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日记>

我的美好芳华作文(这才是我们的芳华作文800字)

我的美好芳华作文(这才是我们的芳华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6-05 17:26:39
我的美好芳华作文(这才是我们的芳华作文800字)

我的美好芳华作文【一】

小说读完了,故事的结局很悲凉,文工团里的那几个女孩都没有活出幸福的人生。郝淑雯算是嫁的比较好的一个了,丈夫下海经商致富,但最终还是离婚了;小穗子也就是作者自己,文中没有过多的描述,靠写作为生,过的也一般;林丁丁千挑万选,先嫁给一个军事科学院研究生,却不被婆家人待见且丈夫懦弱,最后离婚,而后嫁给一个居住国外的潮汕人,也以离婚告终;何小嫚嫁给排长,而后她精神失常,丈夫牺牲,最后一个人踽踽独行,老来与刘峰相依为伴,没有名分。

《芳华》,她们哪来芬芳的年华,有的是人间的沧桑与凄凉。二十岁的刘峰遇上二十岁的林丁丁,默默地为她做了那么多事情,默默地对她好了那么久,自以为水到渠成的表白却以林丁丁哭着喊“救命”结束,以被罚上前线告终。刘峰有没有用尽全力去爱林丁丁,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因为这个女人,刘峰的命运来了个大逆转,并以失去一只手臂作为代价,更惨痛的代价应该是对那颗曾经青春萌动的心的打击吧。伤的越深,记得越牢,得不到的永远在动。刘峰这一生算是没法忘记这个女人了。后来的刘峰,娶了售票员为妻育女,而后,妻跑而未见心中波澜;遇见小惠结一段缘,但也就仅仅是身体的喜欢,我甚至都认为刘峰对小惠连身体的喜欢都没有,毕竟他与小惠的相识也仅是因为他这个老好人可怜这个发廊女;老来与何小嫚相依为伴,却从未碰过她,病危的刘峰,还为小嫚做了不少事情——换竿子、砌地砖、修灯泡、叮嘱换碗,读来感动。小穗子说,“刘峰的心是爱她的,疼她,怜惜她”,是的,刘峰是爱小嫚的,但是这种爱不是爱情,是亲情,是战友情。如果刘峰真的是爱情那种爱小嫚,应该是身体和心都爱她的,除非刘峰认为小嫚是那种不可亵渎的女神,而事实上小嫚从来就不是刘峰心中的女神,林丁丁才是。终其一生,小嫚就这样爱着刘峰,而老来能陪伴在他身边,即使没有名分,对小嫚来说,她心里应该也是满足的吧。

我想,如果当年的刘峰爱的不是林丁丁而是郝淑雯,又或者如果当年刘峰爱着林丁丁的时候而正好林丁丁也爱着他,故事的结局会很不一样,他们是不是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呢。但是,故事没有如果,生活也没有如果。终究是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人生的走向和遭遇。

都说爱对了人,每天都是晴天。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知道你爱对了人?假如你真的爱错了人,是不是真的只能自暴自弃?你的选择,你作主。

每个人都有或曾有青春,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芳华。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的美好芳华作文【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看完《芳华》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叹时光的易逝,感叹青春的`短暂,同时,我为男主角刘峰感到痛惜。

《芳华》讲述的一个发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故事,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一段时间具有着特殊的意义。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部队的文工团,文工团呢?当时是以文艺演出的方式,慰问在一线部队打仗的军人们等,缓解他们的压力,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为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也许他们是去慰问这些人,但是他们可能并不能真正的体会这些人的付出。在这个文工团里,我看到的是一些利己主义者,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个特殊的时代,国家,社会都在变化着,同时,人也在慢慢的变化着。这一切变化来的是那么的悄无声息,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我们是察觉不到时代的进步潮流。在这种变革下,我们无力阻挡,无力改变,因为这一切让我感觉到了我们的渺小,我们的无奈,我们的迷茫,所以在张无形的大网下,很多人选择了改变自己,保护好自己。

电影的男主角刘峰,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拥有大无畏精神,崇尚雷锋的人。在文工团这个集体里面呢,他也是被大家公认为活雷锋。但有时候,我觉得刘峰的做法太过于无私了,他积极地为文工团里面的每一个人服务,不求回报,无怨无悔。不管什么时候,大家遇到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而他呢?也总是义无反顾的帮助他们。每次在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叫打饭的人再多给一个饺子,刘峰则是默默无闻的专挑着饺子皮吃。他为大家所做的一切,都被所有人认为是应该的。在现代人的眼中,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这刘峰也太傻,太蠢了吧。但他这样做,也许是跟他的经历,跟他成长的环境,跟他的精神信仰有关吧!

