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心理作文1200字(心理作文600字左右)

心理作文1200字(心理作文6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2-03-08 00:32:17
心理作文1200字(心理作文600字左右)

心理作文1200字【一】

明白一点心理学的东西后最想知道的是该怎么做。学的第一招是要诚实的面对自己,我们往往不习惯问自己的心。

鼻子不好看,去整容,为什么整容?回答:我就是鼻子不好看,①整好了人就漂亮了,②男朋友就不会爱上别人,③同事不会再嘲笑我,④上司也不会对我皱眉,⑤我会象某某一样自信,⑥一样招人喜欢。这其实是6个相对独立的问题,鼻子整好了可能只对问题①有所改善,而且是不能保证解决的。再问问自己,男友爱上别人真是因为我不漂亮么?上司皱眉是因为我的鼻子么?

不断问自己就是不断接近真相面对真相的过程,其实很不舒服的,很多问题自己不想承认,问到后来免不了嚎啕大哭。但真问明白了,想明白了,就会有“不过如此”的感觉,山一样高的问题就变成一个土坡,稍微花点功夫就能翻过去。

心理作文1200字【二】

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后来的研究证明,如果学习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可知学习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符号学习中,因为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故学习者可以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习易于记忆。这种改进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责任。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直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

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面,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可以把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 朱国荣老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天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看了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知道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知道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

比如张兴华老师在《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中提到:南京师大涂荣豹教授在其著作《数学教学认识论》中鲜明地指出,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郑毓信教授也曾经说:“建构主义似乎并不能看成一个全新的主张。”张老师据此提出:实现建构的途径无非是传统心理学中“同化和顺应”的缘故,意义建构的过程无非是同化和顺应。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当时看到这里时心中打了个问号。这一次,算是对此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书中这样说:“学习的同化论或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结构同化(或建构)新知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同化和建构是同一件事情。因此,说“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是完全正确的。换句话说,传统心理学虽然只是研究动物和低级思维,例如机械记忆或反应之类的,但其原理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是通用的。

再如,我们来思考“用圆规画圆”属于什么学习?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动作技能。而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来看,“用圆规画圆”是智慧技能。既然是智慧技能,那么在教学时就得按照智慧技能的教学策略展开,而不是去思考“动作”的问题。

心理作文1200字【三】

具体地说,以前总认为教学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奥的事情,是那些非常聪明的人才能有实力去完成的事情,但是现在,我想我也可以去尝试。

比如,国内外心理学家、学者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并无显著的相关,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

再如,调查显示,不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就成为专家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成为专家教师,就必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们都身在教学一线,正在进行着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有成为教学专家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

心理作文1200字【四】

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心理作文1200字【五】

迈吉认为,在我们脑子里所积累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既可以来自于直接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来自于间接的他人讲述或书本的文字记录。没有必要时时刻刻亲力亲为。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

人的一生,时间上是有限的,你的精力、物力、财力也是有限的,一切都是有限的。你不可以把这些有限的东西无谓地、无知地消耗掉。“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如果事事都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那么我们的一生能够得到多少真知呢?我们永远无法超越前人,社会也就无法向前进了。

比如说,我们学习的“勾股定理”、“万有引力定律”等,我们只需要在前人已经证明了的条件下学习就可以掌握了。你有必要再去求证一遍吗?比如说,在北半球春播秋收的规律,你还需要自己去重新证明一遍吗?比如说,砒霜是有毒的,你也去自己证明一遍吗?

比如说,30/120交易系统,我已经做过多次证明给大家看它的概率,这就犹如前面提及的学习一样,你只需要认真看着他人的证明是否符合逻辑就可以了,这就是学习,快速掌握他人发明的东西,日本人很擅长这样的学习,所以尽管日本人没有什么科学的大家出现,但是他们善于应用别人的研究成果,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就是“偷”的积极含义。

我自己的交易学习过程中,也是“偷这偷那”。如果事事亲力亲为,就不会有当下的我。当然,说这些并不是否定实践的重要性,而是想告诉大家,直接的实践和间接的学习同样的重要,要均衡,不要有失偏颇。

心理作文1200字【六】

看之前很担心,看之后很开心。

一个是暴脾气的中年单身警探,一个是愣头青的犯罪心理学天才。

关于案件,他们之间产生过很严重的分歧,他们在怀疑与信任中前进,他们在争执和妥协中破案,他们从不合变成了搭档。

电影除了是一部犯罪悬疑片,还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片子。

邰伟逐渐的从父亲离世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在失去着。

他的身边不断的有人离去,他把这一切都当做是自己的责任,夜不能寐噩梦频发。

终于有一天,他开始愿意去聊这些事,有时候,直面自己的内心,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方木亦是从一个愣头青无比骄傲自信的实习生变成了略成熟的小警员。

这个过程是要付出代价的,他的代价有些惨痛。

一个好不容易能够走进了方木内心世界的女孩子,又被残忍地脱离出方木的生活,脱离出这个世界。

方木的那一瞬间是奔溃的。

他本来不曾享受过甜蜜,他本来讲自己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就这样按自己的方式活下去。

