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包饺子450字(六年级作文家乡习俗500字包饺子)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包饺子450字(六年级作文家乡习俗500字包饺子)

更新时间:2023-02-28 04:34:18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包饺子450字(六年级作文家乡习俗500字包饺子)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包饺子450字【一】

“哈哈,我成功了!”“呀!又没有包好!”咦?发生了什么事?教室里这么热闹?走进去一看,一片白茫茫映入眼帘,大家怎么都戴上了厨师帽?真是奇怪。哦!原来他们在制作饺子呀!

姚老师拿起一片饺子皮说:“这是一种简单的包法,将皮没有粉的那一面装上‘地儿菜’,切记,不要装太多或太少,不然饺子就会‘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足’了。”接下来,老师又教我们一种难的包法,有褶子花边,虽然难一点,但包出来的饺子好看多了。

我拿起一张又白又嫩的饺子皮,装了点馅,感觉差不多了,沾了点水对折,然后用力一捏,再把角收回饺子里,最后从旁边捏到中间,一个圆乎乎的饺子就在我拥有“魔法“的双手中诞生了。它被放在盒盖上,皮上弄了点水滴,像极了在水中倒映出的月亮。

心中小有成就的我看到自己的饺子站起来,心中更是自信,随手拿来一片饺子皮,装了点地儿菜,快速的一捏,一个受我欺负的饺子又诞生了。看到手中竟产出如此“妖物”,心里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小心翼翼的撕开“妖物”的“肚皮”,在里面又装了一些饺子馅,那“妖物”终于长胖一点,然后,我把“伤口”紧捏在一起。成为了一个平凡的小饺子。

有了这次的教训,我开始仔细起来,将馅装好后,借来饺子模具,一个漂漂亮亮,水灵灵的饺子就做好了。

我估计做了十来个,老师说能吃多少做多少,我可不是饭桶一类的怪异人类,能吃十个都是极限了。

十来分钟后,我的饺子煮好了,我这人本就不爱吃饺子,可看到自己包的饺子又舍不得丢,思来想去,也只能吃了。

不知道是饿了还是怎么了,竟觉得比蛋糕还好吃,皮薄馅多,长大以后真有当厨师的料,嘿嘿!

饺子的味道绽放在嘴里,更雕刻在心里。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包饺子450字【二】

在生活中,有许多第一次。在我很多很多的第一次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包饺子。

我拿起擀面杖,在案板上放了点面粉,又拿了一块面团,我揉好了面,捏成一个圆形,伸开,擀了起来。结果擀成了一个不方不圆的“妖怪”。旁边的哥哥嘿嘿地笑了起来,说:“你这样擀是不行的,看我的!”我想:哥哥是嘲笑我还是想帮助我呢!。

这时,我看看右边的姨妈,她正在专心致志地包饺子呢。看着姨妈的“作品”,我心里发出一阵阵赞叹。于是,我仔细看着姨妈的动作,看着看着,我着了迷。接着,我把“妖怪”又揉了揉,学着姨妈的样子,擀了一个“比较圆”的面皮。我包上韭菜馅、封住了口。一个饺子完成了,哥哥看了,直叫好。我朝他笑了笑,心想: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记得以前有人跟我说过:输赢并不重要,重在参与。

我学会了包饺子。我觉得做一件事容易,但要做好很难。“看花容易,绣花难。”就是这个道理。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包饺子450字【三】

除夕那天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我们家也不例外。吃饺子肯定要先包饺子,爸爸妈妈忙着饭店里的事,而我对包饺子一窍不通,妈妈只好教我包了一个,就忙去了,剩下的就让我和弟弟学着包。

我想着妈妈包饺子的样子包了起来。我先把一张饺子皮儿摊在手上,右手拿起勺子弄出来一小块儿肉馅放到饺子皮儿中间,又把另一个皮放在了上面。然后就把饺子皮儿捏了起来,我左一下,右一下。不一小会儿就做好了。我看了一眼这个实验品摇了摇头,圆的,不是半圆的吗?我想了想,原来多用了一个饺子皮。我没有灰心,接着包。我又包了一个更奇怪的,这次是长长的扁扁的,还是和妈妈包的不一样。我快崩溃了!妈妈转了过来,鼓励我不要灰心,加油!又指导着我包了一个,有点儿难看。不过,终于是半圆的了。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包一个像模像样的饺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一次我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放饺子馅,捏饺子皮……饺子终于包成了,放在手心里,有模有样的,像一个小小的元宝!看着这个饺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虽然我包的饺子不是很多。但我们吃的很香,因为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功劳!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我也明白了只要用心去做,只要坚持下去,再难的事情也一定会成功!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包饺子450字【四】

昨天,我们去了扬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包饺子了。

“不就是包饺子吗?谁都会包。要知道我在家一个人包过一家人吃的饺子呢。”在去实践基地的路上,我不禁嘟囔道。来到教室,才让我大开眼界,只见教室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煤气灶、锅、筷子、盘子等物品,还有一个小面团,原来我们是要自己擀饺皮,包饺子,还要下饺子、吃饺子。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还真的没干过。

这时,一个壮实的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我想:他应该就是我的老师了吧。果然不假,老师先让我们围成一圈看他示范,便开口说话了:“饺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早在黄帝时期就有了。”接着他就给我们示范了饺皮的做法,然后就开始包饺子,他的手真灵活,三下两下,几只小巧玲珑的饺子就做好了:一只是坐着的,像一个大腹便便的小顽童;一只像玩玩的'月牙;另外一只呢,则像一个金元宝,我真不敢相信饺子有这么多的包法。

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座位前,拧开了煤气灶的按钮烧水,然后就开始擀饺皮了。我先把刚才发给我们的面团搓成一个圆柱体,往下一压,就做成一个小面饼。接着我拿来擀面棍,用大拇指压在面饼中间,然后来回推了起来。本以为是小菜一碟,可是真弄起来还真麻烦,手一点也不听我的使唤,不是皮破,就是面团黏到擀面杖上,终于勉强做了一个,等做到第二个的时候,我有点不耐烦了,直接用擀面杖往前推,没想到这种方法居然很管用,真是弄拙成巧呀,我赶忙又如法炮制了一个。做好了饺皮,现在要到陈径舟那儿包馅了,把边捏紧,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又想试试老师那种包法,可是我笨笨拙拙的,根本就包不起来,我只好包元宝一样的最简单的饺子了。

回到座位,水已经开了,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泡,我把包好的饺子放进去,水又不沸腾了,我又把饺子往前一推——只是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经验,可以让饺子不粘到锅底。大约过了两分钟,水又开了,冒着热气不要以为熟了,这时,就只是饺皮熟了,馅还没有熟,还要点一下水。又过了两分钟,再点一次水,又过了两分钟的样子,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饺子熟了。

今天的饺子味道特别鲜美,大概是我们自己做的缘故吧。这真是一次让人难忘的实践活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