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可乐和纯牛奶的实验作文(可乐和纯牛奶实验作文300字)

可乐和纯牛奶的实验作文(可乐和纯牛奶实验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3-11-29 07:24:40
可乐和纯牛奶的实验作文(可乐和纯牛奶实验作文300字)

可乐和纯牛奶的实验作文【一】

大一的时候曾经看过曼昆的《西方经济学》,感觉其实经济学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在看到投资和储蓄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就有一些迷糊了,后面当学到需要数学知识的“乘数”概念的时候,我就决定放弃了。

当我看到《牛奶可乐经济学》这个可爱的书名的时候,当我看到如同《货币战争》一样设置谜题的宣传方式,我已经决定要读这本书了。因为里面的内容实在太有趣味性啦!!!!

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

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

为什么女模特的收人高于男模特;

为什么许多年后的饮料可以免费续杯;

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

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不会;

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新车便宜的多;

为什么DvD制式各地不同,而CD一样;

为什么单行道上谦让反而降低效率;为什么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等等

看了之后,说老实话,可能因为我期望值比较高的缘故,觉得没有找到能够吸引到我的地方。

虽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趣,但解释却很简单,我们平时也可以自己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过是作者用了一些经济学的概念。

当我不是很看得上这本书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陈寅恪大师是如何指导学生的:

姜亮夫在清华时曾写了一篇批评容庚的文章,发表在《燕京学报》上,容庚把这篇文章送给陈寅恪看。陈寅恪对姜亮夫说:“你花这么大的精力批评别人,为什么不把精力集中在建立自己的研究工作上。”姜亮夫听了,大受震动,从此不太愿意写批评文章了。

所以,其实我们在看书的时候,要多看别人的优点,没有完美的事,什么作品都有缺陷,重要的是在于我们能从中学到哪些好的方面。

仔细想想这本书还是能给我带来不少启发的:

其一,主题与角度很重要。

虽然都是生活中简单的例子,虽然解释起来也不见得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本书胜在接近性,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接近,此外就是以博物经济学来总括所有的案例,确定书籍的范围。

其二,我们往往在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总想学习得快些,但却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往往却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础。

比如在经济学课程中“机会成本”的概念,作者就设置了一个问题,并且用这个问题去向经济学的学生与业内人士提问:

如果你上过经挤学课程,至少听说过“机会成本”这个词吧。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享情的价值。举个例子,假设你森了一张美国大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你不能转售。可另一美国大歌星鲍勃·迪伦今晚也在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40美元。当然,你别的时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50美元。换言之,要是迪伦的票价高过50美元,你就情愿不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试问,你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叨美元。所以,不去看迪伦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一4D二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按一般的看法,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概论课上要介绍的两大(或三大)重点概念之一。但根据我们现在手边的可靠证据,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掌握这个概念。鼓近,经济学家保罗·费雷罗和劳拉·泰勒向几组学生提出了上述克莱普顿/迪伦问题,看看他们能否做出正确回答。他们出的是选择题,只有4个答案:a。0美元,b,10美元,c。40美元,d。50美元。

看完《牛奶可乐经济学》是我对经济学的认识程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虽然《牛奶可乐经济学》很通俗易懂,把一些经济学的术语用生活中的例子表现出来,但是它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毕竟它与西方的经济学比较接近,却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学还是有一定差异性的,因此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可乐和纯牛奶的实验作文【二】

我第一次看到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介绍是在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的图书馆一楼。新书介绍上是这样介绍《牛奶可乐经济学》的: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我被这些有趣的问题吸引住了,当时我就借了一本来阅读。

我阅读时感觉这本书写的很平易近人,以简单的经济案例来分析经济学原理,给人代入感很强。它不主张用高深的数学公式去解释,很适合我这种毛躁的人阅读。我把这本书当作故事书来阅读,通过一个个案例来大概了解以美国为主的经济。

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切为了您的阅读价值”和推荐序:经济学解释生活。这两段开头真的很引人入胜,看完开头就忍不住的想往下阅读。

其中这个案例个人觉得很有趣:为什么红壳蛋比白壳蛋要贵?(乔纳森·张)。3.09美元一打;如果是红壳的,则卖3.79美元一打。根据华盛顿鸡蛋营养中心的研究,不管是鸡蛋的味道还是营养价值,都跟蛋壳的颜色毫无关系。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价格差异呢?

