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白杨礼赞象征性手法作文(白杨礼赞象征手法的短文600字)

白杨礼赞象征性手法作文(白杨礼赞象征手法的短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1-25 14:34:08
白杨礼赞象征性手法作文(白杨礼赞象征手法的短文600字)

白杨礼赞象征性手法作文【一】

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了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这就是蜡烛。

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常便宜,满世界到处都是。看到这,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蜡烛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介绍它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

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这时,我想起了上学期背的一句古诗: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白杨礼赞象征性手法作文【二】

夜深了,我仍在书桌旁,疲倦地复习着。

嗞!

“唉!又停电了!”只听妈妈抱怨着,她摸索着找出蜡烛,用打火机点着。燃烧的蜡烛摇弋着,在漆黑的夜晚显着格外明亮。

妈妈在我身旁坐下,看看正在复习的我,问:“思言,你觉得这支蜡烛有什么好处?”

我放下笔,想了想道:“嗯,它虽然不如台灯亮,但它在停电时有很大用处。”

妈妈点了点头,说:“不错,它虽外貌平平,但它舍己助人,为他人带来光明。你看,它就像你们的老师,燃烧自己,受益他人。”

我凝视着红烛上滴下的蜡油,想到也许老师正在为我们批改作业,迟迟不能休息。想到这儿,我不禁对眼前这一根小小的红烛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多么伟大的红烛呀!它不求虚名,默默奉献。停电时,台灯黯淡无光,可它却坚守在岗位上,散发出微弱而温暖的光。它就像老师一样,是黑暗中照明的灯塔,是辛勤劳作的园丁。我又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像这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受益他人。”

妈妈点点头,说:“对,这就是我对你的期望。”

那天晚上,红烛虽烧完了,但妈妈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

白杨礼赞象征性手法作文【三】

蜡烛是什么?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可是,我要为无私的蜡烛唱一支赞歌。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

白杨礼赞象征性手法作文【四】

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

初见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如玉的月光下,它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美好的世界,如同超脱凡世的精灵,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但却又如此短暂。但它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没有犹豫,有的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倔强。悄悄地绽放又凋谢,留给人无限的感慨。

昙花的美,在于它所展现的生命的极致。让人惊心动魄、为之倾倒。大千世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美,莫过于昙花一现的瞬间。短暂却又可以在心永驻。像是独上高楼的一次超脱,绝境中的一次安慰,世俗中的.一泪感动。

昙花的短暂,在最适当的时候,从内心一迸而发,展现给世间一抹惊艳,一点孤傲,一些洒脱。让最美的记忆活在人们心里,经历千百年,依旧美丽。

不要再流连于世俗的花园,因为没有不败的花;不要再空虚地过着生活,因为那只是行尸走肉。

做一朵昙花吧,留下永存于心灵的一抹孤傲美丽。那才是极致。

白杨礼赞象征性手法作文【五】

“开饭啦!开饭啦!”听到这个声音,我就知道奶奶已经做好了可口的饭菜了,我这个小馋猫飞快地从房间里跑出来看着一桌子的美味,情不自禁的说:“嗯!闻着就香,吃起来一定很棒!”

正当我们享受着美味,突然停电了,就在那一瞬间我陷入了恐慌状态,过了一会我看见了一丝微弱的光亮,啊!原来是奶奶点燃了蜡烛。不一会儿蜡烛中已燃的蜡流了下来,我天真地问:“奶奶,蜡烛怎么了,它怎么“哭”了?”“它不是哭,而是喜极而‘泣’!”奶奶回答道,“它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照亮别人,当人们因为它而笑的时候,它觉得它这一生也值得了!所以,它开心得流泪了。”

奶奶以前是一名教师,但是由于条件很不好,许多孩子家里很穷。奶奶经常将一些吃不上饭的孩子带回家,给他们吃饭教他们学习知识。那些孩子都特别喜欢奶奶,奶奶也无怨无悔地关爱着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如今,奶奶已经六十五岁了,仍然辛苦地为我做饭、洗衣服,虽然妈妈经常劝奶奶安享晚年,少做一些事。但是,奶奶仍然希望在她的晚年期里,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们多做一点,为我们多付出一点,就像桌上的蜡烛一样发出最后的一点光亮照亮我们。

不知不觉,我已经忘记了将可口的饭菜送进嘴里,只是呆呆地看着桌上即将燃烧完的蜡烛,眼里朦朦胧胧地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