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寻艾草作文(艾草作文300字)

寻艾草作文(艾草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4-04-23 00:11:25
寻艾草作文(艾草作文300字)

寻艾草作文【一】

“其实,安徽也挺好的啊。

”望着母亲小心翼翼的面庞,我固执地摇了摇头,在心里叹了口气,是的,这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啊,只是,还不够好,还,缺点什么……

许多人都认为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我当然也不例外,只是这场考试,对我来说还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也许,结束了这场考试,我就能去到有父亲的城市,那个我期盼已久的小城,那个几乎载满了父亲思念的小城。尽管从小到大和父亲相处一处的时间加起来也许还没有人生已兜完的十七年的十分之一,可我却从来没有过埋怨,正如他从未埋怨过在外的的孤单与无力。

不抱怨,是父亲用仅少的时候为我诠释的一堂历练之课。第一次嗅到那个小城的空气已记不清是何时,只记得很喜欢那般混杂了父亲身上浓浓的艾草香的蜜气,低头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巷道上,牵着父亲手的小姑娘嘴角洋溢着掩不住的幸福,约莫是从那时起,那个还不知道高考为何物的小女孩便暗自打定了主意要来到这个充满幸福与艾草香的小城念书。几间寒暑如斯不舍,新春的爆竹也将为当年的小姑娘炸响高考的百日冲刺!不尽人意的成绩,如房价一般只涨不停的分数线都让如今的我开始迷茫,当初坚定与自信似已被一次次的模考成绩渐磨渐平,眼前那个向往了十多年的有艾草香的城市,似乎变得愈发遥不可及……

母亲心疼的看着我一次又一次无力的眼泪,劝出了在心里藏了许久的言语:“安徽其实也挺好的啊。”是的,可是,缺了点什么,缺了那份艾草香,缺了那份对梦想的执着,也,缺了那个教会我不抱怨的人。再次心平气和的.摊开背揉成一团的试卷,迎着斜探进窗的阳光,只要不抱怨,才能真正奋力去追寻自己的想要。每方学习的恍惚间,我都能轻嗅到那抹伴着我的艾草清香,每方面对失败时,我重重地将自己扔在座椅上,都能听见与父亲十多年来同频的无助心跳,那是为爱而拼搏的疲倦,亦是为爱而拼搏的生生不息。我曾想象过炎炎夏日里,一套套被汗水浸湿的白褂,也仿佛听到过默默静夜里,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只是这一切都在在我的脑海中翻涌。因为,父亲从未像我抱怨过什么。对于我的固执,父亲并无多说过什么,他只说希望我不要很累。只是,这个从不抱怨的人似乎已忘了自己劳苦辛勤的20xx年,和这20xx年里所有留下的汗水,浸湿的白褂与,发出的叹息。也许我执着的小城,最终没能变成我的大学;也许,我即将历经的努力与磨难也无法成就最初的梦想,但,那一年的艾草香和那个和着艾草香的人终将伴我一路前行,在不言抱怨的路上,渐行渐远,愈加坚强。

爱上一座城,大抵是因为这座城里有你爱的人,爱上那座萦满艾香的小城,大抵,是因为那座城里有个教会我,不抱怨的人。

寻艾草作文【二】

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艾叶这是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传说唐朝末年兵荒马乱人们四处逃命。

一天,大将军黄巢带着部队去攻城。在去察探地形的路上,大将军黄巢看见一位大嫂。她手里抱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手上却牵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大将军黄巢很奇怪,上前问道:“您为什么抱着大孩子却牵着小孩子呢?”

“这2、3岁的孩子是我的孩子,这6、7岁的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我哥哥打仗去了,我大嫂也在战乱中了,把这孩子托付给我。要是在危急的时候,我可以丢掉自己的孩子,救我哥的孩子。”大嫂说。

黄巢很感动,于是对大嫂说:“今天,您回去以后就在门前挂上艾叶,明天攻城的时候我就不会伤害你们一家。但这是军事秘密,您一定要保密啊!”可善良的大嫂马上将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黄巢去攻城时发现家家户户门前挂上了艾叶。为了遵守诺言,黄巢只好收兵回去了,全城的老百姓免去了战乱之苦。大兵都已进城了,却又撤退了,人们都以为是挂了艾叶的功劳。从此,挂艾叶可以消灾避乱的说法便传开了。

到如今,每逢端午,人们都会在门前插上新采来的艾叶,那清新的药草味可以驱蚊辟邪,保平安呢!

