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白日梦主题作文(白日梦我完整版作文)

白日梦主题作文(白日梦我完整版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15 20:45:27
白日梦主题作文(白日梦我完整版作文)

白日梦主题作文【一】

《白日焰火》在中国电影中是一个异类,它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清冷气质,这种清冷不全是因为在冰天雪地的哈尔滨拍摄,而是代表了一种心灵的萧索和自闭。说到底,刁亦男编导的《白日焰火》讲的是关于爱的故事,一种压抑的激情。在中国电影中,如果诠释火辣辣的激情,总是喜欢选择夏天,不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少年激情,还是《全城热恋》和《爱情麻辣烫》里不同年龄段的爱情经历,用太阳炙烤、汗流浃背来表达爱情的力量,总是那么相得益彰。《白日焰火》则不同,它的清冷是深入骨髓的,不论是男主角廖凡、还是女主角桂纶镁,他们看似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实则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在拼命挣扎。他们犹如在撕裂的生命中寻找难得的一点温度,而这点温度就是爱。

刁亦男像是深受东野圭吾的影响一般,华丽丽地把《白日焰火》里一波三折的抛尸案转化成了不折不扣的爱情传奇,从影片中能看到《白夜行》的影子,王学兵对桂纶镁的感情是完全牺牲自我的,而桂纶镁对王学兵则背叛并亲自将其送上了不归路。也许,王学兵不过是想跟《白夜行》里所说的那样,希望两人能有朝一日牵起彼此的手,走在阳光下而已,但这一点卑微的愿望也是奢望;同时,王学兵对妻子桂纶镁不惜当个活人的做法跟东野圭吾的另一本经典小说《嫌疑犯x的献身》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种不顾一切的付出对于那个承受恩情的女人来说,犹如带上了一个无期枷锁,王学兵一天不,她就永无出头之日。这样便能理解桂纶镁的绝地反击了,她巧妙地借助了警察廖凡的力量,变着法儿用女人的柔情,手把手地把身上的枷锁彻底解除。只是,见不得光的东西总有被发现的一天,她远不如《白夜行》的女主角幸运,沾过鲜的手永远也洗不干净。影片中那股清冷的气质着重是通过桂纶镁饰演的女主角展露出来的.,她那件黑色短呢大衣、盖住半张脸的围脖,只留下一双含羞的眉目,这一切都映衬得纤瘦的身体更加单薄,廖凡对他产生我见犹怜的感情不是没有理由的,有时候危险也是一种热情的信号,让人忍不住陷入危险的神秘漩涡,不能自拔。

如果说桂纶镁诠释的是一个在爱里挣扎的女人的话,那么廖凡就完美演绎了一个自我救赎的LOSER形象。作为一个离过婚、被下放的警察,他的生活中可谓没有一丁点的亮色,之所以舍命追踪五年前抛尸案的原因,用影片中他经典的台词来说,“我给自己找一点动力,否则人生也太失败了。我想找可以输得慢一些的方法。”对于他来说,眼下的生活不过是一种混吃等的无望挣扎,点燃他心头焰火的是那个洗衣店女工身上发生的神秘故事。他带着一点警察神经质的敏感和一个男人的本能开始了黑猫警长式抽丝剥茧。很难理解,他从一开始到底希望这个女人是凶手或者不是。当他一点点接触故事真相的时候,也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神秘的女人。从王学兵的出现到知道白日焰火后的事情,对于他来说是从沸点到冰点,在摩天轮上那个跟他热情亲吻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一段还没怎么开始就戛然而止的爱情,注定是这段感情的归宿。他破案,他立功,是建立在“背叛”心爱女人的基础上的,一如桂纶镁为了成全自己而出卖王学兵一样,在理性和感性的激烈冲突中,他在舞厅里上演了一出打醉拳般的独舞,那是他在跟自己较劲,跟命运较劲。那个犯了错的女人有她犯错的理由,她还能否被救赎?廖凡用他收缩自如的演技诠释了一个失意警察在面对罪犯女友时的内心挣扎。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也没勇气隐匿她的罪孽,跟她白首到老。

之所以说廖凡诠释的是一个LOSER的自我救赎,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身份抛弃了如幻影般的爱情,桂纶镁在囚车上看到了白日的焰火,那些没有黑夜里绚烂、但扎根于她心底的火焰。刁亦男在这一部压抑的激情电影之中,用诗意的镜头诉说了很多关于爱情的种种印记,片尾的白日焰火是一种,冰鞋在冰面上滑过后留下的痕迹同样也是一种爱情印记;缓缓在地面上开动的电铁来来去去,犹如轮回般映衬着生活的平庸。爱比更冷,哈尔滨零下30度的寒冷抵不上爱人离去的苦痛,那些无畏的自我搏斗和挣扎最后换来了温暖的复苏。《白日焰火》最后绽放的就是温暖的爱情焰火。

 

白日梦主题作文【二】

等一下,什么叫好看,什么叫不好看?吸引人叫不叫好看,会讲故事叫不叫好看,揪着心看到最后才释放叫不叫好看?

