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写给心理老师的作文800字(我的心愿是做一名心理医生作文)

写给心理老师的作文800字(我的心愿是做一名心理医生作文)

更新时间:2024-04-27 15:46:00
写给心理老师的作文800字(我的心愿是做一名心理医生作文)

写给心理老师的作文800字【一】

你们好!

最近有不少心理咨询方面的来电和咨询预约,感谢你们对爱之寻国际心理咨询中心的信任。不过,有些来电的被助者只是想聊聊自己的情况,希望我们能给出一些免费的咨询来指点迷津。当我们谈到如何才能有效的进行心理咨询及咨询费的收取时,不少被助者想获得免费的咨询。你们可能想:做助人的事就一点助人之心都没有吗?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咨询师愿意在工作之余帮助他人的,但这种帮助都有相应的规则和框架。事实上,一般会提供免费心理辅导或咨询的,多数是咨询或临床的在读学生及独自考证且缺乏专业素养的江湖派咨询师,或某些学院派咨询师在初期或兼职时也偶尔咨询,算看看及累积些个案。专业成熟的.心理咨询师不太可能做免费咨询。本中心对学生咨询有价格优惠政策,对学生有低价咨询时段。除此之外,如果你希望获得职业的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或建议,不论从真正帮助被助者角度来说,还是从咨询师行业的健康成长来说,成熟的心理咨询师都不鼓励免费做心理咨询。给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和去律师事务所进行法律事务咨询,去医院给医生看病一样,都是专业技术活,是科学的,有理有据的,而非江湖郎中信口开河。望被助者不要被部分资讯误导,继续深陷困境。

写给心理老师的作文800字【二】

孩子进入高三,您一定感到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希望尽自己所为来支持孩子的学业吧?我们都知道有许多种方式表达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和支持,比如常常与孩子谈话,强调高考的重要性;比如天天给孩子炖鸡汤,从早餐到夜宵全都精心准备;比如胡萝卜和大棒一起用上,许诺考好了有什么奖赏,又威胁考不好会如何糟糕……这些做法,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要让孩子有良好的状态来复习和,家长怎样做才最好呢?

希望养育健康的孩子,自己先要做健康的父母。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心态,自己先要反省和调节自己的心态。同样是为孩子端上一碗鸡汤,有的时候让孩子感觉到支持和温暖,有的时候却让孩子感觉到压力和不安。之所以造成这样大的差异,就是因为端鸡汤这个行为背后传达的含义是不同的,而归根究底是父母自己的心态造成的。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它的命名来自于一个美丽的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是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深深地爱上了自己创作的一个少女雕像,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感动了爱神,最后使雕像获得了生命。在心理学上,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育者真诚的期望和信任可以使学习者的行为逐渐接近教育者的心理预期,所以又称期望效应。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自信非常重要,但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呢?一方面固然受到以往学业成败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周围的人,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信心。考试成功一定会提高孩子的信心吗?不一定,如果父母对他说:“这是偶然情况,不要骄傲啊!”孩子会感觉到,父母认为自己“通常”甚至“正常”时是考不了这么好的,自己并不是真的聪明、学习好,只是这次运气好。考试失败一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吗?也不一定,如果父母对他说:“你确实不应该考这么差。我想这是一次失误,你可以从这次失误中得到宝贵的教训。”这时,孩子会感到,在父母心中,自己是比较有能力的,这次失败并不代表自己会永远失败下去。

父母要真正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积极的期望才会传达出来,否则,虽然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而努力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不一定得到好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学习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后,误以为积极的期望就是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于是,当她看到班上一个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做出了一道不是很难的数学题时,就非常高兴地表扬他。可是,这种做法让这个同学心里头很沮丧,他想:“这么容易的题,如果是别的`同学做对了,老师根本不会表扬的。可是我做出来了老师就这么高兴,可见老师觉得我很笨,也许我是真的比别人笨吧。”这个例子中,老师所犯的错误并不是不该对学生表扬、鼓励,而是这个老师在心底里其实就是觉得这是一个“差学生”、“笨学生”,这种消极的信念通过她的行为传达给了学生。家长们可以扪心自问:如果自己都并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考好,那么又凭什么去期待孩子的好成绩呢?

