶飞速。

是啊,如果不将长期处于亢奋状态中的自己停下来,是不会记起我已经走过我生命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了。那些逝去的岁月是那么地让我怀念。它连同欢声笑语及活力都一并离开了我,那些充满了活力的岁月!

我的母校坐落在美舍河畔,学校前面是一片竹林。当风儿来的时候,我们都会听到它们的歌唱。那片草地上本来会有很多小同学在草地上打滚的。可是现在是暑假,那里没有一个人,沉寂而清冷。

教学楼是宏伟而大气的,在高大的建筑中透着严谨和书香。这是我曾经爱过也恨过的地方。隔着透明的玻璃,我看到了那些曾经坐过的矮小的桌子、椅子——于是,从前的一幕幕就像电影回放一样,在我的脑海中一点一点地清晰起来。从前我是一个多么内向,多么胆小的女生啊!

“这位同学请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老师用手扶了扶眼镜,请我起来回答问题。我愣住了,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加速。怎么回事刚刚明明懂的啊!“我在心里暗暗地责骂自己。面对同学们四处传来的眼神,我的脸烧得更厉害了。我不好意思地看着老师,紧张极了,但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了,老师宽容地笑笑,示意我坐下,虽然如此,但我仍为我的反应而感到难堪和不好意思。

这样的小事还有谁记得?也许桌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记得。当初它们可是我最好的朋友。那些稚嫩的朗读声、淘气和不懂事随着风声远去。

操场上的那棵梧桐还在吗?它是否还记得我的心愿?它曾是同学们的好伙伴,我们常围着它玩老鹰捉小鸡——

“捉到了,捉到了!”“老鹰”大声地喊。“没有!”我们一排小鸡全蹲下。游戏又重新开始。“啊——”“啊——”“哈哈——”尖叫声和笑声从始至终都陪伴着我们。快点,再跑得快一点!我偷偷地暗示自己,任凭汗水沾满了衣裳,也不愿停下。累了,大家就胡抹头上的汗,齐倒在梧桐树下,开怀地傻笑着,我发现天空之广阔。于是笑声也随着天空渐渐淡去。——天空还是那样蓝,但这里只有我孤身一人,我紧紧地抱住粗壮的梧桐树,轻轻地抚摸着干硬的树皮。一遍一遍地在心里问:“老友啊,你还记得吗?还是你的记忆跟着岁月一起走了?”

校长的学习口号还默念嘴上,朋友的呼喊还置身于后。我想转过头去回应,却发现一片空寂。那些属于我们的欢乐和活力的岁月已经不在了。但至少在我的脑海,还有属于我的一段记忆。

校园活力的气息作文【二】

活力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岁月。

有人说:”每一段岁月都有独属于它的活力,每一个文明也有它充满活力的一面,哪怕是被遗忘的文明。”我不解。

但我记得:过去,在戏院里,不论贫穷还是富贵,人们坐在长凳上,吃着零嘴,喝着茶,听着戏剧,就能平淡安乐地度过一天。

于是我知道,在那一段岁月里,有种活力叫“平淡”。

我记得:幼时的元宵佳节,举国上下都在庆祝,人们约上亲友,打着灯谜,去街上看花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那真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

于是我知道,在那一段岁月里,有种活力叫“和谐”。

我还记得:以前的多少女子,每当有空闲时间,就坐在亭子里,开始绣花,她们用纤细的手,细致地绣出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图案,将满腹才情和心思一针一线地绣在服饰、香包上。细致的绣活就充满了灵动的情感。

于是我知道,在那一段岁月里,有一种活力叫“细致”。

中华文化是多么璀璨夺目啊,不仅为百姓带来了愉悦的生活,还为世界文明带来活力。

正是继承着古代人民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我们能够丰收;继承着先人发明的指南针,世界才能开启大航海时代,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还促进了各国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节节败退,渐渐被世人所遗忘,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但与此同时,留住传统文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传统文化。国家申遗,传统戏剧进校园,元宵节游园灯会在各地盛行……我相信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会不断焕发生机,给我们带来更有活力的岁月。

校园活力的气息作文【三】

文明有先后主次,这是马克思说过的,先进文明总是能战胜落后文明,落后文明总是被先进文明所同化。

比如农耕文明战争游牧文明,商业文明战胜农耕文明,掌握了这样的规律也许不难看清楚自身的处境。就算宋朝被元朝灭了,清朝取代了文明,中华文明并没有被蒙满毁灭,相反的蒙古和满族在入主之后不得不适应中华文明,最终的结果是谁适应得好谁得胜,元朝不愿意适应结果不到100年图就土崩瓦解,清朝努力适应,存在了200多年。