红壳蛋更讨买家喜欢,所以他们愿意付高价,这么解释倒很简单。但这个说法无法令人满意,因为它似乎暗示白壳蛋卖家有钱不去赚。如果卖红壳蛋利润更高,他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卖白壳蛋呢?

红壳蛋的生产成本比白壳蛋要高,这个理由说得过去。鸡蛋的颜色取决于生蛋母鸡的品种。比方说,白来航鸡下白壳蛋,罗德岛红母鸡下红壳蛋。红母鸡一般比白母鸡个头大,由于母鸡每天必需的卡路里多少取决于其个头大小,所以饲养红母鸡的成本更高,从而红蛋的成本就更高。但要解释为什么红壳蛋卖得更贵,还必须考虑需求方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因为有消费者偏爱红壳蛋并愿意为此多出钱,市场上才有红壳蛋出售。否则,根本没人会卖这种成本更高的蛋。

这本书中很少提及令人难以理解的原理,公式,计算方法。它以一种白话的形式来阐述,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我上网查了一下,这是一套系列书。还有牛奶可乐经济学2、3,行为经济学和国计民生版。我有一种购买的冲动了。

可乐和纯牛奶的实验作文【三】

我先前看过《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这次在推荐书目中又见到这本书,于是又重新看了一遍,发现里面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感受。我觉得这本书值得一看,并期待大家读完后,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能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找出科学合理的答案,尽管有时答案不尽完美,但一些个维度去思考也不错。这本书的案例和结论都是从经济学的原理来展开的,我们可以看下身边常见现象和事物的经济学的解释。正如此书的标题《牛奶可乐经济学》,牛奶方盒、可乐圆罐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都体现了一定的经济学原理。

为什么有不少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因为穿校服的要求,限制了学生们自我表达的能力。但它的优点则是减少了学生们在衣着竞争上所投入的货币及情感成本。为什么官僚们喜欢使用语焉不详的句子?

是因为某个官僚可能会出于个人利益,把文字写得稍微模糊一些,从而削弱自己在限制他人行为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出于同样原因,其他官僚也会这么做,于是言辞模糊暧昧的标准就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完全叫人看不懂的官僚语言最终又成了主流。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捕鲸人无法从自我限制中获益。而世界上大多数的鸡都是有主人的。鸡和鲸鱼都有经济价值。人们对鸡能享有可靠的所有权,但对鲸鱼却不能。

书中类似上述有趣的举例非常多,综合看来,基本上都是依据成本收益原则来衡量,从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效益递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角度的思考,来判断我们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收益最大原则,对于一些行为有指导意义。

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我们的业务推动方案其实也是如此,只有为大家安装了足够驱动力才能有好的业绩表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权利是对等的,如实告知、保费、保险保障的关系也是如此。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赚取真正财富的唯一方式,仍然是天赋、勤俭、幸运,再加上艰苦的劳动,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努力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

而只有多提问、多思考才能多收获。如产品的设计既要包含最基本的功能,又要满足低成本竞争的需求。看到牛奶可乐容器差距,自然地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能会减少我们的经营成本,提高收益。“为什么在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呢?”在生活中我们会认为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而因此津津乐道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钱已经悄悄被商家赚取。酒和花生米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的越多,要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多,而酒精饮料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这才是花生免费背后的真相。这说明经济学规律无所不在,要活学会用。

从问题开始,引发读者思考,然后给予解释,再找出普遍规律,让我们收获知识的同时激发我们延伸思考,还有那些事物是这样思考并按此规律去运作的?整本书读完之后会有豁然开朗之感,知道如何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更多的现象,同时让我们对周边事物重新又充满了探索好奇,用经济视界去看待这个世界。就如同当初在中学时掌握了一些粗浅的物理定律,就处处留心观察,努力在身边去寻求这个定律的运用一样。

愿大家在阅读本书后都成为经济学的“经粉”,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原理,提升认知世界的能力、增加感受世界的维度,使策划和决策更理性、更科学、更符合经济规律。