这么的好的一个人,他却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他为文工团里每个人奉献了自己,但是在自己被诬陷下放时,除了何小萍,没有一个人来送他。在这个时候,我为他感到很悲哀。他被下放到了基层,当了前线的士兵,在打仗的时候,他同样毅然决然的奉献自己的生命。战争结束后,他成了英雄,但少了一支胳膊。回来后,他讨过老婆却又嫌弃他跟别人跑了,最后失业成了小贩。

电影的女主角——何小萍,在整部电影里她是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但她却是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的人。所以刘峰的善良也只有她能理解。舞蹈功底很好的她,从小就很孤苦,以为来到了文工团,她就可以展示自己,得到快乐。想像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在文工团她就是她们的笑话。在刘峰下放后,她对这个集体失去了信心,也随着刘峰来到了前线。前线的一切,都让她触目惊心,同时,更让她懂得生命的宝贵。战争结束后,她也成了英雄,但她却精神失常了。在文工团最后一次演出的时候,她听到了熟悉的音乐,记忆瞬间在脑海里被唤醒,她跑出去独自在月夜下翩翩起舞,那时的她是多么的美!电影的结局,刘峰和何小萍经历种种之后,最后他们在烈士的墓碑那里再次相遇,小萍对刘峰表达自己的爱意,几经辗转最终两人在一起了。

《芳华》描绘了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在这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团,他们经历了成长中的爱情萌发和充满变数的人生命运。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下,他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大相径庭!但我想小萍和刘峰最后在他们当中虽并不是最有钱,最有权的,但他们应该是最安详,最知足常乐的!

在这个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希望我们能珍惜当下,抓住时光,让自己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我的美好芳华作文【三】

《芳华》上映之后,好评如潮,有人说这是今年最好看的电影。芳华里有许多人性闪光点,像活雷锋刘峰,一生都不曾做过坏事,什么时候都可以堂堂正正的站在每个人的面前,直视任何人的目光而不必躲闪。但是同时,他的结局也是相当悲惨的,上战场残疾后转业,每月挣300块钱,还被各种执法人员欺负,老婆也跟人跑了。于是有了那句发人深省的台词:“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即使后来刘峰冒犯了林丁丁,甚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肮脏的想法,这个从神坛走下的圣人依然被观众买单,不为什么,仅凭他的善,就足以夸够一辈子。

我们很多人都在感慨,在朋友圈刷满屏的《芳华》影评观后感里,我们看到的,几乎都离不开“善良”一词。但是我读到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一个社会的堕落,是从表扬善良开始的》,文章中提到一句最触目惊心的话:一个可怕的事实——善念正在沦丧。最让人痛心的一个案例是驻马店一路口发生了一起车祸,一女子在马路上被车子撞晕在第,路上很多行人眼看着,却没有人肯送她去医院,也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后来女子终于醒了,向路人呼救,却没有一人上前帮忙,最终女子被另一辆车子碾压,一条鲜活的生病就这样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看到这个案例以及配的当时的监控视频,心里直发毛,深深得疼痛。现在微博上、新闻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评论说老人倒地不扶、孕妇摔倒不扶等等言辞,原因就是因为那些讹人的时间林林总总,但是就算是这样,当我们遇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摆在面前,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就能拯救的时候,真的能因为那些猜测和后果就视而不见吗? “人之初。性本善”,我想,人性还未泯灭,是无法视而不见的。但是驻马店一路口发生的这起事件确实令人心寒,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就是善念正在沦丧。

《芳华》告诉我们,“世间一切的冷漠是因为所有人都冷漠,我们才会感觉会冷漠;而善良是只要有一个人善良,我们就能感受到善良。”一个堕落的社会,如果人人讲善良,反而越是彰显着这个社会缺乏善良,反而,当不再有人大谈善良的时候,善良已经自然回归到每个人的内心里,不需要被提起、被褒扬,因为,善良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了,你是如此,我是如此,大家都如此。

我的美好芳华作文【四】

也许是才气过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严歌苓吸引了我,也许是大名鼎鼎的冯导吸引了我,让我在一个冬日的下午,如此安静地坐在影院里,感受青春,感受芳华,感受挥之不去的忧伤。

宽大的银幕,不断切换的场景,一个女性的旁白娓娓道来……手持一瓶温凉的矿泉水,温度在掌心里一点点升高,上一世纪80年代的唯美浪漫青春时光在手中被绵密地抻开,不可言说的美妙由内而生。我找到了存在感,并带着一份情怀去追忆那段美好时光。

