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心理活动作文300字左右(100字左右的心理活动作文)

心理活动作文300字左右(100字左右的心理活动作文)

更新时间:2022-09-04 01:02:17
心理活动作文300字左右(100字左右的心理活动作文)

心理活动作文300字左右【一】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运用积累的常识回答各种生活及社会问题,而心理学家通常运用专业心理学回答问题。

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人的行为与经历,以及产生行为与经历的各种条件。

1879年47岁的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创建第一个心理学研究所,并使用内省法进行心理学研究。但之后许多心理学家对此却持不同意见。其中之一的华生第一个提出,反对使用那些给主观的、从而无法控制的影响留有余地的方法。但二人在心理学研究中共同认为观察测试对象的言行是他们获得认识的基础,同时也包括观测影响言行的各种条件。

当以我们的常识而非专业心理学解释问题时,往往不能获取事件的本质,有时一种表述含糊,模棱两可的一段话,却可以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但这实质上却什么也证明不了。当一个人得到正面的评价(“您能克制”,“您有巨大的潜能”,“您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思想家”)时,大多数人都很愿意接受。

心理学家是经验科学家(经验主义者),无论任何心理学家,即使是科学家也仍然要依靠经验的积累来分析问题。心理学家大多把研究分为四类:叙述、解释、预测和监控。

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心理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合理性假设。为了对一个时间或课题进行分类,则必须进行定义。定义分为概念性定义与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往往都是从大量理论上可能的定义中挑选出来的。通过假设进行操作性定义,对实验者进行自变量控制,以获取分析实验的因变量(目标值),最终确定假设是否成立。

责任扩散(责任分解): 承担同一责任的人较多,落在每个人身上的分量就减轻了。

行为是许多条件和影响的结果,人的数量、噪音、行走速度等都是激励帮助意愿的条件。人的特征和现场特征的互相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好坏是愿否提供帮助的前提;由于行为取决于许多条件,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内不可能了解所有条件,所以预测会有大概率与小概率的预测;对紧急状况的适当反应,例如“评价恐惧”等都是由于现场状况原因导致的。

知识是提出建议的根据。

通过理论归纳不同的内在联系。通过对紧急状况的观察,可以发现大量内在联系。

理论的临时性质,如果人们发现有的东西与现有的规则不符,那么原则上有两种可能:1. 忽略偏差。2. 修改规则。

心理活动作文300字左右【二】

武志红的两本书《心灵的七种武器》《人生的七个寓言》还是很好看的。有案例,有分析,有联系自我,有好书介绍,对第一次接触心理学的人来说实在是个很好的引子。寓言又好于武器,讲的相对深入,讲其然,讲其所以然。

第一次接触心理学,悚然而惊——我居然就这样生活了这么久!豁然开朗——原来我还可以那么做。十分欣喜——原来我还可以更幸福。非常庆幸——我现在遇到了它。

生平第一次,抬头张望自己的人生穹顶,在高处俯瞰自己的心。虽然那些轨迹还看不真切,那些网线还断断续续,但至少,无限可能就此展开。

心理活动作文300字左右【三】

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后来的研究证明,如果学习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可知学习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符号学习中,因为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故学习者可以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习易于记忆。这种改进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责任。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直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

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面,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可以把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 朱国荣老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天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看了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知道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知道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

比如张兴华老师在《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中提到:南京师大涂荣豹教授在其著作《数学教学认识论》中鲜明地指出,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郑毓信教授也曾经说:“建构主义似乎并不能看成一个全新的主张。”张老师据此提出:实现建构的途径无非是传统心理学中“同化和顺应”的缘故,意义建构的过程无非是同化和顺应。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当时看到这里时心中打了个问号。这一次,算是对此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书中这样说:“学习的同化论或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结构同化(或建构)新知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同化和建构是同一件事情。因此,说“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是完全正确的。换句话说,传统心理学虽然只是研究动物和低级思维,例如机械记忆或反应之类的,但其原理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是通用的。

