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我养的艾草作文(我喜欢艾草写一篇作文)

我养的艾草作文(我喜欢艾草写一篇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6 21:57:18
我养的艾草作文(我喜欢艾草写一篇作文)

我养的艾草作文【一】

??丽的艾溪湖作文

“艾溪湖”是一座淡水湖,后经人工改造修建,变成了现在景色迷人的风景区。因它就坐落在我家附近,所以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艾溪湖的修建独具匠心:在沿着湖的边上修建了一条长约十五公里,宽七八米的深红色跑道。紧挨自行车跑道的左边是一条同等长度专供行人用的人行道。两条道路的中间用花隔开。以免人车抢道混行。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便是艾溪湖最热闹,最繁忙的时候,这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他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慢跑;有的一人独自行动,,有的三三两两一群活动,还有的男女老少祖孙三代全家动员。其实这些人的目的\'是一致的——他们是来休闲的,健身的。

当然最美的莫过于那些自行车骑行者。他们同样有的一人,有的一伙骑行,边说边笑,只是速度和行人完全不一样。这些技艺高超的骑手们几乎是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他们穿梭的身影构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跑道上除了画有由南向北的路标外,没有设置任何路障。更没有红绿灯,因此在这条道上骑车,完全可以放松,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只要方向不错,怎么骑都可以,非常舒心惬意。

湖面上的人、车繁忙,快乐。这里的树,路灯,霓虹灯,高楼大厦也不甘寂寞。就连湖中平静的水面也活跃起来,看吧,岸上通明亮丽的路灯,雄伟的高楼大厦,和五彩缤纷的霓虹灯,被湖面反射形成倒影,湖底早已变成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时你再想陶醉在“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诗情画意中已不大可能的了。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座和我们朝向相反的水底都市。

艾溪湖除了繁华与热闹,还有一个极为宁静的地方——“原始小森林”。当然这个这个小森林也是人工修建的。但非常富有特色。那天,我们一家四口骑着电动车在跑道上慢慢行驶着,突然间眼前树木茂密,漆黑一片。妈妈感到电动车使不上劲,车速提不起来。爸爸笑着说“这是一座小山坡。因为路面平坦的缘故,所以车子爬坡只觉得速度慢,而没有颠簸。”第一次进入这座原始森林,让人觉得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小森林真黑呀,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找不到东南西北;小森林真静呀,静的仿佛进入了真空世界,仿佛可以听到彼此心跳的声音,即使如此,安全问题完全可以放心,这里没有野兽出没,更没有妖魔鬼怪降临。有的还是许多的游客喜欢从这穿行而过,不借助任何的灯光,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原始宁静。行走在原始森林的小道上,谁都想停下脚步休息片刻,因为这里实在太凉爽了,要知道夏天的南昌室外气温近四十度与小森林里春天般的气候显得格格不入。

走出小森林又是另外一处景象,。在艾溪湖中段建有一座横跨两岸的大桥,叫“艾溪湖大桥”桥上灯火通明,车水马龙。桥下绿树成阴,人来人往,各行其道。与其说是个休闲的场所,倒不如说是个赶集的地方。

是啊!艾溪湖大桥,原始森林,湖边跑道,还有一湖清水。闹中有静,山水相连。行走湖边,惹人心旷神怡,令人感觉身在湖边行,人在画中游!

我养的艾草作文【二】

正如题目所说,它很廉价,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它,因为它是我养的第一个宠物。

记得五岁那年,我还在上学前班,那时候,作业也不多,妈妈也不忙。那天,宠物店要“清仓”了,每个宠物五折出售,于是,“贪便宜”的妈妈就买下了它。

回家后,我看着这只才花了妈妈二十块钱的小家伙。仔细打量着。它那红色的眼球,那宛如利剑般笔直的耳朵,那两颗白嫩嫩的牙齿,还有那全身雪白的毛发,摸起来毛茸茸的。不过,它不太听话,要不是我及时把门关上,它就直接跳出去了吧!看它不停地在屋里乱跑,我就跑过去追它,但是我扑到桌上,谁知把瓶子碰到地上,碎了,天哪,这可是爸爸的心爱之物。突然一股凉气在我背后涌动,“救命啊!妈,我错了!呜······”在爸爸还没知道之前先找个救兵吧。就在此时,我突然发现小兔子不跳了,它用手挠挠腿,好像在幸灾乐祸,哼,小兔崽子,看我如此狼狈,你在偷着乐呢,好啊,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防止这只兔子再“逍遥法外”,我必须将它抓住,我抓,我跳,我捉,经过一番折腾,我可算把这只“犯罪兔”给抓住了。

呵!你可往哪里逃?我把它抓在手心,想狠狠地揍揍它,可,又看它此时乖巧可爱的样子无从下手啊。反而觉得它有些可怜了。哎!算了,好男不跟兔斗,于是,我就小心翼翼地把它放了出来,它好像也不躲了。它跳到我身上,看看我的表情,我突然发现,这只兔子身上居然有一些黑斑,应该是刚才在地上搞的灰尘吧。我回房间,找出我的洗脸毛巾,一点点地擦着,生怕惊动了它。

之后,为了保证它在这个新家健康地成长,我还开启了“菜园计划”,大爹家的后山有一片菜地,想在这片菜地上种些家人和兔子爱吃的蔬菜。可没想到我刚到菜地,却掉进了一个坑里,我大喊:“救命!”小兔子见此情形立马扭头跑了,我还在心里骂它没良心呢,谁知不一会儿,它带着妈妈过来了,拉住妈妈的手,我成功“逃离”。真是惊险又刺激,但更多的是温暖哟。