抛开金熊奖、银熊奖的外衣,这是部很写实的电影,其实一开始我也是不能免俗的带着好奇心去看的,这个得了金熊奖的最佳影片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由整理]

男主角张自力(廖凡)在故事一开始的时候就很洒脱不羁,标志性的胡须很男人。因为在调查碎尸案过程中有两个兄弟被枪了,案子又没有头绪,渐渐地迷失了自己,或者说失去了做警察的动力,所以后来被分配到了一个工厂保卫科上班,也许是凭着自己的专业嗅觉,或许是因为溜冰鞋的暗示,他慢慢找到了一点头绪,开始主动去调查这个嫌疑最大的吴志贞(桂纶镁),并逐渐的爱上了她,这个我看的出来。在他的真心打动下,女主角终于放下了防备,对他摊了牌,把那个曾经为她碎尸、隐姓埋名的、“活人”丈夫梁志军(王学兵)带到了警察的埋伏里,并被当场枪毙了,在我以为故事的情节快差不多的时候,张自力发现原来他深爱的这个吴志贞才是99年那个碎尸案的人凶手,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内心挣扎,但是最后他还是找到了一个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因为爱她才会这么去帮她吧,那就是让她去自首,她最后也给了自己一个解脱。

或许真正的自由就是坦白吧,压抑了这么多年的怨恨纠缠和对现实世界的厌恶全部都完完整整、彻彻底底、干干净净的结束了,张自力是这样,吴志贞也是如此,明白了这个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网友评论张自力最后那段独舞真的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好诠释,动作粗放有力,表情自然放松,节奏感超强,巨舒坦;明白了这个就不难理解张自力之前为什么要带着吴志贞坐上了咯吱作响的破旧的摩天轮去眺望那个曾经的“白日焰火”歌舞厅,劝她自首,给她机会,让她明白他的爱有多深;明白了这个就不难理解张自力为什么要在吴志贞被警察拷走的时候在漫天的雪地里放焰火,焰火象征着什么,仅仅是为了扣住电影的题目吗,还是自由、美丽,或者说是我的想象力有限?又或者是他给了自己一个自由,给了爱人一个自由,也给了感情一个交代,到了这里才领悟到电影开始张自力和她老婆离婚的情景,放手,Letitgo,坐上了雪国的列车。他明白了,那我们呢?

整部电影情节亮点颇多,高潮迭起,叙述小心铺垫,扣人心弦,引人深思。不解的是,故事里围绕女主角的几个男人都光荣的牺牲了,为什么不了那个猥琐的变态洗衣店老板呢,真的是因为这个老板好心收留她,留他一条命?算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还是留给观众去思考吧。

白日梦主题作文【三】

就像美丽的焰火在白天燃放,虽然美丽但是不是时候,并不能让别人看到她的美丽。桂纶镁在车上微笑就是因为廖凡非常理解她,她才欣慰的笑了。白日焰火应该有俩个,一个廖凡,一个桂纶镁。优秀的警察确当了保安,一个美丽的女人没有人疼。性,是暴力,也是解脱。苏丽娟是性冷淡,王学兵是性无能加占有欲强烈,洗衣店老板是有心无能。都是悲剧。

另外我觉得廖凡和桂纶镁是有感情的,虽然描写得不多,但是对于桂纶镁这样一个被丈夫监视,被老板扰,内心隐藏巨大秘密的压抑女人来说,廖凡替她买药,替她赶走顾客,已经是她不可得的温暖,而那个时候她并不知道廖凡的真实身份。接近她的男人都了,但是还有人愿意接近她,她能不感动么?