文明的形态,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每种形态都有等级,期能级是逐渐提高的。好比原始社会是个位数从1发展到9,奴隶社会是两位数,从10发展到99,10虽然是最小的两位数,但是再怎么着也比最高的个位数9强。

世界文明可以清晰看见的例子,是从15世纪开始的,之前的多流于传说,模糊而且难以把脉,现在拿中国和西欧作对比。从地缘上说,中国和西欧有很多类似,比如面积相似,地形都像突出海洋的大半岛,可是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文明国家,而西欧则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文明地区,这是为什么?首先是中国和西欧发展的基点不一样,中国的基点是统一,而西欧的基点是海外贸易。

中国的发展路径是,先统一中原,再统一南方和西南,再向西北、东北扩展,强盛的时候西北、东北伸展多,衰弱的时候伸展少,注意,并没有向海外扩展的举动和意图,或者就算有也是辅助性的,衡量一朝一代强弱的标准就是在西北和东北利益的得失损益。

而西欧罗马时代和以后是不同的,罗马时代没有殖民地一说,和中国类似,强大之后就是统一的需求,南征东讨,以领地大小为强弱标准。

自从罗马时代统一形态被打破之后就是诸强争胜,比谁在海外贸易中捞取的利益多,比谁实力雄厚,在雄厚之后第一是奠定地区话语权,比如法兰克和后来的西班牙、荷兰、德意志。第二是向海外伸展触角,并没有努力实现西欧的统一,就算是有拿破仑和希特勒的试验,也都以失败告终,而且失败得很不光彩,因此西欧人心里统一的需要是很少的,衡量诸国强弱的标准就是海外利益的多少,包括殖民人口和领地,以及市场大小,多的就是强国,少的就是弱国。它们不强求统一,是因为统一不可能,正是这样英国的基本国策“大陆均衡”才能施展。

之所以中国和西欧基点不同,就是因为欧洲统一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语言文字就绝不可能统一,其次欧洲一直有一种均势形态,任何一种试图打破均势的努力都引来均势的报复。因此西欧的霸主做得都很憋屈,很短暂,不像中国这样有历史传统动辄三百年。因此,欧洲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触角都是面向世界的,不像中国那样触角伸向更深的内陆。

可是,纵观世界,这种情况是一成不变的'吗?当然不是。前面说的罗马时代西欧也是寻求统一的,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也是外向的,可是一百年前还是一个封闭型发展的地区。

同样是半岛,挨着韩国的山东半岛就具备内陆型性格,很少海洋性特征。这可能与山东省的地理地位有关系,山东在春秋时期是文化鼎盛的中心,诸子百家的目的都是干预中原,而不是隐退蓬莱。到了隋朝大运河开凿之后山东就成了南北交通的枢纽,漕运的中枢,其地理意义就是服务于大陆性格的。而韩国和北部基本是阻隔的,交流都是通过海上进行,和南宋很像,因此具有开放性和海洋性特征。

说起半岛插叙一段,何谓半岛?其实就是小的大陆突出。照此说半岛应该是东南西北各个朝向都有,但是高中地理课上学过世界著名半岛多数是朝南开口,比如: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斯堪得纳维亚半岛……概莫能外,如果你硬要说出例外,山东半岛能勉强算一个,但是山东半岛大向朝东,还有向南的趋势,严格意义上向北开口的半岛我倒是发现一个,就是澳大利亚最北端的约克角,还有不用说也是个特例的南极洲的南极半岛,因为南极周围无论什么在哪个方向都是向北的,因此也是一个特例。

要是硬拿半岛的概念去套,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弯月形半岛,欧洲也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美国也是一个东南部伸向海洋的大半岛。总体而言,世界各大洲的形状都是北阔南狭,各个大国轮廓也是依自然形态而分,北阔南狭,因此模糊地说,各大洲都是大半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值得思考和探讨。

中国是一个大陆文明国家,古往今来,世界各大洲兴起的农业文明帝国都有大陆文明的特色,那就是依靠河流和平原发展,比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印度,等。

