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怎样酿海南糯米酒作文(研学制作米酒的作文500字)

怎样酿海南糯米酒作文(研学制作米酒的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23 15:30:42
怎样酿海南糯米酒作文(研学制作米酒的作文500字)

怎样酿海南糯米酒作文【一】

每年腊月阿婆都会做“糯米糖”。在我们那儿,“阿婆”其实是“奶奶”的意思,而我也不知道我们的“糯米糖”是否与别地相同。但我确信,属于我的糯米糖就是这样的了。

现在才惊觉,原来我竟从来不清楚这年年不可或缺的糖是怎样制作的。我单记得,那昏黄的灯光下,老旧的灶台上那口黑漆漆的大锅里流动着的蜜色。糯米熬成糖浆,竟会变作这样浓稠而又晶莹透亮的液体。它不停地冒着泡,又很快“噗啦噗啦”炸开,金黄色的液汁四溅开来。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灶台上布满黑色的油渍,砖面却因时常擦拭显出一种崭新的白色。在这样的夜晚,黑天鹅绒铺成的天幕缀着点点寒星,我就站在老屋里的旧灶台旁,安静而专注,凝神看这流动的琥珀色精华。

阿婆将混合着花生米、白芝麻的瓷碗倾斜。她右手拿碗,左手扶着右手,微微侧着头,慢慢将混合的花生米和白芝麻从碗里倾倒下去。苍老的脸看上去十分专注。她的手上带着青色的玉镯子,在灯光下显出优雅的光泽。然后她又放下瓷碗,拿起一旁的大铁勺开始搅拌。依旧是慢慢的,看着花生米和白芝麻沉浮,被搅和在糯米糖浆中。弄堂里早已摆上了大桌,透明的干净的塑料布一铺,便可以用来放置糖块了。此时我早早站在弄堂边上等待着。

阿婆是不让孩子碰糖的,她怕不小心让糖浆沾染了什么。我只有站在不近不远的边上看着。一个又一个大碗里,正盛着琼浆,稳当当地放在桌子中间。大人人手一把勺子,一勺一勺把糖浆舀在塑料布上。勺子是塑料的,因为用铁勺的话,糖浆黏性大不容易滴下,这是阿婆告诉我的。倒糖浆的时候,还要小心糖浆与糖浆之间的距离。糖浆会流动,要保证糖浆凝成糖块时不粘连。

我着迷地注视着这个奇妙的过程,看到大人们干净利落地倒出一勺一勺糖浆,看到桌面上的柔软莹润的凝住的糖浆,我多么想亲自试试看!那一块块缓慢凝固的`糖,可以在灯光下再清楚不过地看到里面的花生米和白芝麻,这真的像琥珀一样了!多么令人激动!

待到碗里的、锅里的、碗壁、锅沿上的糖浆都盛完了,再回头看——满满一桌子的糯米糖如玉石一般晶莹。晶亮的光泽闪烁着,摇曳在人的心中。谁能说,这糯米糖不是珍宝?

这时,我才被允许上手,在阿婆再三叮嘱下匆匆洗了手,来到桌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块糖,将偶尔牵连在其间的银丝弄断。一个个装了适量糯米粉来保持“风味”的塑料袋子里,终于都装满了糖果。甜腻而又黏牙的味道在口齿间弥漫,心中涌起的满满喜悦无法抑制……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幸福?

犹记得,当我将糯米糖分给我的同学时,她们亮晶晶的眼神让我一下想起了阿婆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

再过一个季度,一年又要接近尾声了。腊月不远了,我的70岁的阿婆啊,现在在医院的您,那个时候一定要能像往年一样,为您的孙女做她爱吃的糯米糖!

怎样酿海南糯米酒作文【二】

番薯的外表坑坑洼洼的,外面还包裹着一层泥,所以,我们首先要给它们洗个澡。番薯洗好了,奶奶的拿手活来了——切番薯。别看奶奶年纪大,身手比妈妈还敏捷。在奶奶的“霹雳无影刀”下,番薯块堆成了小山。切好的番薯奇形怪状:有的像小朋友的拳头,有的像一个大馒头,还有的像一块大积木。

该煮番薯了。爷爷用砖头砌好一个临时的灶头,接下来闪亮登场的就是我家那口每年出场一次的\'巨无霸大铁锅。爸爸和爷爷两人合力才把大锅架在灶头上。奶奶一股脑儿地把番薯块倒进放了水的锅里,还在上面包裹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是为了防止热气逃走。锅下燃烧着熊熊大火,过了好长时间,一阵阵白汽终于争先恐后地往外冲。番薯的香味也随之弥漫在空气里,真好闻!

最有趣的环节来了,那就是把番薯块变成番薯泥。我们家用的是最古老的方式——踩。只见爷爷奶奶全副武装,他们身穿围裙,脚蹬雨鞋,开启了狂踩模式。慢慢地,那些番薯块在爷爷奶奶的脚下变成了番薯泥。当它们变成番薯泥以后,还要在它们上面撒上酒曲和米糠,这样才能发酵。

踩好的番薯泥被倒进一个大缸里,奶奶怕它们冻着,在缸的周围还包了一层棉花,它们要这样被捂一个月左右。不要以为在等待发酵的一个月里可以闲着没事儿干,爷爷要经常用一把大铲子翻动番薯泥。

只剩最后一步了,那就是把这些发酵好的番薯泥放入蒸馏器里提取酒。一开始,酒一滴一滴地从管子里流出来,没过多久,那些清澈而透明的酒水从管子里突然涌了出来。爷爷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着,满脸的幸福。

我忍不住用手蘸了一点酒,舔了舔,呀,那味道辣极了。可是爷爷却大口大口地喝 着,边喝边说:“今年的番薯酒酿得不错!”唉,看来只能等我老了再享受了!

你们想尝尝我爷爷奶奶酿的番薯酒吗?那就赶紧来我家做客吧!

怎样酿海南糯米酒作文【三】

奶奶告诉我这是加入了一种叫“青”的物质,是用南瓜绿叶加工而成。

现在正是做“青”的好季节,于是我跟着奶奶一起去采摘合适的南瓜叶。奶奶做“青”的方法可讲究了,先把它们洗净后放在水中煮熟,将叶子煮得越熟就越青。然后把煮熟的南瓜叶捞出,放在阴凉处先“出水”(奶奶她们说的土话,即将水自然滤干),待瓜叶完全冷却后,再在叶片上洒上生石灰。奶奶说做“青”的人必须要有察“颜”观“色”的.特殊能力,待“青”和生石灰和过后,稍有几分浅白,便不用再洒了。因为石灰若洒得多了,做出的“青”会有苦味,同时也没有那股微甜的清香;但也不能洒太少,太少了,“青”很容易变质,这绝对是一种凭经验的真功夫啊!随后要把“青”放入陶瓮中,用本地的去皮后晒干的桑木条或芦苇撑压紧实。再往瓮中灌冷水,直至浸没“青”为止,如果没有完全浸没,那么露出的青,也会很快变质的。最后用塑料纸密封瓮口,将陶瓮放在阴凉干燥处即可。

整个制“青”的过程繁琐而讲究!但遗憾的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做了这个了。我一定要把制“青”这种民间的优良的传统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