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立冬篇二年级作文(二年级24节气的作文立冬)

立冬篇二年级作文(二年级24节气的作文立冬)

更新时间:2024-06-16 13:12:30
立冬篇二年级作文(二年级24节气的作文立冬)

立冬篇二年级作文【一】

冬至到,吃饺子,刚到家看到姥姥正在包饺子,可能是猜到我中午没有吃上饺子吧,我赶快洗洗手来帮忙。

姥姥把面团揉一揉,然后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又切成大小一样的小面团,撒上些面粉,因为害怕我擀的面皮不够圆,姥姥又帮我把这些小面团压成圆圆的面片。擀饺子皮可是个技术活,用力太大,面片就会粘在擀面杖上,还会厚薄不均。

我先把面片擀成椭圆形,再把它转个圈,擀短的一面,如果觉得有地方厚了些,我还会再补一下,这样圆圆的面片就大功告成。

接下来该包饺子了,我还不太熟练,姥姥给我做了示范,我照着姥姥的样子,把面片平摊在手上,挖了点饺子馅放上去,对折饺子皮,轻轻把皮捏在一起,好,成功!

可我包的饺子真难看,肚子瘪瘪的趴在桌上。姥姥说这是因为我包的馅太少了,再包一个,多放些馅,这次的好看多了。

姥姥说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会冻掉,我猜,一定是因为饺子的形状像耳朵,又热乎乎的,吃了饺子,耳朵就不冷了,再冷的天也

立冬篇二年级作文【二】

立冬节气是冬季第一个节气,它代表着冬天的开始。这个时候天气渐渐变冷了,很多人可能还不习惯,从外套到棉袄的.转换。关于立冬该如何养生?立冬养生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从四方面为大家介绍,一起来看看。

一、饮食调养

天气冷了,养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在调养方面,宜以温补为主。

在饮食上面,饮食应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除此之外,羊肉、大豆、核桃、栗子、萝卜等均是适宜食物。

同时,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服用一些平和补品以增强体质。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1、吃冷吃热要看体质

天冷了吃些凉性食物虽然有镇静和清凉消炎的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平常有燥热、手脚心发热等阴虚症状的人,可以适当选择“甘寒”食物。

比如,伴有虚弱、食少、水肿的心管病人冬天吃凉性的鸭肉,能起到补虚的作用。另一方面,脾胃虚寒的人则不宜进食寒性食品,反而可以吃一些热性食物。同时注意不要补过量,热量摄入太多会聚在体内,导致阳气外泄,对人体平衡造成破坏。

2、凉性和温性食物搭配吃

比如兔肉、鸡肉、鸭肉、鸡蛋、海带、蜂蜜、芝麻大白菜、芹菜、香蕉、苹果等。这些食物最好和温性食物一起吃。如很多人喜欢炖牛肉,牛肉属温性食物,炖的时候加点白萝卜,就是很好的凉热搭配。

萝卜味辛甘、性平,有下气消积化痰的功效,它和牛肉的“温燥”可以调剂平衡,不仅补气,还能消食。此外常用红枣、枸杞等食物滋补的人,不妨在烹调的同时加进点凉性的荷叶,滋补的效果会更好。

3、多吃凉菜

天冷时,人们喜欢吃油脂多,高热量食品,且活动的做的比较少,这时候肥胖就来了,尤其是胸部、腹部和臀部,莫要急,莫要慌,听我来支招,这时候你可以多吃些凉菜,迫使身体在消化时自我取暖,消耗脂肪,这样肥胖我们就不怕了!

4、多喝白开水

天气冷了,多喝点凉白开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的功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白开,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压、预防心肌梗,因此每天可多喝些白开水来保健康。

二、起居调养

注重双脚的保暖。脚离心脏最远,足部受寒会导致腹泻、月经不调等病症。

注意:天冷要保持空气流通

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人体细胞白天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可以增强细胞功能;晚上则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鸟苷,具有减弱抑制细胞功能的作用。

三、精神调养:

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四、锻炼调养:

除防寒和进补外,加强身体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锻炼可以使新陈代谢增强,产生热量增强,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可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来锻炼。 

立冬篇二年级作文【三】

1、暖炉会

霜降后寒气已重,因此各地开炉日期,一般常在农历十月初。《荆楚岁时记》载:“庐山白鹿洞,游士辐凑,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御寒之备,号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为暖炉会。”北平一般在十月初一烧暖炕,设围炉,称之为开炉节,到第二年二月初一才撤去暖炉。暖炉多用一种耐燃烧的矿物砌筑,该物比矾石更白,轻暖坚固,后来则用薄铁做暖炉。《岁时杂记》称京人十月初一喝酒,就在炉中烤大块的肉,围着火炉,边饮边吃,称之为“暖炉”。《礼记·月令》记述十月有暖炉会。江苏昆山、安徽太平、湖北钟祥等地,也在月初开始用火御寒,期间有卖糕饼供食或者饮酒举行暖炉会的。

2、修农具

隆冬时节,农事已毕,农家对所有农具都应该趁闲暇时加以检查,进行整修。如果发现有损坏或不可使用的,要立即修理或者予以添置,以免来春贻误农时。《礼记·月令》中有季冬之月“命农计搁耕事,修来招,具田器”。所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3、制肥料

各种植物,除了生长于沼泽中的之外,大都靠根部吸收土城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在终年无人的山野,树木特别繁茂旺盛,正是依赖草木自生的枯枝落叶,日积月累,形成肥料。入冬草木凋零,靠近山林的地区或者家中有园圃的,枯枝败叶,到处都是,正是农家制造堆肥的最佳时候。