为了支持孩子更好地迎接高考,父母也要调整自己对高考的认识。诚然,高考是人生中的重要事件。但是,如果认为“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以后你就什么都不好”??这样把整个人生的幸福都压在高考一件事上,是一种不符合实际的极端看法,孩子的考试焦虑由此而重。有的高三学生曾经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家长的压力之下,就象个囚徒;饮食起居都被照顾的很好,还又请家教又买书,他们自己却节衣缩食。”这样的做法无疑会传达一种“高考对于整个家庭都是无比重要的”信息,让孩子想都不敢想如果高考失败了会怎样。

对于高考重要性的认识,通常不是轻视了,而是过分地夸大了。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好象漫不经心,于是感到非常着急,恨不得天天对孩子讲道理,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许多这样的孩子不是不重视高考,而是感到高考太重要了,重到自己无法承担和正视。这样的心态,就像有的人在感情上用情很深又很敏感,所以不敢轻易陷入恋爱一样,表面上的不在乎是一种自我保护。这些孩子可能会感到:“如果高考失败了,那简直是糟透了。”而这种让人非常焦虑的想法常常是父母长期的言行传达给孩子的。所以父母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结果会怎样?”答案不会是世界末日。社会正在变得更加多样,有许多种方式可以获得文凭和教育机会、增长个人能力、获得好的工作、追求个人幸福。

父母有了健康的心态,对于许多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自然合情合理,“过犹不及”,“无为而治”;相反,没有解开自己的心结,就好象歪嘴和尚,好经也会念坏。就像大家都知道,孩子需要倾听和理解,但自己焦虑万分的父母,常常把沟通变成了单向的灌输施压。有一个平衡健康的心态,父母才能真正倾听孩子的苦恼和需要,理解孩子的自身特点,为孩子提供温暖和支持。

有心的父母在关心孩子的成长中总是不断地反省自己,也不断地学到东西。高三也是这样一个过程。衷心地祝愿您和孩子一起度过积极健康的一年!

写给心理老师的作文800字【三】

男人实施暴力、、不忠、人的消息此起彼伏,人们往往从道德的层面去指责、批判这些行为和人,《扭曲的心理—为何男人憎恨女人》这本书会让我们跳出道德层面上的评判和指责,更多地了解男性心理、理解男性心理、了解这些男人为什么成为这样的男人,从而更好地保护好自己。

《扭曲的心理—为何男人憎恨女人》作者亚当·朱克思,英国心理学家。亚当·朱克思的主要工作是治疗那些对女性有暴力、虐待倾向的男性。他亲眼看到男姓暴力的受害者,也看到了暴力所造成的种种伤害。

作者自述,开始写作这本书,源于某一刻,当时,他发现自己心中竟然存着一股强烈的感觉----对女性的憎恶,其强烈程度胜过弗洛伊德所谓的“正常的蔑视”。由于这个发现,他感到震惊和恐惧。同时,他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男性心中也怀有类似的憎恶感。

作者希望他的理论能帮助女人了解男人,并且过着更有成就感、更独立的生活,不用再看男人的脸色行事。男人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好地了解、理解、接受自己,有助于克服人性上的弱点,成为更优秀更幸福的男人。

从某个程度讲,现实生活中对男人的很多不理解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其产生的根源:他们为什么如此的强势,与他们的沟通为什么有这样的难,他们为什么无法与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他们为什么会反复无常,他们为什么会使用暴力及其他不良行为等等。

作者说“这是一本能让世界震惊的书”。全书读下来,内心颇感震惊和恐惧,对男性强大的憎女心理有一种绝望感和无力感;同时,也会对男人多一分怜惜和理解,深切感受到男性成长中的不易、痛苦和无可奈何,有些事情也不是他们自己可以控制的。

此书读来甚是不易,对读者的专注力、理解力、思考力要求得比较高;仅“导论”就需要多次阅读和深入理解。全书内容以心理学观点为主讨论轴,呈现出大量的案例、心理学不同派别的理论、心理学术语、女性主义者的多种观点等,作者以相对客观、理性、全面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比较和分析,或支持或反对某些理论和观点,并不断说明和强化自己的观察、观点和结论。

要求更高的是,读这本书,需要读者全程保持心态的开放和坦诚。

2

全书开篇第一句就令人震惊:“每个男人都憎恶女人吗?我的中心论点是:男人的确如此。”

全书内容围绕这个论点而展开。作者反复强调:憎女心理是男性性格中一个潜抑极深的部分。男性对女性的憎恶是个无所不在的现象,具有深层的心理源头,这一源头是人在初期身体发展与情感发展中都具有的。憎女心理潜藏在每个男性的体内,被特殊环境触发时就会表现出来。支配和控制女性是憎女心理最明确可见的外在表现。