《芳华》塑造了一组文艺兵群像。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芽。质朴善良的“好人”刘峰、因不良习气被集体歧视的何小萍以及林丁丁、郝淑文、萧穗子等情感的缠绕、交集,大相径庭又出人意料的人生归宿。电影用四十余年的跨度,展开他们命运的流转变迁,有着对一段历史、一群人以及潮流更替、境遇变迁的复杂感怀。

世界是安静的,整个观影过程是安静的,即便是那个雨腥风的战争画面袭来的那一刻,我觉得我不是观众,更不是旁观者,我身临其境,就活在那个场景里。

电影《芳华》的拍摄手法有别于冯导的其他影片,温情贯穿影片始终,我认为电影的主题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和情感安放。电影前半部分的俊男靓女,悠扬的音乐,清澈的和鸣,木纹质地的暖色地板,柔软曼妙的肢体,女性身体散发的清香以及暗生情愫的涌动……画面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纯真、美好和干净,让人有种不被时间蚕食的温暖。电影的后半部,涉及到了那段不轻易碰触的战争,尽管枪林弹雨,肉模糊,这些芳华的年轻人经历战争的残酷洗礼,甚至付出生命却没有退缩。最惨烈的是,前期曼妙舞姿的轻柔肢体与后期残肢断臂的强烈对比,画面的矛盾和冲击直抵心灵,那些光鲜年轻的脸庞,那些平时被人忽略的细微章节,终归还是让观众获得了某种罕见的崇敬和震撼。

青春是整个片子的主线,但一切都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展开的,电影的故事情节唤起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有人说,这是一部以情怀取胜的电影。是的,无论是影片里呈现的集体主义与个性的压抑,还是禁欲主义与青春荷尔蒙的矛盾,还是时代更迭与个体命运的苍白和茫然,都不足以让人轻易释怀。唯一可以释怀的是电影带给我们的纯真,纯真是主体,纯真不仅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那种做人的底线、对别人的友善、对真爱的追求、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伟大祖国的捍卫,都需要纯真。

自由、真诚、冲动,懵懂,叛逆,不置可否,暗生情愫,秘密对抗……对青春的诠释隐秘而幽暗。没有人会讨厌自己的青春,尤其到了中年或者暮年,那段刻骨铭心的时光,一定会在内心世界里翻涌。

我们一直在与时间和记忆较真,但在历史大潮的汹涌下,在历史的变迁中,那些人性的丑陋和黑暗,那些扼腕叹息的感慨和愤懑都显得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我们一直活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此刻,我们只需要在宽大的荧幕前回望青春芳华,找到活着的证据,存在的痛点。

特别打动我的是文工团那段内敛的抒情,我们凭借所谓的“现代视角”返回那个特殊年代,本身就带着情感,小心卑微地察看内心世界里的光与影,洋溢的青春碎片在父辈们身上即可看到。

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剧团工作,那熟悉的场景和气息一直在梦里缠绕。那时候,剧团里的演员们平时在大舞台上排练,留给幼小的我对舞台艺术这种表演形式的无限向往。我们一群孩童,照着大人的样子劈叉、下腰、拿大顶、踢腿、练功,所有让身体变得柔软的方式方法都一一尝试,乐此不疲……

那个时代,剧团还是很光鲜的。父亲是乐队的演奏员,他和年轻的演员们走在希望的原野上,背着琴弦,意气风发,生活充满了浓浓的诗意。有时候没有出去演出任务,剧团里的演员们就神圣地走在游行队伍里,肩上扛着巨幅领袖像,游行的木制大车上坐着四处观望的我,街两旁围观的人群瞬间让我觉得剧团的游行队伍其实就是一个大舞台,那些光鲜靓丽的演员走在人群中很是耀眼。

记忆较深的是两个连接东西两个方向的大院里,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唱,一起跳,那些女演员在餐厅吃饭,翘着兰花指拼命地挑拣肥肉,男演员们将碗伸过去,眼睛闪耀着光芒……

最崇高的事,最容易破碎。后来剧团处于边缘化,大家还是走散了。

还有八十年代的那场战争,我们刚上初中,被战斗英雄的事迹感动的直掉眼泪,每次英模报告会都会哭得一塌糊涂,如若那天有沉闷的类似雷声的响动,校园里会有人惊奇而神秘地说,这是老山前线的炮声呢。学校的黑板报上每次都有文学爱好者的文章,我就是在一个落霞的傍晚,清晰地记住了抄写板报的丁俊玲,她将自己的一篇《母亲》规范规整地抄在黑板上,我看到了一位母亲盼望前线儿子早日凯旋的复杂心情……对于老山战争的所有记忆,都在校园里,都在青春里。