可乐和纯牛奶的实验作文【四】

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

在谈到这些各色各样的博物经济学问题时,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例如为什么牛奶要装在盒子里,可乐要装在圆的瓶子里?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去留意它。《牛奶可乐经济学》回答:

一是产品的差异导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柜保鲜,如果是圆的,会降低冰柜的利用率。可乐不需保鲜,不存在这个问题。

二是圆形可乐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还有“路边躺着一张貌似百元钞票的东西,要不要捡”、“罚款能不能制止迟到”等问题。没有公布答案时,估计许多人会心里没底不敢回答,但见到答案后,就会觉得原因竟这么简单。所以弗兰克教授写这本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让读者感受到经济学离我们很近,贯穿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经济学被广为诟病的当下,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没有沉闷感觉,至少给我们一是它讲了个朴素的道理:经济学也没什么了不起。现在经济学被一帮精英们越挖越深、越整越难了,没整它几十个看不懂的公式,没有成堆的术语创新还真成不了专家。所以大家都怕了,不敢琢磨。其实,就拿最低成本、最大产出这个原理来说,无非就是牛奶用方盒子装能节省点冰箱空间,可乐用圆瓶子拿在手里方便的道理而已,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装箱子的时候放的东西能归置得整齐一些。想起了“理论来自于生活”那句老话,多朴素的道理啊!

在本书中看到许多生活中不谋而合的例子,又加深了我对它的许多认识。由此看来,一条正确的原理,适用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领域、一个方面。就像这看似简单的成本效益原则,原来不只是某一方面的科学决策能力的基础,也是经济学的基石与核心。这让我想到了哲学中所说的——普遍性与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可乐和纯牛奶的实验作文【五】

《牛奶可乐经济学》很简单,闻其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与经济学有关的书籍,但大多数的人听到“经济学”这个词时,往往会感到头疼。而当你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时,你就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理解“经济学”,也会改变经济学在你心里的那个枯燥乏味的印象。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弗兰克教授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会在书中举出很多千奇百怪的例子,让学生写小论文,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教授的这些基本原理简单而又生动,很容易被人理解。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为此书的蓝本。

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作者通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的例子,向我们讲述了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如在作者讲述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时,让我懂得了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产品设计要实现二者的平衡。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还有作者讲述的供求关系实践原则也让我尤为深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举出了一个“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这个例子很真实,免费花生米可以随意索要,而花生和酒是互补品,酒客花生吃的越多,从而点的酒就越多,因此,酒就可以给商家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

而水和酒又互为替代品,既然酒客吃花生米对水和酒有需求量,而酒吧买的水的价格相对较高,那酒客们为什么不买酒呢?这样何乐而不为呢?这些例子让我理解到了市场中的不少重要模式。通过这些例子,我理解了“一价格定律”,也告诉我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书中生动鲜明的例子数不胜数,通过这些例子,改变了我之前那个以数学为核心的硬学科“经济学”的观点,让我知道了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牛奶可乐经济学》把经济学从数学中解脱出来,并为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提供了无限能量。因此,如果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多提几个“为什么”,我们也会从中收益很多哒。

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待生活,让每个人都成为经济学家。

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一百多个事例,教会了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体验到作为“经济学家”的美妙之处。

弗兰克的书告诉我们,多多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有趣的东西,而且经济学基础概念会给这些行为和事件以合理的解释。这是学习经济学的好方法,适用于我们所有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

可乐和纯牛奶的实验作文【六】

“农民以体力劳动从事耕耘,商人以其审时观变从事贸易,手工业者以其精工巧技制造器械。”这世界上无人不在追求着“利”。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看到这些,你是否犹豫了呢?虽然经济对我们很重要,可碍于经济学对于我们来说无非就是一些复杂的公式图表和概念,所以我们都不约而同的略过了经济学。当然,我也是这样认知的。可是却有一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经济学的认知。它就是《牛奶可乐经济学》。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为什么……这就是那本书的导语,也就是这本书带我走进了经济学的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分析的简明扼要,读完之后我也就顺理成章的知道了这一系列的设计方式问题,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是蕴含着经济学的道理。产品的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看完之后,同学们是否都有了跃跃一试的打算呢?那么就行动起来吧!因为这本书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小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