寻艾草作文【三】

很多的人都知道在端午节的时候要挂艾蒿,那么,艾蒿和端午节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呢?朋友们一定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吧,现在大家就跟随着我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艾蒿和端午节的关系吧。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可见,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

艾草还可以食用哦~

艾草,自古在民间即有食用、祛风邪等用途,端午节有些岭南人士,除了会以糯米掺艾草制成“艾饭”等应节食品之外,还有人将艾草、茅草、抹草、柳枝、桃枝等药草悬挂门口,当作避邪之物。

寻艾草作文【四】

艾草,也有人管他叫做艾蒿,他与我们中国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艾草是一种含有奇异香味的草类,对于驱除蚊虫有非常好的效果。

在我国,端午节有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民俗处处可见,人们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空中,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

据考证,艾叶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艾叶的疗效与用法。公众号脉脉养生只做最新最专业的养生知识。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叶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种植,家家收藏艾叶。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叶的药用价值。

艾叶在民间的应用十分普遍。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艾叶的研究和应用更加全面深入。在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除了含挥发油以外,还含有鞣质、黄酮、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其中,艾叶油具有平喘、祛痰、镇咳、抗菌、抗过敏、镇静等多种药理活性。药理实验结果证实,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止和抗凝、增加免疫能力、解热镇静等作用,为艾叶的扩展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在临床上,艾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呼吸道疾病。

寻艾草作文【五】

对艾草,算老相识但也没那么熟悉。

初识艾草,是不经意间在后院的墙角发现的。淡淡的异香让我十分惊奇,外婆说那是艾草,也可以叫艾叶,能做药也可驱虫,夏天种最好。我懵懵懂懂的点头。那时,我便认识了艾草。后来慢慢长大,见多了艾草,在我看来,它不过就是一株会散发香味的草而已,没什么稀奇的。

再一次遇见它,是在云南的一个客栈的后院里头。那时父亲与母亲出去办公事,我独自一人在客栈里晃悠晃悠,走到东院时,我再次遇见到它。娇小的躲藏在栅栏下,一株上分叉处另外几株小小的嫩条,叶片小,瘦而长,散发清淡香味。嫩条上的小片绿叶十分可爱。让人不经产生保护它的。上面的叶脉纹理清晰,脸上还沾着清晨的露珠呢!我忍不住伸出手,替它拂去那颗泪珠。回家那天,我恋恋不舍的跑到东院去看了看那一小片艾草,它依旧是那般模样,静静地躲在栅栏下,隐居避世。临走前,店主告诉我那片艾草其实还未真正长大,只是出芽时期罢了。路上,我想着,真想看看它们长大的样子啊!

从那次,我便深深地记住了艾草。心中念念不忘……

暑假,回老家又重遇了艾草。这次,我见到了它的长大样子,也知道了它的另外一项职业。

酷暑,我打折扇在树下乘凉,等了许久,可能是老天看我热的不成样子了,赏赐了一阵清风给我。正当我享受时,一位老人蹒跚出现。我知道他!他是下户人家的爷爷,但却是个盲人。我怕他撞到,毕竟小路十分窄,我悄悄的将椅子挪了挪。不料,老爷爷说:“丫头别移了,没事的”,我只是笑了笑,却没停下手中的动作。等他进到大院后,我才松了口气。这时,外婆出来冲我小声喊:“乖孙,你跟过去瞧瞧,帮点他啥的!”。我点了点头,变随他进入大院。推开大木门,只见他摸索着寻找什么,他在缸盖上摸到了瓜瓢,慢慢的要起一瓢水,熟练地冲一片绿草撒去。

艾草!我心中暗暗惊呼。

我小心翼翼的问:“这艾草,是您种的吗?”,望着那片茂密的艾草,一片盎然,生机勃勃。每一大株艾草都在欢笑,似乎欢跃着有水喝了。这就是艾草长大的样子?老爷爷笑了笑,苍老的声音回答道:“不是,我老伴种的。她以前很喜欢花花草草,只可惜那些都让我给糟蹋了。唯独剩下这些。小姑娘,你能帮我瞧瞧这些草开花没?老伴说这草不会开花,但,不开花咋那么香对吧?但老伴还是没等到开花就走了。”他有些惋惜。

我含着泪,忍住声音的颤抖,故作笑着,说:“开了,它开花了!而且开的很漂亮!”

老人笑了,笑声中带着自豪:“小姑娘,谢谢啊!我到时候可以和老伴说了。”

是啊,那花开的多么好看!