我父辈们的青春,我们的青春甚至下一代的青春,都因这场电影而芬芳。电影《芳华》从某种意义上说,让我们找到了青春年华的影子,也找到了彼此,以及面对现实时的回望和感慨——逝去的芳华永远回不来。

我只想说,现实中我们更期待芬芳年华里的纯真和温情。

我的美好芳华作文【五】

“每次战友聚会,别人都是一脸沧桑抱怨着生活,而刘峰和何小萍,却显得平静温和,他们彼此相偎一生,从未结婚,虽然话不多看起来比别人更幸福。”

片尾这段萧穗子的独白,一刷我曾这样理解:一个经历凄惨的孤独女孩,面临不公,柔弱的内心变得正直,虽遭遇战争和疾病,不忘初心守护爱情,与心爱的人相偎一生。

我以为他们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其实,他们只是有情义终成伴侣。

他们之间的感情,不是爱情,始终是何小萍的一厢情愿。而刘峰对何小萍,从带她进文工团之日起,就是单纯的一种对弱者的爱护和照顾。

刘峰天性中的善良,可以体现在对待每一个战友身上,比如农村家庭出身的战友结婚,主动帮他打沙发省钱等。

刘峰的爱情,只交付给了林丁丁。虽然真心并没有换得真心。

林丁丁真是一个落井下石的人吗?

刘峰在她心中一直是个被仰望的人,是身边的活雷锋,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所以,只有一个普通人胸怀的林丁丁,可以坦然接受医生、干事的“搂抱”,唯独刘峰不行。因为情欲这种东西,发生在刘峰身上,在她心里简直大逆不道,罪不可赦。

当刘峰冲动地将她抱在怀里,被两个战友意外撞见,战友的误会和指责,瞬间将她推到极端尴尬难堪之境,她只有置刘峰于不顾,自证清白脱身。不是说学雷锋就不可以有爱情,而是她对刘峰从来没有那种情愫。

刘峰对林丁丁,正如何小萍对刘峰,都是一场单相思。

刘峰何小萍自蒙自烈士陵园一别,竟然又是十年。十年后的20xx年,何小萍把病倒的刘峰接到身边照顾,俩人才开始在一起。

萧穗子片尾的那段道白,其实揭示了他们感情的实质,他们是知恩图报的战友,是惺惺相惜的朋友,是相依为命的家人,而非两情相悦的恋人,尽管,何小萍对刘峰一往情深,但刘峰的心也许早已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因此,我们自然也能理解,为何十年前被老婆抛弃的刘峰,和孑然一身的何萍在蒙自小站相聚一抱,却没就此在一起。战争结束后何小萍住院,刘峰只是看了一眼,随后和别的女人结了婚。

这大概才是他们最后相依为命,并未结婚的真正原因。

《芳华》里一厢情愿付出热情的爱情,当然还包括萧穗子和陈灿。她一直用行动默默向他表白,他只回以模糊的小暧昧,如顺厨房的西红柿给她吃,在寒冷的车厢上帮她暖手,接受她的足金项链做牙托,文工团即将解散,她鼓起勇气把情书塞进他的乐器箱,才发现他竟然成了好友的男友。

《芳华》的编剧也是原著作者,我看电影从不想受原著绑架,只想把电影看成一部独立的作品,因为,不是所有的观众都是读者,而是大多数观众不是读者,所以,我对电影的解读只忠于它本身的反馈,像《芳华》这样一部结构和叙事非常完整的电影,情绪又如此饱满,信息量十分丰富,带给观众的思考和触动是全方位的。作为影音艺术,它最大的一个亮点是拍出了新鲜感,虽然是过去历史的再现,却让观众耳目一新,解决了观众的审美疲劳,这是一刷感触最深的地方,这也是冯小刚导演在这部电影上的发力之处。

《芳华》展现的是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那一代军人,在最美的年华经历的最残酷的青春,越往后看,越压抑,但电影一边释放一边收缩这种情绪,每到临界点,就小心翼翼拉回来,它让你动容的同时,更多是沉默和反思,而不是一味同情和伤心。

回到刘峰和何小萍的感情,再看陈灿和郝恵雯的婚姻,林丁丁的婚姻,萧穗子无果而终的初恋,萧穗子片尾的独白:每次战友聚会,别人都是一脸沧桑抱怨着生活,而刘峰和何小萍,却显得平静温和。也许,这是编剧严歌苓和导演冯小刚想借电影,向观众共同表达的婚恋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