救赎的思想,在这部电影中很好的体现,这是一场性与暴力交织的救赎,一场宿命,无论谁是猎人谁是羊羔,都是在演戏,都是在无声的救赎。这个世界也许就是如此,你无法区分在你面前的到底是谁在戴着面具,到底是谁在你面前演示这拙劣的舞蹈。

正如结尾影片中的那段自顾自的舞蹈,那场舞是落寞的狂欢,不是开心...主人公的迷茫,随着音乐起舞,那凌乱的舞姿,随性而动,无不显示出主人公的无奈与叹息,那是自己的宿命,那是注定要自己承担的迷茫,他在跳舞,他想舞出自己的人生,可是,他自己的人生又在何方影片在无数的焰火中结束,那是为自己的人生送行,那是白日的焰火,照耀在有罪之人的心上,在万千焰火下,一段人生,一段宿命,消失于蔚蓝之中。

白日梦主题作文【四】

从独立电影一路艰辛走来的刁亦男终于从沉寂的黑夜走进喧嚣的白日,并在当代中国影坛绽放出绚丽的白日焰火,响亮,奇异,举世瞩目。

2014年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白日焰火》一举拿下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这部由刁亦男编导,廖凡、桂纶镁、王学兵主演的悬疑爱情片讲述了一个在碎尸案侦破过程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生救赎故事。

五年前的夏天,警察张自力在侦破一桩离奇碎尸案时受伤离职成了一名无所事事的工厂小保安,同年夏天,张与妻子离了婚,事业家庭双双跌入低谷。五年前的夏天,干洗店女工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被警方认定为碎尸案的受害者,只因在天女散花般抛撒各地煤场的尸块旁发现了煤厂过磅员梁志军的衣物。

一个隧道内的长镜头将故事从1999年夏天转场至五年后的冬天,影片也从序幕进入主体叙事。冰天雪地中,张自力事业无成,借酒消愁,却渴望做一个在生活中“输得慢一点”的人;吴志贞少言寡语,冷若冰霜,苟且偷生于变态老板的干洗店。男女主人公的日常生活犹如漫漫黑夜,孤独,无望,直到有一天,这两个在黑暗人生中独自挣扎前行的人因另一桩碎尸案有了交集,张自力通过接近吴志贞找到了真凶梁志军,实现了他作为警察的人生意义,却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吴志贞;吴志贞在张自力身上找到了长久压抑的生命激情与摆脱过去的勇气,却把梁志军送上了不归路,也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影片最后,满地乱窜与冲天而起的白日焰火犹如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隐喻:哪怕白日,也要绽放,只为冲出黑夜,只为在光天化日之下义无反顾地点燃自己,救赎自己的人生。

由此联想到刁亦男的电影艺术之路。

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的刁亦男早在2003年编导的电影处女作《制服》就曾获第22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龙虎奖,2007年编导的第二部电影《夜车》又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这样的成绩在中国独立电影界已属一流,怎奈独立电影在当代中国过于边缘,两部注重个人表达的优秀影片没能引起国内观众注意,刁亦男只有继续在无名的黑夜中默默前行。

《白日焰火》的成功同样充满艰辛,这部创作8年、剧本被重写3次、找投资就用了4年、最终制作成本仅1000多万元的电影,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拍一部“票房不错的好电影”。这一目标意味着它必须通过审查、兼顾观众口味、使用合适的明星、采取合适的宣传方式,由此带来摄制过程中无数次的痛苦和挣扎,创作者与制片人的艰难沟通、影片与体制的巧妙周旋、制片方与宣发部门的不停争论。选择“票房”与“获奖”中的任何一项都比这容易得多,然而因为对电影艺术的爱,对市场承认的渴望,刁亦男和他的制片人选择了最难走的路,这期间多少痛苦、折磨、忍耐无法向外人说,一如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在黑暗人生中的挣扎。

如果说作品是作者情绪的投影,那么编导刁亦男对电影艺术的爱就如同张自力对吴志贞的爱,对市场承认的渴望亦如张自力对找到真凶重回主流社会的渴望,当爱变成折磨、渴望变成背叛,奇异的白日焰火就会奋力挣脱黑暗,绽放于喧闹的城市上空,让世人惊艳。“焰火一般是在晚上放,但一个人如果在白天放焰火,可见他的决心有多大,他想挽救某种东西的决心有多大。宁可你们看不见,这个焰火也会努力绽放,它也许比夜晚的焰火更美,更富有真正的希望,真正的温暖,真正的复苏。”这是刁亦男对影片名字的解读,更像是一批坚持自我表达却无法获得市场认可的电影人的内心独白。

2003年到2014年,正是国内电影产业高歌猛进的十余年,刁亦男却在不停长个但不甚健康的浮躁环境中坚守着对电影艺术的初心,延续着自己从《制服》到《夜车》的底层失败者故事。如今,《白日焰火》虽然换成了好演员,拿到了大投资,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电影路线,把中国情境下那些底层失败者欲哭无泪的故事拍得节制而悲伤,终于得到世人认可。

那些黑夜,痛苦与挣扎积攒着能量;哪怕白日,也要奋力绽放奇异的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