寻艾草作文【六】

今天一大早,厨房就传来一阵由锅碗瓢盆碰撞组成的打击乐,打扰了我的一场好梦。我蒙着被子大叫:“是谁啊!大清早干什么呢?”投诉无果,我来了个鲤鱼打挺,自己下床去寻找答案。

来到厨房,我终于知道了真相:原来妈妈正在做青团呢!对!今天是清明节,于是我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其中。

这时候,妈妈已经揉好了面团,她往面团里面加入了青青的艾草汁,然后使劲搓揉着。不一会,白白的面团就变成了碧绿碧绿的,像一块翡翠。我迫不及待地从揉好的面团中揪下一小块,学着妈妈的样子,用手心揉出一个绿色的小圆球,就像一个小小的乒乓球。

接着,我用大拇指在小圆球中戳出一个小洞,四指配合着大拇指按压小洞边缘,另一只手握在团子底下不停转动。面团儿一开始像一个鸟巢,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酒杯。我看了一下妈妈的“酒杯”,又看了一下自己的,发现自己的“酒杯”可难看了,外表凹凸不平,边缘还很厚。我继续努力让杯子变薄,可是一不小心,就把“酒杯”戳破了。看着这个残破的“酒杯”,我很沮丧。

这时,妈妈走过来说:“这就放弃了?有了失败的经历,成功就不远了,妈妈和你一起再包一个吧。”我点了点头,于是重整旗鼓,把破“酒杯”重新揉成一个小圆球,跟着妈妈的动作,一步一步做了起来。终于,一个漂亮的“小酒杯”就出现在我眼前。

我瞧见那一大碗香喷喷的馅料,口水在我口中泛滥着,眼看快要溢出口了,我赶紧咽了咽,舀了一大勺子馅料,放到“酒杯”里,开始收口。但是我的手轻轻一捏,里面的馅儿马上就跑到了外面,好像在说:“我们自由了!”我又把馅料按回去,不一会儿它们又往外冒了,我只好将馅料“放生”了一些,终于能顺利收口,一个青团就这样“诞生”了。

我觉得圆圆的青团太千篇一律,一个古灵精怪的念头冒了出来。我做出了各种各样形状的青团,有流星锤、金字塔……妈妈看了,哈哈大笑:“你做的青团真是太有趣了,现在我们开始上锅蒸吧。”我跟着妈妈把青团放入锅中,期待着出锅。

不多久,锅上飘出袅袅水汽,像一条条白纱笼罩在厨房,渐渐散发出淡淡的艾草香……

这真是一个有趣又飘着艾草清香的清明节。

寻艾草作文【七】

早上,我刚睁开眼睛,就想起了昨天妈妈和我说过,今天要包青团,于是我一个激灵坐了起来。

我洗漱好之后来到厨房,看见妈妈已经把馅准备好了,里面有肉、茭白、蘑菇等,看起来就让人胃口大开。在馅料的边上还有一块绿色的面团,像是一大块黏土,但是却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我看到妈妈包的青团一个个像胖娃娃似的,非常可爱,而且感觉很好玩的样子,就让妈妈也教我包青团。妈妈一边教我,一边给我做示范。她先从大面团上揪下一点,长长的细丝在妈妈的使劲拉扯下落了下来,接下来妈妈把揪下来的小面团揉成了一个小圆球,再在小圆球上戳出一个洞,接着把它捏成一口“小碗”,装上馅,最后把口收回来,一个青团就做好了。这个青团头顶上有个小尖尖,像可爱的天线宝宝,如果没有头上的那一小揪,大概就成了史莱姆了吧,真好玩。

接下来我开始制作青团了,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方法,努力地想把小圆球捏成小碗的形状,但是不管我怎么做,试多少次都做不成小碗!这时我想:偶尔滥竽充数一下也是可以的吧,嗯,对,这叫善意的谎言!我偷偷看了一眼其他人,都没有注意到我,所以就把青团揉圆后,搓出一个小揪揪,放到了大家做的青团中间。

奶奶看到了,奇怪地说:“昱成,你的青团怎么那么小啊,你是不是馅放太少了?”我听了有点心虚,紧张地说:“我怕馅放太多了,口合不上,就少放了点。”奶奶点了点头,没有再问,我才松了一口气。

青团做好后,妈妈就拿去蒸,没多久,青团就蒸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锅旁等着。当妈妈掀开锅盖的时候,一阵白烟让我眼前一片模糊,但是一阵清香却钻进了我的鼻子里。“真香!”我砸吧着嘴说。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就给我夹了一个,青团看起来色香味俱全,吃起来油而不腻,我吃得满意极了。

吃着香喷喷的青团,我不禁想:为什么清明节要吃青团呢?当我问妈妈的时候,她给我讲了个故事:原来太平天国的将领李秀成曾经在清明节的时候被清兵追赶,关在城外,没有吃的,当地的一个农民做了青团给他吃,他觉得青团好吃又方便携带,跟部队汇合之后就教大家做青团,所以吃青团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我听得入迷,原来青团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呢!

突然,爸爸“咦”了一声,大家都朝他看去,原来他吃到了我做的那个没有馅的青团,在大家的“逼供”下,我承认了那个是我做的,大家都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