玛雅文明也属于大陆文明,因为是比较封闭和内向的。自从16世纪商业文明兴起之后,海洋文明逐渐占据主流,而原来相对封闭的大陆文明国家处于劣势。早就衰落的埃及和巴比伦就不用说了,埃及是直接被罗马消灭的,罗马却是一个海洋文明国家,这是两者的第一次针锋相对的较量。

从世界历史来看,遭受劫掠和磨难最多的地区当属中东,其次是西亚其他阿拉伯国家,因为历次欧洲强盛都必然会向东发动战争,比如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帝曾经向东打到印度,要是没有喜马拉雅山阻隔还可能和秦朝练练。后来是罗马帝国,版图横跨亚非拉,把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海,罗马东征类似捎带性的,但是却给这一带的人们带来无穷灾难。两河流域原来璀璨的文明逐渐变成荒漠,原来兴盛的民族一个接着一个遭受毁灭,包括后来流徙全球无家可归越2000年的犹太人,都是这时候丢掉家园的。相对而言,中国却长期是一个和平占主流的国家,除了几次战争引发的大规模迁徙大家都安土重迁。

可是这种经常性的“洗牌”更加促进了西亚和欧洲不同文明之间液的交流。比如古希腊璀璨夺目的文明成果,后来成为了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国家图书馆的典藏,而犹太人的宗教文明则在一些信徒的带领下逐渐在罗马疆域内站稳了脚跟。之后中国的四大发明陆陆续续地抵达欧洲,再然后是十字军东征,野蛮的欧洲人发现了古希腊典籍并且创建大学,再然后就是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引起了更大规模的全球性资源整合,这就是所谓的“哥伦布大交换”,缔造了一个现在的美国。

因此我们看何谓先进文明,何谓落后文明?我觉得有活力和生产力发达的文明综合起来就是先进文明,生产力发达自然不用说大家都理解,有活力则容易被大家轻视。在静态的优势种生产力发达最重要,但是在动态的发展中有活力就很重要。还是回到开篇提到的为什么蒙满最终被中华文明同化?因为它们本身生产力不够高,但是为什么中华文明曾经被它们征服?因为它们活力比中华文明强。而它们之所以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因为它们的生产力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活力降低了,罗马生产力很发达,但是活力要逊于蛮族日耳曼,因此马失前蹄。了解这些可以为我们提供和借鉴,比如大家都很关心美国何时衰落?只要其活力下降就可以了,不必要非得GDP大倒退,这是我的观点。

校园活力的气息作文【四】

湛蓝深远的天空,明媚蓬勃的朝阳,健美活泼的身姿,勾勒出了这充满活力的岁月,书写出了这美丽动人的青春。

我们存在于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小溪在我们的脚边静静地流淌,划过黑白的鹅卵石,那样清澈,那样无暇。我们把承载着梦想的小纸船放逐在溪面,飘荡开来的圈圈涟漪打破了那如玉般的宁静,看着纸船飘向远方,看着梦想穿过湖泊,越过河流,直到那波澜壮阔的大海、深沉雄伟的大海。就这样,我们的梦想在大海里自在遨游。

我们存在于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广阔无垠的草原环绕着我们,身边的羊群埋头吃草,那样悠闲,那样洒脱。我们将汗水挥洒在脚下的泥土里,感受无穷无尽的粗犷,撇开一点一滴的烦恼,让期望随着拂面而过的风儿缠绵在空中,在悠然的白云间穿梭,在成群的鸟儿间玩耍,看着它放飞在未来的等待里。就这样,我们的期望在天空中自在翱翔。

青春并不完美,并不全然无悔,但我们的梦想和期望却让它充满活力。

回想童年,棉花糖和冰淇淋是我们的营养,玩具车和积木屋是我们的生活,虽是无忧无虑,但何不显得幼稚了?所以,才有了青春。这充满活力的岁月如同一场惊天动地的暴风雨,为我们冲刷依旧稚嫩无知的灵魂和精神。

遥望成年,事业和家庭将会紧紧缠绕着我们的生活,在现实的锻炼下,热情和活力的篝火将会缓缓熄灭,变得冷酷无情,虽是聪慧坚强,但何不显得疲倦了?所以,才有了青春。这充满活力的岁月如同人生文章中的一个过渡,承接了以往的无知,引出了未来的多愁。

所以,珍惜青春吧,珍惜这充满活力的岁月,让梦想和期望的旗帜迎风飘拂,让忧愁和抑郁的影子离开心房。看,我们在那拼搏的小坡上,看东边活力朝阳的缓缓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