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作文的立意和提纲(作文的写作提纲)

作文的立意和提纲(作文的写作提纲)

更新时间:2023-01-17 18:47:53
作文的立意和提纲(作文的写作提纲)

作文的立意和提纲【一】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1888年作为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的核心是唯物主义,而且是能动的唯物主义。同时马克思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他认为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提纲第八条)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共有十一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两条是整个提纲的总论,主要指出了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第三至九条为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中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第十和第十一条则是提纲的最后一部分,作为提纲的总结,揭露了唯心史观的阶级根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历史使命与根本任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里所实现的伟大变革。

在第一部分中,马克思对比了新旧唯物主义,指出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把客观世界单纯地看作认识对象,不当作实践改造的对象,不懂得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这也是旧的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费尔巴哈虽然也讲实践观点,但他对实践的理解是错误的。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把理论和实践对立起来,认为理论活动才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实践则是“犹太人营商牟利的活动”。针对旧唯物主义的缺陷,马克思指出:人们的思维归根到底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把主、客观统一起来,确定人的思维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实际,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马克思借用“思维的此岸性”概念,强调了人们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可以通过实践证明认识的真理性,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第二部分揭露旧唯物论的唯心史观及其根源,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勾画出了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纲要。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实践的伟大作用,因而不能正确地说明人和环境、人和教育的关系,并由此导致唯心史观。马克思所说的“环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关系,它包括生产力、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人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者。马克思批判的不是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本身,而是片面机械地理解这种决定作用。马克思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阐述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揭露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局限性,揭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从中引出在实践中改造世俗社会的革命结论。指出了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出发点及其局限性,揭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并且提出要消灭宗教,必须通过实践对“世俗家庭”进行革命的改造。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陷入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进一步指出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出发,而又陷入了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费尔巴哈的理性直观,没有把认识与社会实践、与改造现实联系起来。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费尔巴哈不是把感性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结论正因为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的意义,所以,这种直观的唯物主义,就不能正确地说明环境和人的关系,更不能揭示宗教产生的阶级根源和消灭宗教的途径。和旧唯物主义有着基本区别的新唯物主义,既把对象、现实、感性理解为独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外的客观物质世界,又把它们看作是人的感性活动的产物,并认为这种活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面貌。这就是马克思在哲学领域中实现的变革之所在,就是马克思提出的新世界观的基本内容。

作为总结的第三部分揭示了新旧唯物主义对立的社会基础、阶级根源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对新旧唯物主义原则区别的阶级基础进行了归纳,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以及与以往哲学的根本区别。揭露了唯心史观的阶级根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历史使命与根本任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里所实现的伟大变革。

在提纲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观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说明世界,更重要的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就是为了给无产阶级提供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观点,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而创立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作文的立意和提纲【二】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 (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 放手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作文的立意和提纲【三】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作品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也是最值得学习和拜读的文章之一,根据学习推荐精读了这篇文章。

作文的立意和提纲【四】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文章很简短,与想象中的长篇大论相差甚远,阅读提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思绪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众所周知,马克思是近代最先进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弥补了过去的哲学家的不足之处,使哲学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高中的课本上曾介绍过费尔巴哈,他曾经是“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但是在1839年,他发表《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其实在某些方面,费尔巴哈的思想中也包含着唯心论的思想,他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早年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他们都不能将自然与社会都列入唯物主义的队伍中,总是把自然认为是上帝创造的,因此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困局。

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生活在18、19世纪,那个时候正是处在工业革命时期,物理和化学领域发展迅速,机械唯物主义取代了古人摸索出来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这是哲学史上的一个进步,可是它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因此,处于这个时代的哲学家们不可避免地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纲领性的文件之一,马克思早年曾信仰黑格尔哲学,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是由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他没有认识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没有从社会实践出发去看待事物,抽象地谈人的本质,把它认为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因此,这个提纲是马克思为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处于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的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和主观性而写的,批判他们的唯心思想。在提纲的开篇,马克思指出了过去的唯物主义的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只管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唯心主义得以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却没有准确的把握住,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意义。马克思主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切认识活动都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出结论。马克思纠正了费尔巴哈在社会实践问题上的和在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问题上的错误理解。

在这个提纲中,马克思反复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人的本质,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体,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此强调人的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所以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他认为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都应该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在最后强调哲学家不仅是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贯穿全文的主旋律,反复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个提纲,我回忆起了许多高中时学过的哲学知识,生活中处处都有哲学,今天学校组织大一学生去义卖报纸帮助残疾人和留守儿童,这不仅是人的主观活动,更是客观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我们检验出了它的客观真理性。马克思的哲学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一盏指路明灯,它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秘密,提出了我们的最高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思想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最后,衷心地希望我们的祖国发展得越来越好,自立自强地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

作文的立意和提纲【五】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地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同学们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上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作文的立意和提纲【六】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计11条,近1500字,各条在形式上相互独立,内容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点内容),是马克思对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

物主义的批判,第二部分(第四点至第七点)是马克思结合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及其宗教观点,对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第三部分(第八点至第十一点)是马克思阐明新唯物主义同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对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