作者从婴儿出生开始讲起,阐述憎女心理的起源与本质:男女性别认定的形成、憎女心理在男孩成长时的演变、恋母情节的深远影响、婴儿心目中的好妈妈和坏妈妈、婴儿的不安全感和强烈的控制欲等。这本书亦是作者试图解决自身问题---恋母情结问题的记录。

这本书以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解释女人为何会受到男人压迫,讨论的重点是男性的表现行为,男性为何希望形成并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同时也阐述了女性受虐心理、女性对自身压迫的产生根源等。

作者根据他的临床,得出这样的结论:男人其实在很多时候都觉得无能、没安全感。一个人的成长可以说是自恋欲一再遭受打击的历程。

3

关于男女关系、男女之爱、男人之爱,作者亦有深刻阐述。

作者写到:

男人小时候学到的是:男人不应该企求亲密,企求亲密的男人是不坚强、脆弱、神经质的。问题是,这些观念与人类的基本欲求背道而驰。

男人只要发觉关系开始变得亲密(不限于男女关系),不太容易维持下去的时候,就很有可能退却。

男人抗拒女人的爱意的根源是对自身破动冲动的焦虑。女人的爱意可能会令男人觉得可怕,也是造成男性中止感情、变得冷漠的原因。男人表面上对女人的感情反应冷淡,其实是潜意识焦虑所致。

暴力行为只是男性各种虐待行为中最明确可见的一个极端,其目的在于建立、维持男性的支配地位,不管在有形的机构中或是无形的人际关系中都是这样。

强暴是暴力行为,其主要动机之一就是发泄暴力。不管受害者是否受到任何损伤,施虐欲是每个强暴者都有的一个主要动机。强暴的潜意识目标之一就是消灭对象。

作者认为,女人比较容易受影响、比较不坚强,可她们的韧性却比男人强很多。女人的较强韧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因为别无选择。

4

作者的很多观点和结论,读来让人不免感到绝望,却又不得不承认,作者的\'观点和结论是有一定道理的。

依作者的观点,男人憎女心理的成因几乎是不可以改变的,是男人出生后各方面不知不觉的塑造。要想改变一些状况,需要个体的努力和克制,而首要前提是,男人能够认识到问题所在、接受问题、又肯于改变。但是,作者自己对此都没有太大的信心。

作者在工作中观察到大量对女性有暴力和虐待行为男性的所作所为,对男性心理有着深刻了解。他说,男性不仅对自己的行为意图全然无知,更严重的是对行为本身视若无睹。男人极少下决心面对自身判断好坏的标准,也很少会为了愈合裂痕而坦然面对痛苦、郁闷、恐惧与憎恶。男人为了逃避两人关系中的真相,会表现出扭曲事实(或觉察不到事实)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几乎是无限的。

作者认为,除非男人肯面对男女关系中的情感源头与心理源头,要不然这种剧变绝对不可能发生。男性有权力,他可以决定自己要改变哪些部分。除非男人能勇于面对自己潜意识中对女人所持的态度与感觉,要不然他们永远都不会交出女性主义人士认为女人应得的权力。

5

说到底,都是心理上的问题。很多男人,表面上强大和强势,内心深处却充满了不安全感、焦虑感、无能感;很多男人,表面上的强大、冲动、控制、支配、暴力等都只是为了掩饰他们内心的不足,只是为了心理上的转移和发泄,只是为了逃避。

他们内心的脆弱和焦虑,完全可以理解,但这绝不是他们可以控制和支配女人的理由;人们更不会接受和原谅他们的某些行为。无论如何,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虐待别人、侵犯别人、殴打别人。“冲动出现是一回事,要不要化为行动是另一回事。”他们更没有理由把责任推给受害者。受害者若有能力,还会等着受害吗?

书中所述有些残酷,但依然要心存美好,相信改变的力量。毕竟,我们是人,有局限更有突破和成长。恰如书中所说“人类最惊人的特质就是能够突破周围环境的限制与自身的生物特性,不断学习进步。”

或许,我们不会一下子接受书中的观念,会挣扎抗拒。不妨让我们换个思路:如果作者的观点和结论是有道理、是对的呢?基于这个基础,我们应该如何坦诚地面对自己、真诚地面对我们的他(她)呢?为了让自己、爱人、社会变得更好,我们又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呢?

书名:扭曲的心理---为何男人憎恨女人

作者:(英)亚当·朱克思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1997年