可是有一天,方木的世界来了一个天使般的女孩,她懂方木,她牵着方木的手沐浴在阳光下,让方木感受到了甜蜜和幸福。

如果我不曾感受到幸福,那我不会奢求。

可是我既已感受到幸福,失去的时候加倍难过。

方木的那场哭戏很动人,情绪很足,代入感很强,我也跟着哭了起来。

就觉得他忍着眼泪语无伦次为凶手画像的样子真的很让人心疼。

他不断的重复描述着凶手的样子,再推翻自己刚才的描述,一遍又一遍,不是因为他的大脑被悲伤的情绪所影响,混乱了。

而是他不相信自己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心理画像天赋了,因为就在刚才,因为他的判断失误,他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最终他的眼泪没能忍住,他哭的像个孩子。

第二场哭戏是在方木家,邰伟和方木一起哭。

两个大男人坐在那里喝酒谈心,泪水不自觉的从眼眶中流出,他们在诉说一些无奈,他们在和对方聊天,也在和内心深处的自己聊天。

放过自己吧。

结局自是圆满收官,凶手伏法,没什么好说的。

整个电影节奏很快,但就是因为太快,有些心理推理过程可能还没让观众消化理解完全,就开始下一个推理了。

对于没看过原著的朋友可能会有些累,甚至不太理解,我没看过原著,但我看了网剧,对整个案件有了解。

电影的悬疑气氛比较浓,尸体效果做的也还行。

对饮小哥的印象特别深刻,他的造型有点吓人啊,尤其是张着一张不知道还有没有牙齿的盆大口。

个人不喜欢的一点是觉得动作戏的有点长,缩短一点会不会更好。

不过两场动作戏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邰伟正是通过和两个人交手,才推断出凶手不止一个人。

电影有一点点把故事剪碎了,旁白又有点多,就会让故事的吸引力下降很多,需要观众硬跟着故事走,而不是主动被吸引的看进去。

还有一个点,方木第一次的哭戏那里,感觉转场太匆忙了,情绪可以在延长一点的,我眼泪还流着呢,镜头一切,没了。

刚把情绪带进去就让人抽离,这种感觉很不好。

关于人设,其实导演没有很立得住,人物太浅了,性格层次也都不够分明。

这点和演员一起聊。

关于演员和人设

廖凡和邰伟

廖凡一直是大家公认的演技派,我也如此。

但是邰伟在这部剧里的表现非常局限,除了是一个暴脾气就是一个暴脾气,对于他其他方面的展现太少了,人设本身太单薄了。

好在那场哭戏为他扳回一些,一个铁汉的柔情。

还有在浴缸里解救小女孩的戏份,邰伟直接抱出小女孩,很紧张抱的很紧,这个细节也展现了他暴躁之外的东西,很好。

总体来说,就是有点浪费了廖凡老师的演技,他几个镜头的眼神多有戏,一看就知道了。

李易峰和方木

李易峰的演技一直遭到质疑,但是这部戏他完成的很好,台词功力真不差,情感挺到位的,真心希望他以后的所有作品都能原声出演。

方木的人设是这部剧里面层次最多,最饱满的,可展现的地方也比较多,情感也比较丰富。

李易峰在人设本身很好的情况下,又凭着自己的表演方式,把方木演的很好。

猜到陈希亡后的眼神戏很足,两场哭戏感染力十足,割腕放后的虚弱和挑衅并存。

而且方木的造型很有少年感,特别清爽干净。

如果你说这样的他没演技那我无话可说。

说真的,他有的作品确实不行,但那是那部作品,不是这部作品,请区分看待。

还有,用三白眼攻击他真的很无聊了。

三白眼怎么了?三白眼同样能让眼神有戏。

万茜和乔兰

万茜是除了廖凡之外,又一个被浪费了演技的人,她的演技你看一下《你好疯子》就知道了。

乔兰这个人设,在片中没有一丝一毫的亮点或者是可发掘的点,对万茜本人而言,也没什么可展示的地方,很平淡了。

李纯和陈希

李纯我个人蛮喜欢的,一直觉得她的美是有攻击性的那种美,适合演坏人。

可是看了她的陆林轩之后发现她能驾驭可爱款的,看了她的陈希,发现她清纯起来也很合适。

希望她以后越来越好。

个人评分,7分。

可看但不是必看,根据题材自行选择。

一部作品好不好,编剧和导演也有的责任,客观的看待问题,不要一味地骂演员,谢谢了。

心理作文1200字【七】

今天下午,有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我听了之后收获很大。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多媒体教室。宽大的教室里现在却挤满了人,到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位子了,只好端凳子坐在旁边。

在这堂课中,我知道了什么是心理健康。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是有着很多方面的。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友好的与他人相处。第二,能够做到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等。

在我的眼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该是活泼开朗、有着良好人际关系、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且言行一致、爱憎分明的。

听着娄老师的讲座,我开始分析自己心理是否存在问题。经过分析,我发现: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但是人际关系并不是很好,其原因在于我不懂得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需要什么。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且言行一致、有着良好的情绪,但是我的意志力和抗干扰能力很差,经常写作业时看到有人在玩儿就忍不住了。

为了让我能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我决定从现在起,经常做换位思考,并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和抗干扰能力。希望我们都能愉快地度过小学最后一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