再如,我们来思考“用圆规画圆”属于什么学习?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动作技能。而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来看,“用圆规画圆”是智慧技能。既然是智慧技能,那么在教学时就得按照智慧技能的教学策略展开,而不是去思考“动作”的问题。

心理活动作文300字左右【四】

西部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虽然我们两地相隔千里,但我们一起团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在同一片蓝天下,在同一个地球上感受着祖国妈妈的温暖。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是我们可以书信来了解对方,联系对方。

我的名字叫吴诗莹,今年11岁,在沙溪小学504班读书,我是一个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女孩。

当我从课外书中得知你们西部小朋友因为地区偏远,生活艰难而读不了书,上不了学,看完以后,我的心十分难受,我想跟你们开展一次“手拉手”活动,让我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你们。

我们班的全体同学打算捐一些书给你们,全班同学都十分热情积极,都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些书,已经邮寄过去了。虽然只是区区几十本书,我知道只是杯水车薪,但这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你们和我多点书信来往,在信中,我们可以互相倾诉彼此在学习与生活上遇到的烦恼,或许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愿我们的友谊越过千山万水,搭起一座座爱心之桥吧!记得书信联系哦!

祝:

学业进步,身体健康!

来自远方的新朋友:

心理活动作文300字左右【五】

今天我听了讲师王__的心理健康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收获良多。王老师从化解心理压力、自我调整、预防和面对心理问题三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感觉老师讲的贴切实际,很实用。

今天刚好是5月20日,讲座开始,王老师与大家做了热身活动“爱的鼓励”,鼓励学生向自己表白,活跃了全场的气氛。王老师首先从怎么化解心理压力讲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压力过大的情况,压力过大通常表现为失眠,注意力难集中,易怒,紧张等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调整的方式化解这些压力。自我宣泄,情绪转移,爱好减压,运动卫生是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对美好事物的想像等。压力无处不在,有的人被压力击跨,一蹶不振,而有的人过得更有意义,更有效率。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前者消极面对压力,而后者却对压力进行有效的运用。所以,当你心里有压力时,一定要学会自我缓解,释放压力。

怎么预防和面对心理问题呢?首先不能随便复压抑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给自己的坏情绪找到正当的合适释放的渠道。这其中比较恰当的有:找父母倾诉,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等等。其实很多严重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学生不愿意将心中的苦闷发泄出来所导致的,当苦闷遇到孤僻的时候,也就是严重心理问题滋生的时候。其次,活得有自制我,有信心,不随便胡乱比较。这是保持一种健康心态的生活方式。改变自我情绪,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铭或对自己说一些自我肯定的话,以激励自我。只有相信自己,才能笑对人生。

通过听这次讲座我们都从中了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要怎么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一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和谐的人。?

心理活动作文300字左右【六】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被寄予夺金厚望的中国男子体操世界冠军李小鹏在男子单项比赛中发挥失常,仅获得一枚双杠铜牌。而在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时,他却获得了这两个项目的冠军,而且也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双杠金牌得主。由此我们不能说他没有夺金的实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这次“失误”呢?事实上,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是某些特殊情况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心情紧张。李小鹏的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要说的“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主要起源于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这名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心理活动作文300字左右【七】

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后来的研究证明,如果学习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可知学习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符号学习中,因为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故学习者可以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习易于记忆。这种改进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责任。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直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

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面,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可以把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朱国荣老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天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看了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知道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知道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

看了这本书,第四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学研究的信心。(具体地说,以前总认为教学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奥的事情,是那些非常聪明的人才能有实力去完成的事情,但是现在,我想我也可以去尝试。

比如,国内外心理学家、学者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并无显着的相关,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着相关。

再如,调查显示,不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就成为专家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成为专家教师,就必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们都身在教学一线,正在进行着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有成为教学专家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