4、迎冬

封建社会,朝廷会举行郊外迎冬的仪式,并赏群臣冬衣、抚恤孤寡。

在《吕氏春秋·孟冬》有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事,恤孤寡。”是日,皇帝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皇帝要大大赏赐,以安社视,而且要抚恤孤寡。

5、祭冬神

古时候,立冬时节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骑铁色的马,带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强,字玄冥。《山海经》说他住在北海的一个岛上,长相怪异:人面鸟身,耳上挂着两条青蛇,脚踩两条会飞的红蛇。祭祀冬神的场面十分宏大。《史记》上记载,汉朝时要有70个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阴,蛰虫盖减……籍敛之时,掩收嘉毅。”意思是说,天冷了,要收藏好粮食。

立冬篇二年级作文【四】

立冬由来已久,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对“立冬,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声‘一样,是建立、 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译‘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难入大水为蜃。”

水始冰:水面初疑,未至于坚也。即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诉。即土地也开始冻结。

雉入大水为屋: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难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关于难入大水为屋,古人有很多解释。难为野鸡似乎没有多少争议,但关于屋,有多种说法。

《淮南子》:屋为大蛤。《玉篇》亦曰:99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屡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

立冬篇二年级作文【五】

今天立冬,放学后我做完作业,就和妈妈一起包饺子。

妈妈把一碗面粉倒到面盆里,再加上适量的水拌匀,然后揉到一起。和了一会,一碗面粉就变成了一个光溜溜的面球了,我也忍不住下手和了几下,妈妈看我揉个不停,就说:“好了,别揉了,盖上盖让它醒醒吧,咱们准备菜!”

妈妈拿出一个大白萝卜,把它洗个干干净净,用擦子擦成丝,我看着妈妈擦几下以后又换个面,换了几下以后像一枝削好了的铅笔。我决定试一下,结果怎么也削不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削了一下,削了四五下,就没有力气了,我拿开擦子一看,啊!这可不是丝,是末,我花了这么多功夫都白费了!妈妈说:“没有关系的,反正还要剁,只因为你的力气小才会这样!”妈妈把擦好的丝放到锅里煮一下,趁这一会妈妈把肉拿出来,我把肉放在盆里,在妈妈的指挥下,我放了三勺盐、一勺鸡精、倒了一些味达美酱油、放了一些香油,就开始用筷子搅拌,妈妈让我顺着一个方向搅,说这样拌的馅好吃。我搅匀了,妈妈也剁好了萝卜,我把肉和萝卜都放在一个盆里,就开始使劲地往一个方向搅,直到把它们搅匀了为止。搅完以后,我觉得胳膊很酸,我不得不休息一会。

把馅拌好后,又拿出来和好的面,在面板上揉,我揉呀揉,把面揉成了一条“小蛇”妈妈拿起刀子“嚓嚓嚓“把面切成小块儿,我也试了几下,呀,刀子可真沉,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条“小蛇”全都切完,我们把切成的小块儿搓成圆柱形,又把它们按成扁的,我擀皮,可是,手怎么也跟不上去,两个手不知道怎么配合,擀好了,可是是个长圆的,之后我又擀成六边形、五边形、小花边,可是就是没有圆圆的,妈妈擀的皮又薄又圆,我觉得擀皮太难了!我们把馅放进皮中间,用食指和拇指把皮提到中间捏在一起,再把两边的捏到一起,一个饺子就成了,我捏的饺子扁扁的,馅有点少;妈妈包饺子是挤的,饺子肚子鼓鼓的,我们一边包妈妈一边对我说:“你知道吗?立冬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这一天,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长了,立冬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节气之一,这一天,大家几乎都会包饺子,现在还流传一句民谣“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有人管”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为大众治耳之恩。

包好饺子,我们把饺子放到锅里开始煮,妈妈说开锅以后要加三次凉水就熟了。很快,香喷喷、热乎乎的饺子就出锅了!

饺子的味道真好,自己动手做得更好吃!也可能是饿了,我吃了一大盘!真香呀!就是做完以后,觉得胳膊有点酸!挺累的!

立冬篇二年级作文【六】

早晨,我刚起床,看见姥姥买回了许多的菜:香菇、白菜、葱、羊肉……我好奇地问:“姥姥,买这么多的菜干什么呢?”“后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先包饺子啦。”姥姥说。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以前,虽然常常吃饺子,可从来没有亲手包过饺子,今天正好让我小试牛刀一把!吃过早饭,全家人就开始忙了起来,姥姥调好饺子馅就开始和面、擀皮。等一切准备就绪,爸爸妈妈开始包起饺子,只见他们先拿起皮,放在手掌上摊平,然后夹了一些馅放在上面,把两边对齐轻轻一捏,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学着妈妈的样包了起来,结果刚上“战场”就败下阵来。我把我包好的和妈妈包的一比,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妈妈包的饺子饱满、结实、整齐,像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大雁,而我包的饺子却像一个个“伤兵”,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伤”、有的……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我只好向妈妈虚心求教,妈妈看了看我包的饺子,告诉我:“你之所以包得不好,是因为馅放得过多或过少,包的时候又用力不均。不用急,熟能生巧。”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重新开工了,根据妈妈指出的原因,终于亲手包成了一个“神气十足”的大饺子。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爸爸给我讲了冬至吃饺子的来历。相传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当他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时,正值冬季。他看到乡亲们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饺子”。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听了爸爸的讲述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人们说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了。

第一次包饺子,不仅使我学会了包饺子,而且让我明白了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真是一举两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