谢谢你,我的“廉价”小兔子,好爱你哟。

我养的艾草作文【三】

放学回家,撑伞走在老街上,我却听见了艾草团的叫卖声,心下一动,停下脚步,见是个老妇人推着小车沿街叫卖,我上前买了两个,捧在手里热乎乎的。两个青绿色的小团子,像两个如玉般的小娃娃,一口咬下去,糯糯的黏牙。刚出笼的团子氤氲着热气,恍惚间时光回溯,又去到了童年时的小村庄。

外婆家门前有条河,盛夏里总能见到顽皮的孩子在戏水,还有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服。河上那座拱桥已经很老了,但村里的人们对它似乎都有种特殊的情结。它像一位历经沧柔的老人,静静卧在河上,守护着这一方小村落。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在桥上眺望远处的群山,看着系在桥上的数不清的红丝带飘啊飘,似乎也把我的思绪飘远了。

桥的一头是乡野阡陌和大片稻田,另一头便是通往外婆家的小路。外婆有时遍寻不到我,便猜我又来了河边。她来找我,牵着我的手慢慢走回家。这段路不长,却牵系着童年的我和外婆。“外婆,艾草是不是长好了?”“是啊,外婆已经采了好些了。你呀,是不是想吃艾草团子了?”我不答,只是笑。在我印象里,外婆的艾草团子极有吸引力。艾草这种植物,虽然普通却异常坚韧,它那种清苦的药香味,总使我想到外婆这清贫的一生,虽然初品是苦,回味却有甘甜。

回家后,外婆便着手做艾草团子。我帮着外婆打打下手。外婆从井中打水洗净艾草,我便在一旁择去艾草的柄。在煮沸的水中烫一遍艾草,就可以将它捣碎了。我拿着杵一遍遍将艾草捣成细末,整个屋子便充满了艾草柔和的气味。接下来,外婆便开始和面、准备馅料了。外婆瘦小而佝偻的背影在灶台前忙碌,阳光洒在外婆那银丝一般的白发上,好像镀了一层金。

我迫不及待地奔上前去,嚷嚷着饿。外婆笑骂道:“馋猫!”最后,在我的急不可耐下,我们将面团包上馅料,放进屉笼里蒸。漫长的等待开始了。我百无聊赖,与外婆扯起了东家长西家短,外婆却听得认真。在以后的岁月里,想要的东西很快就能得到,于是便也索然无味,失了这份等待的盼望与美好,便越发怀念这个午后的静谧时光。

终于,艾草团子出笼了!我拿起一个,一口咬下去,花生、芝麻的香混合在唇齿间,还有那淡淡的苦和回味的甜。

现在想来,那份旧时光已然不可及,只有那艾草团子啊,使我以后的人生还有可回味的东西。

我想念外婆的艾草团子。

我养的艾草作文【四】

“其实,安徽也挺好的啊。

”望着母亲小心翼翼的面庞,我固执地摇了摇头,在心里叹了口气,是的,这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啊,只是,还不够好,还,缺点什么……

许多人都认为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我当然也不例外,只是这场考试,对我来说还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也许,结束了这场考试,我就能去到有父亲的城市,那个我期盼已久的小城,那个几乎载满了父亲思念的小城。尽管从小到大和父亲相处一处的时间加起来也许还没有人生已兜完的十七年的十分之一,可我却从来没有过埋怨,正如他从未埋怨过在外的的孤单与无力。

不抱怨,是父亲用仅少的时候为我诠释的一堂历练之课。第一次嗅到那个小城的空气已记不清是何时,只记得很喜欢那般混杂了父亲身上浓浓的艾草香的蜜气,低头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巷道上,牵着父亲手的小姑娘嘴角洋溢着掩不住的幸福,约莫是从那时起,那个还不知道高考为何物的小女孩便暗自打定了主意要来到这个充满幸福与艾草香的小城念书。几间寒暑如斯不舍,新春的爆竹也将为当年的小姑娘炸响高考的百日冲刺!不尽人意的成绩,如房价一般只涨不停的分数线都让如今的我开始迷茫,当初坚定与自信似已被一次次的模考成绩渐磨渐平,眼前那个向往了十多年的有艾草香的城市,似乎变得愈发遥不可及……

母亲心疼的看着我一次又一次无力的眼泪,劝出了在心里藏了许久的言语:“安徽其实也挺好的啊。”是的,可是,缺了点什么,缺了那份艾草香,缺了那份对梦想的执着,也,缺了那个教会我不抱怨的人。再次心平气和的.摊开背揉成一团的试卷,迎着斜探进窗的阳光,只要不抱怨,才能真正奋力去追寻自己的想要。每方学习的恍惚间,我都能轻嗅到那抹伴着我的艾草清香,每方面对失败时,我重重地将自己扔在座椅上,都能听见与父亲十多年来同频的无助心跳,那是为爱而拼搏的疲倦,亦是为爱而拼搏的生生不息。我曾想象过炎炎夏日里,一套套被汗水浸湿的白褂,也仿佛听到过默默静夜里,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只是这一切都在在我的脑海中翻涌。因为,父亲从未像我抱怨过什么。对于我的固执,父亲并无多说过什么,他只说希望我不要很累。只是,这个从不抱怨的人似乎已忘了自己劳苦辛勤的20xx年,和这20xx年里所有留下的汗水,浸湿的白褂与,发出的叹息。也许我执着的小城,最终没能变成我的大学;也许,我即将历经的努力与磨难也无法成就最初的梦想,但,那一年的艾草香和那个和着艾草香的人终将伴我一路前行,在不言抱怨的路上,渐行渐远,愈加坚强。

爱上一座城,大抵是因为这座城里有你爱的人,爱上那座萦满艾香的小城,大抵,是因为那座城里有个教会我,不抱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